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铜胎掐丝珐琅欣赏

 我爱祖国爱人民 2014-03-07

明清铜胎掐丝珐琅欣赏

1【文化典藏】清 掐丝珐琅京巴犬纹大盘

    盘口微内敛,浅弧壁,圈足,盘形硕大周正。盘外壁以“卍”字锦为地,上饰各色皮球花,另有红黄等各色蝴蝶飞舞其间,圈足处点缀莲瓣。内壁四角亦以“卍”字锦纹为地装饰开光,内部以白蓝两色填饰山石,内部掐饰绶带、八哥等四对灵禽嬉戏于空中,休憩于枝头。四开光之间分饰古钱、冰梅、朵花等十六色锦地,色彩丰富,纹饰精细,且无一重复,颇见匠心。盘心主体部分以绿色为地,蓝色为天,内以红、蓝等各色彩填饰梅花、雏菊、修竹等各式花草,一只黑白相间京巴犬奔跑嬉戏于绿草之间,另有两只观赏鸽悠闲踱步于侧面山石之上,一派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不禁使人身心俱醉,沉迷其间。 “京巴”学名北京犬,俗称狮子狗,是中国特有的观赏犬品种,饲养历史极为悠久。有清一代,北京犬作为皇家的玩赏犬,只允许在宫内繁殖,供皇亲国戚、朝廷大臣玩赏,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皇家血统狗。由于长期深禁宫廷环境之中,使北京犬保持了难能可贵的纯正血统,同时也带上了几分高雅神秘的贵族色彩。清代中晚期,满清贵族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戏鸽养犬成为风尚,而这种风尚也跃然于各类工艺品之上,本盘即是清代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2【文化典藏】明末清初 掐丝珐琅十八学士图插屏

    插屏屏心主体呈长方形,以掐丝珐琅制成,外部以宝蓝色地装饰缠枝莲花一周,内部再以钱纹为地,通景掐饰十八学士图。十八位高士贤者集于一园之内,或抚琴、或读书,或侃侃而谈,或对弈观棋,神情悠然自得,气氛轻松惬意,园内种植芭蕉、梅树、松柏、银杏,并搭配山石,空中飘散有五色祥云,云间还有仙山、楼阁若隐若现,整个画面布局错落有致,颇具意境。底座纹饰简洁,仅雕琢缠枝卷草及云雷纹。屏心外框以红木制成,雕饰祥云瑞蝠,并间饰团寿,寓意“福寿连绵”,内部再包镶花纹柔和的瘿木,两种木料颜色一深一浅,纹理一粗一细,相互搭配,相得益彰。

    十八学士典出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以天下渐平,乃于宫城西开文学馆,罗致四方文士”,以杜如晦、房玄龄、虞世南等十八人并为学士,评古论今,商议治国之策。后人称颂为“十八学士登瀛洲”,《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历代典籍均有记载,画家阎立本曾为十八学士画像,即《十八学士写真图》,从此十八学士图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一个传统题材,流传后世。

    明末清初,掐丝珐琅器物的纹饰题材逐渐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走向多样化,但由于工艺所限,以人物作为题材的掐丝珐琅器依旧十分少见,插屏与本书中明末清初掐丝珐琅人物图圆插屏(lot2478)一方一圆,同为难得一见的以人物为饰的掐丝珐琅插屏,且时代相近,辗转流传近五百年后团聚于本专场之中,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当今藏家为之庆幸之事。

 
 

3【文化典藏】清 掐丝珐琅九桃双鹤图挂屏

    挂屏屏心以大漆为地,其上先用金漆描绘远山、流云、山石、花草,再以掐丝珐琅镶嵌悬挂有仙桃九只的一株桃树,另有双鹤立于树下坡地之上,地上满生灵芝。桃、仙鹤及灵芝均为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寓意福寿连绵,万寿无疆。边框雕饰弦纹,上部有如意形挂环。

    挂屏体量巨大,纹饰精美,寓意吉祥,成对制作,且纹饰一一对应,颇具新意。

 
 

