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我给自己放了一天的假,想藉此轻松一下,也正好看看书。利用前一晚平安夜的时光,已经把第二天的饭菜全烧好。大儿子做自己的电脑设计工作,无需我多挂心,故一早告诉小儿子玩逸结合、游戏与打拳相平衡后,自己就一头钻进书房里去了。 一天下来,看了三本书。一是《古今救误》;二是《近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第三本是《奇症汇》释疑。 因为一天之内匆匆看了三本书,没法精读,很多地方只能是浏览。有些医案看一半时我会掩上书想一想作者想说的是什么?也会思考一下若我来处理这个病案的话,我会怎么做?故一天读书下来,对我的启迪不少,愿与同道共享。 一、 伯仁医案之一 我们先看书中所述: ![]() 这个病案或类似于这个病案,以前早就听几个师傅说过。客观地说,我们今天看书或听人讲时要比当事医生遇到的问题简单,因人写书时的笔墨或叙述时的语气已经给了你很多的提示(或告诉你可能的陷阱在哪里?) 1) 时间:七月(当为农历),夏季暑令。 2) 症状:内病发热 3) 初治:小柴胡汤(嘱二十六剂,实尚未尽二剂) 4) 结果:恶寒甚热,肉shun(这个字我的电脑里没,就是跳的意思)筋惕,脉微欲绝 5) 结论:实为真寒假热症,前医误用汗法,升发太过,乃伤寒过汗,多汗亡阳。 6) 复治:真武汤(七、八剂乃愈) 启迪: 1) 经云:“有诸内者,必形于外“,因此我们可以司外揣内;但同时也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 2) 治病时的时令很重要,但不能呆板或一成不变。引申一下,就要注意我在《新概念针灸学》里说的“四何“(何人、何时、何地、何病)。比如说现在的夏天与古时就不一样(你完全照搬老一套的”冬病夏治“就往往不太见效,为何?怎么调整?我在讲课时说过几次)。你的病人是整天坐在有冷气的办公室里的白领还是在烈日下工作的蓝领?同样的病,此时用这法,彼时则必须用他法。更进一步的,同样的病,此人用甲法,彼人当用乙法。 3) 有人说中医不科学!我觉得简直莫名其妙!你发射卫星算是航天高科技?算科学了吧?请问是不是你哪天想发射就能发射?你也知道有几个最佳“时间窗“?中医早就知道了,并且一直在用!只不过是现在很多人学中医没学到精华,学傻了,学呆了,把祖宗最好的东西给丢了,唉!!! 4) 脉诊很重要,可又有几人愿沉下心来好好学呢? 5) “一剂知二剂已“当然是我们的追求,可有的病能完全这样做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