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油渣儿

 LuXin4164 2014-03-04

*老北京食品系列

闲话“油渣儿”

上世纪50年代,北京城里不少胡同的女孩子在玩儿一种游戏时,嘴里说着一段儿歌谣:“翻饼、烙饼、油渣儿馅饼,翻过来,调过去……”这首歌谣中提到的“油渣儿馅饼”,是老北京人的一种吃食,也是油渣儿的一种做法儿。

所谓油渣儿,就是猪的脂油,其中也包括猪肠油,经在锅里炼完油后剩下的渣滓,人们就叫它“油渣儿”。过去食油供应不足的年代,不少人家和一些工厂等单位的食堂,都买猪油炼油炒菜。像工厂食堂这样的大户买来猪脂油后,可以切成大块大块地往大铁锅里放,炼油后的大块油渣儿或卖或炒菜时,就得用刀先剁成小块;一般家庭炼油,则先把猪脂油切成大小基本一样的小块,然后再放进锅里炼油,那出锅的油渣儿就可以随意使用啦。

现在要是和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谈及油渣儿或猪油炒菜,恐怕会受到不少人反对甚至攻击。他们准把猪油和油渣儿作为引发人们高血压、胆固醇高、血管栓塞等疾病的罪魁祸首。但是我相信,要是遇见一位名厨用油渣儿炒的菜,那些人比谁都吃得凶。不过这话又说回来啦,要是用现在的猪油炒菜或油渣儿炒菜,我还真不敢说是否对健康有害。因为猪饲料等都有了变化,再加上一些伤天害理的商人在猪身上“做文章”,我哪儿还敢替食用猪油是否安全打保票呀。所以这样一想,我还是介绍一下过去油渣儿的吃法儿和做法儿吧。

据说早年间,不仅在北京,就是在华北乃至全国不少省份的餐馆或住家儿,不少人都用猪油炒菜。人们觉得用猪油炒菜要比用素油炒的菜香,而且滑润爽口。不少糕点铺做的一些糕点也用猪油,如老字号正明斋的自来白月饼,就是用猪油做的。而且有些用陈年猪油做的糕点,能保持很长时间不坏。不过既然本文要谈油渣儿,那咱们还是别离题太远啦。

油渣儿可以算是老北京人一种特别的吃食,它可以做菜吃,可以做主食的辅料,也可以直接食用,但不管怎么吃,大家都觉得好吃。截至上世纪50年代,北京不少猪肉杠还卖猪脂油供人们炼油炒菜。当时最讲究的猪脂油,叫“板儿油”,那就是猪的脂肪。我家门口的猪肉杠的瓷盘儿里,经常摆放着像一卷卷儿棉花套子一样的,洁白、纯净、滋润的板儿油。这板儿油炼油后的油渣儿,您就放心大胆地吃,肯定不会有问题。我小时候常和我母亲去那里买板儿油,因为我父亲是个典型的老北京人,就爱吃猪油炒菜和油渣儿做的菜。那猪肉杠的掌柜和我家很熟,有时候来了新鲜的板儿油,他马上打发伙计给我家送去,我家距这家猪肉杠仅仅30米远,非常方便。至于油渣儿的吃法儿,可谓花样很多,而且各家有各家的吃法儿和口味爱好,所以我主要谈谈我家的吃法。不过有一种吃法儿是共同的爱好,就是文章开始谈到的“油渣儿馅饼”。油渣儿作为主食的主要辅料的最普遍做法儿,就是和白菜或一些蔬菜剁碎后和在一起做馅,这种馅儿的馅饼很好吃。

我家对油渣儿的直接吃法儿,就是热油渣儿一出锅,盛在碗里放上一点儿细盐面儿后再搅拌一下,这种油乎乎、香喷喷的热油渣儿夹烧饼吃最香,尤其是夹马蹄烧饼吃。那时候我家在用板儿油炼油前,先买来刚刚烙熟的马蹄烧饼或芝麻烧饼,待热油渣儿一出锅撒上盐面儿搅拌后,立刻夹在烧饼里吃,那油渣儿嚼在嘴里还感到酥脆喷香,和烧饼一起嚼时,还发出嘎吱吱的声音,旁观的邻居看了会立刻勾起馋虫,于是往往这时候我家就成了“餐馆”,邻居们谁想吃,就毫不客气地自己夹来吃。所以我母亲事先总要多买些烧饼。那种大家一起吃热油渣儿夹烧饼的情景,至今还给我留下美好记忆。我母亲逝世前,还对我说想吃马蹄烧饼夹热油渣儿、夹热薄脆。油渣儿没有了,马蹄烧饼也消失40多年了,结果只能用芝麻烧饼夹薄脆来满足母亲心愿。

