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余秋雨等名家对普洱茶“号级”、“印记”、“七子饼”排名

 xdd响当当 2014-03-09
 
 
 

  为口感排序,非常冒险!

  尤其是,任何顶级形态都达到了足够的高度,而每种高度都自成峰峦,

自享春秋,更不易断其名次。为普洱茶的峰峦排序,还遇到了特殊的困难,

那就是,抵达者实在太少,难以构成广泛舆论。

  大家甚至都知道哪几位老兄藏有哪几种品牌,说高说低,都有“挟藏品

而自重”“隐私心而待沽”之嫌。因此,大家往往只默默地排序于心底,悄

声地嘀咕于壶边。说大声了,怕遇冷眼。

  然而余秋雨先生大胆的说出了心中的想法,,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余秋

雨先生对普洱茶的排排名吧。

 

 以下是普洱号级茶及印级茶、七子饼的年历表--

  号级茶(清末至50前)    印级茶(1950年代后) 
  ■干利贞宋聘                ■红印(50年代) 
  ■宋聘                   ■蓝印(50至60年代) 
  ■杨聘                   ■绿印(50至60年代) 
  ■同庆号                  ■黄印(70年代) 
  ■同兴号     
  ■同昌号 
  ■同昌黄记                            ■中茶牌七子茶饼(70年代后) 
  ■敬昌号 


“号级茶”排序的前五名依次为:第一名:“宋聘”;第二名:“福元昌”;

第三名:“向质卿”;第四名:“双狮同庆”;第五名:“陈云号”。


 
 
 
 
 
 
 

“印级茶”排序的前五名依次为:第一名:“大红印”;第二名:“甲乙级蓝印”;

第三名:“红印铁饼”;第四名:“无纸红印”;第五名:“蓝印铁饼”。

 
 
 
 
 
 
“七子饼”排序的前五名为:第一名:“七子黄印”;
第二名:“七五七二”;第三名:“雪印青饼”;第四名:“八五八二”;
第五名:“八八青饼”。
 
 
 
 
 
 
 
 

写完这些排序,余秋雨在大胆之后突然产生了谦虚,觉得应该拜访几位老朋友,听听他们的说法。

  余秋雨先到香港,叩开了柴湾一个巨大茶叶仓库的大门,出来迎接的正是 白水清先生。在堆积如山的茶包下喝茶,就像在惊天瀑布下戏水,非常痛快,因此每次都会逗留到午夜之后。今天一看,喝茶处已经装修一新。

 
 

  白先生对普洱茶的见识,广泛而又细致。原因是做了几十年的普洱茶贸易,当初很多场合是不能“试泡试喝”的,只凭两眼一扫,就要判断一切,并由此决定祸福。这种长年训练,使他的眼光老辣、迅捷而又全面。

  余秋雨甚至建议他编一部《白水清普洱茶词典》出版,因为他有这种知识贮备。

  说起“号级茶”,他首先推崇当年的四个茶庄:同庆号、同兴号、同昌号、宋聘号。

  在品牌上,他认为最高的是“红标宋聘”,口味浓稠而质量稳定。其次他喜欢“向质卿”的高雅、鲜爽,“双狮同庆”的异香、霸气。“福元昌”和“车顺号”,好是好,但存世太少,呈现得不完整,不方便进入队列。此外,他还欣赏几个茶庄,例如江城号、敬昌号等等。

 
 

  何作如先生在普洱茶上,是很多高人的“师傅”。很多年前余秋雨只要和金庸先生、白先勇先生聊天,他每次都来泡茶,三人不知道他拿出来的茶是何等珍贵,现在想来还十分惭愧。他坚守茶的等级,并以此展现身份。对于低等级,他一见扭头就走,理也不理。

  何作如把“号级茶”分了“四线”,这是余秋雨先生迄今见过对“号级茶”的最精细划分。

  一线三名,“宋聘”“双狮同庆”“福元昌”;

  二线两名,“陈云号”“仁和祥”;

  三线三名,“本记”“敬昌”“同兴”;

  四线也是三名,“江城号”“黄文兴”“同昌号”。

  除了这“四线”外,他直陈自己所要求的普洱茶境界,那就是一喝便产生“直坠丹田”的强烈体感。要达到这一境界,他主张以原生态的制作方式走生茶之路,不做太多加法。他还非常重视冲泡技术,讲究水质、水温、投量、壶型、间歇等等关键细节。

 
 

沈培平先生对现代普洱茶发展的贡献,人所共知。那天余秋雨在飞机上正好与他邻座,就聊了起来。他是一位宏观的管理者,既有科学思维,又有敏锐口感,因此对各种品牌都有一种鸟瞰的高度。

  他对“号级茶”的排序,一口气列了十名:“宋聘”“福元昌”“向质卿”“双狮同庆”“陈云号”“大票敬昌”“同昌号(黄文兴)”“江城号”“元昌号”“兴顺祥”。

  他对“印级茶”排了六名:“大红印”“甲乙级蓝印”“红印铁饼”“无纸红印”“蓝印铁饼”“广云贡饼”。

  他对“七子饼”排了九名:“七子小黄印”“七五七二(青饼)”“雪印”“月印”“八六五三”“七五八二”“八五八二”“七五四二”“八八青(七五四二)”。

  除此之外,他还提供了自己对熟茶的排名:“紫天”“八中熟”“南宝砖”“文革后期砖”以及对“新生代普洱茶”的排名:“易武春尖”、“橙中橙”“紫大衣”“九九易昌”等等。他的目光,童叟无欺。

 
 

  张奇明先生开设的大可堂茶馆,专供普洱茶,早已成了上海极重要的一个文化会所。有的茶客甚至摹仿西方人着迷星巴克的语言,说自己平日“如果不在大可堂,就在去大可堂的路上”。很多朋友看到那里有一方由余秋雨书写的碑刻,以为是余秋雨开的。

  其实,余秋雨只是一名常去的茶客。张奇明先生对“号级茶”的排序为:“宋聘”“陈云号”“向质卿”“大票敬昌”;

  对“印级茶”的排序为:“大红印”“红印铁饼”“无纸红印”“甲乙级蓝印”“大字绿印”“蓝印铁饼”;

  对“七子饼”的排序为:“黄印”“七五七二”“雪印”“八五八二”“八八青饼”。

 
 

  王家平先生在网络微博上的署名是“茶人王心”,据说投情颇深,读者也不少,可惜余秋雨不上网,看不到。算起来,只要余秋雨在北京期间,与他喝茶的次数特别多。每次看到他胖胖的手居然能灵巧地泡出一壶壶好茶,深感惊讶。

  他对“号级茶”的排序为:“宋聘”“陈云号”“双狮同庆”“向质卿”;

  他对“印级茶”的排序为:“红印”“蓝印铁饼”“甲乙级蓝印”“无纸红印”;

  他对“七子饼”的排序为:“八五八二”“雪印”“八八青饼”。

  另外,余秋雨还分头询问了一些优秀茶艺师如姚丽虹、黄娟、海霞她们的排序,几乎也都大同小异。可见,在口味等级上,高手们分歧不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