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班额条件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gzhq 2014-02-28
《大班额条件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结题报告  


摘要:本课题对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相关关系分析和本质规律的研究,初步构建成大班额条件下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教学模式。本课题在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教学方式选择、教学评价的利用、学习方法的指导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形成了大班额条件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大班额 初中物理 教学 实效性 研究

正文:从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我校进行了省级课题《大班额条件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研究》的研究。现就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作以下报告。

一、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校是1998年创办的新学校,现有学生近5000人,教职工近300人。创办初始我校为县一类初中,生源分片招生县城学生,教师则大多为从乡下各校选招的优秀教师。由于学校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教师勤奋敬业,2001年首届初三中考成绩便一炮打响,卢凯同学便夺得了赣州市中考状元。此后多年来,宁都三中以毕业生总数占全县总数的不足1/10,录取县重点高中人数则占全县招生总数的1/3强的好成绩,吸引了县内外许多学生到三中就读。造成宁都三中学生生源饱和,班额数大(大都超过70人/班),给我校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带来较大困难,创新教育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产生了诸多的物理差生。

据调查“大班额”是我国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方式。“大班额”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形成的必然产物。特别是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也推进了农村学生进城的步伐,城市人口集中,而城区优质学校容量有限,教室不足,没有设立平行班,师资不足,又没有去增加网点,新建学校。加之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导致县城学校班额过大这种常见现象。而据专家预测,我国现今普遍存在的大班额教学现状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近三四十年很难有较大改变。

同一个教学班内学生人数越多,他们在相同时间内接受的教学信息越少,得到的辅导和信息反馈也越少,教学质量就相对较差,大班额对任何学科的教学都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大班额使教学的组织工作(特别是物理等实验科目)难度加大;大班额使先进的教学理念难以实现;造成学生严重的两极分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产生“大班额”根源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除了作为政府应严控“大班额”外,作为教师,我们无法改变大班额的现状。那么,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大班额的教学实效性呢?基于这种背景和思考,我们物理教研组根据我校实际教学情况和研究条件,筛选制定出本课题。

本课题现实意义主要是通过研究有效解决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各种现实困难问题。通过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努力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富有实效的劳动,做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之目的。同时通过研究提高整个物理教研组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研究水平,为欠发达地区教师培养提供一条现实途径。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对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相关关系分析和本质规律的研究,初步构建大班额条件下提高初中物理实效性教学模式。在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初中物理教学组织实施、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和学习方法指导、物理教学的作业设计与评价利用、物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个体差异、教学主体的物理探究学习、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大班额条件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

2、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行为研究法: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我们每两周开展教研活动一次,每周集体备课一次,每学期集中书面总结一次。对课题组教师加强了课题研究能力的培训,采用大班额条件下相关教学能力的通识培训和经常由课题组长收集相关研究材料以电子邮件发送或直接打印发给教师进行学习并加以专题讨论的方式进行了教师培训。通过教师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解决课题研究任务。我们要求各教师要积极实践反思,把研究成果积极形成文字经验。通过行动研究过程,课题组定期组织研讨有关实践问题。通过严格的测量评价,形成一套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的基本模式。在这过程中,教师通过交流、反思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讨解决办法。

实验研究法:在行动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促进策略我们通过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用行动研究法探索和构建大班额初中物理教学的策略和模式;用实验研究法检查行动研究提出的策略;通过设计实验班和控制班,并进行前测和后测的控制,比较不同策略的效果。在实验研究时同时利用分析比较、控制变量、系统方法等方法,不断实验最终总结规律,形成大班额有效教学实践的基本模式。

观察调查法:我们在课题研究初期及研究中期和研究结束等几个主要阶段,通过对200名学生发放《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况调查问卷》的办法,并通过观察学生学习态度与兴趣,了解到学生物理学习的大量一手信息。从统计的学生反馈的问题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有效教学对策及从平时的学生学习情况不断反馈修正研究方案。

个案研究法:我们课题组既分工又合作,通过解剖麻雀的个案研究方式,以点带面,形成通识,同时在指导实践时进一步完善提升有效教学研究的相关经验收获。我们对有代表性的教学实际问题作个案分析、分类研究、跟踪调查评价,写出个案研究报告。在个案研究中我们重点通过青年教师成长、教学课例设计、不同类学生学习情况跟踪问效、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培养等方面加强了研究,通过不断实验并加以教研活动解疑答难的讨论和专家指导,课题组成员都能较好把握大班额条件下物理教学的规律,提高了教学实效。

