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苍茫辽阔的蒙古高原上,曾孕育了许多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约三千年前,出现了鬼方、戎狄、林胡、山戎、东胡、匈奴等游牧部落,这些雄风壮烈的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创造了高度发达的草原青铜文明。在其后漫长岁月中,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生息、繁衍。这些古老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书写下伟大的草原诗篇,他们前承后继,创造出辉煌灿烂、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在各民族的不断兴替中,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与和平、碰撞与融合、贸易与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勃勃生机和多姿多彩的面貌,这是北方民族对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贡献,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见证。 数千年的时光悠然远去,这些为中华历史谱写下辉煌篇章的草原民族,出于各种原因,有些已经消逝在了历史浩瀚的星辰中,而有些民族,他们不断迁徙、东征西讨,建立强盛一时的国家……我们仅能通过历史的记载和出土的文物,去再现他们曾经的辉煌。本次展览就精选了内蒙古博物院藏的125件套文物,涉及东胡、山戎、匈奴、鲜卑、契丹和蒙古等民族,青铜器、金银器、瓷器、木器等一应俱全,给观众呈现出北方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 ![]() 东胡从有史记载以来,一直是一个强大的部落,和中原的燕国和赵国的接触比较频繁。东胡曾打败过燕国,燕国的东北从上谷(今河北怀来县一带)至辽东一带,经常遭受东胡的侵扰。东胡和赵国也是战事频繁。匈奴刚刚兴起时,也受东胡的敲诈勒索。燕国曾大败过东胡,使东胡向后退却一千余里。燕国便从今河北怀来直到辽宁的辽阳一带修筑了长城,以防东胡。并设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用以防御东胡的南下。赵国的大将李牧在击败匈奴的同时,又一次战败东胡。 匈奴的冒顿单于刚即位时,东胡恃强向匈奴索要宝马、美女,冒顿单于采用麻痹敌人的做法,对东胡的要求一一满足。冒顿单于趁东胡王轻敌之际,向东胡发动进攻,大破东胡。从此东胡部落联盟瓦解,东胡各部成为匈奴的种族奴隶。当然,东胡各族并未就此消亡,如后来退居乌桓山的乌桓族和退居鲜卑山的鲜卑族,就是东胡主要的部落集团。 山戎是我国春秋时期北方的一支较强大的少数民族。又称北戎,匈奴的一支。活动地区在今河北省北部。见《春秋·庄公三十年》、《汉书·匈奴传上》。后亦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据史书记载,山戎部族以 "射猎禽兽为生","随畜牧而转移",经常联合侵犯中原,成为燕、齐诸国之边患。公元前664年齐桓公兴兵救燕伐山戎,灭掉令支、孤竹山戎部旅,约战国晚期,山戎逐渐销声匿迹。
兴隆洼遗址发现于1982年,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约1.3公里,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落遗址,距今约为公元前6200年~公元前5400年。 1982年敖汉旗文物普查时发现。1983—199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此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揭示了一种比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更古老的新石器时代遗存,这种遗存后来被命名为兴隆洼文化类型。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龙耳重环纹匜 舆手注水器,通常与盘配合使用。口部大致呈椭圆形,前端伸出半圆形长流,流下附一小环钮,尾端附一探头汲水状夔龙形环耳,龙身饰云雷纹,弧腹圜底,下附行走状三扁兽足。口处饰一周重环纹,腹周身饰瓦棱纹。器形构思巧妙,富有动感,是夏家店上层文化出土中原式青铜器中的精品。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青铜环耳杯 饮器。敛口,弧腹、圜底,一侧附一横环耳。在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多有发现,是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生活用具。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青铜罍 盛酒器。肩腹处饰对称的夔龙状衔环竖耳,环上饰卷云纹,肩部从上而下分别饰一周“ ”形夔龙纹带和重环纹带,腹部饰一周倒三角形兽面纹。器形整体稳重,装饰精美。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青铜罍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青铜罍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青铜罍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青铜罍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马钮马耳双连铜罐 ![]()
![]() 匈奴的版图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草原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沙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前215年秦始皇在位年间,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在中原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自汉武帝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西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西元前119)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汉元帝竟宁元年(西元前33),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匈奴人已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西元前43)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西元46)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近后裔是蒙古族。