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千秋志 2014-03-05
落实区域功能定位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01日
  一、城市空间布局规划
  在新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_2020年)》中,对北京市的空间布局做了大的调整,改变原来单中心均质发展的状况,构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新城市空间格局,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来解决中心城过度聚集带来的诸多问题。
 

  ——“两轴”指沿长安街的东西轴和传统中轴线的南北轴。
  ——“两带”指包括怀柔、密云、顺义、通州、亦庄、平谷的“东部发展带”和包括延庆、昌平、门头沟、房山、大兴的“西部发展带”。
  ——“多中心”是指在北京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功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二、调整区县功能定位
  在新的城市空间格局基础上,根据各区县之间不同的自然条件、发展环境、资源禀赋、人口及经济发展基础等
比较优势和承担的不同功能,将全市十八个区县从总体上划分为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四类功能区。
  首都功能核心区
  包括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区,这个区域是集中展现古老特色,体现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功能的区域,也是首都功能及“四个服务”的最主要载体。
  城市功能拓展区
  包括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四个区,这个区域是实现和拓展首都城市性质功能的重要区域。要成为拓展首都城市功能、特别是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功能,推进生产者创新的重要基地,为提升首都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做出贡献。
  城市发展新区
  包括通州、大兴、顺义和昌平四区,这个区域是北京发展制造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主要载体,也是北京疏散城市中心区产业与人口的重要区域,是未来北京经济重心所在。要依托新城、国家级和市级开发区,营造环境,增强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和人口承载功能,成为首都城市新的增长极。
  生态涵养发展区
  包括门头沟、房山、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六个远郊区县,这个区域是北京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是保证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引导人口相对集聚,引导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成为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的理想空间。
  三、加快重点功能区建设
  中关村科技园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府将进一步改善该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关村地区建成: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的孵化基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育基地、推动科技兴国战略、实现两个转变的改革试验区和世界一流的科技工业园区。
  北京商务中心区
  充分发挥北京商务中心区的管理、集散、服务与交往功能,立足于首都,服务于全国,辐射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以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为重点,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以培育国际金融产业为龙头,抓住加入世贸组织和举办奥运会两大机遇,把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成为北京重要的国际金融功能区和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聚集地
  奥林匹克公园
  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市区北部,规划建设总用地面积1135公顷,其中包括:北部森林公园用地约680公顷、奥运中心区用地约405公顷、中华民族园及部分中轴路用地约50公顷。共布置有13个奥运会比赛场馆,包括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网球中心、国家曲棍球中心5个新建永久场馆;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英东游泳馆3个改扩建场馆;此外还有5个临时场馆。奥林匹克公园的规划将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和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使之成为一个集体育竞赛、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和休闲购物于一体,空间开阔、绿地环绕、环境优美,能够提供多功能服务的市民公共活动中心。
  
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
  以亦庄高新区为核心,向东涵盖通州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向西辐射大兴的新医药产业基地。要引导其发展电子、汽车、医药、装备等高新技术与现代制造、研发、商务等功能,构建产业发展新区,形成产业发展与新城建设协调统一、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积极推动开发区向综合产业新城转变。
  海淀山后地区和昌平科技创新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的拓展基地,也是城市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保护区。要引导发展高新技术研发与生产、旅游服务、教育等功能,逐步形成北京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创新与产业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
  首都机场周边区域
  包括西部的出口加工区和高新技术我、东部以汽车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北部的物流园区和南部的国门商务区,是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承载着发展现代制造业以及空港物流、会展、国际交往、体育休闲等功能。
  通州新城
  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城市核心区功能转移和拓展的承接地。要积极引导其发展行政办公、商务、文化、会展等功能,作为中心城区行政办公等职能的拓展和补充配套,形成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四、推动京津冀区域合作
  (一) 《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2000年—2002年间,由吴良镛教授领衔,百多位科学家完成了“京津冀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课题。报告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的审定,同时,前国家计委、京津冀三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均参与了项目研究。该报告提出了京津冀地区“三地带——三轴——两绿心”的空间发展规划。
  “三地带”——实施区域的“疏散、转移和重新集中”
  
  燕山山脉与太行山脉地带——上游生态敏感区:城市化水平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应向外疏解、转移;
  中部的华北平原带——城市密集区:工业化仍然是京津冀北地区实现城市化的必由之路,沿海是大工业发展的最佳区位。
  滨海地带——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生态容量。
 “三轴”——重点发展走廊,“葡萄串”型城镇布局
  沿京石、京沈和京津塘高速公路,形成京、津、唐、保大都市带;
  燕山山前轴线(向东):通州、燕郊、三河、蓟县、唐山、丰润、北戴河、秦皇岛等;
  出海轴线(向东南):亦庄、廊坊、杨村、天津、塘沽;
  太行山山前轴线(向西南):良乡、涿州、高碑店、保定、石家庄。
  三条轴线缓解北京旧城和密集建成区的压力,带动区域发展。
  “两绿心”——蓟县绿心和白洋淀绿心
  (二) 推进五大领域合作
  坚持市场化方向,从短边入手,创新合作机制。具体上遵循“统筹协调,互利互惠,突出重点,从实起步”的原则,依靠市场、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共同推动。  
  产业分工  
  主要是制造业、流通业分工。通过加强区域内各地经济发展规划的衔接,合理引导区域内产业梯度布局和集群发展,促进结构调整。支持中心城市优势企业加速产业升级、向周边地区转移传统产业和配套产品,在圈域内打造分工合理、衔接紧密的产业链、产业群,发展跨区域的大企业集团,逐步形成合理分工、互相促进的区域产业结构新格局。  
  交通构建  
  目前,北京与河北、天津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已有良好开端(如京承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复线建设的合作),北京建立了现代化国际物流港,实现了北京朝阳口岸与天津海港口岸的集装箱货物直通;组建了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机场为主要成员的首都机场集团公司,首都机场与天津机场的客货分流也在积极推进。下一步,要联合制定现代化区域交通网络规划,共同推进区域城际快速通道建设,搞好区域航空港、海港的共同开发、利用,搭建区域客、货运信息交流平台,共同构筑区域一体化的现代化区域综合交通网络。  
  市场培育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本上要靠区域市场体系的完善。一是要联手完善商品市场,发展物流与贸易合作,实现物畅其流,当务之急是建设区域农副产品统一市场。规划建立京津冀农副产品产销信息中心、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和一体化的质量监督体系。二是要相互开放和发展要素市场,突破体制障碍,合作发展劳务、金融、产权、房地产、技术等要素市场,实现资金、技术、人才、物资等在地区间的自由流动,城市间的自由重组,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环境改善
   由于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水源、能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逐步强化,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区域内各方的共识。区域内各方要根据《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和《京津风沙源治理规划》,加强在水资源保护开发和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合作。  
  旅游发展  
  京津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要共同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发挥各地特色,共同规划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区域旅游市场,发展区域一体化大旅游。  
  与此同时,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在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另一方面,在内在机制上,着重推动信息交流、要素流通、市场开拓、利益共享、政策协调、争议解决等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新型合作机制的逐步建立和形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