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率我真 2014-02-25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1999年12月建成并对外开放的南阳汉画馆新馆,位于南阳市卧龙岗南段的“龙首处”,整个景园区占地八十亩。背依气势巍然的卧龙岗,面临碧波荡漾的白河风景区,北临茂林修竹的武侯祠。馆前一条长265米、宽45米的大道直通车站南路,馆北有汉画路与卧龙路相连。
    汉画馆大门两侧对峙着一对仿汉石阙,高达11米。正中的大理石照壁上赫然雕刻着郭沫若题写的“汉画馆”三个大字。穿过双阙,迎面是一座凝重典雅、气势恢宏的汉画像石陈列大楼。大楼仿汉代建筑风格,孔雀蓝的琉璃瓦、白色的墙壁、高耸的楼阁、飘逸的飞檐。大楼周围苍松翠柏、草坪如茵。陈列大楼平面3略呈“T”字形,总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一层为展厅,二层为办公室。展厅总面积2410平方米,共分9个主展厅和3个临时展厅。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进入大楼,就来到了迎宾大厅。厅内四个巨型大理石立柱巍然耸立,高大的穹窿屋顶由透明玻璃封盖而成,明亮空旷。大厅正面粗砺古朴的石墙上悬挂着一幅巨型仿青铜壁画(宽15米,高7米),名曰“德汉雄风”。内容采用了南阳汉画像石中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御飞虎乘祥云的雷公雨神、巡游天界的朱雀玄武……内容奇幻,场面宏大。在壁画下面,对峙而立着一对大型汉代圆雕石刻——天禄和辟邪。二兽虎头凤尾,鳞身双翼。它们原是东汉汝南太守宗资墓前的神道雕塑,传说此神兽置于墓前可驱鬼辟邪,阴魂升天。千余年来,虽历经沧桑,已被侵蚀漫涣,肢体有损,却依然神采飞扬,气势逼人。
       与此厅相互应,在接下来的各个展厅的基本陈列也以突显汉画像石“古拙雄浑”的时代风格为陈展设计特色。每个展厅的陈列都以汉代社会崇尚的红色为主基调,采用半封闭的采光(将自然光和人造光源相结合),在深红色的背景布的映衬下,沿着紫红色的廊庑展线,用展品下部明亮的射灯所营造出的暖色效果,创造出一种幽幂暗红的时空氛围,使观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时空之中,从而深切地感悟汉画像石艺术的独特神韵。同时也淡化了画像石灰冷笨拙的缺陷,其沧桑古拙的石质魅力得到了完美的突现。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在展柜形式上,此次陈列改变了过去老馆旧有的壁嵌式和玻璃展柜式的陈展形式,以一种全新的仿汉代廊庑式建筑装饰形式将展品陈列展出。独特的汉代斗拱、古朴的木质长廊,都是汉画像石展品中有关建筑方面的内容里寻找到的灵感。此外,根据馆藏量丰富的优势,展台设计简洁,易于展品的随时移动、更换。同时结合汉画像石浅浮雕的雕刻方法,将以往那种以拓片蒙在画像石上的展览方式变为画像石全部裸露在观众面前,还文物以本来面目,观众可以伸手触摸展品,直接感受微微凸起的画像,流动飞扬的线条和被岁月磨光的棱角,在潜移默化中细细品味附着汉画像石上的深厚浓郁的汉代历史文化信息。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为避免展线的单调,设计者尽量采用多样化的陈列形式。例如:在序厅的入口处,赫然矗立着一对仿汉石阙,阙的两边与厚重粗砺的石墙相连。在石墙的后面还隐约露出一颗“古树”,一下子就把观念带进了那古朴遥远的汉代。又如在序厅内的两幅画像石墓的分布图,是绘制在粗糙坚韧的牛皮上,与汉画像石厚重粗狂的风格完全一致,相得益彰。在展线的两端,特意按原状设置了两组有代表性的完整的画像石墓墓门。墓门规模宏大、画像雕刻精湛,门旁仿制的参天古树发出细小的嫩芽,给阴森冰冷的墓门融入了生命的气息。
       此外,设计者还在展厅内摆放了一些鲜花、小草。每个展厅的“标石”都被放置在生机盎然的绿草丛中,显露出大自然的情趣。标石的形状天然浑朴,其上面的标示采用了流行于汉代的隶书字体。而各个展厅的单元说明牌,是由透明玻璃装饰而成。轻盈灵秀,与厚重粗狂的展石共处一室,对比强烈,营造出在清新雅致中去透视历史的感觉。
