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营业部合伙人制度

 魅仙儿 2014-03-02

可以预见,2013年的中国证券行业,随着各类“跨市场、跨产品”的创新业务深入展开,竞争将日益严酷。对于行业中游的券商,其经纪业务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一方面,行业领跑的大券商有品牌和总部优势,对营业部的创新业务支持是全方位的;另一方面,行业垫底的小券商可以充分授权,各个营业部有充分的自主权涉足新领域,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规模券商,营业部创新靠什么呢?

从战略上讲,营业部要想突围,必须把前文所说的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中等规模的证券公司,其总部机构设置完整、牌照齐全,能够给营业部开拓业务提供支持。而且,证券行业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竞争的行业,一个营业部创新业务能否成功,要看能否聚集到足够多的人才,并充分组织、发挥这些人才的优势,创造价值。因此,海外投资银行流行的合伙人制度,是目前最适合中等规模券商营业部创新业务的组织制度。

首先,不同于现行的证券经纪人制度,营业部的合伙人制度是一个“大投行、大资管、大经纪业务”的范畴——至少应该包括对辖区内各类公司的融资中介服务、资产证券化项目的承揽、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研究咨询业务等。说白了,证券经纪人是拉人炒股票,而营业部合伙人则是全方位的金融中介服务,是一个制度性的创新。

其次,营业部合伙人的角色应该是一个项目经理人,是在某一个细分金融中介领域的专家。当下证券公司营业部最棘手的问题,是没有足够优厚的待遇,吸引并留住创新业务的专家型人才。因此,营业部利用合伙人制度,请来某一方面的“能人”,最好是一个专业团队,能最大限度地做到盈利共享,实现双赢。

此外,在合伙人制度中,营业部的总经理也要适应新的角色,从以往营业部“第一销售员”的身份,逐渐转为金融中介平台的搭建者、综合业务开展的管理者、公司一线的风险管控者。营业部层面的合伙人制度能否成功,关键要看营业部总经理能否准确定位,能否掌控全局。如果说现代化的证券公司需要现代化的“综合业务平台”,那么每一个营业部总经理,就应该是这个平台末梢的大管家。

可见,合伙人制度需要券商总部的顶层设计,需要总部资源对营业部的倾斜。从国际经验上,商业银行可以把业务集中在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社区,但是投资银行一定是要覆盖相当大的区域,这是投资银行业务作为批发银行的专业属性所决定的。中国幅员辽阔,证券公司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比较对各个地方商业文化的适应性,合伙人制度就是针对这种竞争特点的制度安排。

最后,营业部合伙人制度的成败,还取决于能不能把利益厘清。一个合伙人团队开展一个金融中介项目,如地方企业债、场外交易市场挂牌等,获得的营业收入在扣除必要的成本后,分配上应该向合伙人倾斜,随着利润的增加,在分配比例上也要更加向合伙人倾斜,以激发合伙人团队的积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