目前蒙古国仍有8%的男性(16万人)带有匈奴人的Y染色体。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马钮青铜盔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马钮青铜盔 头盔又称胄,头部防护装具,前开脸为尖弧,后开口为圆弧,前部饰兔首纹,两眼圆凸,双耳修长,周缘上部饰凸棱纹,下部饰三角形几何纹,两侧护耳底部各有两长条形钮还可以系缨,以作装饰,具有北方民族风格的类似铜盔在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多有出土。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青铜马面饰 一套12件,由驭马器和饰件组成,驭马器包括衔和镳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战国 对虎形带链青铜带钩 虎形带扣及带钩、铁环与钮连接成链形带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银臂钏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金项圈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刺猬形铜饰件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立羊形青铜饰件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战国 卧贰无角青铜鹿 ![]() 鲜卑(拼音:Xiān-bēi),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源自东胡部落(一说山戎),名称有吉祥与神兽的意义,指的是驯鹿。原来居住于今黑龙江、嫩江流域大兴安岭附近,过着游牧生活。汉朝时期,匈奴以东的游牧部落被匈奴的冒顿单于击败后,退居乌桓山和鲜卑山,成为乌桓和鲜卑二族,合称东胡民族。鲜卑起源于辽东塞外鲜卑山,后主要活动于内蒙古东部阿鲁科尔沁旗哈古勒河附近。2世纪时鲜卑占据匈奴领地,称雄塞北。4世纪西晋灭亡后,鲜卑陆续在今天的中国北方建立前燕、代国、后燕、西燕、西秦、南凉、南燕及北魏等国,而漠北则由鲜卑别支柔然称霸。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之后时常与柔然发生冲突。而后北魏经历六镇之乱后分裂成东魏、西魏,东魏、西魏随后也分别被北齐、北周所篡。最后北周统一华北,于581年因杨坚篡位而亡。称霸塞北的柔然汗国也于552年为突厥汗国所灭。于五胡十六国时期在青海建立的鲜卑别支吐谷浑汗国则维持到663年为吐蕃所灭。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魏 牵骆驼俑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魏 牵骆驼俑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魏 牵骆驼俑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魏 牵骆驼俑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魏 牵马陶俑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魏 牵马陶俑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魏 牵马陶俑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魏 牵马陶俑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汉代 涡汶条形金饰件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汉代 叶形金饰件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朝 野猪纹金带饰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朝 野猪纹金带饰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北朝 野猪纹金带饰
![]() ![]() 北魏(386~557年),是由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朝代,又称北魏,拓跋魏,元魏。早期国语鲜卑语,初称代国,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建立,改国号为大魏,建都平城。439年,统一北方。493年起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皇帝改姓元。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东魏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建立北齐。西魏于恭帝三年被权臣宇文护逼迫禅位于其侄宇文觉,北魏历史正式宣告结束。
北魏是北朝历时最长的一个朝代。从魏天兴元年(398)魏道武帝拓跋珪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称帝起,到魏永熙三年(534)魏分成东西两国止,经历136年,先后十四位皇帝,其中除魏太武帝(424—452)拓跋焘一度反对佛教外,其他诸帝都是信奉或支持佛教的。北魏时期的佛教,较之于南方各朝更盛,无论是寺院数或僧尼人数,都比南朝多得多。据有关资料记载,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仅平城一地,就有僧尼二千多人,其他各地七万七千二百多人。到了魏末,全境僧尼人数多达二百余万,寺院三万余所。耐人寻味的是为何有这许多僧尼?其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的支持和鼓励。另外因战争频繁,出家人可以免服徭役。因此,很多人都进入了佛门。僧尼人数一多,寺院当然也就多了。当时最著名的寺院有洛阳的永明寺和永宁寺。前者是北魏迁都洛阳以后,由宣武帝元恪修建的,规模宏大,驰名天下。该寺有殿堂房舍千余间,内住中外僧人千余人,其中著名译师有菩提流(留)支、昙摩流支、佛陀扇多和勒那摩提等人。后者永宁寺,是魏孝明帝元诩在位时(515—528),由灵太后胡氏营建的。此寺备极庄严,举世无双。寺内有九层木塔,高九十丈,连上面的塔尖共一百丈,百里之外,就可看见。据说著名禅僧菩提达摩来到洛阳时,见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永宁寺,叹未曾有。《洛阳伽蓝记》卷一说他自称“一百五十岁,游历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遍闫浮④所无也。