刚出锅的热油渣儿也是下酒的好菜,有些人家用来下酒前,先切点儿葱丝儿,加点儿酱油等调料把油渣儿拌一拌,听说这样吃不仅别有风味,而且还解油腻。

用油渣儿炒菜,可以炒豆腐、炒白菜等,如果用油渣儿熬白菜,那可是老北京人爱吃爱喝的一种鲜汤美味儿。熬熟的白菜汤呈乳白色,汤表面儿漂着淡淡的油星儿,散发着肉香味儿,喝在嘴里更觉得爽口清香无比。

除了前面提到的油渣儿馅饼,用油渣儿做辅料和白菜、韭菜等蔬菜一起拌馅,还可以包饺子、蒸包子、蒸玉米面儿团子等,一句话,有了油渣儿就提味儿!至于油渣儿的其他吃法儿,大概我也不能一一说清吧。不过这里要特别提一下,老北京的“熬油渣儿”,这可以算一种小吃。在上世纪50年代,北京还有卖熬油渣儿的饭铺。据说那时在北京南城桥湾儿路北有家小店专门卖熬油渣儿,店名叫“油渣王”。不少人都说那里的熬油渣儿好吃,我们院子里有些邻居也去那儿吃过,回来都赞不绝口。但是我家没有去过,不过有邻居照着做的熬油渣儿,我倒吃过,邻居的手艺还不错,反正他们的熬油渣儿我很爱吃。那时候我是个四五岁的孩子,如果是个青年人,我想我肯定会和同学去“油渣王”吃一顿。邻居做的熬油渣儿是否和“油渣王”的滋味儿一样,我不好说。但是那熬熟的油渣儿盛在碗里,再浇上酱油、香菜末儿、酱豆腐汁、和好的芝麻酱及炸辣椒等调料,确实又有肉味儿,又咸、辣、香、麻(熬油渣儿时,锅里放花椒)五味儿俱全!

在即将结束这篇文章时,我还是说点儿虽没走题,但不好说的话题。即在上世纪五六十乃至70年代,像工厂这些就餐人员特别多的单位,供应的素油有限。但食堂又要为职工改善伙食,于是就打起了猪油的主意,起码我所在的工厂是这样。用猪板儿油,不可能。一是那时市场已渐渐没有猪板儿油供应,二是即使有,也不可能用猪板儿油炼油,那成本太高食堂非赔本儿不可。所以食堂用来炼油的,几乎都是价钱非常便宜的猪肠油,也有称“猪网油”的,那油掺杂着猪下身儿一些秽物,所以价钱便宜。我们食堂经常买这种网油,用一辆卡车拉回几十筐网油后,就那么稀里哗啦地放在菜案上一股脑儿地剁吧剁吧就下了锅啦。炼这种网油时,气味儿不大好闻,但是炼好的油却是清清凌凌的。这油不是用来炒菜,这一点食堂领导还是把握好“度”的,而是用来炸油饼儿。每天炸的大油饼儿2两一个、售价1角钱,职工吃早点时排队购买,每天全部卖光。关键是那种油渣儿,食堂居然也卖给职工,1斤售价5分钱。每当卖这种油渣儿的消息一传出,立刻食堂门口排成长队购买。尤其是瓦工、壮工等那些干重体力活儿,而且家里孩子又多的职工,一买就是几十斤,不少人用麻袋装,知底儿的我也不好说破。一次,我问一位家里有7个孩子的瓦工师傅买这么多油渣儿怎么吃,他兴奋地说:“嘿!剁点儿白菜帮子里面放进这油渣儿做馅儿蒸棒子面儿团子吃,准保孩子们特别爱吃,又香又好吃呀!这也算给孩子们改善一下伙食。”我当时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在那个年代,这样粗糙不洁的猪网油渣滓加白菜帮子剁碎做馅儿的玉米面儿团子,居然就是一些贫民百姓和孩子改善后的伙食,足见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又说点儿题外话。当初吃猪网油油渣儿馅儿玉米面儿团子的那些生活困难家庭的孩子,按说应该不忘本。但是在最近央视一再报道的浪费食物的惊人现象和严重问题中,据我所知,不少在吃饭时浪费严重的个人或群体,恰恰是当初这个阶层人家的孩子,也包括当时是孩子而现在是中年或老年的人!按说,他们不应该忘记他们曾经历的困难生活,更不能大肆浪费他们上几辈儿人都没吃过的珍馐美味食物,可是他们就这么毫不珍惜地肆意浪费和糟蹋粮食。所以老话儿说“吃了饱饭忘了饿,好了伤疤忘了疼”真是灵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