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血辨证在妇科治疗的重要性

 睡不醒的梦 2014-02-24


 

中医的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的辨证体系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常几种辨证体系相互结合,针对不同的病种不同的结合,才能确定病位、疾病的性质、病情的发展等情况,为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正确的辨证,才能指导正确的用药。

上文说了脏腑的生理功能和妇科的关系,现在将气血对妇科的诊疗的重要性简要的写点。

人之一身,维持生命的物质无非是气血。我们可以这样的理解,各脏腑器官是气血依附的场所,气血是脏腑器官的动力源泉。没有脏腑器官骨肉等机体组织,气和血就没有地方依附,气和血也就无法在人体内存在;脏腑器官又必须得在气血的作用下才能产生特定的生理功能,没有气血的存在,脏腑器官也就停止了一切生理功能,人也就失去了生命。如人死后,各脏腑器官还在体内,没有气,血也是死血,人也是死人。

从中医上讲,气是组成一切物质的基础,是一种活动力很强的精微物质。没有气也就没有一切生命,中医就是在这种气一元论的哲学基础派生出来的一门学科。

气从从中医上讲,有固摄、温煦、推动、气化、御外等生理功能,血有滋润濡养的功能。从气血的相互关系来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气为血之帅,帅是统帅的意思,也就是说血不能自行,血的运行要靠气的推动作用;血的运行要在血脉里运行,这要靠气的固摄作用,血的运行是不能泻于血脉之外,泻于血脉之外,这就是出血了(比如妇科上的各种出血症),在大出血时,中医上有名的“独参汤”,就是以一味人参重用,大补元气以达到补气摄血的目的;气为阳,“气主煦之”,“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血本不自温,身体的温度要靠气的温煦,气的温煦血才能行;血不能自生,血的来源要靠气的气化功能(中医的气化可以理解为西医的新陈代谢)。

血为气之母,这母并不是为母所生的意思,是母载胎儿一样,也就是说气必须得有血为载体才能存在,如果无血,则气无以依附。比如一人大出血,因为血是气的载体,血去,气也就去,血虚气就弱。金元四大医家李东垣的当归补血汤,方中就两味药,黄芪和当归,但药的比例是51,以大剂量的黄芪来补气,补气以生血,气足了,气化功能强了才能生血,这就是血不能自生,得从气中以生血的具体体现。本人临床上治疗妇科,血虚症很常见,如果有血虚见症又有气虚存在时(月经量少、脸色苍白或蒌黄、气短神疲无力)总是以大剂的补气药来调理,而不是从四物汤入手来治,那怕是病人见血虚有热时,也一样的放补气药,效果比单一从补血药来治疗好和多,因血必从气中生。

朱丹溪说“气有余便是火”,这气之有余是指气病之标,气机郁滞引起的郁滞化热,内热耗损了阴血。阴血耗损则相火得不到有效的制约,所以相火内动。比如妇女情绪不好,气机郁滞,日久了郁滞化火(中医上称为肝郁化火)人见低烧(这种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度,大多是感觉烦热而已),妇科上会见月经提前来,色暗,时间长了内火灼伤阴血,还会见手心脚心烦热,失眠,月经有血块,排卵期出血等症。火伤阴血,血虚了则血海不能及时的畜满,月经也会推迟来。如果郁滞严重,相火上冲过度,有的可见神经分裂症。治疗上一般对于病情轻的一般可用丹栀逍遥散来治,效果还是很好的,如果郁滞化火严重出现了神经分裂症出来了,可用大承气汤通腑泻下以去火,火去后再作调理治疗。大承气汤治疗神经分裂症历来都有阐述,现代医家也作过大量的研究,效果确切,治疗以通过去火以过到治疗气有余。

明朝名医张景岳在朱丹溪的基础上提出了“气不足便是寒”,这里的气不足是指人体的元气虚弱。因气主煦之,气不足了,气的温煦功能下降,人会见怕冷,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色淡,自汗等症状治。气虚严重,气对血的固摄作用下降,也会出现排卵期出血、月经提前来等妇科病症。疗多以补气温阳来治疗,达到气足温煦功能强了人也就不寒了,从而也调理了正常的生理周期。

朱丹溪,张景岳,及上文提到的叶天士等人都是在临床上很有建树的一代宗师,在长期的临床治疗上得出了个从的心得体会。后世医家不从中医的基础上去研究医理,丹溪一句气有余便是火,见月经行期,排卵期出血等病就一路的清热凉血药猛下;见景岳一名气有余便是寒,见月经后期就一路的温热药投放;叶天士的一句女子以肝为先天,一见妇科病就是起手四物汤。量少四物汤加桃仁、红花,再少再加三棱、莪术猛摧,猛药摧后闭经不行,来个中西结合,再打黄体酮,来点月经病人开心,医生吹牛,再过数月,中药的活血化瘀血药和黄体酮已无效果,B超一查卵巢已萎缩,医生一句“你的病本来就不好治”一推了之,患者长叹命苦。

本人从事中医临床多年,妇科上对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乳房小叶增生等妇科疾病治疗较多。从这类病来产来说,都是属于中医上的“积聚”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表现出局部的气滞血瘀很严重,于是在于治疗上活血化瘀也就成为了必要的治疗法则。观大多医生的处方里三棱、莪术、青皮等一路的破血破气的猛药,治疗几个月下来,体内的肿块没有消掉,身体的免疫力却先下降,以至其它的毛病蜂拥而来,原来的病也进一步的加重,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大多医生只考虑到病之标,没有考虑到病的根本性。虽说局部是有瘀血的存在,但阳虚的人温阳可以活血;气虚的人,补气也也一样可以活血。《景岳全书》里明确的表示壮人无积,从张仲景的“桂枝茯苓丸”的组方来看,也是在补养气血的基础上酌加理气活血药,并制成丸剂以缓攻。因体内血瘀血严重成硬块了,治疗不能求速效,必要有一个治疗过程才能达到消积的目的,一路的猛药猛攻,往往欲速则不达。《金匮要略》里对于人的健康要达到“五脏真元通畅”的明训,本人治疗肝硬化、子宫肌瘤等体内有硬块的积聚病,仿“桂枝茯苓丸”的缓攻之精神,治疗时总是在培补气血的基础上酌加疏通气血的药,使人达到五脏真元通畅的目的,久服肿块自消。

本人在临床上见这种误治情况甚多,特以出此文章也纠正之。希望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