4【文化典藏】清乾隆 掐丝珐琅暗八仙云蝠纹双桃形洗

    洗呈双桃形,体量巨大,内壁主体鎏金,另一侧饰蓝地冰梅纹,外壁通体以天蓝色为地,用红、黄、粉等五色珐琅料填饰祥云瑞蝠纹样,近口处云蝠内部再装饰暗八仙纹样,整体纹饰寓意万福攸同,连绵不绝,洗口沿一侧装饰有石榴、蟠桃、灵芝三种瑞果,与主题纹饰相呼应,吉祥之气尽现。

    暗八仙为道教纹饰题材,指八仙手持的八件法器:鱼鼓为张果老所持宝物,能占卜人生;宝剑为吕洞宾所持宝物,可镇邪驱魔;笛子为韩湘子所持宝物,可使万物滋生;荷花为何仙姑所持宝物,能修身养性;葫芦为铁拐李所持宝物,可救济众生;扇子为汉锺离所持宝物,能起死回生;阴阳板为曹国舅所持宝物,可净化环境;花篮为蓝采和所持宝物,能广通神明。因只采用神仙所执器物,不直接出现仙人,故称暗八仙,又可称为“道家八宝”。明清两代瓷器工艺品多见此纹样。

    本洗体量硕大,纹饰掐饰精细,色彩丰富饱满,为清代乾隆时期少见的掐丝珐琅大件文房器。器物口沿之上还装饰瑞果,颇具匠心,同时也体现出乾隆时期手工艺穷尽奢华的装饰风格。

 
 

5【文化典藏】清 掐丝珐琅荷塘趣图大缸

    缸唇口,束颈,溜肩,圆鼓腹,造型硕大敦实。缸口沿錾刻缠枝莲花及团寿字,外壁以清代中晚期常见的“卍”字锦纹为地,通景装饰莲荷、鹭鸟图案,取“鹭”与“路”同音,“莲”与“连”同音,寓意“一路连科”。旧时科举考试,连续考中谓之“连科”,士子为求功名,特别喜爱一路连科题材之装饰,希望自己能够连考连中,步步高升。缸内壁以铜丝掐出水波纹样,内饰红蓝等各色鱼儿,三五成群,追逐嬉戏。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象征意义,“鱼”与“余”同音,有“富贵有余”、“连年有余”等多种含义。本缸形体巨大,当时应是作为鱼缸使用,内壁掐饰鱼藻纹样,巧妙与其用途相合,饶添意趣。整器纹饰掐饰精细,色彩绚丽,特别是莲花红彩与荷叶蓝彩,清澈明亮,艳丽非常,成对保存,状态良好,颇为难得,并配有五角形木座,更易于陈设使用。

 
 

6【文化典藏】清嘉庆 掐丝珐琅花卉纹童子托花盆

    花盆设计成木桶状,广口,斜直壁,平底,桶身之下装饰三个活灵活现的小童形象。小童身着錾花敞衣,头挽双髻,跪于地上,以手托举花盆,其身材比例准确,容貌刻划生动,面相喜人。小童之下镶有鎏金铜片,底部双方框内镌刻“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据其造型、连接方式及款识字体判断,铜片应为后代收藏者后配。器物通体以赭红色珐琅料装饰成木板拼接状,口部、颈部及腹部正中分饰三道铜箍,红地之内以铜丝掐饰朵朵小花,内填黄、白、蓝等各种彩色,此类纹饰为乾隆以后掐丝珐琅器所常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纹饰相似的梅瓶,可资比较。以人物巧作器足的掐丝珐琅器,在明代晚期即以出现,乾隆以后使用则更加普遍,本拍品以童子为足,寄托了当时人们祈求多子多福、家族兴旺的美好愿望。 

 
 

7【文化典藏】清 掐丝珐琅鹤鹿同春图盖罐

    罐弧顶平钮,唇口短颈,高直腹,圈足,造型精致,小器大样。罐顶满掐红、黄、宝蓝等各式小花,颈部及底足分饰宝蓝色卷草纹,肩部搭配红色如意云头,腹部通体掐饰鹤鹿同春图,图中仙鹿或闲庭信步,或驻足回望,仙鹤或展翅翱翔,或单足休憩,背景以铜丝盘出水波,并搭配红蓝色山石及绿色水草。整器纹饰饱满,掐丝手法流畅大气,色彩艳丽有加,且成对保存,状态良好,颇为难得,并配有红木花卉纹木座,易于陈设。

 
 

