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英国“林仙”级(arethusa class)轻巡洋舰

 咸临 2014-02-27

二战英国“林仙”级(arethusa class)轻巡洋舰

作者: xiaojipai 来源: 钢铁的咆哮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2.jpg




林仙级(arethusa class)轻巡洋舰是英国皇家海军在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条约型轻巡洋舰。完全不同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建造的林仙级巡洋舰。


设计和建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与德国的海军竞赛十分激烈。双方在竞相建造无畏舰的同时,也大量建造用于侦察、辅助等的中小型舰只。当时任英国第一海军大臣的温斯顿·丘吉尔和重返海军部的约翰·费希尔男爵认为,必须建造高航速的新型战列舰,这结果是产生了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而为与这些高速战列舰相配合,现有的巡洋舰(如城级巡洋舰)都太慢,于是必须建造一型新的巡洋舰。这种需求促成了林仙级轻巡洋舰的发展。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1.jpg



“林仙”级(arethusa class)轻巡洋舰-林仙号



1911年,英国皇家海军的驱逐舰队正在迎来大战之前的急速扩军时期,27节的新舰已经服役;速度更快的29节舰正在大批建造之中;与驱逐舰本身日新月异的高速化趋势相比,担任各驱逐舰支队旗舰任务的侦察巡洋舰(scout cruiser,可归入防护巡洋舰protected cruiser一类)的25节左右的航速显然已经落伍,不断扩大的速度差距必定会影响日后的协同作战。于是新一级高速化的驱逐舰队领舰被提上了设计日程,为此海军大臣邱吉尔还专门成立了“巡洋舰委员会”(cruiser committee)。此时有两条设计思路摆在委员们面前:其一是37节的大型驱逐舰,其最大也是唯一的优点就是高速——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费希尔勋爵的青睐;其二则是一种新型巡洋舰,她在速度上固然不如前一方案那么夸张,但与现有侦察巡洋舰相比在防护、速度、火力等方面都具有优势。由于邱吉尔和大多数委员的支持,委员会最终采纳了后一种思路,林仙级于是应运而生了。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3.jpg



为纪念“林仙”级(arethusa class)轻巡洋舰 发行的邮票



以往的侦察巡洋舰或防护巡洋舰因技术所限无法兼顾速度和防护,只能在机舱、弹药库等要害部位上方覆盖一层拱形装甲,由此也被国人称作“穹甲快船”。而林仙级乘上了技术发展的东风,得以在提高航速的同时,与吨位大得多的城级一样采用装甲带布局,垂直装甲与船舷外板合而为一,既节约了重量,又强化了防护。在将林仙级的建造计划提交议会表决时,邱吉尔将她们归入“轻型装甲巡洋舰”(light armored cruiser)一类,以此强调林仙级是当时采用装甲带布局的最轻型军舰。这一防护设计也对此后各国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林仙级设计时用于攻防的重量一再增加,其航速最终只能达到28.5节,比起侦察巡洋舰来自然已是相当大的进步,但是面对驱逐舰高速化的大潮仍然显得前瞻性不足。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4.jpg



“林仙”级(arethusa class)轻巡洋舰 模型



由于当时皇家海军对于高速舰队轻巡的需求十分迫切,各舰服役后大多没有担任原定的支队旗舰任务,而是编入各个轻巡洋舰中队充当侦察兵力。而皇家海军也逐渐认识到要使轻巡达到驱逐舰的速度所需面对的技术难度和建造成本,开始倾向于用更为经济实用的大型驱逐舰——舰种分类为destroyer leader或flotilla leader,即所谓的“驱逐领舰”——来取代侦察巡洋舰,担当起指挥驱逐舰支队的重任,而这又恰恰回到了1911年费希尔所推崇的思路上来。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5.jpg




林仙级于1912年开始设计,当年即招标并选定了建造船厂。但同级8艘舰还未全部建造完成,第一次世界大战便已发生。最后5艘在战时完工,并随即投入使用。根据在战争中获得的一些实际经验,8艘林仙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装。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6.jpg




