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泽山咸卦注解

 大*宝 2014-02-27
咸卦第三十一(下艮山上兑泽——泽山咸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
1、咸,感也。有交感、感通、感应之意。故咸卦象征交相感应之意。事物能相互感应,则可致亨通,惟其利在于谨守正道。以人事为喻,如男女交感,能依正道而结为婚姻,则可获吉祥。◎取,通「娶」。
2、周易自乾至离三十卦为上经,咸以下三十四卦为下经。
3、孔颖达曰:咸卦明人伦之始、夫妇之义,必须男女共相感应,方成夫妇。
4、李士鉁曰:咸,古「感」字。男女有相感之情。少男(下艮)少女(上兑)相感尤易。二、五得位,六爻相应,其感又出于正也。
5、马振彪曰:男女相感必以贞而后吉,若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偷墙人皆贼之。不由其道即是不贞,则必不吉,亦不能长久,故咸之后继以恒,皆以利贞为训。
6、黄寿祺曰:咸卦之主旨,广义而言,在普遍阐明事物感应之道;狭义而言,则侧重揭示男女相感之理。万类交感以诚,男女相感以正,必以贞而后吉。
7、序卦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此所以咸为下经之首也。
8、韩康伯曰:言咸卦之义也。咸柔上而刚下,感应以相与。夫妇之象,莫美乎斯。人伦之道,莫大夫妇。故夫子殷勤深述其义,以崇人伦之始,而不系之离也。先儒以乾至离为上经,天道也;咸至未济为下经,人事也。夫易六画成卦,三材必备,错综天人,以效变化,岂有天道人事偏于上下哉。斯盖守文而不求义,失不远矣。
9、虞翻曰:咸,感也。坤三之上成女,乾上之三成男,乾坤气交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故“通利贞,取女吉”。
10、郑玄曰:咸,感也。艮为山。兑为泽。山气下,泽气上,二气通而相应,以生万物,故曰“咸”也。其于人也。嘉会礼通,和顺于义,干事能正。三十之男,有此三德,以下二十之女,正而相亲说,取之则吉也。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1、彖传曰:咸卦,象征交相感应之意。卦象兑柔在上、艮刚在下,刚柔二气相互感应,因而彼此亲与。而其德下艮止、上兑悦,即能以止行说,则不陷邪佞、不失其正。又艮少男能礼下于兑少女,均在阐明卦辞「亨、利贞、取女吉」之意。◎与,亲也。
2、王弻曰:感应相与,是以亨也;止而说,利贞也;男下女,取女吉也。
3、朱熹曰:艮止则感之专;兑说则应之至,此感应之所以相与而亨也。
4、李士鉁曰:感之道必本乎贞,说而止之,女归之象。老子云: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故大者宜为下,是以不下士不可得士;不下民不可得民,取天下之道其在斯乎。
5、天地因山泽孔窍而通其气,山气上蒸而泽气下润,两气通而相应,万物因而化育而生长。圣人以正道感人,以善意感人,圣人之心与天下人之心,心心相印,故天下和平。天地万物皆以气类共相感应,观此交感现象,则其性情即可了然于心。
6、刘沅曰:无心(无私心)之感乃无所不感,天地以气感万物,而万物无不通;圣人以德感人心,而天下无不通,止此一诚之所通也。
7、“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蜀才曰:此本否卦。案:六三升上,上九降三,是柔上而刚下,二气交感,以相与也。
8、“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王肃曰:山泽以气通,男女以礼感。男而下女,初婚之所以为礼也。通义正,取女之所以为吉也。
9、“天地感而万物化生”荀爽曰:乾下感坤,故万物化生于山泽。陆绩曰:天地因山泽孔窍,以通其气,化生万物也。
10、“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虞翻曰:乾为圣人;初四易位成既济;坎为心、为平,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此保合太和,品物流形也。
