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中药效验心得

 悟道修行慧能 2014-02-25

临床中药效验


皮肤科应用
  银屑病:白花蛇舌草、大青叶、金银花、黄芪、丹参各30g,土茯苓、甘草各15g,当归、苦参各10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87例,治愈58例,总有效率96.6%。

|败酱草
临证心得:败酱草30g联合蝉蜕20g【生炒各半】治疗失眠特效
败酱草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和白花败酱的带根全草。《***本草经》列为上品,是一味古老而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其性味辛苦微寒,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之功,习惯用于治疗肠痈(阑尾炎)、肺痈(肺脓疡)、痈肿疮毒和产后瘀阻腹痛等症,常用量6~15g。近年来,通过临床验证,本品还有许多新的功用。
一、治疗神经衰弱
据报道,本品有降低神经系统兴奋作用,故可治疗神经衰弱。用法:取本品300g,加水1500ml,文火煎至600ml。白天上、下午各1次,每次50ml,晚上睡前服150ml,7天为1个疗程。一般服药当天见效,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
二、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实验证明,本品清热解毒化湿、凉血化瘀排脓,有消除局部炎症、改善病变微循环、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用本品30~60g,配黄芪、党参各15g,白术10g,茯苓、丹参各20g,薏苡仁30g,黄连、吴茱萸各5g,木香、甘草各6g,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可达93.7%。
三、治疗输卵管不畅所致不孕
取本品40g,加水600ml,水煎2次,煎至300ml,兑红糖2汤匙,每日分2次服,可治疗输卵管不畅。若输卵管不通,可在辨证方药中加入本品20~40g煎服。
四、制胃酸:
泛酸、吐酸为脾胃及肠道疾病的常见症状,无论病属寒属热,皆可随方加入败酱草15g,有良好的制酸作用。效不显者,重用至20~30g。
五、治疗皮肤瘙痒症:
先重用本品50g配白癣皮、地肤子、百部、蛇床子、苦参各30g,加水4000ml,煎沸20分钟,待温后用药液擦洗全身,每日2次,每次20分钟。另取本品50g、当归20g煎水内服,每日1次。
六、治疗带状疱疹
用本品15g加入应证方中煎服,日1剂;同时可每日用单味鲜品适量,捣烂,外敷患处。
七、治疗前列腺炎、精液不液化:
有报道,本品能解除前列腺局部肌肉血管痉挛,增加前列腺分泌,促进精液液化。对前列腺炎,可重用本品50g加入应证方中煎服;对精液不液化属湿热下注者,可用本品30g,配丹皮、泽泻、生地黄、赤芍、丹参、菟丝子、女贞子、车前子、马齿苋、萆解、黄芪以清补结合,清热利湿,分清泌浊。
此外,重用本品30~50g,加入应证方中,治疗胆囊炎、化脓性关节炎及妇女盆腔炎等疗效确切
               
  蒲公英
临床心得:蒲公英30g、连翘20g辩证加用治疗肝胆、胃肠疾病卓有成效!

性味功能 :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 :上呼吸道感染,眼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乳痈肿痛,胃炎,痢疾,肝炎,胆襄炎,急性阑尾炎,泌尿系感染,盆腔炎,痈疖疔疮, 咽炎,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尿路感染。 
应用参考 
1.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鲜蒲公英捣烂敷患处。 
2.慢性骨炎:蒲公英15克,酒酿1食匙,水煎混合饭后服。 
3.痈疖疔疮: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地丁草各30克,水煎服。 
4.清热解毒蒲公英:  蒲公英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其药用价值早已载入各种医书。它全草入药,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赛醇、蒲公英苦素、咖啡酸、胆碱、菊糖等成分。性平味甘微苦。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有显著的催乳作用,治疗乳腺炎十分有效。无论煎汁口服,还是捣泥外敷,皆有效验。此外,蒲公英还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助消化,增食欲,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还可防治癌、胃癌、食管癌及各种肿癌等功效。