从1929年开始,英国海军开始了对装备152毫米火炮的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这在当时是相当”离经叛道”的。华盛顿海军条约只对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数量及吨位进行了限制,而对巡洋舰的限制仅仅是单舰最大吨位和火炮口径,所以各国纷纷设计排水量和火炮口径均达到上限(10000吨,203毫米)的巡洋舰,而在此时英国却开始逆潮流而动,停止了新的8英寸级巡洋舰的设计转而设计6英寸级巡洋舰。这除了从数量和财政方面考虑外,即将开始的伦敦海军谈判中巡洋舰问题将要提上议事日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7.jpg



“林仙”级(arethusa class)轻巡洋舰-曙光女神号



1929年到1932年2月,英国海军就新的巡洋舰提出了排水量从3000吨到7000吨不等,装备单管、双联或3联装152毫米或140毫米主炮的多个方案,设计工作在1931年新年告一段落,但是在1931年3月,对巡洋舰的要求又发生了变化,于是设计方案又进行了改进并获得批准。这一阶段的成果先后产生了利安德级(1930年)及其改进型,但是,当时的工党政府对于所有的海军拨款都推三阻四,这大大拖延了新巡洋舰的拨款和建造进度。另外,伦敦海军条约也造成了一些问题,条约中限定了A类巡洋舰(203毫米炮)的总吨位(146800吨)和数量(15艘),但是B类巡洋舰(152毫米炮)仅仅限制了总吨位(192200吨),却并没有限制数量。以英国的情况,英国海军自然希望用有限的吨位建造更多数量的巡洋舰。就这样,在1932年2月,新的方案最终确定为4轴推进,安装3座双联152毫米主炮的5450吨巡洋舰。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8.jpg



“林仙”级(arethusa class)轻巡洋舰-佩内洛普号



林仙级可以看作是利安德级轻巡洋舰及其改进型的缩小版,全长154米,宽15.54米,吃水5米。4舰排水量略有差别,”阿瑞托莎”号和”加拉蒂亚”号标准排水量5220吨(此处吨为英吨,合1016千克,下同),满载排水量6665吨,而”佩内洛珀”号和”阿罗拉”号标准排水量5270吨,满载排水量6715吨。



和利安德级一样,林仙级仍然采用了长首楼船型,但是首楼的长度比例略有缩短,上层建筑上则更接近利安德级改进型。两座烟囱分得很开,而不是象利安德级那样合并为一个大型烟囱,这是由于在动力舱配置上,采用了锅炉舱与轮机舱交错配置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这样配置可以提高动力系统的抗损性。除最后建造的”阿罗拉”号外,该级其他3艘舰的两座烟囱之间安装有一台飞机弹射器及配套的起重机等设备,可以搭载一架水上飞机,用于侦察和校射。由于该舰没有配备机库,所以水上飞机只能露天搭载在弹射器上,这很不利于飞机的保养和维护。最初的设计中,后甲板室上方还准备存放一架备用的水上飞机,但是在”林仙”号上的实验表明,这样存放会影响到周围102毫米炮的使用,所以只好不了了之。实际上,在长度不大的林仙级上安装水上飞机弹射器,本身就相当局促和危险,同时由于露天存放,保养和运用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二战爆发之后,出于实战的需要,3舰的弹射器均被拆除。桅杆方面,由于竣工时对桅杆承重要求不高,所以林仙级各舰前后桅均采用简单的两截式单柱桅。


林仙级的防护基本上继承了利安德级的配置方式,其主装甲带只用来掩护机舱和锅炉舱,而弹药库则由专门的装甲盒进行防护。这也是当时英国巡洋舰常用的防护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减轻防护重量有一定的好处。由于排水量较小,林仙级的防护相比利安德级也略有减少,其机舱部位装甲带厚度为57毫米,比利安德级的76毫米装甲带减少了四分之一,相应部位甲板装甲厚度为25.4毫米,与利安德级相同。弹药库部位侧面装甲厚度为76毫米,顶部50.8毫米,相比利安德级在侧面减少了12.7毫米。