8【文化典藏】清乾隆 掐丝珐琅灵芝盆景

    盆景为一对,分上下两部分连接而成,下部为花盆,仿制木桶样式,以回纹将盆体分为若干个长方格,方格内部以蓝色珐琅釉为地装饰缠枝花卉纹样,底足塑造成如意云造型,颇为精致。花盆之上一株灵芝蜿蜒而出,其枝干通体鎏金,头部则装饰红、黄、白、蓝等各色珐琅料,整体造型逼真,动感十足。

    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神农本草经》载:灵芝有紫、赤、青、黄、白、黑六种,性味甘平。中国古代认为灵芝具有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因此为历代统治者视为仙草,珍视有加。

    据清文件记载,乾隆皇帝曾命造办处制作各种材质的仿真盆景,作为皇宫的陈设品,此对盆景运用铸造、錾刻等多种工艺制作而成,充分表现出乾隆时期掐丝珐琅业高超的工艺水平。

 
 

9【文化典藏】清乾隆 錾胎珐琅七珍八宝法器

    法器铜胎,通体鎏金錾刻纹饰,底座为须弥座样式,束腰处錾刻卷草,上下分饰莲瓣及回纹,底足装饰天蓝色流云,栏杆处镂雕花卉。其中一件底座之上矗立七珍之一的白象宝,足踏山石,背负錾花宝瓶,瓶内飘出红、黄、蓝等五色祥云,祥云纷繁缭绕,绵延空中,分两层衍生出莲瓣六朵,莲瓣之上分别托出八宝中的莲花、宝瓶、伞盖、尊胜幢和七珍中的摩尼宝、金轮宝。另一件栏杆内錾刻波涛汹涌的海水,从中托出八宝之一的法螺,螺内亦飘出五色祥云,上饰莲瓣六朵,分别托起八宝中的法轮、吉祥结、双鱼以及七珍中的将军宝、天女宝和主藏臣宝。

    “八宝”又称“八瑞相”、“八吉祥”,依次为宝瓶、伞盖、双鱼、莲花、法螺、吉祥结、尊胜幢、法轮,是藏传佛教中八种表示吉庆祥瑞之物,象征吉祥、幸福、圆满。相传释迦牟尼诞生时,天上献下种种供品,此八宝即为天人所供,又有说八宝代表释迦牟尼成佛时身上的八个部位,并各有喻意。其中宝瓶代表佛的颈,因佛法皆从佛口中流出,故宝瓶又为教法、教理的化身,既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露、福智圆满、永生不死;伞盖代表佛顶,象征遮蔽魔障,守护佛法;双鱼代表佛之双目,代表佛眼慈视众生,又为智慧的表征;莲花代表佛的舌头,藏传佛教认为莲花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法螺代表佛的三条颈纹,象征达摩回荡不息的声音;吉祥结代表佛的心,又称为无尽结,此结无首无端,代表佛心法无尽;尊胜幢代表佛无上正等正觉,是为佛教的胜利;法轮代表佛的手掌,象征佛法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熄灭。

    “七珍”同八宝均为佛前供器,分别为金轮宝、神珠宝、玉女宝、主藏臣宝、白象宝、胜马宝、将军宝,原为古印度神话中转轮王福力所生之宝,后为佛教沿袭,成为佛前供器。金轮宝,即法轮;主藏宝,又称摩尼宝、珠宝,表示佛教端严殊妙、圆明光莹;大臣宝,即文官坐像,表示持守戒律,智慧理性;玉女宝,又称王后宝、妃宝,为女性菩萨形象,表示妙静和平,有去烦恼得净乐之意;白象宝,表示佛法力大无比,四足象征“四如意”;胜马宝,背驮宝珠,表示佛法传播广远,一帆风顺;将军宝,又称兵宝、武士宝,为一持兵器的武士形像,表示护持佛法、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胎体厚重,通体纹饰以錾刻手法制成,内部再填以珐琅料,釉料色泽深沉,纹饰錾刻古拙,两器均以造型纹饰相同的须弥座为底托,祥云方向一左一右,恰好相反,因此应为一对。七珍八宝或作载体,或以祥云托起,但仅缺绀马宝,究其原因,有待考证。清代宫廷信奉藏传佛教,经常下旨制作七珍或八宝造型的法器,见有瓷质、金属等多种形式,但将七珍八宝交错装饰的器物则十分少见,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套金累丝嵌宝石供具,其中即有将七珍与八宝相间装饰的例子,查阅国内外各大收藏机构资料,仅见此一例,本拍品之学术价值凸显。

