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领导的两大“赢”招:多干事,用对人

 太阳下的森林 2014-02-28
什么是成功的领导者

  对于什么是成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人们追求不同、价值观不同,对成功会有不同的理解。如果仅从功利的角度来衡量成功,那是很难说清楚的,有谁知道挣多少钱、当多大官、出多大名才算成功呢!

  美国成功学家卡尔博士认为: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积极的事物,其中包括个人的兴隆发达,获得优越的条件;在职场和社交圈中赢得别人的尊敬和赞美;获得更多的自由,免于种种烦恼、恐惧、挫折和失败;实现自重自尊,不仅自己得到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与满足,而且为周围那些人做了很多的好事,如此等等。

  卡尔博士理解的成功有着多重含义和多元标准,其中包括功利目的和价值目标、自我感觉和别人评价、内在成功和外在成功、个人成功与大家成功等等。在我看来,衡量人生是否成功,不在于功名利禄的获得,而在于价值目标的实现。

  首先,你怎么看自己?你对自己的人生是否感到自信和满意?是否认为发挥了自己的才华,干成了有意义的事情?是否实现了人生的目标,没有虚度年华,枉此一生?

  其次,别人怎么看你?自我感觉再好,自我评价再高,如果别人不承认等于白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实现的,人的价值是通过与人交往而实现的。不管是商品还是人,对别人有用才有价值。如果你个人价值的光芒能够照亮社会,大家能从你的成功中分享到一份好处,这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样,你获得的地位和尊敬、鲜花和掌声,不是沽名钓誉的结果,而是社会对个人贡献给予的应有报偿。

  相对于其他职业,领导者的成功更加困难,更加难以评价。

  从古到今,一个国家,一个地方,领导人换了一茬又一茬,真正名垂青史、为后人感念的能有几人呢?普通人自不必说,中国历史上,称王称帝的有800多人,今天人们能记住名字的有几个呢?从隋朝到清朝,考取状元的有500多人,又有几人留下传世之作呢?

  《左传》上讲,人都会死亡,但有的人死而不朽,其精神和功业永存。“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后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称之为“三不朽”,作为衡量士大夫成功的根本标准。

  唐朝学者孔颖达对“三不朽”做了很好的阐释: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世;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千百年来,众多达官贵人都把“三不朽”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王阳明、曾国藩被人誉为“三不朽”的典范,有道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领导就是干事,只有想干事,会干事,又能干成事,那才是真本事。能干大事的人应当立志去干成大事,干不成大事的人应当尽力为群众多做好事,多办实事。不管你有多么优越的背景、多么耀眼的光环、多么美好的宣言,最终要看能不能落到实处,转变为实绩,让广大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夫子这句话是多么英明啊!对于领导者来说,你的成功绝非个人的事,而是同周围的人息息相关。没有周围人尽心尽力地支持、帮助和捧场,你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你的成功果实也应当让大家分享,用自己的成功带动一批人的成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大家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

  总之,衡量领导者是否成功,最过硬的标准就是两条:第一是看在他任内干成了多少事业;第二是看在他手下培养了多少人才。只有事业发达,人才兴旺,才是功德圆满。

  重建批评与自我批评空间

  自省,是中国古人加强品德修养的基本途径,是净化心灵、提升人格的自我心理活动。孔子、孟子等都倡导日省吾身、诚意慎独。自省,其实就是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批评、自我调适。自省是心灵的一面镜子,是培养良心的学校,是一个人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美、走向成功的阶梯。

  人不能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想活得明白,就要学会自省,“吾日三省吾身”做不到,但过一段时间总该静下心来盘点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有什么正确和错误,有什么进步和退步,以严于责己的精神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

  在佛教和基督教中,都设有忏悔制度或忏悔节、忏悔室,要求信徒自陈己过、思罪责己、痛改前非,以乞求佛菩萨或上帝的宽恕,求得自身心灵的安慰。这种忏悔活动,既是加强道德修养、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剂良药,也是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方法。

  一个人,一个政权,一个政党,都不可能一贯正确,永远不犯错误。这就需要通过经常性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及时修正错误,吸取教训,防止由小错变成大错,由局部错误变成全局性的错误。一个拒绝批评的政权必然走向灭亡。

