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0块钱一条的习惯,正能量走起来!

 曾经苍海 2014-03-07
 
 
掏了6000块的培训费,专门学习这七条习惯,算下来一条一千块钱啊,可以说是价值不菲。
 
 
 

1000块钱一条的习惯,正能量走起来!| jiaren.org

1、别人怎么对你是他的事,你怎么回应是你的事。

积极主动这个习惯,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难的一件事情。比如大多数人会因为天气不好,就心情不好,内心太过波动。在比如有的时候回家看到配偶脸色很难看,或者说了一句不爽的话,俩人就争执起来了,其实是忘了这条。他对你态度不好是他的事,如果我们就这样被挑起来了,那就是我们的内心不够强大。

很多时候,有些人说我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其实,很少有事情是“不得不”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我们choose to do,你永远有的选。面对别人的不好态度,自己可以选择快乐,也可以选择不快乐,不是吗?可是谁又能淡定到别人怎么说都无所谓呢?所谓就是内心气场不够,能量不够。比如别人说你是猪,你一定要反唇相讥吗?难道你真的认为你需要替自己辩解吗?既然不需要,那又何须动气呢?

2、保证首先处理第二象限的事。

在“要事第一”这个习惯里,会有一张图分析到重要紧急这两个坐标轴划分开的四个象限,就像所有人都知道的一样,有些事情是重要不紧急的,属于第二象限;有些事是重要又紧急的,属于第一象限。

如果我们长期忽略第二象限的事情,比如锻炼身体啊,和家人沟通啊,工作计划啊,那么可能就会日积月累拖到第一象限,突然之间事情爆发很多,手忙脚乱。

而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把时间花在了第四象限,就是又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情,比如刷微博啦,逛街啦,看电视啦。

想要保证高效能,就必须首先做好第二象限的事,再去顾及别的。当然在这里讨论的是高效能,如果你并不朝这个方向努力,而是想过非常惬意的生活不在此讨论范围之内。

想要保证“要事第一”最好每周写个周计划,写下自己要扮演的各个角色,比如父亲,女儿,同事,朋友等,然后分别写出在各个角色要做的重要的事。比如父亲:本周要带孩子去公园;女儿:打电话给母亲等。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能顾此失彼。事业完成好了,但是孝心没尽到,难道等什么时候再去做吗?所有的角色都是齐头并进的。

3、管理情绪,做一个旁观者

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尤其是女人,作为太过感性的动物,很容易被情绪左右。很多时候就是一点小事,让女人最后陷入自怨自艾无法收拾的悲惨局面,其实,从情绪的火星开始到大火熊熊的燃烧,这中间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及时喊停,出来灭火的。

当我们觉察到自己,哎,我有情绪了,这时候,我们就要跳出来,做一个旁观者,而不是自己沉浸在悲伤的情绪里,自导自演一出剧。假象一下一个旁观的人看到这样的事情会是怎样的反应,会冷静得多。而情绪不过是像一场风,easy come easy go. 常常在情绪走了之后,我们会很后悔自己发的火,说的话,那些并不是我们的本意,也伤害了周围的人。

4、关注圈和影响圈。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圈,周围的人的轶事到明星八卦可能都在关注圈里,但是我们的影响圈一般来说是小于关注圈的。如果我们长期focus在那些我们影响不了的事情里,我们自身的气场,能量,是会缩小的;反之,改变自己,拥有更多的正能量,身边就会有越多的人被感染。

其实这个说起来很难,但是改变起来太难,比如员工常常吐槽老板,但是你有办法干掉你的老板吗?还是你想跳槽吗?如果都不想,那你就好好干着,别总老是议论是非。再比如听完课程,很多人会说,这个课程太好了,我应该让我老公来听听,他太需要改变了。瞧,我们都只看见别人的缺点,而看不见自己需要的改变。

我们不需要教会别人怎么做,但是我们自己做好了,会满满带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有一句话,叫做you teach others how to treat you.

5、一个得失心太重的人是不容易快乐的。

我想每次过生日,过新年,大家都会说,祝你快乐,说得最多的就是这个了吧,比祝你高升,发财,都多吧?潜意识大家其实都觉得说快乐会比较难,但是也很重要吧?但是一旦过了许愿的那一刻,到了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大家都忘记了,就你争我夺,明里和气,背里不服。

何必呢?

除死无大事。你在意太多,你就被很多所牵制,你就快乐不了。

6、知足

老师说的几句话我印象很深。

“购物买名牌如同饮海水,越饮越渴。不要同别人攀比购买力的多少,而应该比较灵魂的高低。”

我想小时候父母就对我说过这句话,年纪大了,反而淡忘了,因为工作了就会开始比较房子车子,所以渐渐迷失自己。但是我觉得不要活在别人的眼光里,那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有福气的人就是吃每一口饭都是香的。没福气的人吃饭嫌淡嫌油,自己不会快乐。”

我感慨很深。我就是个不太挑剔吃饭的人,应该说非常好养活~除了不吃大肥肉,因为太腻了哈。但是我身边很多人,每次一起吃工作餐的时候,种种抱怨,什么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负能量爆表。不想吃可以不吃,吃了就安心地吃,好好咀嚼每一口粮食,那也是农民辛苦努力的结果,也是送餐人员辛苦抬上楼的。什么叫做见过世面?就是吃得了山珍海味,也吃的了粗茶淡饭。

7、惜时

老师说:花钱的时候我们或许大手大脚,或许精打细算,可是在花时间的时候,可曾仔细打算?