三、实施步骤、实施内容及时间安排

课题研究实施分三个阶段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8月)

1、立题论证:根据我校工作基础,研究条件筛选出本课题。

2、挑选课题组成员:挑选12位市县校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成立课题组。

3、召开课题组成员会成立课题组,明确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案,并进行人员分工。

4、优化参研人员的专业理念,通过有效教学领域的理论、经验、案例、方法、策略等有针对性的学习,优化教师的专业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5、通过调查研究,形成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基本方案。

(二)、课题实施方案(2008年9月—2009年7月)

1、各课题承担人积极进行大班额条件下提高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实践研究。

2、开展多形式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突出主题抓点带面全面实验。

3、加强教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实验研讨会,实验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交流研究成果,推广实验的研究成果。

4、搜集实验过程中的原始材料和撰写实验论文。

5、开展学生的创新活动。

(三)、课题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10年6月)

1、召开课题总结会,对课题实施以来各成员所做的工作进行全面汇总,报告研究成果。

2、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论文交流,研讨会优秀论文荟集成书。

3、精选课例实录若干,制成光盘。

4、申请课题验收、结题。

四、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二年多的努力,我校课题组教师不仅对“大班额”教学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以大班额条件下学生“一帮二”合作学习及自学能力提高为突破口,进行了大班额教学课堂设计和评价研究、学生作业的设计研究等,取得了一定成绩。研究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收获为:

1、教师的思想观念有效转变。教师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形成一批名师团队。

2、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受教师更多关注和师生更多帮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变得更自信乐观,学生厌学少了,分化少了,学生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构建了大班额条件下的和谐课堂,教师化在管纪律方面时间少了,能集中精力钻研教学,教学效率大大增强。

3、较有效解决了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现实困难,并形成了一大批相关研究成果,为大班额条件下物理教学及其它学科教学有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指导。

具体成果如下:

(一)课题研究取得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经验和做法

1、教师必须改变角色,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新课程课堂中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我们定期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教师校本培训;我们采用新老教师“一帮一”青蓝结对活动,帮助新教师尽快成长起来。通过相关理论的培训学习及案例分析等方式,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每位教师驾驭新课程下物理教学的能力,提高大班额条件下上课的水平。

设法搞好课堂文化建设。要提高大班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构建新的课堂文化。建立课堂教学的“新制度”,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校文化,营造安静优美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渗透和促进功能;建立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尽力整合家庭与社会文化的多元影响。其次,我们注重培养建立课堂教学的“五要五不要”:不要先讨论,不要大喊大叫,不要急于举手,不要窜位,不要等待教师讲;要学会提出问题,要独立自主地思考,要主动积极地探索,要善于归纳总结,要学会轻声交流与评估。这不仅是大班额物理课顺利进行下去的纪律保证,更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2、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我们的做法是,开学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选拔出各班学生数三分之一的小组长,其余学生自愿与小组长搭配,教师对搭配情况进行微调,形成学生小组长“一带二”的学习小组。教师明确各小组长与组员的责职。小组长平时对组员进行全方位帮扶,组员平时作业中、上课时、生活实践中等存在的疑问都可以课外向小组长请教,及时得到解决。学生的作业实行每次用红笔自己订正,小组长对组员的作业实行每次审核检查,核查完毕小组长签名上交,确保每位学生作业过关。小组长也是实验小组长,每次学生实验时小组长要组织协调本组学生实验的完成,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动手锻炼。小组长之间实行互相核查互相解疑。小组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由教师解决。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宏观管理,重点指导。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对各小组长进行评估,对优秀的小组长予以表扬并连任,对不称职的小组长则予以竞选更换。这样下来,小组长的责任心和辅导能力得到强化,组员敢疑敢问,教师也达到了大班额条件下工作量的减负。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习更主动,教学更有效,从而满足了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3、精心备课,搞好教学设计

