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邮票上应怎样展示汉字书法艺术

 望月观星 2014-02-27

    在中华民族辉灿烂的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独特的门类之一,就是汉字本身及其书法艺术。它与我国文明史同时形成,同步发展,并且不间断地延续至今。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以此为题材,是最适合不过的了——名片上的文字头衔。我国发行过的邮票,以书法为题材的有十几套几十图之多。诸如《毛主席诗词》、多种政要题词、生肖二轮等等。系统化地介绍我国文字、书法史,还得说是从2003-3《中国古代书法—篆书》为起始的系列套票。《集邮》杂志为配合这套邮票的发行,在2003年第一期、第二期上,用了一个整版封面、内页《新邮资料》栏目三个半版的版面,刊登了《新邮预报》、《新邮原地谈》、记者访谈(对设计师)编者的相关链接和专家专文等文章,推介这套邮票。可见对这套邮票的重视。对鼎石二物的来历提供详实的信息资料。特别是毛公鼎的侧视、俯视图片和泰山刻石的残断石块图片,在其他资料上更是难于一见的。邮人读者对照票、张、封、图反复赏读,大受教益。同时,越是仔细的赏读,越是投入的解析,就越有一些不得其解的疑问,并发现存在的问题。突出者有两点:一是这套邮票的票名、图名和图像挂不上链条;二是推介文章有明显硬伤。历史年代前后矛盾,名词要概念随意转换,为了搞清问题,从最基本的查词典入手,翻阅了一些有关汉字艺术和书法的书籍资料。初步弄清了问题所在。查过的词典是社科院编的《现代汉语词典》,词条有:书时(P1168)、篆、金文、书、拓(P1236)、拓片、古文字(P450))、今文(P653)、隶书等等。“书法”一条注释最为关键,抄录如下:

    书法: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什么是书法?在邮票上应如何展示汉字艺术,必须以这个词条的解释为依据。《中国书法大词典》的解释也大致如此。

    读过的书籍资料当中,有一本大部头的专著是《汉字艺术》。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晓陆,1997年出版发行。此书的题签有两个:封面是启功,菲页是胡厚宣。一位是书界泰斗,一位是古文字第一人。序文也有两篇:一篇是梁白泉所著,一篇是署名阿敏的加有《关于书法的另一间“屋子”》标题的一万四千字的长篇论文。在书中作者单独辟出一个章节专门论述“除毛笔书写的作品,其他门类(指汉字艺术)都不是书法。”这一论断是对书法定义所作的逆否式的表述。初读时,在脑子 里也是啊难于扭转孩提时代就形成的关于书法的观念。练字临写过的“唐故左街”“柳公权书”等大书法家的碑贴也不是书法,西安碑林里那些名家碑文不算,北京北海公园快雪堂里,镶嵌在廊内壁上的《快雪时晴贴》也不算书法,真是令人难于接受。平下心来细想一下,这种论断是正确的,依照书法定义作一个形式逻辑三段式推断:

    大前提:书法是用毛笔书写的汉字艺术;

    小前提:拓片不是用毛笔书写的汉字艺术;

    结论:拓片不是汉字书法艺术。

    众所周知,一条几何定理有正定理、逆定理、否定理、逆否定理四种表述方式。正定理成立,逆定理是否成立还须要证明;逆否定理也成立是无须再证明的。对《汉字艺术》这本书,你可以不同意作者对汉字艺术门类的戈份;也可以不同意作者对书法艺术史这“期”那“期”的分期划法,但是对书法作品定义域的观点是很难推倒的。如果要为“是”或“不是”而打一场“笔墨官司”,是大可不必的。

