分享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信有 3

 学中医书馆 2014-02-24
名老中医经验集——周信有 3

 

(三)舒肝消积丸的研制周氏根据上述清解、补虚、祛瘀三法合用的治疗原则,并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经验,经过药物上的加减化裁,制成通治乙肝和各种肝病的舒肝消积丸。近几年来,经过2

 

余人次的临床观察,服药两个月至一年之内,症状大多消失或好转,肝脾不同程度的回缩或变软,肝功能一般得到恢复或显著好转,亦有抑制乙肝病毒和促使澳抗转阴、滴度下降的效果。

 

舒肝消积丸实验证明:具有明显的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比值,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及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因而可增强血液在肝脏血管中的流动度,改善肝微循环和解除循环障碍,有利于肝细胞的营养和氧的供给。这对肝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舒肝消积丸不仅有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消退黄疸、利胆等作用,而且对预防肝硬化发生也具有重要意义。”“舒肝消积丸可能是一种良好的免疫调节剂,合理应用有利于肝病痊愈,这又从近代科学实验的角度验证了舒肝消积丸的有效性以及治疗乙型肝炎所采取的清解、补虚、祛瘀三法合用的组方原则的合理性。这些综合作用是通过中药复方制剂的整体调节而起作用的,这也是运用中药治疗乙肝的一大优势。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辨证论治经验周氏擅长治疗血液病,尤其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有不少患者获得长期缓解,有的甚至治愈。

 

周氏认为,再障属中医血证虚劳虚损范畴。按中医辨证,可分为阴虚、阳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气血两虚等不同证型。从临床表现来讲,主要有贫血、发热、出血三个方面。

 

但这些证型与临床表现,都是以气血两虚为基础的。发热与出血也是在贫血的基础上产生的,认清此点,就能掌握再障的主要病因与病理机制;在治疗上,就能有的放矢,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施治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不为疾病复杂现象所迷惑。

 

(一)抓住本质,突出培补脾肾,调和气血周氏认为再障是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血液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重度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根据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两虚。故其基本证候,表现为头晕、心悸、面白光、气短、乏力、神疲等气血不足之征象。现代医学认为,骨髓是造血组织。中医认为,营血的生成主要与脾肾的功能有关。肾主藏精,主骨生髓,而精血同源,肾气不足,肾精亏损,则骨枯髓减,血无生源;脾主运化,摄取水谷精微,化赤为血,脾虚失运,生化无权,血无以生。因此,周氏治疗再障,主张从调补气血入手,而调补气血,从其根本来讲,又不能离开培补脾肾。他认为:培补脾肾,更应以培补脾肾之阳为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生阴长阳化气,阴成形;后世医家张景岳云:生死之机,则阳先阴后,阳施阴受。说明阴阳生化之机,则阳居主位。在治疗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有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之说。后世医家李中梓指出:补气在补血之先……而养阳在滋阴之上。说明对于气血阴阳虚损不足的治疗,应以温阳益气为先。通过温补脾肾阳气,促进气化功能,则自能生精化血,填补有形之精血,此无形生有形也。至于治疗再障所用之补阳益气之品,周氏特别指出,宜甘辛温润,切忌辛燥刚烈,助阳伤阴。他说:我在临证中,根据再障的基本证候,常把健脾益气之人参、黄芪、黄精与补肾助阳之补骨脂、巴戟天、山茱萸、鹿角胶等为基本方药,运用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据实验观察,这些药品似对红细胞系统的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这是符合中医阳生阴长的理论与观点的。同时,根据血以和为补的原理,亦每加入功兼补血和血作用的丹参、鸡血藤、当归等,这类药似有改善微循环、扫除病损处代谢障碍的作用。当然,周氏所谓侧重温补脾肾之阳,并不是不重视滋补阴血。他说:因为再障的发病机理是气血两虚,而且多表现阴虚内热之候。因此,在温阳益气的基础上,尚应根据伴随出现的不同症状,佐以滋阴养血、育阴潜阳之品,如生地、玄参、女贞子、枸杞子、桑椹、龟板、鳖甲等。但是,根据阳生阴长阳施阴受的气血阴阳生化之机,在治疗上必须把温阳益气放在首位,而且要贯彻于疾病之全过程,不要因阴虚有热候而有所顾忌。这是周氏治疗再障所以重视温阳益气的理论根据。

 