忽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顿生羞愧。我日日记账已经三四年,但是时间管理却断断续续。去年买的手帐没有写满,常常想的起来就记一笔,想不起来也就睡到日上三竿。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随波逐流,就无聊,就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有目标,比如明年考研,今年出国,或者今年要晋升,明年要买房,那么想必忙的不可开交,都朝着目标努力。

目标,决定了你的时间分配。想要拥有好身材,下了班就不能聚餐烧烤夜宵喝酒,而是去健身房流汗,回家洗衣服;想要学好英语,就要课余再抽时间听说读写反复练习。没有目标的人才会一直泡在网吧,整天麻将,KTV,夜场流连,因为他们想不到更好的浪掷青春的方式了。但是只要再过三五年,很快就会发现这种碌碌无为让人悔恨,不用到临死前就已经可以感悟了。

那些想做要做的事情,请赶紧做,因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谁先来临。每一个明天,都会变成现在。而现在,就是昨天期待的明天。所以,珍惜珍惜。(来源
 

 

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接触到的很多人,他们都会声称自己在提高工作效率,在一些人的意识里,效率来自于少废话多做事,不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地方,就是最大的效率提升了!诚然这样说是很有道理的,也很有必要,但是仅仅从意识上提高觉悟,加大投入工作的时间百分比,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从思路上想明白一些事。

  抛开浪费时间的不谈,我们的讨论是建立在充分利用时间的前提和基础上的!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当事情多了的时候就容易乱,不仅安排不过来,就是手头上那点事也做的不算利索,工作效率也就随之大幅下降!而如果手头只有一件事,那么相对来说情况就会好转许多,我们就是这样:单一则专注,多了就凌乱。

  可见“如何处理同时发生的多件事”才是效率提升的关键。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每件事和每件事其实还是各有不同的,有的很重要,而有的就稍微次要一些,有的很紧急,而有的就可以缓一缓等等。不难理解的是,如果我们一视同仁的按顺序处理这些事情,一定不是最佳的选择,假如有件事情很紧急,而你却在忙着处理一件不那么紧急甚至不那么重要的事,自然也就显得不妥当了吧!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处理多件事的关键在于搞清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以期合理的安排下来,做到有条不紊!一个可以实际参考的方案是这么设计的:

  1、  给每件事情都指定一个紧迫性和一个重要性指标

  2、  按照这两个指标两两组合,划分出四类(重要而紧迫、不重要却紧迫、重要却不紧迫,不重要也不紧迫)

  3、  分别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以上划分的四类事情(重要而紧迫的马上处理,不重要却紧迫的交给别人处理,重要却不紧迫的预约一个准确的处理时间,不重要也不紧迫的就稍后再说)

  4、  按照以上的处理手法安排妥当后,记录成册,做完一项再做下一项,每次只关注一件事,提高专注度

  要说这个方法,其实道理简单到爆了,就是把事情安排的尽量的合理和紧凑一些。虽然我们最终都是把这些事情做了,一件也都逃不掉,但是如此的规划过程中带来了几个绝妙的副产品,这才是我们的最爱。

  1、  提高了专注度,提前安排好的做事顺序使我们不必左顾右盼,只需安心做好手头的活儿即可

  2、  事件的顺序被合理安排,不会出现后顾之忧,要知道一个紧急而重要的事情没处理,那么可能给你带来的就是更大的麻烦!而这个方案里考虑到了事件的属性,是最大程度的避免了麻烦的二次引入。

  3、  人的心态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平衡。不仅你个人在内心里知晓自己在干什么(这通常很重要),而且你的行动轨迹也可书面化,成为你的领导关注你的有效文档,在理解和支持你的工作层面上,也会得到温和的环境,不会发生干扰你状态的恶性事件。

  做个简单的回顾:效率的由来是发生在对事件有足够的操纵感之后的!这很符合正常的认知感受,明确的知道怎么回事,才可以干的更出色,不是么?这样的道理如此的优秀和有效,它显然不会停留在仅仅对于个人的事务安排上,团队的发展和规划也受益于类似的方法!如果我们把团队的环境划分为内部和外部,就会深刻的感受到外部充满机会和威胁,而内部的优势和劣势并存,不难想象,我们又要两两组合了!

  1、  优势和机会组合,这要求我们利用机会展示优势。

  2、  优势和威胁组合,这要求我们利用优势回避威胁。

  3、  劣势和机会组合,这要求我们利用机会克服劣势。

  4、  劣势和威胁组合,这要求我们减少劣势回避威胁。

  虽然只有简短的四句话,但是这把一个团队要做的所有事情都包含其中。并且对于每一件事都给出了明确的应对方法!而如果一件事不在其中之列,可以认为它不是你需要关心的,比如有一个机会,但是这个机会既不能回避未来潜在的威胁,也不能展示我们的优势,促进优势也就无从谈起,那么它就不是一个机会,无论它看起来是多么的像!这从一个理论的高度概括了克服团队迷航的办法,也就是但凡是个机会,它必须干两件事中的至少一个(扬长避短),如果不是,那么这根本不是机会,或许你需要好好在考虑一下,有时甚至是别人给你下的套,你懂的!

  回头来看,个人的效率中重要性来自内部,紧迫性来自外部,就像团队发展规划一样!这种高度的一致,是否可以促进我们的猜想:任何事情都是分析内部形态和外部形态,然后画出一个四方的格子,分类处理呢?

  来吧,说说你的四方格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