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脂异常防治中的答疑解惑

 ntgxy1993 2014-03-11

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因为不懂医,会睁着困惑而渴望的眼睛,提出许多的问题,显然,医生三言两语根本不能让他们满意。因此,面对医嘱,他们有的“偷工减料”,有的干脆不配合治疗……我总结了以下一些常见的问题的答案,期望得到大家的满意!

  1. 血脂异常的治疗中,为什么饮食控制非常重要?

  答:饮食是影响血脂水平的很重要因素。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高低对血脂的影响最明显。总热量过多,机体会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血中的TG和LDL将增加。若摄入过多的脂肪或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血中的TC和LDL会增加。若高糖食物摄入过多,过多的糖分会转化为脂类肝合成LDL和TG明显增多……

  医学上提倡低糖低脂饮食,吃饭“七八分饱”。

  2.为什么他汀类药物在夜间服用?

  答:血中的大部分胆固醇在肝脏合成,主要是在夜间睡眠状态下进行合成的,故他汀药在睡前服用能发挥最佳效果!另外提醒晚餐应尽量避免高脂、高胆固醇、高能量饮食。

  3. 哪些疾病可引起血脂升高?

  答:除了家族性高脂血症和饮食引起的高脂血症外,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血脂升高,最常见的为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它们属于继发性血脂异常,所以诊断为原发性血脂异常时,需要排除这些继发性疾病,“对症下药”,治疗“基础疾病”。

  4.饮酒与血脂异常有何关系?

  答: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血脂升高,酒精可影响酶类的活性,间接引起TG升高,脂肪转化增多,同时,使脂蛋白酶增加,引起LDL和TC增高。

  建议:每天啤酒不超过350ml,红酒150ml为度,白酒50ml足矣!长期服阿司匹林者,最好禁酒。

  5.为什么冠心病患者都要查血脂?

  答:(1)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公认的主要危险因素。

  (2)检查血脂有利于冠心病的个体化治疗,降脂治疗因人而异,并非千篇一律。

  (3)冠心病患者降脂必须“达标”。

  即LDL-C降至2.6mmol/L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LDL-C降至1.8mmol/L以下,故检查血脂是必须的。

  6.降血脂能够减少降卒中吗?

  答:肯定的。大量临床试验证实,降血脂与抗高血压治疗具有类似的预防缺血性卒中效果,同属于目前最为有效的预防手段。有研究发现,高血脂患者强化降脂可将脑卒中的复发率降低16%,在我们神经内科,急性脑梗塞患者,阿斯匹林与他汀类药物是治疗的两大基石。

  7.代谢综合征是什么?

  答:它是指一种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病理状态:向心性肥胖、血TG水平升高、HDL-C水平下降、葡萄糖不耐受和高血压。这种病理状态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前期状态。如果将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喻为“鸦片”,那么代谢综合征就是“鸦片”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各种危险因素就是土壤中的养分,您是否理解了?

  8.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以中心性肥胖为基本条件(根据腰围判断),具备以下的3项或更多。中国人最多的诊断标准是:

  1)腹部肥胖:腰围男>90cm,女>85cm。

  2)血TG≥1.7m mol/L

  3)血HDL-C<1.04m mol/L

  4)血压≥130/85 mmHg

  5)空腹血糖≥6.1m mol/L或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7.8m mol/L或有糖尿病史,赶紧对照一下吧!

  9. 代谢综合征的危害有哪些?

  答:代谢综合征非常常见,大约占人群的1/4。

  研究显示,这一人群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和脑卒中)风险增高3倍,心血管死亡风险增高2倍。总死亡风险升高1.5倍。糖尿病风险增高5倍(还未发生糖尿病者)。也就是说,代谢综合征患者是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发病的“后备人群”,必须及早识别和积极干预!

  10. 血脂异常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怎样?

  答:血脂异常在代谢综合征中地位显赫。在5个诊断标准组成中,TG升高和HDL-G降低分开而成为独立的组分。脂肪异常分布、过度堆积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病因,而糖代谢紊乱来源于胰岛素抵抗。由此可见,血脂异常是代谢综合征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始动因素。这也是我为何要在血脂异常章节中介绍代谢综合征,而不是在高血压或糖尿病章节中的重要原因!

  11.颈动脉斑块有什么意义?

