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的注意力缺失问题

 南北科普 2014-03-04

小尔11岁,上小学五年级。父母与老师都认为他与同伴处不来。他很喜欢耍宝,在学校极其不安且不专心。他与父母的关系很差。学习成绩介于尚可与不及格之间,目前升级有困难。

小尔的问题不断恶化,以致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在教育咨询中心进行游戏治疗。诊断测验中显示:小尔的智商测验达平均水准(1Q102),但测验在进行到第四项时中断。他在精神官能症与外向性量表中测得结果为不稳定以及很有压力。在注意力测试中,显示他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不起来。

父母与导师对他的问题分析如下:注意力的问题最近3个月才出现;注意力缺失症状的出现与明显的家庭危机(父母离异)及父亲的强烈压迫有关;明显有恐惧性精神官能问题附带焦虑发作,也有呼吸困难、无法安睡到天亮等症状。

由以上资料显示他并没有注意力缺失的问题,眼前的治疗重心应摆在“反应性的经历处理”上。在《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中,这类障碍被称为“多动症”。此外,在诊断“注意力缺失”时,“多动”与“冲动”是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注意力缺失是学童最常见的行为问题。依据《心理异常诊断统计手册》的报告,约有3%~5%的儿童有此病症。但在实证研究中出现的频率却很不一致,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标准(如临床标准)及使用的研究工具(如访谈、问卷)不同;另一方面,评估的来源,如小学老师、幼儿园老师、父母和研究样本,如儿童的年纪、是否属于危险族群等,研究样本不同也造成结果不一致。在正常情况下,若资料来源是单一的(如来自父母)以及使用一般取样方法(如有关不安行为的问卷)等,则得到的结果一致的几率较高。

经研究证实,注意力缺失常常不是单独出现,多数ADHD儿童也有其他心理疾病,比例为30%~90%。注意力缺失常与以下症状一同出现:

社会行为障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违背同龄人最重要的社会规范(60);对立性行为(40);焦虑(27);恐惧(29);学习障碍(11)等。

在注意力缺失/多动症中,多动一冲动型的儿童重叠率很高,但并非所有类型都与其他疾病一同出现。研究结果指出,注意力缺失常出现在发展与学习障碍过程中。

注意力缺失症状的出现率与由谁提出评估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老师与父母较容易评估儿童的注意力缺失症状。例如,导师依照DsM标准将484位学生中的13%归类为注意力缺失/多动症。这些学生并非都有此问题,但在接下来的诊断中却证实其为注意力缺失。    这项评估很可能与老师将干扰上课者归类为注意力缺失的倾向。而未细分儿童干扰行为的原因(如文化差异、学习障碍、攻击行为、资质差异)有关。这个评估也显示注意力缺失多半出现在学校的情境中。并且经由学校给予定义。

由此可见,分析诊断必须收集各种资料来源(父母、老师、儿童等),因为父母、老师、医生不可能在评估儿童的问题或治疗需求时观点一致,除了“角色特殊”的评估倾向外,他们看到或察觉的儿童问题行为也不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