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代玉器考

 珠江大鹏 2014-03-05

宋代玉器考

      宋代据流传下来的史料可知是一个生活极端细腻和富裕的时代,由于皇帝多才多艺,高度崇尚艺术和礼仪,力推恢复“周礼”,其吏治繁文缛节,“花石纲”,“生辰纲”蔚然成风,民间百姓也争相效仿。《金瓶梅》中的描写虽是以宋写明,但宋的社会风气可见一斑,因为明毕竟离宋不远,且其历史资料并未遭到像文革那样灭失。其社会风气同样也体现在其玉器的风格上,虽说出土的宋代玉器不多,学术界可资确凿的证据很少,但我们可从流传下来的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宋画、宋瓷、宋词,可知宋代的玉器一定不差。

    从现存的一些文献资料和有确凿出土年代的墓葬中的玉器还是可以对宋玉做一番深入研究的,虽然目前对宋代玉器的研究还很少,因为学人会碰到困难,因为宋墓出土的古玉可能是唐或以前的,因为当时辽金等国并立,因为唐时异域风格文化的广泛侵入等等,但毕竟宋代疆域也算辽阔,我们从多项资料相互印证和学人感悟总能窥出宋玉的一些端倪。
   出土宋玉之特征大家可以购买相关书籍查阅,也可去当地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去感悟,据查几批重要的宋代玉器出土资料大致如下:四川蓬安县棉屏镇西拱桥村南宋夫妇合葬墓出土玉器3件;四川广汉市和兴乡南宋窖藏出土玉器11件;四川广元南宋墓腰坑出土玉器12件;安徽休宁城关镇南宋朱唏颜夫妇合葬墓出土玉器14件;江西上饶茶峙南宋赵仲湮墓出土玉器8件;河北定县两座宋代塔基出土北宋玉器l 00余件;河北正定天宁寺凌霄塔地宫出土玉器10件;浙江衢州市南宋墓出土玉器7件;浙江新昌南宋墓出土玉器5件;江西临川温泉乡南宋墓出土玉器23件;江西德兴市南宋(乾道年间)徐珩墓出土玉器14件;山东栖霞慕家店北宋墓出土玉器4件;河南宋太宗元德李后陵出土玉器4组;湖南耒阳城关六朝唐宋墓出土玉器3件;陕西西安西郊热电厂基建工地北宋墓出土玉器4组;上海松江区西林塔刹顶宝瓶和地宫出土宋代玉器20余件;上海松江区李塔地宫出土宋代玉器5件《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和《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对上述部分出土玉器有摘录,大家可以去翻阅。

    关于对宋代玉器的鉴定和学术文献记录主要有以下论断,可作为目前鉴定宋代玉器的宗旨。

    1、明代高濂的论说:“宋工制玉,发古之巧,形后之拙,无奈宋人焉”。
  2、古玉学者殷志强先生论说:“宋代玉器,地下科学发掘出的不是很多,大量传世玉中要甄别宋玉并非易事,还有待学者的深入研究。宋玉研究,是有待开垦的处女地。尽管如此,从已确认的宋玉中,其学术价值和艺术特征已初显端倪”。