  答: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在颈动脉上的表现。可通过无创彩超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诊断,若体检显示,有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研究表明,IMT每增加0.1mm,心梗危险增加10%至15%,脑卒中危险增加13%至18%,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一份全面的体检中必须包括此项检查!
12.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吗?

  答:不可以!降脂治疗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因为胆固醇升高无法根治,达标后药量减少或停药会引起血脂反弹,反而造成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发生,如严重的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以及血脂不低于1.3mmol/L,不应减量,更不能停药。

  13.日常生活中食物的胆固醇含量如何?

  答:(1)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低于100毫克的称为低胆固醇食物:鳗鱼、猪瘦肉、鸭肉等。

  (2)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100-200毫克的称为中度胆固醇食物:草鱼、鲢鱼、甲鱼、鸡肉等。

  (3)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200-300毫克的称为高胆固醇食物:猪油、肥肉、猪皮、牛肉、动物内脏(心、脑、肝、肾等),鸡蛋黄、奶油、炸鸡腿、蚌、鱿鱼、蟹黄等,尽量少吃。

  (4)不含胆固醇的食物:蔬菜、水果、五谷类、豆类、粗粮等。

  14.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是什么?如何调脂?

  答: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以下TG升高,HDL-C降低,小而密LDL-C、糖基化和氧化LDL-C比例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

  对糖友的调脂,依然是LDL-C达标为首要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当应用他汀类药物后TG和HDL-C没有达标者(主要是高危以上患者,TG>2.3mmol/L),可考虑联合其他类型调脂药。

  15.他汀类+贝特类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什么?

  答:由于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均有潜在损伤肝功能的可能,并有发生肌炎和肌痛的危险,因此,开始合用时宜用小剂量,采取早晨服用贝特类药物,晚上服用他汀类,避免血药浓度的显著升高,密切监测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对于老年、女性、肝肾疾病、甲减的患者,一般不要联用。贝特类中的吉非贝剂·联用他汀,发生肌病的危险性大,一般不联用。

  16.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若出现肌痛、肌无力时怎么办?

  答:停用他汀及时就医,检测肌酸激酶(CK),与用药前水平对比,并检测甲状腺素水平,应排除过度体力劳动的原因,若CK高于正常上限5倍时,停用他汀类药物,密切随访。

  请保管好检查的化验单,以作比较。

  17.患脂肪肝能用他汀吗?

  答:不能用!脂肪肝是由不同病因引起,但其病理改变的本质是脂肪酸在细胞质中沉积,一般而言,高TG血症是其常见原因,因此,他汀类无效,若脂肪肝合并高TG血症,应当:(1)控制饮食;(2)保肝治疗;(3)小剂量贝特类药降低血TG;(4)监测肝功能。

  18.老年人血脂高要治疗吗?

  答:当然!老年人中高血脂很常见,是引起老人患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在相同的血胆固醇水平时,比青年人更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即使年龄大于70岁的老人,积极降脂也能显著降低心梗和中风发生的危险性,年龄不应或为高龄老年(>80岁)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障碍!

  19.老年人降脂要注意些什么?

  答:降脂药物剂量的选择需个体化,起始剂量不要大,从小剂量开始,在监测肝肾功能和肌酶的条件下合理调整药物用量,降脂不宜过剧过急。

  做子女的要配合医生带着老人作好定期防访工作。

  20.做了支架和搭桥手术就可以不吃降脂药?

  答:错误。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越来越多,但请记住,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并且在不断进展,支架或搭桥只是针对治疗“心绞痛,心梗”等“已病”,是姑息的治疗措施,不可能消除动脉粥样硬化。不服药,放入支架的血管或架桥血管可以再次狭窄、血栓堵塞,再发心绞痛、心梗,并且您想,心脏动脉粥样硬化了,脑血管、下肢血管……都会粥样硬化,不服药,脑梗塞、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照样发生,所以,降脂治疗才是根本性的治疗,降脂药的作用范围覆盖了人体所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

  血脂异常的知识很多,但是如果您真的重视了血脂异常,我相信您不会满足于我为您撰写的关于血脂知识的九篇文章,可以通过上网、去书店……等多种渠道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请您行动起来,加入到海门创建全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行列中来!

  沙滩上有很多条小鱼,我不停地捡,一条条丢进大海,捡一条便救了一条,您是那条被我丢进大海的小鱼吗?又或者,您和我一起在捡小鱼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