 
 

10【文化典藏】清乾隆 錾胎珐琅饕餮纹鼎式炉

    炉平口外侈,上饰双耳,斜直壁,腹部四面及转角处各设一扉棱,下承四柱形足,盖顶饰狮球钮,造型仿自商代方鼎,形象逼真,颇具神韵。炉纹饰亦取法青铜鼎,口沿及双耳处点缀回纹,四足则装饰变体蝉纹,腹部主体四面在天蓝色地上以红、粉、宝蓝诸色填饰螭龙组成的饕餮纹,但在局部形态上又略有变化,巧妙的将清代流行的蝙蝠形象融入兽面之中。炉盖顶则直接装饰红蝠、团寿及轮状花卉,寓意福寿连绵,永不停息。福寿之上镂雕螭龙纹,以利腹内香气飘散,盖钮鎏金装饰狮子滚绣球。整器纹饰錾刻精细,色恬静而淡雅,纹饰风格古朴又不失时代感。 錾胎珐琅亦称“内填珐琅”、“錾花珐琅”,最早出现于宣德时期,其工艺与掐丝珐琅的不同点在于线条不是以铜丝盘出,而是在胎体上采用錾刻、敲压等方法使纹饰凸出表面,工艺难度极大,且费时费力,因此传世量颇为稀少。清代乾隆时期广州擅长制作錾胎珐琅器,其质量和数量均属清代之首。本炉造型硕大,色泽清新,为錾胎珐琅之典型作品,配有雕花木座,易于陈设。 

 
 

11【文化典藏】清中期 雕漆嵌掐丝珐琅龙舟竞渡图插屏

    插屏屏心为长方形,边框木质漆金,内部顶端以蓝色漆表示天空,下部以红漆作群山,山峦之中点缀参天松柏,并有楼阁闪现其间。群山之下雕饰汹涌澎湃之江水,水面之上镶嵌掐丝珐琅片装饰龙舟竞渡场面。龙舟龙首挺立,彩旗招展,每条船上各有多名桨手正奋力划行,其中一人于船尾掌舵。江边岸上另以掐丝珐琅装饰一座巍峨耸立的高楼,楼阁之上,几位高士手持羽扇,远望江中龙舟,神情悠哉。整个画面纹饰布局合理,画意生动形象,将龙舟竞渡之紧张与高士神态之悠然融于一件作品之上,并且均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不得不使人赞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屏背面刀刻填漆书乾隆皇帝御制观竞渡诗。落款“臣福隆安敬书”。底座为红木制成,牙条及牙板等处分饰螭龙拐子纹。 福隆安(1746-1784):字珊林,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十一年生。乾隆二十三年,授和硕额驸、御前侍卫。大学士傅恒之子,福康安之兄。 插屏体量巨大,气势宏伟,颇具震撼力,屏心雕饰生动,掐丝珐琅饰件精巧细致,色彩鲜艳。制作者将雕漆与掐丝珐琅两种中国著名手工艺结合使用,不仅仅塑造了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千古智慧。

 


12【文化典藏】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如意

    清代为如意发展的鼎盛时期,以灵芝、佛手、仙桃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涵义,成为承载祈福禳安等美好愿望的贵重之品。康熙年间,如意成为皇宫里皇上、后妃之玩物,宝座旁、寝殿中均摆有如意,以示吉祥、顺心。臣子们常进献如意祝贺皇室寿辰,皇族也拿如意赏赐王公大臣,如意即成上层人物权力和财富象征。因此清代宫廷如意成为一个特殊的门类,具有重要的鉴赏价值。此如意铜胎掐丝填蓝色珐琅釉,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间饰八吉祥纹,如意首部以象征祥瑞之气的灵芝为形,如意镶嵌三瓦子,瓦子为铜鎏金雕饰五福捧寿纹,工艺一丝不苟,用料考究。柄身修长,背面掐丝珐琅海水云蝠纹,柄身中间錾刻“乾隆年制”四字楷书款。全器工艺融铸鎏金、珐琅、镶嵌技法于一体,其质佳、形美、色艳之宫廷风格浓厚,乃礼仪祥瑞佳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