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菊瓣蝴蝶“余蝴蝶”

 2009妙手空空 2014-02-25
本期要和兰友交流的是春兰“龙字”,但由于最近奇花蝶花市场波澜不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所以,笔者也想借这期《滇兰》凑个热闹,聊聊老种春兰奇花。一说起奇花蝶花,多数的养兰人会立即想起老种铭品余蝴蝶来,不错,从该品种被发现以来,在多瓣蝶花或树型花的领域里,至今未见品位出其右者,其在奇花中的地位一如宋梅之于梅瓣。然而,既是奇花,其花朵虽有一定的规律,却也时有差异,这也使得余蝴蝶曾多次被不良兰商以新花的名义博取人们的眼球并牟取暴利。

    那么,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余蝴蝶吧。

    先来说说株型。春兰多瓣奇蝶花“余蝴蝶”,叶长约25~40cm,半成苗直立性较强,成苗叶姿斜垂,间有直立叶,一般边叶较为短宽,可达1cm,中心叶较细,约0.5cm,余蝴蝶的叶甲细狭松软,新苗的叶梢尖如针刺,呈内扣状,叶脚紧收,老叶端幅弯垂,叶脉较平,叶沟较浅,新叶叶缘内卷,老叶叶缘呈背卷状。阳种时叶色黄绿,叶缘锯齿细密脉偏离叶中,叶质偏软且质地糯润,叶背中脉两侧有多条细脉达梢。新苗初长成时,叶面有光泽,后逐渐暗淡。成苗的假球茎圆大,叶片可达七八片以上。新芽刚出土时为白绿色,逐渐成浅绿色,有少许浅紫色经脉状条纹,新芽的壳尖有细小白米粒,直至长成半成苗,叶尖的小白米粒状依旧可见。另外,“余蝴蝶”这些年也出现了叶艺品种,例如刘清涌先生在《兰花花叶多艺品鉴赏》一书中介绍了叶出覆轮艺的“余蝴蝶”;《千禧兰香》中的爪艺的“余蝴蝶”等。

    再来说说余蝴蝶的花。在花苞刚出土时,苞尖为浅绿色,自上往下逐渐变浅,底部呈青白色,花苞完全出土后,在阳光的作用下逐渐转为绿色带紫晕,其苞衣上的筋麻呈紫红色,苞尖也有细小白米粒,花苞上空下实,往下逐渐圆鼓。放花前花苞臌大,贴肉苞衣淡绿色,紫筋到梢。花葶基色为绿色,一般较为粗矮,高10~15cm左右,在水肥控制得当时也会高挑出架,甚至达到25公分左右。外轮花瓣增多,呈宽竹叶瓣向四周放射,内轮花瓣层层叠叠,无明显捧瓣与蕊柱,花的内轮着生数不清的碎小花瓣,瓣端雄性化呈淡黄色,花瓣偶有舌化,有时见红斑,有时可见残缺的舌瓣。花形极大,最大超过8cm。一般时候为一葶双花,偶有三花,花色翠绿中见星点红斑和淡黄色兜状小瓣,难得数得清楚。余蝴蝶的这种花型,老的兰家称之为蝶化的菊瓣花,有时也可开出“树状”形态。《中国兰艺三百问》称其为“无蕊柱多变多瓣奇种”,每朵花均不相同。“余蝴蝶”幽香袭人,其香气是春兰中最浓烈醇正的一种,花期较长,可达月余。此种抗逆性一般,易栽培,发芽率强盛,常见一苗双芽。极易起花,放花时避免太阳直射光,空气湿度和盆内湿度稍大一些,注意昼夜温差,使花瓣尽量全部打开,达到最佳开品。

    现在种养春蕙,很多人都喜欢原生种,又称老种,也就是一直在国内粗放培育的的品种。“余蝴蝶”虽也确实属于浙江草,但却没有国内留存的老种。至于前几年听过的种种产于某某非江浙之地的传闻,其实我们通过此种的一些种质特性,可以看出应属很正统的江浙之草,它的叶质、叶的形态、苞壳的变化、花色、香气等都能说明这一点。那么“余蝴蝶”的原籍到底是哪里?有没有文献资料佐证她的颠沛流离呢?