    单味虎杖治疗膝关节炎8例
8例患者年龄23--71岁,X光片均排除膝关节无肿瘤,骨质性病变。病程10天--5年,患者膝关节表现为红,钟,痛疼,牵引痛。6例患者在其他医院曾予抗炎,抗风湿治疗,效果欠佳,而来我所治疗。
  治疗方法: 干虎杖50g(或新鲜品100g)水煎服,每日3次。煎后余渣再煎,趁热足浴30分,每日2--3次,直至痊愈。
   结果 患者2天内痊愈4例,7天全部痊愈。
  分析:虎杖味苦,性寒,能活血祛瘀,定痛。《中药大典》谓其触“祛风,利湿,破瘀,通经”大家不妨试试。
川乌草乌
中医临证应用川乌草乌荟
川乌是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的干燥主根,草乌是北乌头的干燥主根,两者同俱祛风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川乌的常用量为3~9g,草乌的常用量为1.5~4.5g,如用散剂或酒剂,则用量应减至1/5~1/3左右。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诸多名家取舍有法,增减有度,常能取得非凡之疗效。特撷采精华,供同仁参考。
  1.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主任医师王菊芬用川乌30g,草乌30g,五加皮30g,麻黄20g,羌活20g,防风50g,与梢蛇30g,川断50g,马钱子30g,全蝎20g,黄芪50g,三七30g,共研细末,装胶囊备用。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属风寒湿痹者。其用药体会是:川乌草乌透寒通络止痛之力甚强,但其毒性大,一定要如法炮制,久煎1小时以上方可服用,该药属性大热并燥烈之品,非阴盛阳衰之证不宜服用,阴虚内热者忌服,又能堕胎,孕妇忌服。
  2.大同市五院主任医师田隽用川乌主治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老年骨关节病所致的腰腿痛、关节痛,以及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所致的疼痛,头痛等。其独特经验是:制川乌6~9g,配当归、龙胆草、贯众、大青叶等治疗带状疱疹止痛很快,往往前一夜不能入睡,后一夜而能安枕。其用量上的经验是自6g用起,服后若口舌不麻可加至9g,不宜再增,连服5剂后停2天继服。简单的观察方法是服后患者口舌发麻而停药,消失或减轻后再用。应用时先煎10~20分钟,若先煎30分钟疗效可降低。其体会乌头镇痛明确,但不可久服,痛缓后即停药。
  3.天津中医学院二附院主任医师、教授邵祖燕用川乌主治痛痹、顽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及胃痛、头痛、胁痛、胃癌、肩周炎、哮喘等。其用量为6~12g,最大用至30g。其用药体会是:川乌辛温大热,又具强烈的镇痛作用,故凡寒证、痛证必用此药。对疼痛剧烈而偏热证者,当以苦寒药相佐。本品属毒性药,入煎剂须久煎以减其毒性。如较长时间使用本品,应注意有无中毒情况,如出现心悸、胸闷、心率减慢、心律失常当立即停药。本品不宜做酒制剂。
  4.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院主任医师、教授董国立常用川乌治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冠状动脉心脏病、慢性腹泻、关节炎、老年人功能衰弱之阴寒证、不孕症、月经不调、痛经。其用药经验是:川乌在妇女未孕前可使用(适合于妇女输卵管通畅而不孕且少腹凉如扇),已孕后应立即停药(因可使堕胎)。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服2周以上应停用一段时间,尤其是尿量少者,更应停用。如口舌发麻恶心,为川乌中毒之象。用于急性菌痢时,川乌与大黄用量之比1:2.5。
  5.甘肃省医科院主任医师裴正学用川乌草乌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慢性肾炎,另尚可治腹泻、腹胀、怕冷诸症。其用药体会常用3~30g,但用量在10g以上者必须先煎1小时,否则中毒。酸胀、怕冷、腹泻属阳虚证者,皆可用川乌草乌,但骨蒸潮热者不可用。
  6.四川省乐山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龙治平用川乌治疗痹证、胃痛剧烈而无出血倾向者、痛经、头痛等。孕妊者、心绞痛脉结代者、低血压、老年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宜。其临床应用体会是:遵循相畏相反的配伍原则;不宜久服,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中毒反应,病情缓解则宜减量或停用;尽量避免与草乌同用;先煎加蜜少许,先煎时间长短视药量而定,一般用量10~15g者先煎2小时。
  7.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汪履秋用川乌治痹痛、头痛。其用药指征是疼痛剧烈难以忍耐,其他药物无效时才可使用。其用药体会是治痹痛及剧烈头痛,首推川乌,止痛效果最佳。一般用制川乌,生川乌效果更好,但易中毒,应先煎1小时方可。西药止痛靠吗啡,中药止痛靠乌头,要止痛效果好,就得带点毒性,经旨所谓:“药不瞑眩,厥疾不瘳”。用制川乌10g,均需配甘草3g,以减毒性。
  8.河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张磊用制川乌治疗寒痹。其用量为30g~60g,体会是超常量用药必须先煎3小时,加入其他药物再续煎40分钟,否则有中毒危险。必须反复告诫病人慎之,慎之!治疗寒痹,川乌用大量效果好,若用6g或10g,效果极差。

