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难忘的青艺剧场

 LuXin4164 2014-03-05

老北京往事

      编者按:2009年,我从原位于北京站口一条胡同里的住家搬到五环外居住整整20年了,平时到青艺剧场所在的东单地区来之甚少。3月份的一天,我途径东长安街原青艺剧场的旧址时,触景生情地回忆起往事。回家后又立即提笔疾书写出了这篇文章投到报社,很快文章就发表了。当我在网上看到诸多网友的评论时,才意识到这篇文章竟歪打正着地发表于青艺剧院成立60周年诞辰。特别是该剧院著名老演员朱奇女士看了文章后,建议剧院子弟在博客转载此文时,使我感到青艺人对青艺的深厚感情和那些昔日观众、如今已60岁以上的老人对青艺的感情!往事难如烟,今又做了补充修改发表在博客上,让我们了解青艺,记住青艺吧!难忘的青艺剧场

难忘的青艺剧场

     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剧场(简称“青艺剧场”),位于北京东长安街马路北侧。剧场在王府井大街和东单大街之间,其东面100米左右便是当时这一地区最大的菜市场东单菜市场;西面100多米左右便是当时的儿童电影院(原名平安电影院)。优越的位置加之具有特色的建筑结构,使之在这条街上显得格外显眼。

剧场门前是一片开阔地,剧场大门东边墙面的橱窗里摆放着近期将演出剧目剧照,来往行人纷纷驻足观看,并在初步了解剧情后,决定是否买票观看。所以这橱窗起了很好的广告效应。在剧场东侧不远处,是一个两面交角的走廊,走廊里有东、南两面墙,墙上也设有玻璃橱窗,橱窗里摆放的是剧团曾演过的剧目剧照照片。带顶的走廊成了行人歇脚的地方,特别是每逢冬夏两季更是吸引往来行人,因为他们可以在走廊下避暑(避寒)、避雨,又可浏览橱窗里的照片,继而还可以坐在走廊的石凳上休息。

      由于青艺剧场是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简称“青艺”)的演出场地,所以得首先介绍一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于1949年4月在北京成立,其前身是1941年在延安成立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首任院长是廖承志。该剧团作为中国话剧团体,始终把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努力创造当代人的舞台艺术形象。在不同时期,努力创造、演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剧目。特别是,他们以超前的意识和魄力,排演不少世界各国的剧目,所以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欢迎。

      青艺就在剧场东边不远的东单北大街东侧的北极阁三条胡同内,距演出场地约500米左右。我上小学后,由于有个同学和青艺的一位负责人较熟悉,还有一个同学是青艺子弟,加之我们学校离青艺的排演场又近,所以有时候我还有机会去观看他们的排演,观后导演还征求我们这些小观众的“意见”。直到我上高中时值“文革”前夕,我们几个同学还应邀去观看一个即将公开演出的关于军垦战士的话剧。那时,邢台地区刚发生地震,有些人还担心会有余震影响北京,但是那位老导演非常沉着、非常敬业,他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指导演员排练,我们当时都被他感动了。大概是由于不久“文革”爆发了的原因吧,这出话剧最终没有公演。

       我喜欢看话剧,且我家距青艺剧场不足1公里,所以从小到大常到剧场看演出直至剧场拆迁。据我回忆该剧院演出过各类剧目,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剧有《屈原》、《文成公主》、《李秀成之死》、《红色风暴》等;由不同时期的名作家作品改编的剧目有《上海屋檐下》、《全家福》、《风雪夜归人》等;反映上世纪50至60年代时期时代特色的剧目有《洞箫横吹》、《降龙伏虎》、《李双双》等。该剧团还排演了前苏联、法国、印度、德国、意大利、阿根廷等世界各国的优秀剧目,如《钦差大臣》、《沙恭达罗》、《万尼亚舅舅》、《娜拉》、《阴谋与爱情》、《中锋在黎明前死去》、《费加罗的婚姻》等。我虽不能说每剧必看,但大部分剧目我都看过。特别是法国的《费加罗的婚姻》一剧,集中了王冰、王尚信、刘燕生、于黛琴等多名深受观众喜爱的著名话剧演员,也是我喜爱的演员。至于阿根廷话剧《中锋在黎明前死去》的主角演员梅熹,更是解放前即为广大观众喜爱的著名演员。他之所以与当时的舒适、刘琼、田方并称四大著名明星,据说是他们都爱打篮球,而且他们都是高个子。这一点从著名电影演员刘琼主演的电影影片《女篮5号》里,他那精湛的表演技艺似乎得到证实。

       谈到剧场门前及走廊里的橱窗,由于里面随时更换演出剧目剧照,所以使人总有新鲜感,几乎过往行人走过这里都要驻足观看。特别是剧场大门东边的橱窗里的照片,都是剧中的精彩部分剧照。剧场东边的走廊里的东两面墙的橱窗里,集中了剧场演出过的主要剧目的剧照,即使刮风下雨,走廊里观看的行人也不受影响。我每经这里总是反复观看这些剧照,我特别喜看《沙恭达罗》(印度)、《文成公主》剧照,记得这两部剧的女主角好像都是著名演员郑振瑶。

     剧场上演的根据国外知名作家著作改编的话剧,青年人都喜欢观看,因为这些剧目符合青年人希望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和风土人情的心理。我和一些读过原著的同学,每当看到根据著作改编的话剧时,必定要买票观看。即便在那段极“左”思潮影响较大的时期,上演的国外剧目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一有国外剧目的演出,青年观众仍很多。记得当时有些描写国外情况的话剧是紧跟政治形势的,如曾演出的剧目《纸老虎现形记》等,但也吸引众多观众购票观看。

青艺的一些著名演员还在一些电影影片中扮演主要角色,如青艺著名话剧演员金山,他曾在描写历史上“二七”工人大罢工的话剧《风暴》中,扮演了施洋大律师;著名演员吴学在影片《白求恩大夫》中扮演八路军司令员;在那所谓的“大跃进”年代,我正上小学,记得学校组织观看的一部电影《十三陵水库幻想曲》中,主要角色都是由青艺演员扮演的,我的一个同学还在影片中担任群众角色。

………………

在经历了“文革”后,该剧院不少曾演出过的剧目没有再公演,新剧目当时还不是很多,再加上我工作忙等原因,去青艺剧场观看话剧的次数越来越少。记得我在剧场观看的最后一出话剧是《枫叶红了的时候》。后来,搬家后我就再没有光顾青艺剧场。

      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青艺剧场消逝了。但它至今仍留在我记忆中;特别是每经过东长安街时,在东方广场那诸多的楼群中,仿佛昔日的青艺剧场又浮现在我眼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