11、“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虞翻曰:谓四之初,以离日见天,坎月见地,悬象著明,万物见离,故“天地万物之情可见”也。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1、大象传曰:咸卦下艮山、上兑泽,故有山上有泽之象。山上有泽,则其泽水下流而润于下;山体中虚而承于上,山泽通气,两相感应,是为咸卦之所取意。
2、孔颖达曰:泽性下流,能润于下;山体上承,能受其润。以山感泽,所以为咸。
3、君子者观察咸卦山上有泽,山体中虚,泽水润下之象,悟知当虚怀若谷,受纳万物,广结善缘,无所遗弃,以此感人则莫不皆应。◎受,接受、容纳。
4、刘沅曰:山惟中虚乃能受泽;人惟中虚乃能受人,以诚相通,万感皆通,亦如山泽之通气,虚其心而诚于理者也。
5、徐干曰:君子常虚其心志、恭其体貌,不以逸群之才,加乎众人之上。视彼犹贤,自视犹不足也,故人愿告之而不倦,易曰:君子以虚受人。
6、崔觐曰:山高而降,泽下而升。山泽通气,咸之象也。
虞翻曰:君子谓否乾。乾为人,坤为虚,谓坤虚三受上,故“以虚受人”。艮山在地下为谦,在泽下为虚。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1、初六阴柔失正,虽上应九四,然处卦之始,所感尚浅,未动于心,故取譬于身,以感应于脚姆指为喻,言其欲动而未动也。◎拇,足大指也。
2、刘沅曰:圣人通天下于一身,知所以感身,则知所以感天下万物矣。心欲往而拇先伸,是动之微、几之先见者也。
3、方宗诚曰:初六不言吉凶者,盖将动之始,善与恶尚未定也,使人存慎动谨几之意。
4、象传曰:初六处咸卦之始,感应微浅,犹如感应于脚姆指者,乃说明其有应于九四,其脚步将随其心志之感应而向外发展。
5、马其昶曰:初六之感尚浅,其于人身则拇象也。拇于百体中最下最微,志在外则拇亦随之而动,志之所之,无微不及,感岂不捷乎?志可不慎乎?
6、虞翻曰:母,足大指也。艮为指。坤为母,故“咸其母”。失位远应,之四得正,故“志在外”。谓四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1、六二阴柔中正,然其感应有如在股足之间的腓,腓者,身体之动躁者也,感物以躁,凶之道也,故先戒之以凶。而其居位中正,承刚应五,故复勉其安居静守,则可获吉。◎ 腓,音肥,小腿肚也。
2、刘沅曰:腓不自动,因足而动,且不能自止,止腓当止其足。六二以阴在下   
,与九五正应,若不待上之求而妄动则凶,居而不行则吉。
3、尚秉和曰:二与五为正应,然三、四亦阳,二独与五,则为三、四所忌,故动凶居吉。
4、象传曰:六二虽藏有凶灾,但能安居静守则吉者,乃说明其当顺从于以止行悦之交感正道,动之以礼,则可免遭祸害。
5、黄寿祺曰:六二柔和中正,感腓而动,本无可咎,而爻辞却戒之以凶,可知咸卦虽言交感,然当以守正不动为美,此中含有男女交敢当止于礼之义。
6、马其昶曰:人身在下为足,在上为口,有自动之力,然非主动者,主动者心而已矣!故初、上不言吉凶,其吉凶由于心也。
7、崔觐曰:腓,脚膊。次于母,上二之象也。得位居中,于五有应,若感应相与,失艮止之礼,故“凶”。居而承比于三,顺止而随于当礼,故“吉”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1、九三阳刚得位,阳盛刚亢,有应于上六。然其感应在股,足动股随之而行,有执意于随心之所之,而盲动泛随之象,故其往前发展,必有咎害。◎ 股,大腿也。
2、王弻曰:股之为物,随足者也。进不能制动,退不能处静。九三所感在股,志在随人者也,志在随人则所执亦贱矣。用斯以往,咎其宜也。
3、马其昶曰:九三本有艮止之德,以值股位,足动则股亦不处。初六一阴在下,拇也,二、三爻皆随之而动,而三又以阳随阴、以上随下,尤可鄙也,盖左右近习之人也。
4、崔觐曰:股髀而次于腓,上三之象也。刚而得位,虽欲感上,以居艮极,止而不前,二随于已,志在所随,故“执其随”。下比二也,而遂感上,则失其正义,故“往吝”穷也。
5、象传曰:九三感应在股,非但进不能制动,退亦不能静处不动。而其心无主见,仅盲从泛随于人,阳刚却不求自立,仅跟随于其下之初、二(拇、腓)而妄动。
6、黄寿祺曰:九三处多凶之位,阳盛而性躁,上应一阴,下履二阴,有三心两意相感不专之象,故动辄致吝。
7、马其昶曰:君子观于九三,不责其行之随,而责其志之所执者下也。