(二)甘温除热,清解祛邪,重视内外合治周氏认为,再障发热,一为本病引起,多表现为低热,系气血两虚,气虚阳泛,阴虚内热所致,治当甘温益气,滋阴养血,以治其本。一为外邪内侵,一般表现为高热烦渴,饮水不多,常伴恶寒,此属内外合邪,虚中夹实,内虚是本,邪实是标,即《素问·评热病论》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与《素问·刺志论》所谓气虚身热。故其证候特点,热势虽高,貌似盛候,但伴随出现的是一派气血衰微之象,如面色白光白泛红,困倦乏力,精神委顿,语言低微等。因此,对本证的治疗,周氏主张要内外合治,补清兼施。针对气血两虚,大胆使用甘温除热法,投温阳益气,佐滋阴养血,以治其本;再根据外邪内侵引起邪盛的证候特点,选用清解祛邪之品,以治其标。寓祛邪于扶正之中。他强调说:切不可因邪盛对使用补药有所顾忌,贻误病机。故他在临床上,对再障感邪热盛之候,每坚持应用人参、黄芪、补骨脂、山茱萸等甘润温补和生地、玄参、女贞子、桑椹等甘润滋补之品,再根据病情,选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连、黄芩、山豆根、板蓝根、牡丹皮等清解祛邪之品,标本兼治,均可收到良好效果。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正气恢复,营血再生,抗病能力增强,方能抵御外邪,不再出现发热之象。

 

第一卷293(三)分清标本缓急,灵活运用止血方药周氏认为再障出血,同再障发热一样,也是在贫血的基础上发生的。其出血机理,是气虚不摄,血不循经。贫血是本,出血是标。一般在临床上,遇到突然大出血或各类慢性出血,热象不明显且无外邪者,仍应抓住疾病本质,培补脾肾,益气摄血。但要在上述培补脾肾的方药内加入相应的止血药,如阿胶、煅龙骨、煅牡蛎、赤石脂、白芨、生地炭、侧柏炭、地榆炭、仙鹤草等。

 

如系外邪内侵,邪热炽盛,阳盛乘阴,血热妄行,则必须把治疗的重点放在止血和祛邪方面,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板蓝根、犀角、生地、牡丹皮、大蓟、小蓟、侧柏叶等。总之,治疗出血,当分清标本缓急,灵活运用补益药和各种止血方药。

 

三、冠心病的辨证论治经验周氏对冠心病、心绞痛等的辨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仅从侍诊所得和有关论述中摘其主要经验介绍如下。

 

(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是本病的基本病机周氏认为,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其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多指气虚、阳虚或气阴两虚。气虚可见气短、乏力、心悸心慌、自汗及脉细、结代等证状表现;气虚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气虚阳脱,而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微欲绝等危重表现;气阴两虚则在上述气虚基础上,兼见舌红或绛,无苔少津,五心烦热,脉细数等阴虚之证。标实主要表现血瘀和痰浊,其发生机理是因虚而致。气虚不运,血脉瘀滞,心脉痹阻;心阳不振,脾阳不运,则寒凝血瘀,痰浊内生。痰浊和瘀血闭塞心脉,导致血脉瘀阻,不通则痛,从而产生心前区剧痛,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等。不少病人兼有痰浊(湿浊)阻滞表现如胸闷、气憋或肝旺阳亢等。可见标实证的病理属于瘀血和痰浊阻滞。临床上互为因果,虚可致瘀,瘀也可致虚。但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因此,气虚导致血瘀的病理特点,就成了贯穿于疾病全过程的主要矛盾。而气虚又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形成了冠心病气虚血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机制。

 

(二)治疗冠心病常用的四种治则从上面对冠心病的病机分析中可以看出,气虚血瘀,痰浊阻滞是各种类型冠心病的共性。

 

本虚标实是其基本病机。因此在治疗上,周氏主张采取通补兼施、标本兼顾的治疗原则。这一原则,体现在芳香开窍、活血化瘀、宣阳通痹、益气补肾四个方面。

 