我们采用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方式,优化教学设计模式。开学初由备课组长精心准备好本学期可能用到的教学资源,如选购教学参考书及收集教学网站及采购完善学期可能用到的教学器材,教师搜集到的优秀教学资源也实行共享。然后对本组教师分工合作,每人承担相关章节教学内容的研究,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中作为中心发言人对下周教学内容作出教学设计与建议,形成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们则融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在达到共性深度时融入个性,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师备课时,要求广泛猎取各方面有用的素材信息,从教材、设备、教法、学生等各方面作出全面设计,再拿到备课组活动中讨论形成共识。这样可以对教师特别是对新教师可少走弯路,更快更深地理解与把握教学内容,做到教学有的放矢,从而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基本保证。

我们重点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把教案转化为学案。从现代教学认识出发,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可能,我们把研究具体的学生及其学习特点,做为准备教学、设计教案的起点: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资源和活的资源,充分利用教材及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作为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备课重点从教案转变到学案设计。

备课时,我校物理教师实行对课堂教学大面积采用了“两线四环式”创新教学设计模式: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线,教师的导拨为辅助线,两线共进;师生活动按“趣味导学,自学生疑——诱思导疑,探究质疑——点拨导思,互助释疑——拓宽导创,实践创新”四环节开展。

4、构筑精彩课堂,提高上课实效

上课时教师要求全身心投入,演绎精彩课堂,提高上课实效。首先教师要求精神饱满,自信构建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有较高超的教学技艺,语言诙谐幽默,实验神奇精彩,板书美观生动,教师的举手投足无不散发出物理的魅力,使学生陶醉其中,能力自然得到提升,物理素养得到自然培养。

教学引入要求新颖、自然生动。可通过故事、实验、生活与前知识的矛盾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时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体验物理过程。教师要设计新颖的问题,环环相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物理探究,自己得出规律和学会知识的应用。允许学生商量讨论甚至争论,使有效性的问题成为教学的线索。教学方式要多样,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灵活多样教法,如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阅读法、课外体验法等。教师的体态及语言要丰富、激情投入,对学生哪怕丁点成绩要表露出由衷的喜悦与赞扬。物理教学要突出实验的功效,演示实验要仔细揣模提高演示效果,注意实验的细节及对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引导。学生实验要尽可能多做,多带学生进实验室。学生对做实验是充满热情与渴望的,实验对学生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是任何题海战术效果无法比拟的。故讲物理课要变成做物理课。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与合作学习,物理知识的印象是深刻的,能力提升是显然的。教学中还要因势利导,把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突出出来,多角度分层次引导学生予以突破。注意物理方法的介绍与物理思想的渗透,使学生们感受到物理有趣有用有规律并愿意亲近。教学中要研透新课标,突出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突出物理的生活性与应用性,注意学科渗透,注意把科学新知有机融入课堂和学生生活中来,使物理体现时代气息,力戒一本教案讲终生。及时做好教学反思,把自己的点滴体会与经验教训经常整理成文,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所谓的教学相长,使自己与学生一同体验课改成长的成就感。

课堂内,我们注重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教师的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会耽误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思想性的、要因人而设问,让不同层次学生得到成就感。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问时要考虑(1) 提什么样的问题:挑战性、价值性;(2)如何提问:精心设计与积极捕捉。对设问的要求是:先提问,后指名;先思考,后回答;先讨论,后结论;先学生,后教师;先激励,后更正。

课堂上,我们强调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教师给学生提出有效问题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时,要提时间和标准的要求,不致使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让学生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可得到了教师的有效指导。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5、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课型可采用教学对象不同来教学。新授课提问一般以接受能力较强的优生和中等生回答为主,学困生要认真倾听别人的想法并与自己的对照,以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同时用心体会优生解题的思路;练习课与复习课则让学困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优生和中等生加以补充、修正。我们的“一帮二”小组合作学习对学生能力方面也作了不同要求。

考虑到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我们对学生采用了分层作业与测试。通过分层评估达到了对学生学业水平的验收和有效促进。优生想拿到优秀不会感到很轻松,学困生想拿到优秀不会感到太吃力。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使不同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达到相应的提高。教师对作业布置做到仔细研究,精心布置。作业布置形式要丰富多样,反对题海战术。作业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实践的,比如可布置一些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和小发明、通过科学探究完成一些小论文,等等。对学困生布置一些基础题,对优生还布置一些综合能力提升题与实践应用题,如我们经常安排一些附加题和选做题及课外实践题,挑战其思维极限。通过分层练习因材施教有效地大面积地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水平。

