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火气”大 找准出处好拿下

 李大白家的小宝 2014-03-11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人体肝气当令,整整一个冬季蓄积在体内的阳气,随着春天转为向外生发到一年中最旺盛的时期。
  这时,各种“火气”也随着温暖的天气侵入人的身体,扰动人体肝、胆、胃、肠蓄积的内热,出现春燥;加上天气变化无常,使得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难以保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极易“引火上身”。因此这个时节,清火便成了首要之需。
  那么如何清火呢?首先要找准出处。
  所谓“上火”,实际是中医所谈的一种致病因素,有外感、内生之分。而且上火和心理状态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许多“火”就不会产生了。
  根据各个不同脏腑的症状,中医将上火分为心火、胃火、肝火、肺火、肾火,而分清楚这些火气的差异之后,就可以用一些常用的食物、药材轻松应对了。
  其次再对症下药。
  心火:症状表现为心悸、失眠等。用“莲栀”煮汤可清心火:其中莲子可以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栀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肺火:症状表现为咽干疼痛、咳嗽胸痛、口鼻干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等。可用川贝雪梨汤清肺火:川贝母可清热润肺,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等症状。梨也有生津、润燥、清热等功效。
  胃火:症状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易饥、便秘等。石膏可以清热、除烦、止渴,用于治疗胃火所致头痛、牙痛等。绿豆清凉解毒,对热性体质及易患疮毒者尤宜。
  肾火: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动物肾脏具有补肾益精作用,是中医学“以脏养脏”理论的具体体现。枸杞子也有补益肾阴的功效。
  肝火:症状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急躁易怒等。菊花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的功效,可用之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