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生音乐课常规培养之我见

 hyphyp9999 2014-03-09

开学前夕,我们学校的领导重提了养成习惯的培养这一话题。并且,在全校开展了常规培养的活动。校长专门从课堂常规、课前准备、静息姿势、口令、学生发言举手、讨论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的规定。我就此结合自己的音乐教学实际情况,重新审视回顾了自己的教学。反思了原来的教学,认真剖析自身原因,发现音乐课上较乱,责任并不在于学生,与自己在课堂常规中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与自己对待音乐课的态度有一定的关系。(小学音乐教师由于自身所教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自己要教许多班级的音乐课。上音乐课,学生拖拖拉拉,进到教室后乱讲话,无视老师的存在,还随意换座位,甚至大面积的学生不带音乐课本,却把与音乐无关的书籍玩具带进教室。很有责任心的我,为此生气、发火、批评学生,但收效似乎并不大。埋怨所教班级学生纪律差,班风不好。)找准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对如何培养学生上音乐课的良好习惯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发现学生在音乐课上的表现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音乐课上,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的学生多了,不带音乐课本的学生少了,认真学唱、欣赏音乐的学生多了,随意调位、乱讲话的学生少了。今把这些做法和收获整理成文,希望能给自己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和启发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一、思想的高度决定服务的质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既然是一种服务性产业。教师就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服务"的意识,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我们的"上帝",是来消费我们的教育教学资源的!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作为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又是学生的领导。邓小平说: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服务。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服务"的坚定意识。今天所谓"差生",说不定就是某方面的特殊人才,我们的任务在于发现他的"闪光点",加以适当的培养与引导。心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将其培养成材。
    1、热爱自己的工作,努力装满“一桶水”。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关爱学生,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说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我们应通过音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必须具有深深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要热爱音乐教学工作。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学在不断地改革,为适应时代发展和工作的的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努力装满“一桶水”。一个人的水平有高低、能力有大小,但一定要有进取心,要勤奋学习、不断研究,养成一种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2、精选教法,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要顺应其成长发展的规律性。这并不是说要完全根据兴趣和要求决定其学习的内容、难度及时间量,而是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时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时时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的设计,在备教材的同时,也备学生,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让他们演唱、演奏、表演、讨论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地探索学习,有时还让他们自己上台演唱表现、讲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换位思考,以人为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 “每个献身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学生的弱点,如果你对这些弱点仔细观察和思考,不仅用脑子,而且用心灵去认识他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无关紧要,不应当对他们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陶行知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把一腔激情洒向每一位学生,真心诚意地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信任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理解学生。对每个学生都要负责。我在处理学生间发生的问题时,总是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心服口服。对全体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防止厚此薄彼。公共场合下发生的问题,我尽可能地做到个别处理;课内的问题留待课后处理,学生突然出了问题,总是先“冷”一下,不急于“热”处理。当学生犯了错误后,我真诚地加以分析、劝服、指正,以理服人。即使学生态度粗暴,情绪冲动,我也是动之以情,冷静对待。让学生明白老师是在设身处地地为他解决问题。
二、提高管理的艺术与学问
    1、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课堂管理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管理,就可以维持课堂秩序的稳定,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课堂管理的成效。建立有效的制度就能堵住这种管理的漏洞,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音乐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富有成效,就必须培养学生学生上音乐课的良好习惯,而要培养学生上音乐课的良好习惯,就必须建立有效的音乐课堂的学习制度。
     每班一周才上两节课,因此音乐教师大都不能记住学生坐的位置,这也是有情可原的,但也给有些学生以可乘之机。他们利用老师的这一情况,随便调位,想和谁坐在一起,就和谁坐在一起,并不是坐过去就算了,而是在一起窃窃私语、做游戏、甚至大声讲话,全然不把音乐老师放在眼里。等音乐老师一查,才知道他们换了座位,这着实让每一位负责的音乐老师大为恼火,可是老师光生气恼火起不到一点作用,下节课,学生照旧乱。
     2、根据表现加分扣分,规范学生的课堂行为。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评价要用发展的眼光,从不同阶段的回顾和对比中,把握其进步与发展,使评价起到激励和促进的作用。我把学生按组分配,以小组为单位。(1)每堂课带音乐课本来的加1分,不带音乐课本的,不但不加分,还要扣1分;(2)积极参与学习,积极发言的加1分,不认真学歌的、不认真欣赏音乐、乱讲话扰乱纪律的根据情节轻重扣1——2分;(3乱换座位的扣1分,在给学生加分扣分时,我采用随堂评价与累计加分的方式,发现一直认真学习音乐的学生,就及时表扬加分,树立学习榜样,发现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也及时善意地提醒,该扣就扣,一碗水端平。在下课时结合我们学校开展的学校班级常规管理评分办法来进行评定。由于我赏罚分明、说到做到,有几个学生好几节课不带音乐课本、乱讲话、不认真学歌,想蒙混过关,都受到了扣分的处罚。所以,自实行加分扣分以来,学生的行为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带音乐课本的学生少了,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少了,乱换座位的学生少了,学生在课堂上变得积极主动起来,下课后,询问自己得分的学生越来越多了,看到这一情况,我非常高兴,说明这一手段对于培养学生上音乐课的良好习惯已经凑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种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坚持到每一堂课,坚持到每一个环节中。而一旦学生养成了上音乐课的良好习惯,上起音乐课来是那么轻松愉快,再也不用费心劳神了,音乐课上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只有教师、学生和谐相处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和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