动力系统方面,林仙级安装了4台海军部型三鼓细管水管锅炉,比利安德级减少了2台,两座锅炉舱各安装2台。主机仍然是4台帕森斯齿轮减速蒸汽轮机组,分别安装在前后两个主机舱内。由于锅炉减少,主机总功率降低到64000轴马力,比利安德级减少了8000轴马力,不过由于排水量和尺寸也同样减少,所以航速仍然能够达到32节。林仙级载油1250-1325吨(后改为1115~1150吨),续航力为13节时5300海里。




同级舰

林仙级一共建有8艘.

汉语舰名 英语舰名 建造船厂 下水 完工

林仙 arethusa 查塔姆海军船厂 1913年10月25日 1914年8月11日

大胆 undaunted 费尔菲尔德船厂 1914年4月28日 1914年8月29日

曙光女神 aurora 德文波特海军船厂 1913年9月30日 1914年9月5日

佩内洛普 penelope 巴罗造船厂 1913年8月25日 1914年12月12日

加拉蒂亚 galatea 比尔德摩尔船厂 1913年5月14日 1914年12月

善变 inconstant 比尔德摩尔船厂 1914年7月6日 1915年1月27日

法厄同 phaeton 巴罗造船厂 1914年10月21日 1915年2月

保皇党 royalist 比尔德摩尔船厂 1915年1月14日 1915年3月


新的轻巡洋舰原计划建造3艘,但是在设计方案确定后增加到5艘,不过最后只建造了4艘。该级舰全部用希腊神话或罗马神话中女性人物的名字命名。舰名沿用于1914年竣工的老林仙级巡洋舰。

首舰”阿瑞托莎”号(HMS Arethusa,化为清泉的林中仙女,又称”林仙”号),1933年1月25日在查塔姆船厂开工,1934年3月下水,1935年5月23日竣工。

2号舰”加拉蒂亚”号(HMS Galatea,被阿弗洛蒂赋予生命的少女雕像,故此也有译为”活雕像”的),1933年6月2日在斯考茨船厂开工,1934年8月下水,1935年8月14日竣工。

3号舰”佩内洛珀”号(HMS Penelope,荷马史诗《奥德赛》中奥德修斯的妻子),1934年5月20日在哈兰德和伍尔夫船厂开工,1935年10月下水,1936年11月13日竣工。

4号舰”阿罗拉”号(HMS Aurora,罗马神话中的曙光女神,又译作”曙光女神”号),1935年7月27日在朴次茅斯船厂开工,1936年8月下水,1937年11月12日竣工。



服役情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哈里奇分舰队和大舰队各有4艘林仙级轻巡洋舰。各舰的参战情况如下;

林仙号参加了1914年8月28日的赫尔戈兰湾海战,1916年2月11日被德国布放的水雷击沉;

曙光女神号参加了击沉德国武装破交舰流星号的战斗;

大胆号参加了1914年10月17日击沉4艘德国鱼雷艇(相当于驱逐舰)的战斗;

法厄同号参与了加里波利战役;

佩内洛普号参加了1916年4月25日的洛斯托夫特攻击;

加拉蒂亚号、善变号、法厄同号、保皇党号四舰参加了1916年5月31日的日德兰海战。

战争结束后不久,8艘林仙级纷纷退役并被拆毁。曙光女神号曾被调往加拿大,但也很快退役并拆毁。


性能数据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3750吨;满载排水量4400吨

尺寸:全长132.9米,宽11.9米,吃水4.1米

动力:燃油锅炉8基,蒸汽轮机40000马力,四轴推进,28.5节

防护:装甲带3英寸(最厚处)-1英寸(最薄处),甲板装甲1英寸,炮盾3英寸,指挥塔6英寸

武装:林仙级各舰建成时配备的武装略有差异,以首舰林仙号为例:舰体首尾2门mk xii型6英寸45倍炮,6门mk iv型4英寸45倍速射炮分别布置在两侧舷,1门3磅(47毫米)50倍高射炮,2座双联装21寸水上鱼雷发射管。各舰服役后又分别进行了搭载飞机、拖曳气球、增设布雷轨、强化对海对空火力等等纷繁的改装。