  综观以上中医名家之用川乌草乌之实践经验,结合现代药理毒理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之用药真鉴:
  1.原则上使用制川乌草乌,经过严格的中药炮制,炮制的目的是使双酯型生物碱的酯基水解成毒性小得多的单酯型生物碱或醇胺,不易引起心律失常和呼吸抑制等。
  2.确实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生川乌草乌时,应该严格规范煎药程度,根据众多名医之经验,至少需煎者1~4小时以上,以口尝无麻辣感为检验指标;服药时或之后亦应观察有否中毒。
  3.严格控制川乌草乌的使用剂量和使用频率。各医家提出的常用量不尽相同,由3g~60g均有,多数医家提出应先煎以确保安全性,剂量越大越应保证足够的先煎时间,以防万一。在病情缓解时应减量或停药,连续用药一定疗程最好停药数天,以防蓄积中毒。
  4.中毒诊断:先有口舌发麻、恶心、手足发麻,继之运动不灵、呕吐、心悸、面白、胸闷、烦躁、痛觉减退、心跳慢而弱、血压下降、呼吸缓慢。间有抽搐、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可能突然死亡。
  5.川乌与草乌或附子同时使用应注意其毒性成分含量叠加效应,避免中毒。
  6.妊娠者、心绞痛脉结代者、低血压、老年心肺功能不全者及阴虚阳亢者均不宜使用。
  7.救治方法:蜂蜜或甘草解毒;阿托品、甘草、生姜综合抢救;在心电监测指导下依据心律失常的性质,选择用药。

徐长卿30生甘草30煎水外洗治疗荨麻疹引起的瘙痒特效

足跟痛外治验方

本贴收到1足跟痛外治验方 - 中医临床经验版 - 爱爱医-华人医学论坛 建设华人医生家园(医学专业交流|执业医师考试) - 华佗 - 华佗百草堂鲜花
  白芷、白术、防风各10克,用布包好,放水中浸20分钟。取砖一块,一面砍出坑窝,将砖烧红,去火后向窝内倒食醋100毫升,再把药放在醋中,患者足底踏在药袋上,持续20分钟。每日1剂,持续使用效果较好。


中医五方演绎--蝉衣乌蛇疗荨麻疹 牛皮癣加全蝎如神

本贴收到3中医五方演绎--蝉衣乌蛇疗荨麻疹 牛皮癣加全蝎如神 - 中医临床经验版 - 爱爱医-华人医学论坛 建设华人医生家园(医学专业交流|执业医师考试) - 华佗 - 华佗百草堂鲜花
过敏性荨麻疹,临证较为多见。中医称为隐疹,时隐时现故也。中医认为血虚血燥生风是主要原因。血虚则生风,血热血寒则燥,受风受寒则发作。故治此证首需活血。驱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是也。临床辨证舌红紫苔黄或白腻干燥者,属风热风燥,用血府逐瘀汤重加蝉退,再加地龙,僵蚕,蜂房,其效甚佳。单方用蝉退一味研粉吞服可也。如属血寒而燥者则需加乌蛇,蜂房,全蝎,蜈蚣,效果亦速。单方用乌蛇研粉吞服。牛皮癣即现代称之银屑病,中医认为与过敏性荨麻疹病因相同,病名不同,临证表现不同而已。故其治法是一样的。一样的辨证, 
                        一样的用药,一样的需要忌口。方中生地要用大量,最少需用三十克,其滋阴凉血养血是为主药。治疗皮肤顽疾如过敏性荨麻疹,银屑病,白癜疯,慢性湿疹等,首选血府逐瘀汤为主方,临证根据寒热虚实加减运用,一般三十天一疗程,均能收到极好的效果。惟病程久远者,证状消失后,仍需服药巩固,疗效才能稳定。但临床所见一般患者症状消失后均不愿再服药,以致复发者不在少数。这也就是俗语所云:外治不治癣,治癣要丢脸之说也。故我在临床数十年中所治此类患者甚多,其中不乏愈后复发者,积重难返也。


