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泽睽卦注解

 大*宝 2014-02-27
睽卦第三十八卦 (下兑泽上离火——火泽睽卦)      
睽,小事吉。
1、睽,音奎,乖违之意。睽卦离火居上而炎上、兑泽处下而润下,二体相违,其性本异,故有睽违之意。小,阴柔之称。小事吉者,犹言以柔处事为吉,或含小心行事为吉之意。
2、凡事物相乖违,必须以柔和平顺之方法,小心寻求其中可合之处,才能转乖违为和谐,若刚断强合,必难济睽。故称小事吉。
3、何楷曰:业已睽矣,不可以忿疾之心驱迫之。惟不为己甚,徐徐转移,此合睽之善术也。故曰小事吉。小事,犹言以柔为事,非小事吉,而大事不吉之谓。
4、刘沅曰:小事亦吉,欲人之善用其睽也。若大事,则必志同道合而后可济。
5、李世鉁曰:家人之后继之以睽,家之睽由于妇人也。睽卦为家人之反,家人二阴得正,睽二阴失正。女不正则家道乖,此卦之微意也。
6、序卦传: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
7、崔觐曰:妇子嘻嘻,过在失节。失节则穷,穷则乖,故曰“家道穷必乘”。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1、彖传曰:睽卦象征睽违之意,以上下体言之,离火炎上,泽水润下,二体相违,其性本异。又离中女、兑少女,二女共居一家,理应志同,惟成长后必有不同归适之志。以卦德言之,内兑说、外离明,能和悦而附丽于光明,为处睽有道之象。而六五爻柔顺居中,下应于九二阳刚居中,故能柔和平顺以接物处事,而上居尊位,因此称小事吉。
2、程颐曰:六五以柔居尊位,有说顺丽明之善,又得中道而应刚。
3、刘沅曰:水火之性本异,此物理之睽也。女少则同处,长各有归,虽同居而志异,此人情之睽也。说则情合,明则理得。睽者,事势之常也,不睽者,情理之顺也。
4、天在上、地在下,相互睽违,而化育万物之功则相同。男女阴阳有别,而交感求合之志则相同。万物群分类聚,各有不同,而得天地之滋润而生则相同。故当乖睽之时,正可用事于合睽,其功用极其广大。
5、程颐曰:天高地下,其体睽也,然阳降阴升,相合而成化育之事则同也。男女异质,睽也,而相求之志则通也。生物万殊,睽也,而禀阴阳之气、得天地之和则相类也。物虽异而理本同,故天下之大,群生之众,睽散万殊,而圣人为能同之。处睽之时,合睽之用,其事至大,故云大矣哉。
6、刘沅曰:天地形睽,而健顺互为功用;男女迹睽,而阳教阴教共成家法;万物露生,而得和气以为消长,其事类也。然不睽亦无由而合也。
7、李光地曰:二女同居之卦多矣,独于睽、革言之者,以其皆非长女也。凡家有长嫡,则有所统率而分定,其不同行、不相得,而至于乖异变易者,无长嫡而分不定之故耳。
8、虞翻曰:大壮上之三在系,盖取无妄二之五也。小谓五。阴称小,得中应刚,故“吉”。离火炎上,泽水润下也。二女,离兑也。坎为志。离上兑下。无妄震为行,巽为同,艮为居。二五易位,震巽象坏。故“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也”。说,兑。丽,离也。明谓乾。当言大明以丽于晋。柔谓五,无妄巽为进。从二之五,故“上行。”刚谓应乾,五伏阳,非应二也。与鼎五同义也。五动乾为天,四动坤为地,故“天地睽”。坤为事也。五动体同人,故“事同矣”。四动艮为男,兑为女,故“男女睽”。坎为志,为通,故“其志通也”。:四动,万物出乎震,区以别矣。故“万物睽”。坤为事,为类,故“其事类也”。
9、郑玄曰:睽,乖也。火欲上,泽欲下,犹人同居而志异也,故谓之“睽”。二五相应,君阴臣阳,君而应臣,故“小事吉。”。
10、荀爽曰:小事者,臣事也。百官异体,四民殊业,故睽而不同。刚者,君也。柔得其中,而应于君,故言“小事吉也”。
11、崔觐曰:万物虽睽于形色,而生性事类言亦同也。