1.芳香开窍:芳香走窜,具有开窍之功。主要针对瘀血痰浊闭塞心窍,病势危急,故开通心窍刻不容缓。周氏认为,这里的,可以理解为冠状动脉的管腔,包括广泛分布于心肌中冠状动脉所有小分支的管腔。这些管腔的某一处如突然闭塞,一般疏瘀药物因其药性缓慢而不能解燃眉之急,宜用芳香开窍之品以速奏药效。临床常用苏合香丸,口含一粒后,一般感觉有一股浓郁的芳香沁入心田,大多在半小时内剧痛就可得到缓解,胸部有开朗疏畅之感。从微观角度分析药效,可能在于这些药物都具有相当挥发性,对口腔、鼻腔粘膜之神经末梢以及呼第一卷294吸道神经末梢,特别是冷觉感受器有选择性兴奋作用,使冠状血管调节发生反射性变化,促进了心肌血液的供求矛盾暂时性缓解而化险为夷。实验观察,苏合香丸中苏合香脂和冰片是起到芳香开窍作用的主要成分。

 

苏合香丸可由患者随身携带,一旦发生症状,可立即口服以自救。

 

2.活血化瘀:主要是针对而设。主要是指血瘀或痰浊阻塞心血管,使心血管血流痹阻不通而言。周氏还认为,如果从微观角度理解,可理解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冠状动脉血栓形成、高脂血症以及高凝血症的病理状态等。这些病理改变,可使患者出现心前区疼痛或紧束感,甚至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用活血化瘀之品,可以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状态。这对帮助建立侧枝循环,恢复心肌生理功能是有益的。周氏使用活血化瘀药,多选用赤芍、丹参、川芎、红花等。必要时加用破血化瘀药如三棱、莪术、水蛭等。药量每宜重用,更能增加疗效。

 

3.宣阳通痹:主要是针对阳虚不温,寒凝血涩,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胸中为阳气所居,心肺之府。心肺阳虚,胸阳不振,阳气失去温运作用而致浊阴弥漫,寒凝气滞,血脉瘀阻,痰浊内生,闭塞心脉,阻滞气机,发生胸闷、胸痛,中医称为胸痹。这又突出了阳虚不温、寒凝血涩、气机失调的机制所在。周氏认为,在临床上,由气机失调引起的胸闷症状,几乎为冠心病患者所共有。因此在治疗上,提出宣阳通痹。他一般使用桂枝、降香、荜拨等以宣发阳气,温阳散寒,温经止痛,用瓜蒌、半夏、薤白等以通调肺气。如此可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心脏对血液的推动力,改善肺循环,改善缺氧状态,提高心肺功能,从而有利于胸闷、胸痛症状的消除。这也是坚持心肺、气血并重的两点论原则的体现。

 

4.益气补肾:主要是针对本虚而设。冠心病患者气虚是本。气虚不运,阳虚不温,就会导致血脉瘀滞,痰浊内生。因此在治疗上,就必须采用扶正之法。周氏认为培补正气应以调治整体功能,增加抗邪能力为着眼点。具体运用上应以益气补肾之品为主。常用药如黄芪、黄精、淫羊藿等。

 

(三)综合运用、灵活掌握的遣方用药原则上述四法,是周氏在治疗冠心病时经常采用的。并根据冠心病气虚血瘀,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病理特点,上述四法多是综合运用。任何仅用一法一方,或以邪实为主,忽略正虚,或以正虚为主,忽略邪实,都必然会带来某种局限性。当然,在扶正祛邪、通补兼施、标本兼顾的综合性治疗前提下,还应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注重分清轻重主次、标本缓急,在扶正与祛邪的先后次序上,灵活掌握。如病人在急性发作时,邪势正盛,应先采取芳香开窍,活血化瘀,宣阳通痹这几个攻邪步骤为主,待病势缓解后,进入慢性状态,就要针对本虚标实的病机,采用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既要针对血瘀和痰浊阻滞的标实,采取活血祛瘀、宣阳通痹,又要顾护正气,益气补肾。周氏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依据以上原则,总结出以下三组既定方药。

 

心痹一号:瓜蒌9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郁金15克、玄胡索20克、生山楂20克、桂枝9克、细辛4克、荜拨9克、黄芪20克、淫羊藿20克。水煎服。

 