                        牛皮癣,中医称为顽癣,松皮癣。现代医学称为银屑病,笔者管见,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所认为的牛皮癣,初发者以血热风燥型为多,日久则血虚风燥者多见。而有局限性与泛发性之别。局限性者单纯外用或加用西药维生素尚可,泛发性或日久之症则须内外结合,中西并用为好。临床所见,只要辨证施治,中西结合,治愈并非难事。本病第一位医生非常重要,如果诊断明确,恰当用药,配合适当忌口,收效很快。而有的患者,病初不在意,病久治之,则需论持久战方可。目前有些医生滥用激素,使患者屡次复发,越发越重,更有甚者,用白血宁等抗肿瘤药物暂时收效,以致患者常期应用,每有致命之报道,殊为可惜。有鉴于此,笔者每向患者说明此理,劝其忌口,西药服维生素类,最好服用中药。多数患者均感煎服中药费事费力很不方便,故多年来,用自制之消风散,令患者温开水送服,药简价廉,适用于银屑病、神经性皮炎患者,每收佳效。症重者加用西药维生素类或胸腺肽针剂疗效更为满意。 

                        笔者将本病大致分为血热风盛型与血虚风燥型,病初以血热风盛型为多见,病久顽固者多见于血虚风燥型。血热风盛型皮损多为红色及发展迅速,舌红紫苔白腻或黄,脉弦滑数;血虚风燥型皮损多色淡暗皮损增厚干燥。多年来应用自制之活血消风散治疗本病,服用方便,结合西药维生素类及免疫增强剂每收佳效。
                        活血消风散1号:黄芩5克 白鲜皮5克 生大黄2克 
                        共为细末。视其体质强弱,每服6--9克,每日二至三次。温开水送下。或用开水泡服亦可,但量需稍大,初服大便次数增多无妨。用于银屑病之风血热风盛型疗效较为理想。
                        活血消风散2号:乌蛇4克 胡麻4克 全虫2克 熟大黄2克 防风2克 灵仙2克 石菖蒲2克 白附子2克 独活2克 
                        甘草1克 共为细末。视其体质,每服9--15克,日服三次, 
                        可服至每日50克,温水送下,或制成丸剂服之。用于血虚风燥型银屑病,疗效满意。二十年来,治疗数百例银屑病患者,初发用消风散1号,服用西维生素类,不用激素类与抗肿瘤药物。舌红苔薄黄或薄白而干,每服6克,日二次,体壮则服至9克,每日三次。忌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鸡、鱼、虾、牛、羊肉类,七至十天即可收效,症轻服用原方即可,收效后仍需巩固之,疗效方易稳定。病久症重之银屑病,用消风2号方,量可用至每日50克,如症状有风热之征则需加用消风1号暂服之。日久顽重者还需加用外用药物,经验认为中西医并用,内服外用并用之综合疗法较好。有是症用是药,中医辨证诊为血热风燥则用1号方,血虚风燥则用2号方,或1号、2号交替服用,病情复杂者1、2、号并用,随证加减剂量,灵活运用,药简效宏,服用方便。两月为一疗程 
                        , 轻者一疗程,重者则需二三个疗程方可根治。
                        方中 白鲜皮,苦咸寒,祛风、燥湿、清热、解毒。 
                        治风热疮毒,疥癣,痒疹,风湿痹痛,通关节,利九窍及血脉。适用于风热湿疮毒,忌用于虚寒证。生大黄,苦寒,入血分,泻热毒,破积滞,行瘀血。气香入气分,少用亦能调气,推陈出新,忌用于血虚气弱,脾胃虚寒诸虚症状。
                        乌蛇,甘咸平,祛风湿,通经络。风湿顽痹,风疹疥癣。酒浸焙干研粉。全虫咸辛平有毒,功用祛风止痉,通络解毒,乃治风要药。焙干研粉。大黄酒制后泻热 
                        之功锐减,化瘀行血之功仍存。 
                        三药合用以达活血通络,定风润燥之功。临证体会,症久顽重之神经性皮炎,银屑病,虫类药必用且需重用方可建功。且又以散剂服之为好,煎服则差。曾治多例顽重患者,有加服汤剂者,有用消风1号泡水饮送服消风2号者。甚有神经性皮炎患者服用消风1号每次服9克日三次,服至十天大便方始通畅,服至三月余方痊愈者。均为风湿热并重之症。曾治一重症银屑病患者,病程已近二十年,给服消风2号方,日三次服,三月方始收效,服至半年渐愈,嘱减量续服。以竟全功