12、《九家易》曰:乖离之卦,于义不大。而天地事同,共生万物,故曰“用大”。卢氏曰:不言义而言用者,明用睽之义至大矣。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1、大象传曰:睽卦上离火、下兑泽,故有上火下泽之象。荀爽曰:火性炎上,泽性润下,两相乖违,故曰睽也。
2、君子观察睽卦火性炎上,泽性润下,两相乖违之象,悟知合睽之理,当谋求事物之大同,并保存不可同之小异。  ◎同而异,犹言求同而存异。
3、张洪之曰:君子不立崖岸以自高,然与同流合污者,亦不敢不有自异,与论语「周而不比」意同。天下无不可同之理,而有必不可同之情,情出于理则同之,涉于俗者,不能茍同。
4、程颐曰:中庸「和而不流」一语,乃说明于大同之中,而知所当异之理。又曰:不能大同者,乱常拂理之人;不能独异者,随俗习非之人。要在同而能异耳。
5、马其昶曰:坚持一说,建立一宗教,必强人之同于己,徒党怨怒攻击,甚且酿成兵祸,是皆不知君子以同而异之理。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呜呼!此孔子之所以为大也。
6、李正中曰:泽与火遇,则相息为革;不遇,则相违为睽。彖言异而同,所以成济睽之功;象言同而异,所以明用揆之理。
7、荀爽曰:火性炎上,泽性润下,故曰“睽”也。大归虽同,小事当异。百家殊职,四民异业。文武并用,威德相反,共归于治,故曰“君子以同而异”也。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1、初九处睽之始,犹如初与人乖违,而位卑无应,本当有悔。惟其阳刚得正,心存悦道,与人合志,故能无悔。
2、又初九处睽有道,如丧马而睽,知逐之则不可合矣,故能勿逐,静待其自复而睽消。又如对待与己对立之人,能和颜谦逊以接见之,俟其改过迁善,则睽亦可消。此说明初九能谦退勿动、居易俟命,则乖睽自消而无咎害。◎见:逊接之也。
3、王申子曰:失马逐之则愈逐愈远,恶人激之则愈激愈睽,故勿逐而听其自复,见之而可以免咎也,处睽之初,其道当如此。不然睽终于睽矣。
4、马振彪曰:丧马,则其情已睽而不同,勿逐自复,则虽睽而不终异,此善处睽之道也。在我者不强其同,则在彼者自异而不异,可悟合睽之用也。至于恶人本与人异,我不以异类视之,而逊顺接见之,则异者亦无不可同,此亦睽之时用也。
5、象传曰:初九能和颜谦逊以接见与己对立之人者,乃谓初九能避免乖睽激化之咎害。
6、程颐曰:当睽之时,小人乖异者至众,若弃绝之,则失含弘之意。古之圣王所以能化奸凶为善良,革仇敌为臣民,由弗绝也。
7、黄寿祺曰:初九处睽之道有二:一是和同,即孔颖达所谓和光同尘、不标显自异。二是守静,即何楷所谓静以俟之,逊以接之,泊然若不见其睽者。夫惟不见其睽,而后睽可合。
8、虞翻曰:无应,四动得位,故“悔亡”。应在于坎,坎为马。四而失位,之正入坤,坤为丧。坎象不见,故“丧马”。震为逐,艮为止,故“勿逐”。坤为自,二至五,体复象,故“自复”。四动震马来,故“勿逐自复”也。离为见。恶人谓四,动入坤初,四复正。故“见恶人,以避咎矣”。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1、九二当睽之时,失位不安,本有咎害。惟其阳居阴位,守谦顺时,又处中位,行不失中道,终能于不期然之间,与所应之六五于巷道相遇,睽违遂合,故获无咎。◎遇,无心而会也。◎主,指六五,居尊应二。
2、王弼曰:九二处睽失位,将无所安,然六五亦失位,俱求其党,出门同趣,不期而遇,故曰遇主于巷。
3、李士鉁曰:九二以六五为所主之人,两皆得中,幸而相遇,固无咎也。春秋书法,礼不备曰遇。不言君而言主者,以睽之世,君择臣,臣亦择君,分未定也。
4、虞翻曰:二动体震。震为主,为大涂,艮为径路。大道而有径路,故称“巷”。变而得正,故“无咎”而“未失道也”。
5、象传曰:九二于不期然之间,与所应之六五于巷道相遇者,乃说明其虽失位,却未失其济睽之道。
