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愤怒,一头带来冲动的魔鬼

 杂货店伙计 2014-03-04

有句话说,“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说得真好!

人盛怒之时,面皮绷紧,脸色剧变,双目圆睁,牙咬嘴唇,声高嘶哑,气喘冒汗,胸脯起伏不定,双拳紧握,青筋暴起,浑身颤抖。在体内,肾上腺素分泌陡增,心率加快,血气上涌,血压升高,愤怒喷薄而出。哎哟!心脏狂跳,已不堪刺激,“嘎嘣”突然停跳,梗死;而或,血压把大股血液急速推到大脑,头脑血管不堪重负,骤然破裂,人委顿倒地。这可能是最后一次生气,大概可以称为生气的“终极版”。

历史上,曾有过许多著名的愤怒。

战国时代,就有《战国策》论愤怒篇。那历史记载,秦王耍流氓,号称要用五百里之地换安陵君的封地,其实不过是想吞并安陵君的封地。安陵君不是傻子,当然不干,秦王发怒,对安陵君的使者唐雎说:“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那就要动真格的,真要和秦王玩儿命,这下,秦王服了软。

三国时期,更有利用愤怒为武器,杀人于无形之中的“诸葛亮三气周瑜”典故。《三国演义》里讲“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等到最后“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那时,周瑜正要出战西川,孔明忽然差人送信来,劝他不要去取西川,气他说,如你取西川,那曹军乘虚攻江南,你江南就完蛋了,真会落个“铜雀春深锁二乔”了。周瑜读完信,急气攻心,口吐鲜血。周瑜自知不久于世,死前叹了口气说:“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死时仅三十六岁。

到了明末,历史也因为愤怒而改写。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抵御清军。此时,闯王李自成军队攻占了北京,烧抢掠,大将刘宗敏抢掠了吴三桂的家,强占了陈圆圆,正是“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栏”。吴三桂闻讯,无法忍受所爱之人被人强占的耻辱,拍案而起,“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原本有意归顺李自成的吴三桂,作出与李自成为敌的决定,打开山海关城门,迎清军入关,满人入主中原,汉家失去江山。而由此吴三桂也付出惨重的代价,包括父亲在内的全家毁灭,自己则戴上一顶汉奸国贼的帽子。

有这许多传奇的愤怒,于是,有了“愤怒的青年”、“愤怒的小鸟”,还有《怒火攻心》、《愤怒的小孩》等电影大行其道,似乎“愤怒”充满了张力与宣泄的美感。其实,愤怒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负面的能量,是藏在我们胸中的利刃,对我们并无太多益处。

或者,是你的期望,竟然出乎意料的落空;或者,无端地你的身心受到伤害,你的利益遭到损失;或者,是恶徒恣意的羞辱践踏,使你尊严受到冒犯;或者,是你的全心全意的付出,收获的却是荆棘刺心……,那些痛苦很快形成胸中无名怒火开始烧灼,此时,你已感觉“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就开始通过言语行为,开始伤害自己伤及他人。

愤怒是一只带来冲动的魔鬼,危害之大,莫过于斯。怒气来临,理智散失,情绪做主,智慧失去了分析判断,一定会作出后悔的事来。《聊斋志异》有个故事说,有个黑人昆仑奴,得到主人的宠信,主人赏赐他一个肤白貌美的女人做妻子。不久,妻子怀孕,为他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昆仑奴甚喜。谁知有别有用心者,挑唆说,那孩子那么白,一定不是昆仑奴亲生的孩子,昆仑奴越想越气,真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回去就先把妻子杀死,又杀儿子,结果杀死儿子时他发现,儿子的骨头是黑的。明白了自己铸下大错。当恨意消散,人的神思镇定,才真真儿感受到愤怒所带来无限悔痛。不过,可惜,为时已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