神效风湿祛痛药粉

神效风湿祛痛药粉
白芷10g,全蝎10g,僵蚕10g,蜈蚣2条以上药共研为末,撒虎骨膏或祛痛膏上贴患处,能粘上多少是多少,l对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等止痛效果甚佳。白芷10g,全蝎10g,僵蚕10g,蜈蚣2条以上药共研为末,撒虎骨膏或祛痛膏上贴患处,能粘上多少是多少,l对颈椎病,腰腿痛,关节炎等止痛效果甚佳。
生川乌、生草乌。木瓜。金银花。川夕。川芎。当归。防风。乌梅。秦艽。全蝎各10克白术杜仲各15克蜈蚣3条白花蛇1条。加入白酒,装入坛子里用水煮坛子30分钟去渣后埋入地下2天。每日3次。每次10克左右。风湿痛、骨质增生、各种腰腿痛:及坐骨神经疼痛2副包好


单方治愈30年难治顽癣。

(臭蛋)卫生球,过灯油,无过灯油,清油也可---------将卫生球捻成粉末调过灯油(不能太清)擦患处,治愈30年难治顽癣。这是一病人告诉我的,而且这病人用过各种治疗方法都没只好,最后,就有前面所说方法治愈



简简单单治疗荨麻疹(转帖)

简简单单治疗荨麻疹(转帖)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在接触过敏原的时候,会在身体不特定的部位,冒出一块块形状、大小不一的红色斑块,这些产生斑块的部位,会发生发痒的情形,如果没有停止接触过敏原并加以治疗,出疹发痒的情形就会加剧。
      荨麻疹常见病因有:①食物以鱼、虾、蟹、蛋类最常见。其次某种香料调味品亦可引起。②药物,有许多可引起该病。青霉素、磺胺类、痢特灵、血清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司匹林、吗啡、阿托品、维生素B1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引发荨麻疹。③感染:包括病毒(如上感病毒、肝炎病毒)、细菌(如金葡萄)、真菌和寄生虫(如蛔虫等)。④动物及植物因素,如昆虫叮咬或吸入花粉、羽毛、皮屑等。⑤物理因素,如冷热、日光、摩擦和压力等都可引起。此外,胃肠疾病,代谢障碍,内分泌障碍和精神因素亦可引起。
      治疗方法很多,西药、中药等等。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最简便效果却很好的治疗方法:淘米水擦洗法。
      具体用法:留下第一遍淘米水,(大约1000ml),加三大勺盐,置与铁锅中烧沸,烧沸后不要急于倒出,再继续置于火上沸腾一刻钟,取出待其适合皮肤温度时,用来擦洗全身。每天可以洗三到四次,也可以再多些。效果奇佳,不防试试。一般2--3天就可以痊愈。多年的慢性荨麻疹有的都可以治愈。

治湿疹特效方(不用激素药)

治湿疹特效方(不用激素药) 
       外用藿香正气水清洗患处每月三次每次擦三遍(一定要用藿香正气水,不可用藿香正气液否则无效)
       内服方:
       柴胡15克,黄芩、清半夏各10克,太子参20克,
       干马齿苋60克,黄柏30,萹蓄30克,黄芪18克,
       薏苡仁15克。(为主方一般不加减,特殊病例略作加减)

