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写掌声

 久熬必成 2014-03-07

去年五月,我到复旦大学培训,谢承志教授的演讲两次赢得学员主动而热烈的掌声,那是十天学习当中唯一听到两次掌声的一堂课,我有感而发,写了《从第二次掌声想到的》一文。近两个月以来,我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在开会,经常听到掌声和与掌声有关的“乞讨声”,于是又想写写与掌声有关的文字,只得取名为《再写掌声》。

先说说与掌声有关的“乞讨声”。官员开会,主持人经常会说:“下面会议进行第x项,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某长’作重要讲话”,或者说:“下面会议进行第x项,请'某长’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欢迎!”这个“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某长’作重要讲话和请大家欢迎”就是与掌声有关的“乞讨声”。向与会人员要掌声,这就是一种乞讨,这种声音就是“乞讨声”。为什么要“乞讨”掌声呢?首先,主持会议的人想拍马屁。在会上讲话而且主持人喊着要给掌声的人,一般是出席本次会议的人员当中职务最高的人,主持人向与会人员要点掌声给他,明显的属拍马屁行为。其次,讲话的人威望不高,与会人员没有急于听他讲话的渴望。如果讲话的人威望高,我相信不用主持人“乞讨”,只要说“请'某长’讲话”,与会人员一定会主动鼓掌,热烈鼓掌。大腕明星出场,观众会迫不及待的鼓掌,他们演出结束,观众依然主动热烈鼓掌,而那些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演员出场,观众就不会主动热烈鼓掌了,这时主持人不得不给观众要掌声:“给点掌声好不好”,或者说:“掌声鼓励”。行政会议主持人“乞讨”掌声与此无异。究其原因,主要是讲话者的实力和魅力不够。第三,讲话的人水平不高,演讲枯燥无味。如果讲话的人有很高的演讲技巧,话讲得简短精练,幽默风趣,我相信不用主持人“乞讨”,与会人员听到激动处和结束时一定会主动而热烈的鼓掌。你讲的不好,东扯西拉,长篇大论,没有重点,别人为什么要主动鼓掌、热烈鼓掌?

再说说这掌声。会场里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主持人用高八度的声音“乞求”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某长’作重要讲话”,可是听到的掌声总是稀稀拉拉,“此起彼伏”,一点活力没有,一点激情没有。再看看一双双鼓掌的手,有气无力,轻轻摇动,哪是在鼓掌?分明是“活动活动筋骨,做做小动作”而已。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他们不情不愿,主持人“乞求”了,做做样子,给你面子,其实不想鼓掌,也不愿鼓掌。

    最后说说如何演讲才能获得主动热烈的掌声。要让听众主动鼓掌,热烈鼓掌,其实也不难,只要讲话者敢“脱新短群”,听众就不会吝啬掌声。“脱”就是要脱稿讲。你凡会必拿秘书写就的讲稿,照本宣科,干瘪无味,掌声何来?“新”就是要讲出新意。什么会你都讲三点: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要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三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这些空话、套话、废话和官话,大家早听厌了,听烦了,哪还会给你掌声?“短”就是要讲得简短、简洁。一位名人说过:“演讲就像女人穿裙子,越短别人越喜欢。”我经常听到有人在会上说:“啊,今天时间不早了,这个嘛,为了不耽误大家更多的时间,我就不多说了,直接'捞’点干的。”结果呢?他捞来捞去,唠叨半天还没进入主题。好不容易进入主题了,他讲三点,结果呢?三大点下面还有三小点,每个小点又有三个小问题。这样翻来覆去,婆婆妈妈,听众早已昏昏欲睡,哪有鼓掌的激情?“群”就是要讲群众语言。群众的语言幽默风趣,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群众爱听的话是真话、实话和管用的话。你大会小会都要从重大意义讲到科学内涵,从历史讲到现在,从国内讲到国际,官腔十足,听众为什么要鼓掌呢?我曾经陪同一位记者采访一个当了二十年村干部的老支书,记者问他如何看待村官的地位?老支书说他改写了一副对联,送给记者,算是礼物,也算是回答记者的提问。上联:吃的苞谷饭,穿的粗布衣,莫叫百姓刁民,村官就是百姓;下联:当村官不荣,丢村官不辱,甭说村官无用,基层全靠村官。多么直白、多么风趣的语言啊!听得我们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鼓掌。如果领导们的讲话能够达到这种境界,还用“乞讨”掌声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