本方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础方。体现了通补兼施,标本兼顾的综合性治疗原则。适用于冠心病病势缠绵,时轻时重,而表现本虚标实者。方中针对冠心病的主要矛盾为血脉瘀滞,运用具有逐瘀、活血、通络、止痛功效的川芎、赤芍、丹参、郁金、延胡索等。这些药物具有扩张血管,第一卷295改善微循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状态以及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和聚积性的作用,因此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药。为了增强活血化瘀效果,周氏往往根据病情加用破血化瘀之品如三棱、莪术,或水蛭研粉吞服,每次15克,日服二次。方中瓜蒌一味,是针对肺气失调、痰浊内阻所致胸闷而用。在临床上,胸闷几乎为每个冠心病患者共有的症状,用瓜蒌通调肺气,祛痰化浊,体现了心肺、气血并重的两点论原则。为了加强祛痰化浊功效,亦可加用半夏、薤白、厚朴等品,对改善肺循环,提高心肺功能更为有效。冠心病患者所表现的胸痛,或疼痛彻背,其主要机理是胸阳不振,寒凝血滞,故方中用桂枝、荜拨、细辛等以通阳温经、散寒止痛。在临床上,周氏亦每选择加用附子、乌头、蜀椒、檀香、降香等,以增强温经散寒止痛的治疗效果。山楂善入血分,有活血散瘀止痛之功。实验提示,山楂有降脂、降压和扩张冠状动脉之良好作用。

 

根据冠心病主要表现是本虚标实,气虚血瘀的病理共性,本方以益气补肾之黄芪、淫羊藿,达到扶正培本,增加机体抗邪能力的目的。黄芪益气运血,有利于恢复肌细胞活力,淫羊藿更是治疗冠心病和其他心病的有效佳品,可温补肾阳,上煦心阳,与黄芪相配,共奏统运气血,温通心脉瘀阻之功效。不但可以缓解心绞痛、胸闷等症,也可明显改善某些其他症状如心悸、气短、失眠等。另外,周氏还常加用党参、黄精、补骨脂、巴戟天等益气补肾之品,以增强补益疗效。

 

心痹二号:瓜蒌9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郁金15克、延胡索20克、生山楂20克、黄芪20克、生地20克、元参15克、黄芩9克、夏枯草20克、茺蔚子20克、首乌藤15克。水煎服。

 

本方是在上述基本方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成,因此所用活血化瘀之品与心痹一号基本相同。

 

所不同者,是不用通阳温经散寒之桂、辛和温肾助阳的淫羊藿,而代之以生地、元参等滋阴润燥之品。故本方适用于冠心病之属气阴两虚,阴虚阳亢,血脉瘀滞或兼高血压症状者,方中除生地、元参外,还以夏枯草、黄芩、茺蔚子等清热泻火,清肝明目,以利降压。又以首乌藤养心安神,配黄芪益气升阳,共奏气阴两补之效。如果气阴两虚而非表现阴虚阳亢,反以气短、乏力、脉沉细弱、舌淡嫩为主者,本方可减去苦寒清泻之夏、芩、茺蔚子等,而加用生脉散补气养阳,复脉防脱。

 

心痹三号:黄芪20克、党参20克、黄精20克、淫羊藿20克、桂枝9克、降香6克、赤芍15克、丹参20克、郁金15克、当归15克、延胡索20克。水煎服。

 

本方与基础方比较,重用大队益气补肾之黄芪、党参、黄精、淫羊藿等以扶正培本,益气升阳,恢复心肌细胞活力,故适用于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肌损害严重而致坏死,且以本虚为主的患者。然本虚与标实互为因果,本病所呈现的持续性心绞痛,胸闷,气憋,舌质紫暗等,系因虚而致瘀。气虚不运,胸阳不振,而致寒凝血涩,心脉痹阻,故本方同样重用活血祛瘀之品如赤芍、当归、丹参、郁金、延胡索等,以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状态,复以桂枝、降香等温通心阳,统运血脉。周氏认为,为了增加疗效,在此方基础上,破血祛瘀之品三棱、莪术、水蛭;温经散寒止痛之品檀香、细辛、荜拨等均可加用。若病情进一步恶化,血压在78/52kPa或更低,表现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肢厥,脉微或脉绝,舌质胖淡甚至暗紫,则为阳虚气脱之征,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红参9克、五味子9克、制附片15克、干姜9克、肉桂6克。

 

以上三方是周氏治疗冠心病所常用之方。而在具体运用时,又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以及证型分类的不同,加减化裁,灵活掌握。

 