    依照书法定义域来衡量两枚邮票图像,第一枚的全称应该是“毛公鼎金文大篆字体文字拓片”;第二枚应是“泰山刻石小篆字体文字拓片”。它们都不是书法作品,更谈不上“书法精品”,说“黑底白字已体现了书法作品的黑白关系”是一种误解。恰恰相反,书法作品的“黑白关系”,一般地说应该是“白底黑字”。(当然,用带颜色的纸上写另外颜色的字也并非不可,但必须是用毛笔写)现实的情况是,想全部用历代书法作品来通解我国书法史是不可能的。西汉以前的书法名家太史籀、李斯、赵高、萧何、蔡邕等的作品于世无存;书圣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亦元真迹传世;盛唐楷书大家“颜筋柳骨”的柳公权的楷体字也仅存碑贴。无论是商殷的甲骨文、西周的金文、秦刻石、汉碣、魏志、唐碑,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是离不开的文字载体。可它们又都不是书法作品。如果一定要以《中国书法》来命名这个系列,很难摆脱这种两难的境地。现在的首要问题是要把邮票的系列名、邮票名、图名、图像与图像上的文字、书法、载体的关系,科学的、名分准确的展示清楚。也可以说是解决好“黑底白字”和“白底黑字”的“黑白关系”问题,然后才是“邮票设计语言”的问题。面对这样一部涉及我国国萃大部头的重要题材,我们这些“玩票”的,只能提出疑问,要解决问题,恐怕还得请教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书法家,不仅要把设计这套邮票看作是一项工作任务,而且是在完成一项使命。

    廓清书法的定义概念,简单地来说就是一个区分笔下和刀下的差异问题。书法界圈内,把因为出自刀下而复制的一些“黑底白字”的金文、碑帖拓本,谑称为“黑虎”。对此,启功老先生有一首七绝,把其中关系解析得十分透彻:

    昔我全疑贴与碑,怪他毫刀总参差。

    但从灯帐观遗影,黑虎牵来大可骑。

    全诗从书法的角度看待碑帖。启承两句,道出了“全疑帖碑”的态度,形成书法与碑帖的差异是由于笔写与刀刻不同而造成的。“但”字一转,引出的后两句最精彩:“灯帐观影”是说如果不拘泥于刀刻对书法笔法的影响,去体悟汉字书法的框架结构和筋骨,;去凝炼书法艺术的精髓,“黑虎”也是“可骑”的——艺高人胆大:能骑得上去,驾驭得了,能下得来。我想这些正是启功先生在书法艺术上能成功得道之要诀。对如何设计这套邮票会有所启示的。

    勿庸讳言,这个书法系列,第一套制头没开好。从总体设计上看,邮票数量配置也不合理。整个古文字系统,从公元前1300年的殷商,到秦汉之际,通行了一千多年,占中国文字史三分之一的时间。仅用一鼎一石一带而过,是不适当的。金文载体青铜器,不管是传世的,或是解放后新出土的。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已发行过的《古代青铜器》系列的三套,就优中选优,展示了24图。器件上的铭文也是风彩多姿的。对金文艺术的选题,搞“废黯百家、独尊毛公”未免有失偏颇,什么“非常经典”的提法未免过头。西周早期的何尊、利簋,东周后期的中山王铁足鼎都是解放后出土的精品,铭文也极具特色。特别是铁足鼎,有469字的铭文用利刀镌刻在鼎面之上,字体秀丽,刀法娴熟,与铸造的铭文风格迥异。并体现了新中国的考古新发现和文字书法研究的新成就。弃之不用,太可惜。古文字阶段,安排四图到八图都不为过。在2004年新邮图稿上,透露了第二套书法邮票的信息。《中国书法——隶书》,一套四图,图名全是“东汉?××碑"。邮票设计家又给我们牵出四匹“黑虎”,并且全在“东汉”扎堆。其中有两只老虎,一只没有脑袋,一只没有尾巴——图像设计成残碑断碣状。使人自然地联想到碑,设计上有些新巧,但“黑虎”的本质仍没改变。从前两套邮票的走势看,整套系列“黑虎”当家的趋势十分明显。向人们展示的总该不是只有黑白底底片的摄影展吧?阴阳颠倒,黑白相反的书法展是不能接受的。人们期待的是一套大手笔的宏篇巨著,至少也得和已经推出的中国古代文化系统 邮票能形成姐妹篇的作品。

    汉语、汉字,不仅是中国一家的语言文字,也是国际语言文字。裁决韩国总统弹颏案的韩国宪法法院的徽志,依然是一个“宪”字。日本人到现在还是大讲书道——汉字书写之道的。汉字艺术不但东方民族能领会,西方世界也欣赏。一方《中国印》——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的出台,使全世界为之倾倒。用甲骨文字体笔画书写的Biejing2008英文字母和数码,标志着2008年将要在北京召开的一届国际奥运大赛是中国品牌的。这就是中国汉字艺术的魅力。




徐精华 http://www.gmw.cn 
2010-11-29  来源:新疆邮政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