    关于余蝴蝶出处的文字记载,兰界前辈并未留下多少说明,只有当代的一些兰花书籍中或多或少有几句概念模糊的描述,现摘抄过来供兰友参考。

    《江浙兰蕙》一书中说:“此种原产浙江兰溪,一经采掘,便流入日本。日本兰界见开出多瓣、多舌、多蕊柱的蝶瓣奇花,命名为余蝴蝶”。《中国兰花之乡--浙江兰溪》一书中刊有“余蝴蝶”彩照一帧,其说明文字为:“兰溪传统名种。”可惜没有详细说明具体采掘地点。《中国兰艺三百问》中更是以“此种由日本兰友在引进我国普通春兰中选出,选出时间不详。”来一笔带过。其他诸如《中国兰与洋兰》、《中国兰花》(品种欣赏栽培)等书也没有关于余蝴蝶选育的详细记载,且上述这些介绍均来自1994年以后出版的国内兰著。那么,“余蝴蝶”是否就是出自兰溪呢?《江浙兰蕙》中所记的根据虽然我们并不清楚,但决非捕风捉影。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国内兰家所留下的兰谱中均没提到此种。1973年台湾董新堂先生在《蕙兰专集》中介绍了此种:“本种为奇花之首,发现年代及产地均不详,民国四十年左右苏州余氏秘藏种,嗣输入日本,一度成为日本兰界的宠儿。”如此判断,此种应在1951年左右输入日本的,且此花来源于苏州余氏。那么苏州余氏又是得自哪里呢?虽然不排除产自兰溪,但书中没有交待,也就不排除产自他处或就是苏州附近。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余蝴蝶”中的“余”字是以余氏命名的。

    今人牟安祥老先生在他的《兰蕙小史》(铭品赏析)一书中对春蕙命名的描述甚为详尽,现将其说明余蝴蝶命名以及与“菊瓣蝴蝶”的争议等有关文字摘录如下:
    很多传统春兰蕙花的命名常常使用姓氏加瓣型的方法。“余蝴蝶”中的“余”字是代表了姓氏,那么“蝴蝶”代表了“余蝴蝶”的瓣型吗?“余蝴蝶”的瓣型是菊瓣才对呀,为什么用了“蝴蝶”两字呢?这还得从菊瓣这个瓣型产生说起。“蝴蝶”类的瓣型古己有之,虽然将其归进别格或另类,但记载也是与正格类的花出于同一时期,《蕙花图谱》中便有蝶兰,谓“此花见古吴陈且陶幽香留影集中。”并且留下一帧白描图,是一品外蝶;《第一香笔记》中说:“至于蝶兰、三瓣兰、元宝兰,以及蕙花之有虫形及金色、朱色之类,并可以逸品、异品称之。”并在兰品中将蝶兰(又名叠兰)排列于花品之中;《兰言述略》中认为:“兰蕙品类不齐,而称名亦不一,或以人传,或以氏传,或以地与花传,非拘本形本色也,偶有异者,亦可随意命名。”可见古兰人那时尚未将蝶瓣严格规范。上世纪20年代的《兰蕙小史》将蝴蝶类正式归进花品中去,共分三个品级,上品、次品、下品,蝴蝶素归进次品,蝴蝶归进下品,这种品级的分类还是受到古兰人的影响。文中已有了春兰“四喜蝶”、“蕊蝶”、“素蝶”,蕙花“舞蝶”等。自此以后,兰人们大都延续了这种瓣型记载,30年代的《续兰蕙同心录》以至于姚、诸《兰花》、《五十年艺兰经验谈》等。沈氏父子《兰花》将奇瓣分为三型,蝴蝶型、多瓣型、多唇型,应当说为后来的菊瓣、牡丹瓣的分类奠定了基础。据《中国兰艺三百问》载:“最早提出‘菊瓣’这一瓣型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由浙江嵊州兰艺名家周焕根先生提出的。早年,日本在引种中国兰花山采统货中选育出一种多瓣奇花,日本兰界将它命名为‘余蝴蝶’。这一品种到80年代初由日本兰友赠予上海的沈雪宝先生,沈先生又分赠给好友周焕根。经周先生爱养孕蕾放花,花开多瓣内外轮无法分清,外轮花瓣呈柳叶形,多达数十片,内轮聚生许多小花瓣,整体花形酷似菊花。而且会开台花,多者1葶3朵。周先生命其名为“菊瓣蝴蝶”。此后,人们又在山采兰中选育出一些类似的新种,逐渐形成了菊瓣类型的种群系列。从此,菊瓣作为一种新的瓣型而被兰界公认。”如此可以看出,“余蝴蝶”的命名是在菊瓣作为一种新的瓣型规范产生之前。