为克服汉画像石展品单调、僵硬的弱势,使内涵丰富的画像石“活起来”,增强展览的吸引力,在完成展品基本陈列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多样的辅助展品的陈列。设置了与画像石内容相关的浅显易懂的文字说明牌、大型图片、生动的雕塑、立体的墓葬模型和明晰的平面地图等。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例如,在画像石陈列的前边专门增设了一个序厅,在序厅的入口处仿制一对汉代石阙作为序厅的大门,门阙与两边的石墙相连,石墙上镶嵌着“汉画馆”及“汉画馆创修记”两块石碑,向人们介绍 汉画馆的创建发展史,穿过阙门,步入序厅,在左侧展线上设置了中国汉画及南阳画像石墓的分布示意图,从中可以了解到汉画像石在全国的出土情况。在右侧展线上,设置了早、中、晚期三座典型画像石墓原状模型,使观众能直观地认识南阳汉画像石墓的分期特点及发展演变。在展线的末端有一组雕塑,在一大堆尚未雕刻画像的石块中,一位赤裸上身、肌肉结实的石匠正手执工具雕凿着石块,这组雕塑形象地再现了汉画像石的雕刻制作过程。在雕塑上方的石墙上,悬挂着两幅巨型“南阳汉画像石(彩绘)墓”的彩色照片。照片图像清晰,上面被施有彩绘的画像石颜色鲜艳无比,令人称奇。序厅内设置的这些辅助展品直观地、形象地、立体地、全方位地向游客介绍了南阳汉画像石墓的概况。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又如在社会生活厅内有一幅精品画像石“投壶图”。配合此石,设计者在此展品对面的墙壁上增设了一个文字说明版面。版面仿古代窗棂形状,古色古香。上面用浅显易懂的文字简单介绍了“投壶”这种流行于汉代社会的饮酒游戏,同时又在其旁边依墙而设了一个展台。展台根据有关的汉代建筑风格设计成“厅堂”形式,厅堂内放置有一组仿制的“投壶”游戏用具。来宾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这个流行于一千多年前的古老游戏,领略汉代社会的古韵风气。同时,在舞乐百戏厅内则设置了仿古乐器——编磬,游客可以亲手敲击演奏,聆听感受汉乐古韵。此外,本厅又专设了一个“仿汉歌舞演奏厅”,作为附厅。附厅的设计模仿汉代乐舞表演场地的格局。在这里,身着汉代服饰的艺人们会演奏一套仿汉音乐舞蹈,那些定格十千百年前凝固的画像:七盘舞、建鼓舞,长袖舞等等画面如同被神奇之手点化一般,刹时舞动鲜活起来,汉代繁盛多彩的舞乐百戏艺术在此得到了尽情生动的再现。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在角抵厅则增设了一组“人与牛斗”雕塑。野牛隆脊奋爪,扬蹄翘尾,向武士猛抵,面对动物的兽性与狂燥,武士弓步推掌,扭腰发力,表现得优美、稳健,显示出一股能驾御一切的力量之美。野牛的骚动不止、武士的倾力一击,强烈地显示出汉代人威武勇猛的英雄气概。在展览中,“天文与神活厅”是陈列设计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展厅。结合古代天文学原理,整个天文厅被设计成环形大厅,周边共有十二根巨形斗拱立柱支撑起大厅上方的圆形穹窿顶,宛如十二根“擎天柱”。穹顶上绘制了在汉画中出现的北斗七星、二十八星宿、彗星等天文星象。展厅内的色彩灯光设计依据展品内容也采取了相应的变化。象征天空出穹顶桩涂上了现代装饰材料蓝色荧光粉,在紫光灯的照射下,蔚监色的天空莹亮剔透,群星闪烁,瑰丽夺目。与繁星闪烁的苍穹相对映,展厅内陈列的画像石展品也依据汉代天文神话而放置。东南方有后羿射日,西北方有嫦娥奔月,中间有日月同辉。神秘奇幻的犬象、浪漫美丽的仙人,借汉画之笔,在苍茫深远的宇宙中尽情恣纵驰骋、舞动飞翔。显示出汉代人“上下与天地同流”的浩然之气。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南阳汉画像石的出上量很大,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含盖了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冶、经济、思想、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科学技木等等,是一部形象化的汉代史料,堪称汉代社会的—面镜子。因此,新馆展览就以半个多世纪以来本馆发掘出土的两千余块汉画像石为基础,精选出其中史料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极高的珍品二百余块,根据画像石所反映的不同主题,按画面内容分厅分类进行展出。依次为:生产劳动、建筑艺术、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天文与神话、角抵、舞乐百戏及祥瑞升仙八大部分,从不同侧面反映汉代社会。
1、生产劳动厅:汉代的农业,普遍采用牛耕,大量制造并使用铁制工具,兴修水利,促进了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南阳汉画中关于生产劳动的画像较少,展出的有关画像石仅三块,主要内容有“耕耘”、“耕车”及“罟鱼”等,这些画像,可以使我们对汉代农业生产有一个大概的直观了解。