极物境界,亦未有此。” 北魏时期佛教的建设,除寺塔之外,石窟的开凿也很多。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中国的几大佛教石窟群,大都位于西部或北部,因为地域上的便利,所以都与北魏有关系。例如最早的敦煌石窟,是北魏以前开始开凿的,但据专家考察,在现存的石窟中,魏窟有22个。至于云冈石窟群,则完全是北魏时期开凿的。魏太和十八年(494)魏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不久即开始营造龙门石窟。在所有石窟群中,都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塑像和石刻,艺术价值极高,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在中国北方草原上,曾经扶摇而起一个捕击长空的鹰之民族——契丹。这个民族建立的大辽国,雄跨长城内外,疆域是宋王朝的两倍。它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契丹族一说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它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此时八个部落的名称分别为悉万丹、何大何、伏弗郁、羽陵、匹吉、黎、土六于、日连,称为元魏八部。在战事动荡的岁月中,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隋朝时一度分为十部,然部名亡佚,其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臣服于漠北的突厥汗国。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契丹部落联盟背弃突厥,归附唐朝,分为达稽,纥便,独活,芬问,突便,芮希,坠斤,伏八部。契丹与唐朝之间,既有朝贡、入仕和贸易,也有战争和掳掠。 1986年在内蒙古治区发掘的辽代陈国公主和驸马合葬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契丹贵族大墓。此墓反映了高度发达的契丹文化。 中国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萧绍矩合葬墓。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1986年发掘。
金带绔模压成圭形。花纹细部錾刻,正面纹式,四件是升龙,四件是降龙,四周錾刻海水江崖和云纹;背面焊有银腩饰件,内穿银丝,以便缀于带上,银丝上穿有银质小垫片,出土时银丝与小垫片间尚残留丝织品。龙纹金带绔是具有皇家风范的饰物,是公主身份的象征。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长6.7厘米;宽4,3厘米,金链长9厘米。 一组二件。出土时分别握在公主和驸马的手中。象征着财富和权力,形象地反映了契丹人“灵魂不灭”的信仰
陈国公主墓出土。锥长17.8厘米。
内蒙古通辽陈国公主墓出土。全 这件镶玉银络头由项带、额带、颊带、鼻带组成,带上钉缀马形圆雕、狻猊形圆雕,玉饰二十二件,四叶花形玉节约二件,三叶花形玉节约二件,银带扣六件,银带箍六件。络头的配套方法是先将每条小带分件做好,然后按部位组合连接起来,最后钉缀玉饰件。马络头一般套在马头部,用以控制马的行动。
内蒙古通辽陈国公主墓出土。全长320厘米
高17厘米,口径6厘米,腹径9.5,底径8.7厘米。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陈国公主墓出土。 盛酒器。乳钉纹为8—10世纪埃及和叙利亚玻璃器常见装饰,这种玻璃器很可能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传入辽国境内的。可见当时辽国与远在中亚、西亚的一些国家建立了贸易关系。
用薄银片打制而成,略呈半圆形,上部微凹,穿有铜条,中部有一条接缝,是用两块银片焊接而成。障泥的正面上部没有花纹,只勾一个云朵形框,两侧各绘一只朱雀,左右相互对称,双雀昂首相对展翅飞翔,长尾向上翘,雀首上部绘一火焰珠,周围绘云纹,雀昂首,长尾上卷,一足落地,一足抬起屈于腹下。障泥一般垂于马腹两侧,用于遮挡尘土。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瓜棱形执壶
墓主人是位年轻女性,身分仍是大谜团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白釉绿彩连弧纹剔花盆 北方契丹族于916年建立辽国,统治中国北方二百余年。辽代的瓷器以白瓷为主,亦有白瓷黑花、黑釉瓷及三彩等。花纹简单清雅,有印花、刻花、划花和贴花装饰。造型富有游牧民族的特色,如鸡冠壶、皮囊壶是仿造皮囊的造型,方碟则源自木制的方碟,两者都是便于马背上的携带。但亦有仿造中原形式烧制的杯、碗、盘等器物。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绿釉龟形穿带扁壶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三彩砚 受唐三彩影响,辽代也生产三彩低温彩色釉陶制品,其胎质粗硬,呈黄白色或淡红色,称辽三彩。辽三彩多用黄、绿、白三色釉。装饰手法有印花、划花两种,大凡盘、碟采用阳文印花,琢器采用划花。辽三彩与唐三彩的区别除胎土不同外,主要是辽三彩中无蓝色,施釉不交融,釉面少流韵,彩釉局限于比纹鉓中,釉色变化少,色调厚重典雅,不似唐三彩绚丽多彩。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三彩印花方形盘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三彩印花方形盘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绿釉凤首瓶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绿釉提梁壶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绿釉挂银鸡冠壶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孝子图鎏金錾花银壶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辽耶律羽之墓出土 银板锤打,镀金。圆唇外卷,长颈,肩部出棱,圆腹,假圈足。通体錾刻花纹,主题花纹是八幅孝子故事图,颈部四幅,有扼虎救父、闻雷泣墓、刻木事亲、为母埋儿。腹部四幅,有拾葚供亲、扇枕温衾、卧冰求鱼、劝父尽孝。主题花纹周围问饰折枝花卉,腹底饰仰莲纹。圈足饰缠枝花纹。口沿下和肩部凸棱上部各刻一周宝相莲瓣纹,肩部凸棱下部刻一周花叶纹,具有鲜明的突厥银器风格,银壶外壁满饰洋溢中原风情的孝子故事图纹,十足反映出契丹文明兼容中西文化的宏大内涵。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孝子图鎏金錾花银壶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孝子图鎏金錾花银壶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孝子图鎏金錾花银壶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孝子图鎏金錾花银壶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孝子图鎏金錾花银壶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瓷围棋子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灰陶菩萨头像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应历年铭石雕菩萨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黄色花卉纹织锦高筒袜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辽代 四蝶联珠纹铜镜 ![]()
