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块石头引发的人生哲学

 红瓦屋图书馆 2014-03-02
一块石头引发的人生哲学
  八旬王蒙参观槟榔谷言语幽默,兴致很高。
  名家对话
  琼州学院学子倾听王蒙趣说“红楼”。
  王蒙喜成琼州学院特聘教授。
  王蒙对黎锦“龙被”赞不绝口。

  在日前举行的“写意美之岛”2014海峡两岸笔会活动中,当代文坛巨匠、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学者王蒙走进琼州学院,用诙趣幽默、优美经典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红楼梦的小说学案例”,通过一块未能如愿补天而变成贾宝玉的石头,讲述石头和人的命运,以及生活与人生的哲理,令全场千余听众“呆若木鸡”,至今让人回味无穷。

  ■ 本报记者 彭桐  伦慧强  文/图

  多个书名堪玩味

  A

  “讲《红楼梦》里的事,可称之为文学案例,《红梦楼》是个很好的话题,人生、哲学、爱情、政治都可以在里面谈!”王蒙面对琼州学院师生谈文学,先从书名说起。

  最早用《石头记》的名字多。俄罗斯曾有份手抄本,书名就是《石头记》。俄专家说是曹雪芹本人所写,但王蒙不敢完全相信。

  王蒙说,它还用些稀奇古怪的名称,如《金陵十二钗》,其至今没看过这种书,但在澳门酒店看到一个茶拓印有美人图,是林黛玉、王熙凤等“十二钗”。

  还有个题目叫《金玉缘》,此版本王蒙看过,是折起来的书,非常薄的纸。金指薛宝钗,玉是贾宝玉。王蒙说,这书名也遗憾,等于是说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爱情故事,其实贾跟薛没有太多爱情,只是婚姻,“但文字东西可下功夫去解释,本来讲不通的也能讲通。要硬着头皮去解释,也可以说玉不仅指贾宝玉,还可指林黛玉,‘金玉缘’就是讲三个人的爱情故事。”

  还有个题目叫《情僧路》,也让王蒙觉得有点怪。王蒙说,他个人较喜欢《石头记》,但最后站得住的还是《红楼梦》,这书名很有意思。

  一块石头多妙用

  B

  王蒙把石头和贾宝玉作为一个重点谈,他说:“贾宝玉和石头联系起来,便有很多联想和分析空间。”

  小说一开始讲女娲补天,天有个大窟窿,用石头补,结果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那块剩下的多余的石头,很苦恼、很痛苦,昼夜悲戚,整日啼哭。这块石头变成了贾宝玉,又变成了贾宝玉嘴里含着的一块石头。他衔玉而生,又是石头、又是玉、又是人。

  “这块石头进入贾家生活后,变成重要道具。各个方面都知道贾宝玉是很奇特的人,是有名的,嘴含玉而来!”王蒙说,贾宝玉和王熙凤被人坑害中了道人妖魔之法,把玉拿来在脑袋一抹或一晃就好了,具有“除霉”作用。这在全世界的民俗来讲,都很有意思。

  王蒙说,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一开始会放一段音乐,另外出现一块大石头。后来他去黄山景区的时候,看到了那块大石头。“嘿!贾宝玉那石头在这儿!我十分感动,几乎为之泪下。贾宝玉这么个帅哥、多情的种子、青春偶像,结果就变成这么个大石头呆这也不出声,人生无常。”

  对于衔玉而生的描写,非常奇怪。胡适是个很受人尊重的学者,王蒙读过他给台湾学者高杨的信,他说《红楼梦》本来价值就是琐琐碎碎的,生活中有什么事就写什么事,但竟然写贾宝玉是衔玉而生,便觉得这水平太低了,认为作者曹雪芹没受到很好教育,讲的事不符合自然规律和原则。

  “看完这后,我好痛苦啊,曹雪芹不会因为他的话被贬低,可胡适太对不起自己是个伟大的学者了,我很难受!”王蒙说,胡适说这不符合事实是废话,他说的事实是妇产科知识,是医学不是文学,文学这东西很怪。