6、黄寿祺曰:九二济睽之道,在于刚而能柔,行不失中,所谓不强求合睽,其睽自合,足见其济睽之小心顺理。
7、虞翻曰:动得正,故“未失道”。
8、崔觐曰:处睽之时,与五有应。男女虽隔,其志终通。而三比焉,近不相得。遇者,不期而会。主者,三为下卦之主。巷者,出门近遇之象。言二遇三,明非背五,未为失道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1、六三阴柔失正,近厄于两阳之间,有心理上之威胁,犹如一辆大车,后有九二拖曳着车座,前有九四牵制着牛角,进退不得,处境困难。又如将遭人施以黥额、割鼻之刑罚,心生疑虑和恐惧。惟六三虽处境困难,睽违不堪,惟其能专情于上九,不受二四之牵制,终能与上九欢合,故曰无初有终。◎曳,音易,拖曳也。◎掣,音撤,牵制也。◎天,黥额也,即在罪人额上刺字之刑罚。◎劓,音义,古代割鼻之刑罚。
2、朱熹曰:六三与上九正应,而三居二阳之间,后为二所曳,前为四所掣。而当睽之时,上九猜狠方深,故又有髠(音昆,除其鬓发)、劓之伤。然邪不胜正,终必有合。
3、李世鉁曰:六三不中不正,际火泽相睽之间,欲应于上九,而二毁于后,四阻于前,黥其面使不得上仰,割其鼻使气不得上通。然终与上应,阴终阳事,故无初有终。
4、虞翻曰:离为见。坎为车,为曳。故“见舆曳”。四动坤为牛,为类。牛角一低一仰,故称“掣”。离上而坎下,“其牛掣也”。其人谓四,恶人也。黥额为天,割鼻为劓。无妄乾为天。震二之乾五,以阴墨其天。乾五之震二,毁艮,割其劓也。兑为刑人。故“其人天且劓”。失位,动得正成乾,故“无初有终”。《象》曰:“遇刚”,是其义也。
5、象传曰:六三犹如一辆大车,进退不得,处境困难者,乃意指其阴柔失位,又厄于两阳之间,居位有所不当。而六三起初虽处境困难,终能与上九欢合者,乃谓其能专情阳刚上九,非二、四所能间也。
6、刘沅曰:位不当者,以阴居阳位,二、四两阳又厄之。刚谓上九,三与上正应,非二、四所能终间。
7、虞翻曰:动正成乾,故“遇刚”。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1、九四处睽之时,却孤立无应,三、五两阴虽上下近比,但各有专主,故独显其睽孤之象。然九四不强求阴阳相应,适逢初九亦独处失应,两刚引为同志,相交以诚,故虽有乖睽之厉,终能无咎。◎元夫,犹言大丈夫。指初九。元,阳大称元。
2、王弼曰:九四无应独处,初九亦无应特立,处睽之时,俱在独立,同处体下,同志者也。而己失位,比于三、五,皆与己乖,处无所安,故求其畴类而自托焉,故曰遇元夫也。同志相得而无疑焉,故曰交孚也。虽在乖隔,志固得行,故虽危无咎也。
3、刘沅曰:初九以阳居下,为有德之匹夫,实天下之善士也。九四阳居二阴之中,与己不类,为睽而孤,下与初九同德相孚,盖以大臣下交贤士,故不患其孤,济睽之志得行。
4、虞翻曰:孤,顾也。在两阴间,睽五顾三,故曰“睽孤”。震为元夫。谓二已变,动而应震。故“遇元夫”也。震为交,坎为孚,动而得正,故“交孚,励精图治,无咎”矣。
5、象传曰:九四与初九能相交以诚,而终能无咎者,乃因其皆有求同存异之心,其济睽之志得以履行。
6、黄寿祺曰:初九处下位,阳而能退,九四居阴位,刚而能柔,两者皆秉谦和之德,求同而存异,交相孚信,终能化睽为合。
7、虞翻曰:坎动成震,故“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1、六五阴居阳位,本有悔。惟柔顺居尊,下应九二,而九二正以柔和平顺而适中之济睽之道,期待遇合,故获悔亡,而往应必无咎害 ◎厥,其也。宗,指宗亲,阴以阳为宗。 厥宗,谓九二,九二之阳应于六五之阴,故为其宗。◎肤,谓肉之柔脆肥美易噬者。噬肤,喻柔和平顺之济睽方法。
2、李光地曰:睽之时小事吉者,径情直行则难合,委曲巽入则易通也,如食物然,啮其体骨则难,而噬其肤则易。九二遇我乎巷,是厥宗之来噬肤也,我往合之,睽者不睽矣,此所以悔亡也,何咎之有。
