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 让学生画出高中语文好成绩!

 stwym 2015-10-03

四、思维导图在其他方面的使用

除了上述所提及的思维导图的应用外,其在语文教学领域的应用还有很多,如:

(一)作为课件使用

教师可以在课前或在课上制作思维导图来展示课程内容。课前制作,教师有较充分的时间准备导图的制作与完善,也节约了课堂时间;课上制作虽然占用了一定的课堂时间,但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在“头脑风暴”中形成更具创新性、实用性的思维导图,也使学生形成参与意识,实现课堂教学的双主体。

(二)作为复习材料使用

教师利用思维导图作为复习工具,引导学生对一个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提高记忆力,也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性。当然,我们也可以把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作为学生复习语文知识的一种工具。

(三)作为学生的课堂笔记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作为笔记,符合托尼·巴赞创制思维导图的初衷。利于学生听课,而不必因记笔记而无法听老师的讲解,也利于学生形成筛选意识,将老师所讲的内容经过筛选,提取关键字,做成课堂笔记。

(四)用于小组的合作式的学习

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共同绘制一副某一主题的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大家集思广益,形成“头脑风暴”式的操作模式,并在小组活动中锻炼合作的品质。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其自身的缺陷及使用中的问题更是不容讳言的。如,思维导图在使用的范围上,更适合于数、理、化等学科,而对于像语文、英语这样的课程,其效果不太显著。再如,思维导图用在学校教学中,师生必须用一定时间来学习思维导图的有关理论并熟悉其制作方法,这无形中给本已十分紧张的教学进度制造了一个难题。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庞杂繁芜的语文知识时掌握方法把握主线,并充分挖掘学生智力潜能,提升思考技巧,发展学生的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使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将来,思维导图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重大作用。

死记硬背最多只能暂时对付应试,好的教育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我们要让孩子开心地学习,乐于去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