8、虞翻曰:巽为股,谓二也。巽为随,艮为手,故称“执”。三应于上,初四已变历险,故“往吝”。巽为处女也,男已下女,以艮阳入兑阴,故“不处也”。凡士与女未用,皆称“处”矣。志在于二,故“所执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1、九四阳刚失正本有悔,惟阳居阴位有谦退之象,若能谨守正道,静俟初六以诚相应,则心志感通之时,必能获得吉祥而无悔恨。「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一句,则是描述九四从有悔至悔亡,从能与朋友心意相通至倾心相从的过程。◎憧憧,音充,心意不定或往来不绝的样子。
2、刘沅曰:九四位在股上脢下,心之位也,心之所感不正则有悔,无所系累则贞而吉。而其阳居阴位,不为中正,未能无心虚己以感人者也,故有「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之象。  
4、李士鉁曰:心为全体之主,寂然不动之中,自有感而遂通之妙。九四居全卦之中,上卦往,下卦来,故往来象。心体本自光大,四应初之阴而有所动,感而有应,应复为感,感复有应,故「朋从尔思」。一念起则念念相续,此起彼应,有若朋从,莫知其何所往,亦莫知其何所来。
5、黄寿祺曰:憧憧往来,状思虑不定之忧,有如诗,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之意。而朋从尔思,抒终成眷属之喜,亦如诗,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之意。
6、虞翻曰:失位悔也。应初动得正,故“贞吉”而“悔亡”矣。憧憧,怀思虑也。之内为来,之外为往。欲感上,隔五;感初,隔三,故“憧憧往来”矣。兑为朋,少女也。艮初变之四,坎心为思,故曰“朋从尔思”也。
7、象传曰:九四能谨守正道,以诚相感,终获吉祥而无悔恨者,乃说明其并未
因其感应不正而有所悔恨。而其忧心憧憧,心意不定,则说明其感应之诚,
尚未能广为众人所接受。
8、系辞下云:「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能诚以待人,敬以处事,德不孤,必有邻矣。
9、虞翻曰:坤为害也。今未感坤,初体遯弑父,故曰“未感害”也。又曰:未动之离,故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未也。
1、九五阳刚中正而居尊,与六二有应,却不能以心相感应,犹如感应在脊背上,感应于不动之处,其心难通,故仅获无悔。
2、刘沅曰:脢,音梅,膂也,背脊骨也。心系于膂,一身皆动,惟脢不动。咸
其脢是感于不动之处。
3、项安世曰:五官之治主于心,以九四当之;五脏之络系于背,以九五当之。心有思则有得失,故必贞而后无悔,脢无所思,故无悔。
4、马其昶曰:九五阳刚中正而无吉占者,以四既象心,则五适值背位,当万物
交感之时,与人背而不感,不感自无思,无私自无悔。
5、虞翻曰:脢,夹脊肉也。谓四已变,坎为脊,故“咸其脢”。得正,故“无悔”。
6、象传曰:九五虽与六二有应,却不能以心相感,犹如感应在脊背上者,意指其心不能感应于下。◎志末,谓心不能感物也。
7、黄寿祺曰:九五虽高居尊位,却如同枯木无情,不能以心感应天下。九二之动凶居吉,似亦与此有关。  
8、马其昶曰: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若枯槁独善之流,君子不取其志也。
9、末,犹上也。四感于初,三随其二,五比于上,故“咸其脢”。志末者,谓五志感于上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1、上六阴柔而居卦终,感极而反,其感应只在口头言语上而已,似有虚伪不诚之意。◎辅、颊、舌,所以为言语之工具也。 辅,上颔也,即上牙床。
2、马其昶曰:咸之始动于志,咸之极则发诸口,言者心之声也,心之感有诚伪,故于言亦难定其吉凶焉。
3、虞翻曰:耳目之间称辅颊。四变之目,坎为耳,兑为口舌。故曰“咸其辅颊舌”。
4、象传曰:上六虚伪不诚,其感应只在口头言语上者,意指上六仅凭口头言语与人互动而已。◎ 滕口说,张口骋词貌,即传布口头言语之意。
5、刘沅曰:上六以阴居兑说之终,以言感人未为全非,但所感者浅耳,故不言吉凶,俟占者自审。木铎好辩,君子亦有滕口说之时,岂得为非?若以小人当之,则必曰凶咎矣。
6、虞翻曰:媵,送也。不得之三,山泽通气,故“媵口说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