      藿香正气水是藿香正气散经科学方法提取有效成份制成的口服水剂,具有扶正祛邪,利湿止泻的功效,常用于四时外感,内伤湿滞的呕吐,腹泻,腹胀等症,近年发现此药在外治上有许多妙用,并且效果满意。湿气、湿疹性皮炎、婴儿湿疹,阴囊湿疹、唇疔,头癣、手足癣,以藿香正气水涂患处,每日3-5次,此外,还可治蚊虫叮咬,涂药半小时左右,瘙痒即消失。
      
      案一:女62岁,右手拇指外侧出现密集粟粒大小的丘疹,痒,抓破后出血痒,渗液二周。
诊为湿疹性皮炎初期。治法:藿香正气水每日3-5次每次擦三遍。五天痒止而愈。(没用内服药治好多例湿疹较轻者)

     案二:我市消防战士蒲某,24岁,四肢背部为主多处皮损,自觉剧烈瘙痒,在我市某著名医院诊断为湿疹,经用皮质激素类药物病情迅速好转,持续外用一段时间停药后,在一两天内用药部位发生赤红、瘙痒、脱屑,又感瘙痒加重。经人介少到我处知其当兵时常夏卧湿地。诊为:慢性湿疹。证属湿热毒邪内蕴,发于肌肤。予外用藿香正气水不拘次数有空反复擦患处。内服特效方二个疗程而愈。(十五日一疗程,中间休息一天)

转帖] 应用桂枝汤类方治疗痹证体会

[转帖] 应用桂枝汤类方治疗痹证体会
朱琬华

  桂枝汤载自《伤寒杂病论》,以桂枝为主组成的桂枝汤类方临证应用广泛,兹举桂枝汤类方治疗痹证的体会如下。

  1、 黄芪桂枝五物汤
  施某,女,55岁,1999年4月11日初诊。近半年来,双侧小腿痛胀、酥麻,寝卧不安,夜重昼轻,曾在院外诊为不安腿综合征。使用怡开、通塞脉片、呋喃硫胺、维E等症情依然。既往有贫血史。面色欠华,下肢不温,舌苔薄白,脉细。此血虚寒凝,络脉闭阻之象。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药用:黄芪、鸡血藤各30g,桂枝、全当归、乌梅各10g,芍药12g,生姜3片,红枣10枚,怀牛膝15g,炙甘草6g,水煎服。服药1周后,症状明显减轻,两周后小腿不适感消失。
  按 黄芪桂枝五物汤乃《金匮要略》治:“血脉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尽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的主方。其主要功能为温经和营,养血通痹。本案以双侧小腿痛胀酥麻不温,夜重昼轻为主,尽管临床证状有所差异,但营卫不和,血虚寒凝之病理实质相同。故服之颇佳。本方中用当归、鸡血藤、怀牛膝养血活血引药病所;乌梅味酸,柔肝安神,荣盘舒络,协同本方缓解肢体麻胀等异常感觉。

  2、 桂枝芍药知母汤
  周某,女,35岁,1997年3月2日初诊。患类风湿性关节炎2年余,近3个月来,四肢关节疼痛加重,双手指呈梭形样改变,膝踝关节肿胀,扪之灼热,晨僵明显,稍恶风寒,口干纳差。来院前曾使用青霉胺、风湿药液等,未见好转。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弦小数。查血沉57mm/h,类风湿因子阳性。此风寒湿邪,蕴郁化热,络脉痹阻之征,拟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药用:桂枝、知母、制附子、防风、防已各10g,芍药、白术各12g,银花藤、青风藤各30g,麻黄、黄柏各6g,生姜3片,甘草5g。水煎服,32天后,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改善,局部灼热感消失,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弱阳性。随证调整原方,继续巩固治疗。
  按 《金匮要略》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诸肢节疼痛”、“脚肿如脱”。盖本病始于风寒湿痹,继而郁久化热,呈寒热错杂之症,故投以本方加减。方中桂枝、麻黄、附子、生姜、防风温经通络、驱散风寒,知母、银花藤、黄柏苦寒以清络热,配白术、白芍、防已、甘草健脾化湿、补血敛阴、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祛邪扶正、寒热并用之功,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3、 当归四逆汤
  钱某,男,48岁,1997年4月13日初诊。突发腰腿痛1周,右侧臀髋部冷痛,向下扩展到小腿外侧沿及足背,剧痛不可触摸,昼轻夜重,坐卧不安,活动受限,手足不温。曾作腰椎X摄片未见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痛。舌苔薄白,脉象细涩。此寒邪凝滞,血脉淤阻。拟方当归四逆汤加味。药用:桂枝、当归、桃仁、红花各10g,细辛5g,芍药、怀牛膝各15g,伸筋草20g,通草、甘草各6g,大枣7枚。水煎服,日1剂,用药7日未尽,竟获痊愈。
  按 当归四逆汤是《伤寒论》中治血虚寒凝致厥的主方。寒凝血脉运行不畅而手足厥冷。本案以下肢冷痛,手足不湿,脉象细涩为主证,与本证方脉证相合。故用桂枝、细辛温经散寒;当归、桃仁、红花、芍药养血通脉柔肝;通草、伸筋草、怀牛膝通行血脉,引药下行;甘草、大枣补中益气,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