    前几年“菊瓣蝴蝶”是否就是“余蝴蝶”这个问题,兰界里有些争议,1992年李志亭《养兰》认为“菊瓣蝴蝶,1987年由嵊县周焕根发现,命名:李志亭。“菊瓣蝴蝶”的来源应当是很清楚的,名称来源于李志亭,或是周焕根,其种按照《中国兰艺三百问》所载,周先生得之于沈雪宝,也就是从日本引种的“余蝴蝶”。1993年出版的《绍兴兰文化》中将两种单例了出来:“余蝴蝶,多瓣,花瓣呈阶梯形逐渐展开,偶有唇化,花瓣多达二三十片。”“菊瓣蝴蝶,多瓣,花瓣呈菊形,多达二十余片,有唇化。”并留有“余蝴蝶”、“菊瓣蝴蝶”彩照各一帧;《越兰新谱》上的彩照也称为“菊瓣蝴蝶”。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大多兰人将“余蝴蝶”称其为“菊瓣蝴蝶”,例如1988年广州首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吴树福送展的“菊瓣蝴蝶”获金奖,《兰苑纪事》称其为“菊瓣蝶”;1989年无锡中国春季兰花展览会上,李志亭送展的“菊瓣蝴蝶”获优秀品种奖;绍兴1991年中国春季兰花展览会,绍兴市兰协送展的“菊瓣蝴蝶”获铜奖。现在称“菊瓣蝴蝶”的兰人少了起来,大都称其“余蝴蝶”。有人说“菊瓣蝴蝶”是国内兰人选出类似于“余蝴蝶”的品种,花色能偏绿一些,外轮花瓣更圆整,花上红彩多一些。其实都是同种。我们在上面己经理顺了两种脉络。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返销草大量涌进,人们大都称其“余蝴蝶”了。现在兰界也大致趋于统一了。1995年海峡两岸第一届兰展. (未设金奖) 银奖“余蝴蝶”(张本初)、1996年华东六省一市兰展暨兰文化研讨会上,王天佑送展的“余蝴蝶”获金奖。日本涌入国内的“余蝴蝶”有些叶片显得更高大,花也大,只是叶色与花色显得更黄淡一些。栽培中服盆的难度能大一些。也有的返销草看似草大,球茎很小,基本需二年复壮。所以引种时应考虑引进国内己栽培多年的壮苗为好。

    同品种命名的不同所引来价值上的差异古已有之,且一直辩论不休,余蝴蝶作为奇花之首,自然也被某些“有远见”的兰商的法眼相中。前几年云贵川等地绿绣球(绿牡丹)、金阳绣球、菊花魁等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

    2002年彭州十二届兰博会上获“金茂特别奖”的一盆“余蝴蝶”共六苗草,上两剑,每剑花开三层,花大而幽香。据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的机关网站“中国兰花网”报道:“第十二届兰展评出了唯一一个特别金奖,被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长春兰蕙公司以一盆六苗的余蝴蝶夺得,这盆余蝴蝶开了两箭花,每箭花都开了三层,蔚为壮观!余蝴蝶为流入日本的中国山采春兰,在日本开花并命名。叶细长,半下垂。花多瓣,集生成菊花状,外形优美。此次余蝴蝶夺得特别金奖,不但是传统品种全国兰展中第一次获得殊荣,而且是台湾兰友首次获得顶级奖。从栽培的角度来看,这个特别金奖说明台湾的种养水平实在比大陆要高一个层次,而且也给广大兰友一个启示——种好传统品种是养好兰花最关键的一步!”另据广东省翁源县原书记证实,这盆获得特别金奖的余蝴蝶是翁源县的骄傲,因为长春兰蕙公司的基地就在翁源县,十二届全国兰展翁源县由他带队参加,这盆获奖的余蝴蝶正是从翁源县基地中挑选出来的。关于这盆“余蝴蝶”后来还有些传言,说此种产于福建,转展被台商购去后送展。这当然是传闻,现在也没有什么根据。据说这盆余蝴蝶,后来被重庆一兰贩买下,又高价转卖给四川的一位养兰人。福建确实有一品类似“余蝴蝶”的菊瓣春兰,现在福建和江浙极少的兰友手中有栽培,有人称其为“绿绣球”。后来大家普遍认为“绿绣球”就是“余蝴蝶”,绿绣球的名字便一夜之间从兰界消失了。