四、肺心病临证思路与治疗经验周氏认为肺心病属中医咳嗽、喘息、痰饮、水肿等范畴。其基本病机仍是本虚标实。本虚以肺、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痰盛、水泛、血瘀为主。不同阶段,由于本虚标实侧重不同,临床证型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急性发作时的痰热壅肺型,稳定缓解期的肺肾气衰型,以及心肺功能衰竭时的瘀血阻络型、水气凌心型和终末期的阳气亡脱型等等。可见肺心病的证候表现也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周氏治疗本病,同样注重从整体着眼,辨证求本,善于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各时期的基本病机和证候特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见解独到,颇具特色。

 

下面从四个方面,探讨其临证思路和治疗原则。

 

(一)急性发作期,首当清热化痰,控制感染周氏认为,急性发作期一般指痰热壅肺型。多由感受外邪,而使痰湿化热,痰热壅肺所致。

 

也即西医所谓感染。可见痰湿化热是感染的重要标志,也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他指出:感染常是肺心病急性发作的诱因。心肺功能不全,多由感染激发或加重。因此,感染、肺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是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三大基本矛盾,其中尤以感染为主要。按急则治标的原则,此时当以清热解毒、控制肺部感染为主。如果肺部感染能够有效控制,则心肺功能也能随之好转。说明控制感染是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关键。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应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排痰为主。痰出不利,感染难以控制,因此,使痰排出通畅是控制感染的重要环节。当然,排痰、止咳、平喘之法,不论急慢性肺心病,都是必然要用的治疗原则,但是也要根据病情的寒热、虚实、轻重、缓急、主次、先后等化裁适宜,用药得当。

 

根据周氏的经验,排痰之法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较大剂量应用千金苇茎汤,对痰液的排出大有助益。痰多不易排出,可应用大队利肺、化痰、平喘之品,如半夏、杏仁、桑皮、紫菀、冬花、白前等,以利痰液通畅排出。若痰少而粘稠,咯出不易,亦可酌加甘寒苦润,润燥化痰之品,如沙参、麦门冬、知母等,可使痰液增加,由稠变稀,容易咳出。也可用单味药竹沥水20~30毫升,日二次,猴枣散06克,日2~3次,对喉中痰涎壅盛者有良效。另外,清热解毒之法,亦是控制感染所必用。西医抗生素仍以青链霉素为首选,而中药则多用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大青叶、败酱草、黄芩等。它们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抗病毒作用,可根据病情选用。须知,肺心病既是本虚标实,因而即使在急性发作期以泻实治标为主时,也不要忽视治本的原则。应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辅以培补脾肾之品,如太子参、黄芪、五味子、淫羊藿等。同时,因肺心病急性发作,必然具有严重的血脉瘀滞证候,因此也要辅以活血通脉之品,以促进血液循环,如当归、丹参、地龙、郁金、赤芍等。根据以上临证思路和遣方用药原则,周氏制定了急性发作期常用基本处方如下。

 

基本处方:麻黄9克、杏仁9克、生石膏60克、黄芩9克、鱼腥草20克、银花20克、桑白皮9克、前胡9克、川贝母9克、枇杷叶9克、瓜蒌仁9克、广地龙9克、沙参9克、桃仁9克、丹参20克、冬瓜仁20克、芦根9克。水煎服。

 

第一卷297(二)慢性缓解期应调补脾肾,培本补虚为主周氏认为肺心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肾气衰型。以肺、脾、肾三脏气虚为主。表现咳喘、咯痰、气短乏力,动则加重,呼吸困难,唇绀舌暗等肺气肿或累及心脏之证候。中医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之说。说明此期的呼吸困难,属肺虚不降,肾虚不纳之虚喘。根据缓则治本的原则,应着重培本补虚,补肾纳气。周氏通常是在益肺、健脾、温肾的基础上,辅以祛痰止咳、利气平喘、养心通脉之品。常用的培本补虚之品如党参、黄芪、补骨脂、五味子、淫羊藿等。必要时,党参可改为红参9克或红参粉15克,冲服,一日二次。实验证明,人参对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休克以及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伴有组织缺氧的病变均具有较好疗效,起到改善肺心病低氧血症的良好作用。如果病势缠绵,上盛下虚,肺肾出纳失常,则要加重补肾纳气、上病下治之品如肉桂、沉香等。也可以加蛤蚧、冬虫夏草等,对改善呼吸功能很有好处。具体用法蛤蚧粉4克冲服,或紫河车9克冲服。有时也用红参6克,蛤蚧1对去头,冬虫夏草9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日1剂。症情好转后,改为粉剂。在病变发展过程中,都不免要累及心脏,导致血运障碍,因此也要辅以养心通脉之品,如当归、丹参、地龙等。这又是治疗肺心病必须坚持心肺、气血并重的二点论原则。