  相传早在尧舜时期,就“设谏鼓,立谤木”。日后,谏官制度日趋完善,到了周朝,谏官已成为中央政权的主要职能部门之一。古人认为,天子之耳不能自聪,天子之目不能自明,必须设立谏官制度。谏官的职责就是监督皇帝,专门评点皇帝的作为,寻找皇帝的过失,然后,直言规劝,促其改正。到唐宋时期,谏官制度高度完备,言谏活动蔚然成风。当时的谏官制度绝不是装点门面的政治摆设,谏官也不是一群滥竽充数的无能之辈,而是由当朝清正刚直、不畏强权、具有很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精英人士充任,像唐朝的魏征、狄仁杰、韩愈、白居易,宋朝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包拯等杰出人物都曾担任谏官。为了让谏官尽职尽责、敢言直谏,法律明确规定,谏言不咎,谏官不罪,诛杀谏官者就是昏君。设立完备的谏官制度,这是中国封建专制社会中一个奇特而重要的现象,是古人政治智慧的结晶,对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依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解决党内矛盾、纠正自身错误的基本方法,是加强民主监督、促进党内团结的有效手段,也是保持先进性、提高战斗力的有力武器。

  一个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政党,你服务得好不好,理应接受人民的评判。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的公仆,理应接受主人的监督与批评。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来说,听不到批评的声音是非常危险的。

  对待批评,正确的原则就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如何善待人才

  当今中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已经成为基本国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已经成为知识分子政策的主旋律。然而,尊重人才作为口号喊喊是容易的,而要真正落到实处却是不容易的。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人才呢?尊重人才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如何善待各种各样的人才呢?

  如何对待不听话的人才

  有个性的人不容易合群,有独立见解的人不容易盲从,有本事的人不容易驯服,因此,人才往往是不听话、不驯服、不会讨好,有时又不大懂事的人。许多领导者只喜欢那种听话又出活的人才,他们宁可使用那种听话不出活的人,也不愿意使用那种出活不听话的人。如果尊重人才只是尊重听话的人才,而对不听话的人才则不予尊重,那所谓尊重人才岂不是一句空话?

  人才不同于奴才,更不是宠物,选用人才不能以俯首贴耳、讨自己喜欢为原则。选用人才是为了干事业,谋发展,如果一群温顺可爱的庸才整天围着你转,但干不成事情,那又有什么用呢?

  对领导者来说,那种只会随声附和、处处和自己保持高度一致的人,并没有什么实际价值,因为你不懂的东西他也不懂,你不会的事情他也不会。要知道,只有听到不同声音才能使自己保持清醒头脑,只有吸取不同意见才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是总带着一帮不如自己的人干事,而是善于把一些比自己强的人吸纳过来,调动起来。

  如何对待开拓创新型人才

  任何一项伟大的改革工程,总要一些地方先行试点,取得经验;总要一些改革者冲锋在前,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来。当这些改革的先行者遭遇艰难险阻时,作为上级领导者不能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让改革者孤军奋战,而应当旗帜鲜明地为冲在改革一线的人撑腰打气,保驾护航,敢于为他们分解压力,承担风险。

  如何对待优点和缺点都明显的人才

  有些人才,德才兼备,素质均衡,为人处世也比较谦和,起用这种人才,一般不会有多大的困难和阻力。还有些人才,属于偏才怪才类的,其优点和缺点都比较明显。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优点,不是寻常的小优点,而是常人罕见的大优点、大才能,如果发挥得好,可望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产生巨大的效益。同时,他们身上也有许多小毛病、怪脾气,时常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对待这类人才,如果求全责备,肯定属于“不合格”之列。如果采取民主推选的方法,也会因为争议颇多而被排斥在外。如果弃置不用,可能埋没了一个杰出人才,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自古以来,那些在科学艺术上独领风骚、开创新风的天才人物,大都是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人,他们的创造基因和超凡天赋,往往就包含在那些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怪异的性格之中。

  一个创新型的社会,应当包容各式各类的人才。一种富有活力的人才政策,不但要面对广大的普通人才、合格人才,而且一定要兼顾到极少数另类的天才、奇才、偏才、怪才。选用专业和技术人才,不要附加太多无关紧要的标准,不能像选拔领导干部那样设置许多条条框框和繁琐的程序。对于那种优点和缺点都明显,但有希望带来突破的人才,应当不求其全而求其特,不以小恶忘其大善,不以小瑕掩其大功。要立足于扬长避短,着眼于把他们的特长和潜能发挥出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其正能量。

  如何对待犯错误的人才

  人才是人不是神,照样会犯错误。如何对待犯过错误的人才,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法制水平,也检验着领导者的气量和胸怀。如果选人用人过分挑剔,过于苛刻,那就没有多少可用之才。如果一犯错误,就记录在案,揪住不放,不仅会埋没人才,压抑积极性,而且人为制造了许多离心离德的因素,为社会的长治久安埋下隐患。

  人难免有偶然失足的时候,聪明人有时也会犯低级的错误。对于这种一时失足的人才,在处理时应当手下留情,尽可能留有余地,留条出路。如果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或许浪子回头金不换,他们可望重新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