    “余蝴蝶”是相对稳定的多瓣型奇花,无论是弱苗还是壮苗都能保持多瓣型的特点来,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余蝴蝶”开出正格花或行花来,所体现的异同也只局限于瓣数的多寡、蝶化的程度、花茎的高矮的不同。同样看似的壮草为什么也存在着花品的不同?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对于壮草认定标准的局限,草的长短只能作为鉴别草壮弱的条件之一,而不能反映草壮弱的全部。草的素质是不能完全通过叶表现像全部反映出来;另一方面草的本身营养状况、培养条件、孕蕾的受光条件、湿度温度等诸多条件的影响及花的本身的多变性都影响着它的花品,所以同兜草所开的花也呈现出很大差别来。对于余蝴蝶的开品,我见了不少,差别很大,返销回来的,苗尚若弱一些,花开的不奇,瓣子少,蝶化的也差。而家养多年,苗壮的花开的要好,但花品差别也很大,有的瓣子极多,丰满放拓;有的瓣子蝶化的好,香气迷人,花姿美不盛收;有的花开双葶,花瓣多,蝶化明显,神采飞扬。

    “余蝴蝶”有时也能开出玉树型来,仔细看是从蕊柱体上一层层拔节而上,蔚为壮观。余蝴蝶的奇、蝶化不同于其他蝶花,其他蝶花变异主要是体现在瓣子上,而余蝴蝶是源于鼻头,他的鼻头本身类似龙根,上有大量生长点,在花蕾孕育过程中,这些生长点逐渐长成菊瓣。由此想到,余蝴蝶花瓣多少实际上是由这个奇化鼻头上的生长点数量和后期生长情况决定的。具体说就是,如果在花芽孕育初期草状、环境适当,则鼻头发达,生长点数量就会多一些;如果在花芽生长及休眠时期环境适当,时间充分,则可以有更多生长点最终成为花瓣。

    和宋梅一样,余蝴蝶也是培养春兰的兰友们最为喜爱的品种之一。现在的苗价大致在400元左右,上世纪80年代此种在国内苗价千元左右;上世纪90年代,由于返销的量大,苗价仅为百元略高一点;上世纪90年代末此种也随传统春兰苗价上扬。我们现在所说的苗价400元,实际上根据草的大小、壮弱、返销的时间、新老草的不同,其价位可在350~500元之间。“余蝴蝶”确实是没有国内留存的老种,但由于返销的时间和国内种养的时间不同,价格出现差异是很正常的。

    “余蝴蝶”这种多变性的特点常常令养兰人产生迷惑,“余蝴蝶”与“菊瓣蝴蝶”之争多少能说明一点问题。由于利益驱使,一些地区的黑心卖兰人也时常利用这一点,以牟取暴利。比较有影响的事件是2003年贵阳小河兰展上就出现了以“余蝴蝶”抵顶新品的现象,说穿了不过是利用西部兰友对东部传统品种认识不足而追逐高额利润罢了。当时,卖兰人持一盆开树型花的余蝴蝶参展,并重新命名为“金阳绣球”,引起了当地众多兰友的浓厚兴趣,甚至瞒过众多老手的眼睛“勇”夺金奖,以致当时贵阳哄声一片,也引得江浙老的兰人一片哗然之声。金阳绣球在兰展后被当地一位宋姓兰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时冲动以数十万元的天价买走,后被证实确为余蝴蝶后,悔之已晚。令人遗憾的是,即使是信息沟通高度发达的今天,金阳绣球的续集仍在不时地上演,虽然角色在变化,但演员依旧是余蝴蝶。

    另外,还有些卖兰人利用这种奇花因地域、环境、栽培方法及本身稳定性的原因年年开品有所不同对兰友进行蒙骗。在贵州和滇黔交界处,每年此类老种奇花“上山下乡”的故事不在少数。他们事先将余蝴蝶等奇花品种种植到山上,待起花后剥开或故意弄残设局骗人。

    不管怎么说,“余蝴蝶”确实是一品倍受爱兰人珍爱的春兰好花,甚至被公认为传世精绝品,喜欢春兰的兰友几乎都种养有余蝴蝶;而且它的香气浓冽醇正,沁人心脾,即便在夜晚的灯光下它依然能吐香,尤其是在春寒料峭的北方,一盆余蝴蝶,满屋吐芬芳,更是倾倒了无数的爱兰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