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软组织手法之七层境界

 lzhm1978 2014-03-11
第一层,为普通的中医手法,教科书中的方法。比如治疗颈椎病则用固定手法如滚法,推法,拿法等在颈肩处做手法。做够一定时间。患者感到比较舒服,这一层可以称作粗工。
第二层,医者有一定的解剖及相关知识,根据症状可以大至推断出症状是由那几块肌肉引起,然后有目的的松懈和治疗相关肌肉。比如一般手臂尺侧麻木根据症状可以判断大约为岗下肌,大小圆肌等引起。则在该处施于手法,针法等。我想这一层可以称作下工。
第三层,医者比上一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可以通过解剖知识和诊断,了解是那几块肌肉引起来的,而且可以通过触诊,可以摸到肌肉上的筋结,阳性反应点等,知道是那几块肌肉上的那几个点引起来的症状。然后用针或手法等其他方法将其松开。这一层可以称作中工。
第四层,医者诊断病因一般不是通过症状来推断是那儿出问题。因为人的病情复杂多变,有时根据症状很难判断准确。恰恰是反过来,是通过触诊摸法来判断患者有什么症状。
比如患者腰痛,顺着腰往下摸,可能一直摸到脚上,得知病因是脚上的骨头错位后造成筋的翻转紧张,一真牵连到腰。引起的腰痛。也可以顺着腰摸以判知患者不仅腰痛,而且还有腿麻膝痛症状。
又比如顺着腰向上摸,一直摸到胸椎,摸到一胸椎有异常,问患者得知此处胸椎曾有过压缩性骨折。
到这一境界,只摸筋或只摸骨都不够具体。必须筋骨同摸,筋骨同治。如果只治筋,但有小关节错位,日久粘连。筋虽松了,但过几天由于骨头错位,筋还会重新紧张。如果只治骨,同理筋没有松开,也会使骨拉紧错位。具摸骨不仅是摸椎体,浑身骨头都要会摸。因为人身是一个整体,牵一发动全局。
我想这一层可以称作上工。但这一层只能摸到筋骨的大概问题,细微的将二者结合,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功力尚且不够,所谓心有余力不足,此为关键期,尚需揣摩苦练。
第五层,为第四层更进一步,摸筋摸到极纯熟,不必循筋去摸,只摸着一两个点,便可感知筋的走向,向那边出槽,症状从何处来。这一层可以称作妙手吧。
第六层,医者将筋出槽与骨错缝能结合到一起,相互应证。筋出槽必有筋离位,也必有筋的翻转。同样,骨错缝一般也都是旋转错位,并且慢性病都是连动的多关节错缝。 都有结构的改变。一般慢性病筋骨是互为一体的,有筋出槽必有骨错缝,有骨错缝必伴有筋出槽。骨错缝与骨结构的移位与筋的翻转出槽是相互关联的。这一层境界手一触便知骨如何旋转,筋如何翻转离位,多数症状顺手轻轻一转便将骨复位,筋归槽。症状即除。
第 七层,医者不仅能摸出筋出槽 ,骨错缝来,而且还需顺着筋经,经脉一直摸到腹内,从头摸到足,从足摸到头,知人体上下内外是一整体,筋骨问题病久会沿经脉传入内脏,同样内脏有邪也会沿经脉流入四肢,造成筋出槽,骨错缝。这一层,医者将外症与内症相结合。很多内科陈年旧疾顺筋经或经脉一摸便可获知,患者往往称奇。另医者还要能摸出由内郁还是外感所致病,外感所致病是由风寒湿邪之何种外淫所致。
上为十年苦寻之经验,以示同好。望有益于学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