  4、 桂枝加葛根汤
  张某,女,45岁,1998年5月16日初诊。颈肩痛胀1周余,后枕尤甚,连续推拿3天,疼痛反加重,项强转侧不利,背部板滞,右臂稍麻,恶风少许,舌苔薄白。X线摄片:颈椎5、6、7后缘骨质增生,提示颈椎病。风寒客表,经气不舒。拟桂枝加葛根汤加味。药用:葛根30g,桂枝、川芎、当归各10g,芍药12g,生姜3片,大枣10枚,炙甘草5g,威灵仙15g,羌活6g。水煎服,服药3剂,项强肩痛十去六七,颈椎已能转侧自如,原方加黄芪15g,益气固表。
  按 《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颈椎病虽多缘肝肾虚损,筋骨衰退所致,但若见项背强几几,恶风少汗者,仍系风寒客表,经气不舒,用桂枝祛风解肌,调和营卫,葛根升津舒经,配伍威灵仙、羌活、川芎、当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往往3剂知,5剂已,多能应手取效。

推荐] 张锡君:乌蛇蝉衣汤治皮肤病

乌蛇蝉衣汤是张氏在验方乌蛇败毒散的基础上,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个方剂。治疗湿疹、风疹、疱疹、荨麻疹等,临床效果颇为满意,对治疗红斑性狼疮、黑变病等疑难病证,收效也好。今介绍于下:

    药物组成:乌梢蛇15克,蝉衣、僵蚕、露蜂房各6克,丹皮、赤芍、苦参各9克,土茯苓、虎耳草、千里光各30克,白藓皮6克。具有清热解毒,除湿通络,祛风止痒,化瘀消疹之功效。

    湿疹:急性期乌蛇蝉衣汤加防风通圣丸或牛黄解毒片;亚急性期加苡仁,茯苓等除湿之品;慢性期加四物汤等养血之剂。

    例l:徐某,男,l6岁。1974年9月11日诊。l周前,全身发现米粒样丘疹,阴部尤甚,瘙痒甚剧,大便燥结,小便黄赤,夜烦不眠,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证属风邪热毒,蕴结肌肤。治以清热解毒,通腑泻热。处方:①乌蛇l 5克,蝉衣6克,丹皮、赤芍各9克,千里光、虎耳草各30克,牛耳大黄15克,②防风通圣丸6丸,每次l丸,每日2次。三剂后疹退痒稍减。按此方加减又服四剂痒除病愈。至今未复发。

    风疹:用乌蛇蝉衣汤加银翘荆防等祛风解毒之品 。

    例2:曾某,女l5岁。1974年10月l 5日诊。患者两天前发热恶寒,咳嗽,流涕,次日全身出现红色斑疹,瘙痒,遇热痒甚,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查颈后淋巴结肿大,喉喉明显充血。诊为风疹。证属风热犯肺。治以疏风清热,宣肺解表。处方:乌蛇l5克,蝉衣、蜂房各6克,荆芥、防风、栝楼壳、白藓皮各9克,银花藤30克,连翘9克,千里光、鱼腥草各30克。服三剂疹退病减,再服病愈

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

桂枝 12克                   白芍 15克               麻黄  6克
当归 12克                   生地 15克               防风  9克
川芎  6克                    灵仙 15克               蒺藜  9克
红花  6克                    生姜  9克                乌梅  9克
炙甘草  6克                 桃仁  9克               大枣  7枚

风团鲜红,灼热剧痒者:加忍冬藤30克,牡丹皮12克.
风团色淡,遇风冷加重者:加黄芪20克,白术12克.
夜晚痒甚者:加夜交藤30克,蝉蜕9克.
下肢风团较多者:加意苡仁30克,地肤子15克.