 

基本处方:党参9克、黄芪20克、五味子15克、淫羊藿20克、茯苓9克、半夏9克、桑白皮9克、杏仁9克、紫菀9克、冬花9克、白前9克、当归9克、丹参20克、广地龙15克、炙甘草9克。

 

水煎服。

 

(三)肺病及心,气虚血涩,心脉瘀阻,此属瘀血阻络型以活血化瘀尤为首要如前所述,肺心病的发生,由肺及心,都不免要累及心脏,导致血运障碍。因此,治疗各型肺心病,都要根据病情辅以养心通脉之品。尤其是瘀血阻络型,更应以活血化瘀为首要治疗措施。因为肺心病在这一阶段,多表现心肺功能衰竭,无力推运血脉运行,必然呈现严重的血脉瘀滞证候。患者出现口唇紫绀,颜面皮肤青紫,尤以指端为甚。伴心悸、喘促、脉结代、舌紫暗,甚至胁下症积。或血瘀络损而咯血,或血瘀水停而面肿。周氏指出:本型是因虚致瘀,是由心肺气虚,无力推运,心血失统,血行瘀滞,痰瘀阻碍肺气,又瘀滞心脉所致。故治疗上宜攻补兼施,标本兼顾,而以活血化瘀为主。所以他在具体用药时,常在培元补虚、益气统血的基础上,复以大队活血化瘀之品,如当归、丹参、赤芍、郁金、红花、虎杖、莪术等,轻重药并用,以促进微循环,推动血液运行,消除血脉瘀滞。如此,活血化瘀与培元益气二法同用,起到标本兼顾,相得益彰的效果。如果血瘀水停,浮肿腹水,再辅以茯苓、泽泻、车前子、白茅根、大腹皮等以利水消胀。如果胁下症积,肝脾肿大,周氏则在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复加鳖甲、牡蛎以软坚消症。

 

基本处方:党参20克、黄芪20克、茯苓15克、五味子9克、淫羊藿20克、桂枝9克、当归9克、丹参20克、赤芍15克、郁金15克、红花9克、莪术9克、虎杖20克、半夏9克、杏仁9克、炙甘草9克,水煎服。

 

(四)水气凌心,上逆迫肺,重在温阳利水,祛瘀消肿周氏认为,肺心病到了后期阶段,不仅由肺及心,表现气虚血瘀的证候特点。而且,严重时亦第一卷298累及脾肾,引起心、肺、脾、肾四脏之气亏损。此属水气凌心型。其发病机理,一为阳虚不温、蒸化失司,水饮内停,上凌心肺而致喘急、咳逆,不得平卧,心悸、心慌,面目浮肿,一为气虚不运,血脉瘀滞,血不利则为水,水饮泛溢肌肤,潴留体腔,而成面浮、肢肿,尿少,腹水诸症。这表现血与水互病、转化的病理特点。故本证除了水饮内停,上凌心肺所致一系列症状与体征外,尚表现血脉瘀滞所致胁下症积的证候表现。因此对本病的治疗,重在健脾补肾,温阳利水,同时也要辅以祛瘀利水之法。这就是《内经》去菀陈”的治疗原则。周氏在遣方用药方面,一般常以真武汤、肾气丸、五苓散加减施治。常以党参、黄芪、白术等健脾益气以消肿,以桂、附温阳利水。复以大队活血祛瘀之品如泽兰、丹参、益母草、莪术等,达到祛瘀利水,化瘀消症之目的。用鳖甲软坚消症,回缩肿大之肝脾。用茯苓、泽泻、车前子、白茅根、椒目等渗利水道,蠲除水邪。椒目除利水外,尚有劫喘之功,与半夏、杏仁、白芥子、葶苈子同用,祛痰平喘之效益彰。亦常用大腹皮一味,以行气利水。周氏治疗本证,亦体现标本兼顾、整体调节、综合运用的原则。

 

基本处方:黄芪20克、炒白术15克、猪苓、茯苓各20克、泽泻20克、车前子20克(包煎)、制附片9克、桂枝9克、川椒目3克、泽兰20克、丹参20克、益母草20克、莪术15克、鳖甲30克、大腹皮20克、杏仁9克、葶苈子9克,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