载员:276-282


林仙级装备3座双联装152毫米50倍径主炮。该炮重7017千克,炮闩为断纹螺式炮闩。采用套筒层紧身管。炮弹采用分装式,单药包,弹丸重50.8千克。工作膛压3230千克/平方厘米,炮口初速841米/秒,最大射程45度时为23300米。身管寿命强装药时为1100发,正常装药时为2200发。该炮是自利安德级之后,英国轻巡洋舰配备的标准火炮,也是英国海军最后一型轻巡洋舰主炮。

在林仙级上,6门主炮被安装在了3座与利安德级和珀斯级相同的双联炮塔上,该炮塔旋转部分重量约96.5吨,炮座直径5.33米,旋转角速度每秒10度,俯仰角速度每秒5~7度,俯仰角为+60度--5度。该炮采用机械辅助手工装填,装填角为+12.5度--5度,完成一个射击周期需时7.5-10秒(即射速6-8发/分)。


林仙级副炮最初采用了4门单装45倍径102毫米副炮,该炮最早用于1914年竣工的老林仙级巡洋舰的副炮组,其重2206千克。采用高平两用炮架的整装弹,弹丸重14千克,膛压为每平方厘米2910千克,初速每秒728米,最大射程为仰角44度时15020米,射高为80度时9450米,身管寿命为850发,采用NF/S发射药则增加到3200发;该炮应用十分广泛,时间也相当长,直到二战时期仍然被大量使用在老式舰艇和部分轻型舰艇上。但是它们在林仙级上安装的时间并不长,由于设计更改,实际上只安装在”林仙”号和”加拉蒂亚”号上,而在”佩内洛珀”号和”阿罗拉”号上则安装了采用双联炮架新型102毫米炮。45倍径,重2042千克,采用整装弹,弹丸重15.88千克,膛压3230千克/平方厘米,初速811米/秒,最大射程为仰角45度时18150米,射高为80度时11890米,全装药发射身管寿命为600发(使用NF/S为800发),双联炮架俯仰角为+80度到-10度,单管射速每分钟12发,连火炮在内全重为14-15.5吨。也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火炮,从林仙级开始,及其改进型被广泛安装在皇家海军各型新型战舰上。


林仙级的近程防空火力,最初只有两挺4联装12.7毫米机枪,这点火力是不足以应付日益强大的空中压力的,所以二战爆发之后,林仙级4舰先后加装了防空火箭,40毫米”砰砰”炮和20毫米机关炮,以加强防空火力。鱼雷方面,林仙级在2号烟囱两侧各安装了一座3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林仙号服役简历

林仙级首舰“林仙号”的舰名来源于希腊神话中山林仙女阿瑞图萨,其故事见于古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名作《变形记》。该舰名是皇家海军传统的风帆巡航舰的名字。林仙号的经历在一战英国轻型舰艇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1912年10月28日,林仙号在查塔姆海军船厂(h.m. dockyard chatham)开工,13年10月25日下水,14年8月11日服役。当月26日成为哈里奇分舰队旗舰,两天后的28日,她参加生平第一次战斗——赫尔戈兰湾之战,被击成重伤,由装甲巡洋舰胡格号拖带回港。12月25日护送水上飞机母舰空袭库克斯港。15年1月24日参加多格尔沙洲之战。4月,将发生冲撞事故的驱逐舰秧鸡号拖带回港。7月再次护送水上飞机母舰空袭波孔。8月9日与友舰合作击沉德国布雷舰流星号。9月30日俘获3艘德国布雷渔船,10月7日再次俘获3艘。1916年2月11日,林仙号在费利克斯陀(felixstowe)外海触发了一枚由德国潜艇uc7布下的水雷,因风浪太大,随行驱逐舰拖带失败。她在冲滩自救时舰体断裂,沉没。结束了短暂却又紧凑、多彩的战斗生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