辨证治疗女性黄褐斑362例疗效观察

辨证治疗女性黄褐斑362例疗效观察
                    作者:贾卫华    作者单位:河北省衡水市中医针灸
  黄褐斑是发生于面部的一种色素沉着性皮肤病。2003-03—2007-03,笔者辨证治疗女性黄褐斑362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2例均为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5岁,最大48岁,以35~40岁为多;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5年;其中肝气郁结型183例,气滞血瘀型129例,肾阴虚型50例。362例均有不同程度月经不调,无肝、肾等慢性疾病。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12在深圳修订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1]确诊。
  1.3  治疗方法
 1.3.1  肝气郁结型 

  治宜疏肝解郁,和血调经。予丹栀逍遥散加减:牡丹皮10 g,栀子10 g,柴胡10 g,白芍药10 g,当归10 g,茯苓10 g,炒白术10 g,白芷10 g,薄荷10 g,桑叶10 g,桑白皮10 g,玫瑰花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1.3.2  气滞血瘀型 

  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10 g,当归10 g,生地黄10 g,赤芍药10 g,红花10 g,桃仁10 g,川芎10 g,枳壳10 g,枯梗10 g,怀牛膝10 g,白芷10 g,桑叶10 g,桑白皮10 g,玫瑰花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1.3.3  肾阴虚型 

  治宜滋补肝肾,调经通络。予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加减:熟地黄10 g,山药20 g,山茱萸10 g,泽泻10 g,牡丹皮10 g,茯苓15 g,女贞子10 g,墨旱莲10 g,白芷10 g,桑叶10 g,桑白皮10 g,玫瑰花10 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各型均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嘱患者忌食辛辣,面部避免曝晒。
  
   2  结果
  经治3个疗程后,多数患者面部色素斑消失,伴随症状如月经不调等症状消失。痊愈病例随访1年均无复发。治疗中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形成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也有人提出“雌激素和黄体酮增多而刺激色素细胞色素沉着”的假说,它还与妊娠、月经、季节、家族、化妆品、内脏疾病有关[3]。中医学称之为黧黑斑、面尘。其发病与肺、肝、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肝主疏泄,肝气郁结,情志不畅是其主要原因。肝郁而气滞,气滞而血瘀;肝气郁结,郁久化热而灼伤阴血;肝气不舒,相火妄动,消灼肝肾精血,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颜面气血失和,脉络瘀阻,皮肤失养而发为本病。肺主皮毛,主一身之表,故本病的形成与肺经郁热有关。肝气郁结型以丹栀逍遥散化裁。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药养血柔肝,炒白术、茯苓健脾祛湿,甘草缓肝之急,薄荷助柴胡散肝郁而生之热,牡丹皮、栀子清解肝经郁热。气滞血瘀型以血府逐瘀汤化裁,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血府逐瘀汤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怀牛膝而成。方中桃红四物汤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枳壳则升降上焦之气,尤以怀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瘀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肾阴不足型以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化裁。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脾、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泽泻配熟地黄而泻肾降浊,牡丹皮配山茱萸以泻肝火,茯苓配山药而渗脾湿。补泻并用,以补为主。二者丸中女贞子甘苦凉,滋肾养肝,配墨旱莲甘酸寒养阴益精,全方补阴肾养阴血。二方合用,重在滋补肾阴。各型方剂均配以桑叶、桑白皮清解肺热,玫瑰花疏肝理气,活血调经,白芷善行头面,引药直达病所,共奏通经活络祛斑之效。本临床观察表明,辨证治疗女性黄褐斑收到了较好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

皮肤干燥者:加何首乌20克,枸杞15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