![]() 当时蒙古对外的区域
蒙古族是东北亚主要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除蒙古国外,蒙古族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一千万人,语言为蒙古语。其中,一半以上居住在中国境内。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 ![]()
![]()
![]()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疆域广阔的王朝,也是首次征服全中国地区的征服王朝。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所建,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79年灭南宋,完成统一。元朝且为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其藩属国涵盖高丽与东南亚各国。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军攻占大都,元顺帝北巡,元朝退出中原,与明王朝对峙,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白釉剔花飞凤纹大罐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白釉剔花飞凤纹大罐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白釉剔花飞凤纹大罐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白釉剔花飞凤纹大罐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内府白釉瓶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白釉莲瓣纹带温碗注壶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三彩天鹅戏莲纹盘 三彩祥云飞鹅纹盘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三彩祥云飞鹅纹盘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三彩天鹅戏莲纹盘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灰陶骆驼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灰陶挥臂男俑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立式灰陶鞍马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仿古纹铜壶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高足金杯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青铜带链十字架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竹节形金钗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元代 玻璃簪子
![]() 满蒙联姻的清代 ![]()
![]()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 ![]()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兰缎龙纹查玛服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兰缎龙纹查玛服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紫锻寿字纹蟒袍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紫锻寿字纹蟒袍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紫锻寿字纹蟒袍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紫锻寿字纹蟒袍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紫锻寿字纹蟒袍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玉柄饰银蒙古刀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玉柄饰银蒙古刀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饰品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红宝石顶王公暖帽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小尾式马鞍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彩绘卷云纹雅托克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錾花铜奶桶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近代 大黑天面具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寿字纹紫铜茶壶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八宝纹鎏金佛龛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清 珐琅彩抿酒壶
![]() 三峡博物馆-草原华章 现代 金刚铃 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