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复习课内容的确定与目标的达成

 清风明月322 2014-03-04

参加复习会议,交流想法、碰撞思维,目的促进教学行为的反思、改进。复习课的目的夯实基础、强化能力。是否有效或高效,取决于复习内容的确实与目标达成。

文学作品,是审美的,感性的,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品位,重在对文本情境的体验和感悟上,走入社会后可用来修身养性;而非文学类作品,实用的,理性的,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重在培养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把握作者观点并作出独立判断的能力,走入社会后需要阅读法律文书、产品介绍、浏览新闻等非文学类文本,以适应工作和生活需要。

一、复习内容的确定(有无必要) 

“考点说明”具体要求分解,让学生对知识与能力要求有感性的认识。

“学情分析”决定复习的深度、难度和强度,复习内容有选择,了解学生已知与未知,知识上的漏洞(复习就是查漏补缺)、思维上的误区、能力上的不足。(考点分析较多,学情分析较少) “温故而知新”要让学生有新的提高与发展。

知识整合归类(知识点的联系)求同思维。

面面俱到反而面面不到,选准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有的放矢进行专项的训练。本堂课借鉴的地方:训练一点,明确目标、梳理方法,跟进练习加以巩固提升。这样,相信学生往后再遇到类似的题型肯定心不会慌乱。

审题及语言组织训练。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怎样组织答案。提高答案的有效性。

二、复习目标的达成(是否有效)

方法手段的使用影响目标的达成。如讲练结合,精讲巧练;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发展能力,这就是复习课的实践性原则。

授之以渔,知而又“道”,这道就是方法、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这其中教师“导”的作用很重要,要引导学生思考,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有效方法。“给”不如悟。在练中悟,在疑中悟,让知识转化为能力。“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的迷茫,再做“指点迷津”之导,感受“一山放过一山拦”喜悦与再迷茫。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就自觉不自觉提升。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大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发展。

学生感受到复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师生及生生双向多向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