教师批改作业要及时、全批全改,通过批语和符号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订正。对不同学生批改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成绩较优生侧重方法思路技巧的点拨,对学困生侧重解题的规范化。作业或考试后,教师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对常见错误做到有针对性的讲评,布置相应的巩固练习。对作业或考试进步者要经常班上表扬,定期评出优秀作业、优秀作品在班级展示;对学习困难和退步学生诊明原因,制定相应对策,扶助他们及时跟上。

6、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1)由于教学时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因此对于部分优生来说,他们往往会觉得教学进度太慢,索然无味,所以我们经常鼓励他们在掌握好所学知识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或练习课自学相关知识,教师只是在其困惑时予以指导。为了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我们允许这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不听课,但全体学生课堂上要完成的练习量,他们必须跟上。课后我们再针对他们不理解的知识点予以指导,以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质疑能力,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们利用大量的自习时间让学生们自学,这样也照顾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并有效进行了个别辅导。

(2)在学习者自主阅读学习的基础上授课,让阅读学习成为多数学生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提升当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举措。先学后教是教学发展的时代呼唤,洋思经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模式:“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说明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的重要性。

(3)从作业方面培养自学能力。作业要规范格式,要求学生仔细审题,文字整洁,作图规范,订正到位,通过作业养成学生严谨认真的习惯。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求所有学生在作业之前复习好上节课内容,每次作业当成是小测验,限定时间一次性完成,作业过程中不准再翻教材资料或与同学商量讨论。这样,学生的才智能有效激发。作业完毕,学生自己核对答案,用红笔自己订正,这样学生的薄弱地方充分暴露出来,学生经过充分思考或再与小组长讨论彻底弄清疑问。每次复习时,同学们拿出订正后的错题重点仔细揣摩,既省时又突破了难点,知识巩固是牢靠的,学习习惯也得到好的养成。从作业中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不就题论题,要把思维发散拓展,通过一道题掌握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7、课外辅导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动态管理,经常对小组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及小组的竞争意识。教师课外经常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谈心,了解其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鼓舞士气,明确方向。对优生经选拔组成了一个课外活动小组,通过竞赛辅导和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及社会实践考察研究等方式,拓宽优生视野,培养综合应用素质。对学困生除了通过小组长平时定位帮扶外,老师在平时辅导和提问及实验等各方面给予关注,通过作业中夹问题条子的方式,老师及时反馈回学生达到与内向学生的交流。对学困生,除小组长落实责任定点帮扶外,教师要经常与这些学生个别沟通,鼓舞士气,诊断思维盲点定出学习对策。教师不定期地收集同学们的学习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他们的作业详批详改,对同学们不理想的试卷允许他们重新订正后进行第二次批改,对实验没过关的学生,集中对他们开放实验室,直到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实验。让他们树立前进的信心和动力,以尽快融入优生行列,享受更大的成功快乐。

8、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依据课堂反馈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及时用多种方式给予相应评价,是有效教学的保障环节:传统的评价中,一般采取教师自测,存在严重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或一般采取一张试卷定评价,偏重知识的考查。从评价目的上看,强调的是选拔、甄别功能,忽视了学生发展;从评价主体看,注重教师评价学生,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从评价内容看,评价指标单一,注重学生学业成绩的结果,忽视学生在平日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内容的评价;从评价形式看,重视笔试,忽视了对口试及操作技能的评价,因而不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从评价结果看,重视了量化评价,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优劣,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的成长中的闪光点和创新能力。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为此,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1)评价目的促发展。我们针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力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教学的目的要求,研究灵活多样的考查形式和方法,使评价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提高和反思,有助于我们及时总结经验,改进教学。 (2)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形式。这四种形式的评价主要围绕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三块内容来展开,根据三块内容的具体标准进行评价。 (3)评价方法多样化。我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采用评议法、杰出表现记录、平时活动记录、知识能力测试、教师观察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所有材料装入学生档案袋里。在作业评价中我们广泛采用了交流、展示、演讲报告等师生交流评价方式。

