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诊断标准;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 一、诊断标准 (一)日本因本提出六项临床指标 1.持续存在的咽下困难; 2.下部食管的园锥性狭窄; 3.胃管通过食管胃接合部并无任何抵抗; 4.食管无蠕动,而且下部食管括约肌弛缓障碍; 5.对乙酰甲碱注射呈特异性反应: 6.肠肌神经丛的电变性。 (二)Bocker诊断标准 1.有吞咽困难症状; 2.上消化道X线检查食管扩张,食管远端呈平滑地逐渐变细,蠕动停止: 3.内镜除外器质性狭窄和恶性肿瘤; 4.食管压力测定证实有下端括约肌松弛不全和食管体部全段蠕动停止。 (三) Garlson食管失弛缓症的分度 Ⅰ度(极轻度):食管大小正常,少量钡剂潴留在中1/3,下1/3食管收缩紊乱,LES不开放; Ⅱ度(轻度):食管呈梭形扩张,扩张度<4cm,食管下1/3强烈收缩,无蠕动波,UES不开放,钡剂潴留明显; Ⅲ度(中度):食管扩张无动度,4-6cm大小。食管内有气液面,LES不开放,胃泡消失; Ⅳ度(重度):食管极度扩张>6cm,并有延长、扭曲,可呈S形,LES狭窄段光滑,钡剂呈假胃有液平段。 二、辅助检查 1.x线食管造影 可见食管与胃交界处示鸟嘴状,萝卜根或漏斗状征象,上方食管明显扩张。可分为三型:①轻型。食管轻度扩张及少许食物储瘤胃泡存在;②中型。食管普遗扩张,有明显食物残渣存留,立位有液平面,胃泡消失;③重型。食管的扩张屈曲、增宽,延长及呈S形。 2.食管下括约肌测压 测压发现患者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比正常人高出2~3倍,由于LES不能完全松弛,使食管、胃连接部发生梗阻;食管下段缺乏正常蠕动或蠕动消失。食物不能顺利通过障碍,排空延迟。 鉴别诊断 1.有食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反流性食管炎 本病患者反流的内容物与食管-贲门失弛缓症不同,它的反流物可呈酸臭味,有时可含有胆汁;x线钡餐检查时,食管下端无典型的鸟嘴样改变;食管测压时LES的压力下降且I腰压力带较短。 2.弥漫性食管痉挛 本病也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X线钡餐检查时有开塞钻样表现。 3.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细胞侵犯食管肌间神经丛,损害节后LES的神经支配,或肿瘤环绕远端食管,压迫食管,引起类似食管.贲门失弛缓症的表现。引起这种症状的肿瘤有胃癌、食管鳞癌、淋巴瘤、胰腺癌和肝癌等。对存在症状,且年龄>50岁、近期有明显消瘦者,应注意除外恶性肿瘤可能。 4.硬皮病 本病患者除皮肤表现外,还常有平滑肌损害。明显的免疫学异常和典型的皮肤损害对诊断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