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部病变文/郭凤如 黄斑部病变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眼疾,是造成老年人失明的主因之一。门诊中观察,许多年长者往往觉得视力模糊是正常老化现象,通常仅有一眼出现问题时,还可仰赖另一眼看东西,由于两眼视力有「代偿作用」,因而忽视黄斑部病变已经找上门,等到两眼都看不清时,才想到检查或治疗,这时往往已经延误黄金治疗期。 黄斑部病变危害视力 眼睛的黄斑部,为何一受损就会造成严重的视力影响?这是因为黄斑部是视网膜正中心,是视觉最敏锐处,因此病变后可能造成的视力影响包括:立体感变差,行车距离难拿捏;路标、号誌模糊;道路线条、斑马线条扭曲;甚至无法辨认号誌灯颜色等。 老年性黄斑部病变,一般分为乾性及溼性2种。 ◆乾性黄斑部病变 乾性黄斑部病变,主要是因视网膜上皮细胞萎缩、死亡造成堆积而破坏组织,大约10名黄斑部病变的患者,有8~9人属乾性,通常建议多摄取叶黄素、维他命等蔬果或营养品,以减少恶化。 ◆溼性黄斑部病变 溼性的黄斑部病变,是位于黄斑部下方之脉络膜血管异常增生引起新生血管,不正常的新生血管,容易因脆弱而破裂导致出血、浆液渗漏,造成水肿,进而形成视网膜疤痕,影响视力。若是轻忽未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无法恢复的中央视力丧失。同时,如果一只眼睛已经患病,另一眼每年约有10%机会跟着发病,5年内高达40%的机会会同时发生病变。 哪些人是高危险群? 1.55岁以上:黄斑部病变的发生主要与年龄有关,55岁以上者是高危险群,遗传、环境也有影响。 2.吸菸者:吸菸已证实为黄斑部病变的高危险因素,建议民众应避免吸菸及吸二手菸。 3.高血压与高血脂患者:这两者也容易罹患黄斑部病变,应及时控制及治疗。 初期症状和自我检测 初期症状主要是在看「线条」时,线条会歪斜、扭曲变形,看东西觉得模糊,随病症恶化,视觉中心会产生空缺,甚至出现黑影。 读者可以自己準备一张画方格子的纸张,以单眼注视表格中心的黑点,另一只眼需盖住,如果表格线弯曲变形,必须赶紧到视网膜专科进一步检查。 治疗新趋势:眼内注射 目前普遍採取「新生血管抑制剂」治疗。也就是将药剂施打到眼球内黄斑部区域,让黄斑部的新生血管萎缩,阻止新生血管不正常的渗漏及黄斑部水肿。 健保可给付眼内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剂,但要事先申请。如果经医师确诊为老年性黄斑部病变,视力在0.05~0.5之间,每人每年每眼可补助3针,第二年也可再申请,一年为病患节省约10万元药费。 黄斑部病变治疗后容易复发,因此每月应定期回诊,藉由持续的返诊观察与治疗,才能改善视力状况与稳定病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