(二)教师业务素质和学生素质大大提高

1、物理教研组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获赣州市级奖3人次,市团体一等奖1次;获县级奖2人次,获校级奖4人次。其中邓银生老师在2008年10月赣州市中学物理青年教师实验操作竞赛中获市二等奖,团体一等奖;廖松华老师在2010年1月赣州市初中物理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获市二等奖,李永春老师获指导二等奖。

2、老师发表论文或获奖论文取得大丰收。其中在省级教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2篇,其中陈潇明校长的《学生在物理作业中透出的智慧之光》、《注重细节,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物理作业的有效性》等论文发表在《中学物理》上;论文获县市级以上奖8人次,其中李永春老师的《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设计研究》在2008年11月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全国中学物理教育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国家二等奖;李永春老师的《大班额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在由江西省教育学会组织的江西物理网第二届原创作品大赛中获省一等奖,在2009年江西教育期刊社举办的“与课改同成长”征文大赛中获省一等奖;李永春教育故事《读准名字进课堂》在2008年12月江西省基础教育改革开放30周年教育故事征集活动中获省一等奖,并入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追梦的岁月》一书。

3、李永春、陈潇明老师主编出版《单元双测(初中物理)》、《课时训练》等教学著作2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4、教师完成课例、课件21件;教师自制教具获市级以上奖3人次;教师完成编制试卷30作余份;李永春老师教学课例《电磁感应现象》在2008年11月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教材优秀课例评比活动中获省二等奖。

5、教师和物理教研组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荣誉9人次。其中李永春老师2008年9月被评为江西省首批初中物理学科带头人,李永春老师在2008年被宁都县教育局聘请为宁都县初中物理兼职教研员,李永春老师2009年被聘为赣州市农村中小学教育讲师团成员,陈潇明校长2009年9月被推荐为江西省物理骨干教师,李永春老师2009年9月被推荐为赣州市政府特殊津贴候选人,罗长水老师2009年9月被宁都县人民政府评为县优秀教师,邓银生老师被评为宁都三中优秀教师。初中物理教研组2010年6月被评为宁都县初中物理名学科。

6、学生获得市以上荣誉15次。学生在2008年和2010年参加两届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物理竞赛中,曾功贤、陈斌、郭名斌、李婷、李思佳等5人获全国奖;易欣蕾等6人获省级奖;陈涛等4人获市级奖;22人获校级物理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奖。

7、2010年中考成绩我校取得历史突破,全县前十名中我校有5人,全县前二十名中我校有9人,总分700分以上全县为83人,我校有49人,全县录取宁都中学前四百名中我校有186人,这其中物理学科取得优异成绩,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居全县第一,为我校中考总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实践反思与展望

实验中的问题及反思:我们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但由于是首次实验探索,时间短,实验方法欠缺,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和实验。具体表现为:1、由于首次实验,对“大班额”条件的剖析和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从而完善和健全“大班额”教学研究和实验的网络体系。今后应开拓学校全方位领域的实验,增设学生思想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师生素质及评价研究、师生课外活动研究、学生管理体系研究,等等。2、我校教师的课题实验研究能力和研究实验骨干教师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大班额”教学实验的要求。教师变动大、班级变化、学生分组变化,影响实验对比情况,造成数据分析困难,不利于研究实验成果的总结、完善、推广。3、由于教师负担过重,缺乏理论指导和实验观摩,在实验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完成活动的设计上有待于进一步强化。4、现代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广泛使用,对“大班额”教学实验研究的促进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今后应找准现代教育技术在“大班额”教学实验研究中的切入点,使实验研究科学高效。

“大班额”物理教学现象普遍存在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阶段,“大班额”下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永恒课题。“大班额”物理教学实效性的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实验研究中,我们要整合“大班额”教学实效性研究与校本教研,完善“大班额”教学条件下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的方案,处理好学生素质的提高与中考升学率变化的关系;处理好“大班额”教学实效性研究与实际教学的关系。使我们课题组尽快取得“大班额”下提高物理教学实效性研究的丰硕成果,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结束语

大班额初中物理教学是实施物理新课改的难点。在大班额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当以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指导,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努力转变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方法,用辩证的观点来平衡把握各种物理教学的关系, 采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真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精心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努力探索实践,不断总结完善,大班额初中物理教学定能走出目前的困难,取得良好教学实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