2、建筑艺术厅: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发展时期,南阳汉画中的屋宇、楼阁、亭榭、阙和桥梁等建筑画像,较为全面地体现了汉代建筑的形式和风格特点。同时,汉画像石墓作为仿阳宅建筑的特殊形式,模拟再现了汉代人的生活环境,电是汉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出的画像石有“楼阁”、“厅堂”“阙”等。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3、历史故事厅:汉代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思想。为宣扬儒家忠孝仁义的道德观念,标榜统治者内圣外王的政治理想,具有封建文明教化意义的各种历史故事以及明君、贤臣、义士、烈女各种形象,便成为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历史故事对于推行礼教、稳定社会起到下积极的作用。展出的画像石主要有“二桃杀三土”、“鸿门宴”、“西门豹冶邺”氐孤儿”等。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4、社会生活厅: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使汉代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在这些画像中,既有达官显贵的投壶宴   ,车骑田猎、斗鸡走狗各种生活场景,又有奴婢仆从的持戟执盾、捧奁拥彗、瑞灯提壶的不同形象的刻划。汉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貌生动而又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展出的画像石主要有“拥彗”、“捧盾”、“端灯”、“仕女”、“投壶”、“跽坐赏乐”、“车骑出行”、“斗鸡”、“武库”、“蹶张”、“弋射”、“当射田猎”等。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5、天文与神话厅:天象与神话是南阳汉画的重  要主题。天象图被刻于墓室的顶部,象征着汉画像  石墓的天空。这些天文图像有天文观测的实际记  录,如南斗北斗、彗星图;有天文星象的神话象征,如  阳乌、日月合壁图;还有对天地构成的哲学理解,如四神图。它们不仅体现了汉代天文学发展的水平,也还是汉画神话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被赋予了神格之后,自然现象、帝王和圣人都被神化,汉画中的伏羲女蜗、风神雨伯以及后羿射日、嫦蛾奔月各种神话故事,展现了汉代人的诸神观念和众神构成,是认识早期华夏文明的重要图像资料。展出的画像石有“阳乌图”、“北斗图”、“彗星图”、“麒麟岗墓室前顶天象图”、“嫦娥奔月图”、“雷公车”、“河伯图”、“羿射十日图”、“苍龙星座图”、“牛郎织女星座图”等。
6、角抵厅:角抵,也称角抵戏,是汉代百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阳汉画中的角抵可分为人与兽斗、兽与兽斗、人与人相搏等三种形式。这些画像的形态夸张生动,富于感染力,人物勇猛矫健,动物野性充沛。在力量与意志的冲突和抗衡中、充分展示了祟力尚武、富于挑战的时代精神。展出的画像石有“象人斗兕”、“击技”、“格斗刺虎”、“斗牛搏虎”、“训象”、“斗兽”等。
7、舞乐百戏厅:舞乐百戏是南阳汉画像石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些画像中既有倡优伎人专业化的演出,也有宾客主人的自娱性表演,打击乐、吹奏乐、弹拨乐等五音齐鸣;建鼓舞、长袖舞各展风姿;飞剑、跳丸、冲狭杂技纷呈。画像形神俱畅,场面绚丽。既展现出两汉时代歌舞升平的盛世景象,又反映了汉代南阳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展出的画像石有“舞乐百戏”、“许阿瞿”、“建鼓舞”、“七盘舞”等。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8、祥瑞升仙厅:祥瑞升仙画像在南阳汉画中占有很大比重。由于汉代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观念的风行,世间的一切事物都被赋予了各种吉凶兆应,凭着谶纬学说而被创造出来的形态各异的祥禽瑞兽,成为统治阶级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象征。灵魂不灭的升仙思想、主导着汉代人的丧葬观念,也给汉画像石艺术创造开辟了一个驰骋想象力的广阔的艺术空间。展出的画像石有“逐疫升仙”、“五鹄图”、“仙鹿”、“神兽”、“虎吃怪兽”、“羽人戏龙”、“仙人乘鹿”、“翼龙”、“西王母东王公”、“自虎铺首”、“三首神人图”、“九头兽”等。
 
河南南阳汉画馆掠影 - zy7312 - zy73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