3、姚配中曰:自天子及士,祭毕皆有噬肤之事。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厥宗噬肤则疏者亲,散者聚,此宗法之所由立也。在睽之时,疑往而不合,故明言往何咎。
4、虞翻曰:往得位,“悔亡”也。动而之乾,乾为宗。二动体噬嗑,故曰“噬”。四变时,艮为肤。故曰“厥宗噬肤”也。变得正成乾,乾为庆,故往无咎而有庆矣。
5、象传曰:九二正施以柔和平顺而适中之济睽之道,期待遇合,两相欢聚者,意谓六五与九二有应,故六五之往,必有喜庆。
6、李士鉁曰:九二遇主,主者尊之。此言厥宗,宗者亲之。六五质本文明,柔进而上行,有柔中之德,下应九二刚中之贤,臣尊其君,君亲其臣,何难合天下之睽?得贤臣以济睽,则睽非苟合,故勖以往,而曰有庆。
7、王弼曰:非位悔也。有应,故“悔亡”。厥宗谓二也。噬肤者,啮柔也。三虽比二,二之所噬,非妨已应者也。以斯而往,何咎之有。往必见合,故“有庆也”。(二兑为口,五爻阴柔,噬肤之象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又说之弧;匪寇婚沟,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1、上九阳刚处睽之极,与六三睽离至久,孤独烦躁,妄生猜疑,心中遂产生种种幻觉,有时见其变成丑猪背负污泥,又有时见其以车载鬼奔驰,起先看他像举起弓箭射我,后来又脱去其弓箭不射(或谓变成像端着酒壶来诱惑我)。而上九猜疑既消,知六三非寇敌,实为良配,故自此以后,阴阳和合,必可获吉。◎说,同「脱」。说之弧,亦作说之壶。◎雨,古人以为是阴阳二气交和之物。此喻六三、上九终可和合。
2、刘沅曰:九四之孤,以人而孤也,因无应而上下皆阴爻也。上九之孤,自孤也,因心生猜疑而孤。即对六三因睽违日久,心生猜疑而生幻觉。
3、刘沅又曰:上九刚极而过用其明,猜疑益甚,所见益奇,见豕负涂,疑其不洁而污己也,载鬼一车,疑其为幻而祟己也,先张之弧,疑其设机以射己,后说之弧,疑其虚无以误己,皆形容其睽孤之象。所以然者,因上疑三为寇也。其实三与上应,本非寇而婚媾,疑消则明生而说应,吉也。
4、宋书升曰:左氏述归妹之睽,占辞云:寇张之弧,后说之壶。张弧、疑寇之欲射我也,说壶、疑寇之欲诱惑我也。「说之弧」多作「说之壶」。又曰:上九处睽极,彷徨于外而成眩惑,怪生于心遂妄生于目,此皆乖离所致。
5、程颐曰:睽极则拂戾而难合,刚极则暴躁而不祥,明极则过察而多疑。上九有六三正应实不孤,而其才性如此,自睽孤也。如人虽有亲党,多自猜疑,妄生乖离,常孤独也。曾国藩亦曰:凡睽起于相疑,相疑起于自矜明察。
6、虞翻曰:睽三顾五,故曰“睽孤”也。离为见,坎为豕,为雨。四变时坤为土,土得雨,为泥涂。四动艮为背,豕背有泥,故“见豕负涂”矣。坤为鬼,坎为车,变在坎上,故“载鬼一车”也。又曰:谓五已变,乾为先。应在三。坎为弧,离为矢,张弓之象也,故“先张之弧”。四动震为后。说,犹置也。兑为口,离为大腹,坤为器。大腹有口。坎,酒在中壶之象也。之应历险以与兑。故“后说之壶”矣。匪,非;坎为寇,之三历坎,故“匪寇”。阴阳相应,故“婚媾”。三在坎下,故“遇雨”。与上易位,坎象不见,各得其正,故“则吉”也。
7、象传曰:阴阳和合而获吉祥,乃说明上九处睽极而群疑纷生之际,能心平气和,柔顺疏通,则群疑皆消,而复相亲和。
8、黄寿祺曰:上九见道涂之间,豕负涂、鬼乘车,皆疑极所生幻觉。而六三之舆曳、牛掣,身遭髠、劓,亦未必不是。当此睽极群疑纷生之际,唯能心平气和加强了解,以柔道缓缓疏通,才能消疑合睽,复相亲和。
9、虞翻曰:物三称群,坎为疑,三变坎败,故“群疑亡”矣。
高和安提醒您,知命而后可以顺命祈福,趋吉避凶;如果您有情感婚姻、学业工作、官运财运、健康福寿、阴阳风水、命理运势等问题,都可以发邮件、手机信息,在线QQ咨询,服务有偿,闲聊莫找。
电子邮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