  情感需要写石头

  C

  为什么写石头?王蒙分析说,人往往有与大自然相对应起来的需要,是哲学和神学的需要,更是感情的需要。人活一生,相对于世界和宇宙来说,太短暂和渺小,但人以为世界上会有一种更加永恒的东西,人与之对应,最多的情况是把自己和某个星辰结合,如夜观天象,诸葛亮把一颗星认作自己,这在国外也有,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也是说看到有颗星星落下来,会有人死,“现在人们还信这个,找爱情和谈婚论嫁,查看双方是什么星座。”

  还有一种情况,女性会和某种花草联系起来,这种在国内外都有,中国有小说讲花妖,《聊斋志异》里便是这样。

  《红楼梦》以“一块石头”为主线,讲“人间感情里面的事儿”。贾宝玉人还没出来,就通过石头这载体介绍,他最大的特点是抗击封建社会。孔孟之道、学四书五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贾宝玉从心里就痛恨这些,谁要走这条路,在他看来,就是“吃俸禄的蛀虫”,痛恨得不得了。

  王蒙说,贾宝玉一听做官读四书五经就火冒三丈,这非常奇怪。我们认真对待小说的描写,知道贾宝玉的来历是补天不成的一块石头,今天看来这种出身,荒诞不经,无法取证,不科学,可在曹雪芹那时却是非常认真的,如他写托梦称家族要败落一样。贾宝玉的这些情绪都要和前身联系起来,否则无法解释,贾宝玉与众不同,就是对封建主流意识和形态的背叛,他凭前身就无法进入封建主流的。

  “贾宝玉出生、‘抓周’、满月,就表达意向。所以一听读书当官,就受刺激气成那样子,是前身影响和造成的!”王蒙说,这如有人说极端话就是有心病和隐痛一样,像有的女作家描写痴心女子负心汉,大骂全世界无一个好男人,写得非常真诚,让人理解她特别希望世界有个靠得住、珍惜爱情的男人,否则不会骂男人,不会那么痛苦。

  贾宝玉这块石头进入生活以后,不单碰到趣事,还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这石头的有些故事逐渐变得庸俗化,尤其到后边,出现一会儿丢石找石,一会儿悬赏找石,又有假冒伪劣,又出山寨版石,还到处治病等等。王蒙说:“这是没办法的事,石头进入生活、社会,真正深入人间后,人间的毛病就会沾染。”

  王蒙提到如今年轻人玩的微信中有个段子“十大成语是怎么被误解的”,他说:“中国哲学很怪绝,很多成语到人间,经流传和广泛传播以后,便由清秀高雅变得十分俗气。同样,要补天的石头进入生活,也会跟着生活变。”王蒙说,研究《红楼梦》会看到,石头跟贾宝玉进入生活,显不出高雅来,一会跟和尚、道士跑了,一会看病去了,很多人间事情可以从石头上看出来。

  石到人间

  自然浊

  D

  王蒙说石头里面有个关键情节,是他最关注的。林黛玉第一次见到贾宝玉,贾宝玉对她印象特别好,可一见面就问“妹妹你有玉吗?”听其说“哥有玉是稀罕物,哪人人都有”,立马哭闹,用脚踩玉,说林妹妹这么好的人没玉,他要玉有何用?及至贾母说林黛玉有玉,是给妈妈陪葬入殓了没带来,疯了般的贾宝玉才不再生事重又说笑。王蒙说读《红楼梦》快60年,对这个情节一直纳闷,仍然作不出特别理想的解释。

  “我甚至想用弗洛伊德的理论解释,但怎么解释都不满意。后来,我想到我最满意的一个理想解释,就是来个逆向思维,贾宝玉问林黛玉有玉吗,林用手从胸中一摸就掏出一块,说我也有呢,俩人便三呼万岁,有情人终成眷属!”王蒙说,这石头,也就这玉是世俗和非世俗的象征,又是生命和命运的悖论,相爱的人不能相守,不相爱的人必须厮守。

  玉石之中

  藏悖论

  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