    关于宋玉特征,殷先生从三个方面作了简要概述:“从构图和造型看,宋代玉雕既没有三代礼玉的规矩方圆,也没有战国玉雕那种虽姿态多变、神秘莫测,但万变不离s形的构图程式,而是根据作品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造型和构图方式。与双鹤衔草玉饰件同出的玉折枝花锁等花卉,形若盛开时节的八瓣花,十分逼真。而双鹤衔草玉饰件上的双鹤,则展翅相对,长肢重叠,组成菱形轮廓,采取对称形式,既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使形体图案化,达到了生活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从题材分析,宋代玉雕既没有琮、璧玉器的政治威严,也没有琥、辟邪、翁仲玉器的迷信色彩,更没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神兽仙鸟,而是在现实生活中汲取艺术营养,表现的是生活环境或是环境中的花鸟走兽。折枝花、仙鹤,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加工,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作品。这标志着现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在宋代玉器工艺装饰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它与当时兴起的写实主义花鸟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雕琢技法考察,宋代玉雕匠师在传统技法上推陈出新,在汲取线刻和圆雕技艺的基础上,广泛采用镂刻技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镂刻技艺雕出的宋代玉雕,件件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3、张永昌先生论及玉器的价值:“是中国文物宝库中特有的明珠之一,并在艺术范围中又是一种高标准的美学对象。”如果拿这个标准衡量宋代玉器,我们也可以获得相应的认识。张永昌先生在文章中认为在几十年前,“有很多人想当然地将唐代或者是元明之间的玉器特别如带饰板、剑饰、佩饰、炉顶等都误认是‘宋琢’,甚至误认了很长时间……这就反映出过去对宋代玉器识别能力还是缺乏很多知识的,迄至目前,问题还并未全部搞清,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才能在不太长的时间里攻克这一难点。”张先生认为,“宋代玉器中的花鸟一类,没有唐代醇厚,因受当时工笔画风格的影响很深,十分重视形态,……跳跃的鱼类是宋代的新品种,制琢得真像出土一样,特别在点眼方法上别具匠心,自有巧思,用小点眼和小圈眼法等工艺手段,竟把鱼儿的眼神都点活了。伏兽一类,神形虽欠威武,但伏地小息,倒也显得温静可驯。这些品种,看来都是经过一番思考后再依理施工的,所以在器物上没有半点粗制滥造迹象,以上几点,就是宋代玉雕巧施技艺的特点。”
  4、2001年,曲石先生发表《两宋辽金玉器》一文,认为宋辽金玉器是中国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皆受中原玉器的影响却又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该文依据近年来出土的玉器实物资料,结合部分传世玉器和古文献,从考古学的类型学与同一类文物类型研究的角度,对这一时期玉器的类型工艺、用途鉴别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而又系统的综合分析。全文共分三部分,分别是宋辽金考古发掘、传世玉器概述,玉器的类型与用途,宋辽金玉器特点。这是一篇目前所知关于宋辽金玉器研究最为全面系统的一篇文章。在玉器的类型与用途中,曲石将这一时期玉器分成六大类:
  (1)装饰用品(细分头饰、手饰、佩饰),是数量最多、工艺最精的一类
  (2)容器:生活用具或日常用具,种类有盂、碗、盘、壶、杯、盅等。
  (3)文房用具:宋代新兴品种,种类有玉砚、笔架、镇纸、玉印、颜料瓶等。
  (4)艺术品:种类有寿山石雕马、玉马、各式执荷童子、琥珀鸳鸯、白玉兽件等。
  (5)仿古玉器:种类有玉璧、玉剑饰、带钩、璜形佩、蟠螭纹饰。
  (6)杂器:玉扇坠、玉今、玉钱、玉距骨、当卢、辔饰等。
  从以上列举的类型看,显然,相当数量的传世玉器并没有被曲文所搜集。在“宋辽金玉器特点”部分,曲文从玉器工艺的基础与发展,玉器材料的异同,玉器的工艺特点,种类造型与用途四个方面做了十分简洁地概括归纳,可以说代表了当代对宋辽金玉器研究的水平。
  5、杜卫民有一篇文章《宋代玉器的鉴定》,题目起的很大,文章却不是太长,主要是从宋玉鉴定重要性的角度谈方法论的,属于泛泛而论的白描刻画之类。
  “至于宋玉,老辈鉴赏家因其远离礼器,全归玩物而不睬;现代又因科学发现的标准器少而难以从大量的传世古旧玉器中区分出来”,这就是鉴定宋代玉器的难点所在。杜文认为我国中世纪的文明辉煌灿烂,宋画与宋瓷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被举世公认为中国及东方美术的代表,宋玉工艺以绘画为基础,有着同一样的时代风格,也应有相应的价值认可。从设计和工艺技巧看,“宋玉如同宋画,是写生作品,因此构图疏朗,形象生动,加之技法高超,刀工繁简得当,因而既简练又传神。比如叶芯只挖一刀则叶态舒卷;锯齿状几下则鸟翅飞张;小坑作眼动物就活灵活现;只用四刀人物就秀木通鼻……看那威严的为土、可爱的飞天、双鹤起舞、丹枫呦鹿、鱼跃水、龙探珠、蛟龙出岫、凌霄双放、柞石双兔……一件件如同打开了宋人纨扇册,美不胜收。”由此,杜文以为“宋玉和宋画一样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亦应算做艺术史上的珍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