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祖国医学中五音与五脏的关系

 九嶷琴社 2014-03-12

传统中医学将人体与自然界联系起来,建立了完善的人天整体理论,将五脏与五音结合起来,形成了完善的五脏相关理论。祖国医学五音理论把五音与五脏联系起来,包含着声学与医学相关的科学因素,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内经》中所论五音的含义及与五脏的关系,简述如下:


1.五音的含义 五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五音,如《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这里,五音泛指各种声音。狭义的五音,即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名称。宫、商、角、徵、羽,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名称。它们随调的不同而改变音高。由这五个音所组成的调式叫五声调式。所谓调式是指按照一定关系组织起来的一组音(一般在七个以内),并以其中某个音为主音,形成的一个体系。根据主音的不同,又有宫、商、角、徵、羽不同的调式。调式不同,音乐的色彩亦不同,宫调式、徵调式色彩明朗,羽调式、角调式色彩暗淡,商调式介于其中。由上可知,五音不仅是唱名,而且是调名,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色彩。《内经》中关于五音的含义,古人也有论述。如唐·王冰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五音:“角谓木音,调而直也。徵谓火音,和而美也。宫为土音,大而和也。商谓金音,轻而劲也。羽谓水音,沉而深也。”后世医家多尊王注,如《素问吴注》亦云:“角为木音,和而长也”,对其他四个音的注则与王冰同。现代论述五音,一般只简单提到它们大致相当于现代音乐1、2、3、5、6五个音阶。这就很容易使人产生“一音一脏”相应的想法,可单个的音如何能影响及不同的脏腑?甚至有人认为这种五音与五脏的相应关系似乎牵强。其实《内经》中的角、徵、宫、商、羽,并非指单声。我们首先考察一下“音”字的本义。据《说文·音部》:“音,声出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即简单的、没有节奏的谓之声,复杂的、有节奏的谓之音。从王冰对五音的注也可以看出,五音并不是指单声。张灿教授依据五音的本义,并结合《内经》中对五音的论述,提出五音非指单声,而是五声之成文者,所以名之宫、商、角、徵、羽,寓调名之义。由于五音能够配属于不同脏腑,脏腑的机能状态也能通过五音、五声表现出来。所以古人把五音、五声和脏腑的配属用于临床诊断。在《医门法律》这本医著中,记有:“《内经》本宫商角徵羽五音、呼笑歌哭呻五声,以参求五脏表里虚实之病。”这个方法,今天仍为医家偏爱。无论是阴阳盛衰、虚实寒热之疾,从病人言谈声音中都会得到反映。


2. 五音与五脏的关系 不同的音乐,具有不同的调式,不同调式的音乐可以反映不同的情感。五音对五脏的影响,当是借助于情志因素的作用。人感受到不同曲调音乐所反映的情感,与之共鸣,则可对人体五脏系统发生影响。音声的频率对人体五脏六腑及各器官组织起着阴阳平衡的作用。声音是一种能量也是一种生命信息,是物质运动的产物,音频的变化内含有其旋律的流动。在易经八卦中有五音、五声、五脏与五行关系的论理。《黄帝内经》将五音与人体医学相结合,用之于解释中医的病理和诊断。音乐有能量,同样具有能量的传递作用,音乐是人体潜意识的载体,存在生命体交换信息的形式。正如《史记》所言:“故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故宫动脾而和正圣,商动肺而和正义,角动肝而和正仁,徵动心而和正体,羽动肾而和正智。”其所言“五音内动五脏”之义,正与《内经》所论同。从一般意义上讲,曲调优美、情感丰富的音乐,能够增强脏腑的生理功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消除疲劳。相反,节奏强烈、精神萎靡的音乐,对神经和内脏系统可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总之,《内经》所论五音与五脏的关系,不仅是合理的,科学的,而且对于引导人们运用音乐来增强脏腑功能活动、调节情志、养生防病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调式的音乐对脏腑的影响,对促进五音理论的完善与发展,使五音理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吕海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