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踝针法是用毫针在手腕或足踝部的相应部位进针,刺入皮下治疗疾病的方法。

特点
1、疗效好。在应用腕踝疗法时,只要按其针法的要求操作,所治疾病均可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
2、治疗范围广。多年的研究表明;腕踝针疗法所治疗的病症,涉及临床各个方面,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急诊科、肿瘤科、皮肤科、五官科……。凡是传统体针能治疗的疾病,腕踝针疗法均可治疗。
3、见效快。“下针即效”是腕踝针疗法最大的特点。无论什么疾病,只要能按照腕踝针疗法的操作要求针刺,取得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是不难的,特别是那些疼痛性疾病!
4、痛苦小(无)。“无痛或微痛”是腕踝针疗法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特点。传统体针刺时一般都要求取得针感,即患者的针刺部位出现酸、麻、胀、重等针刺感应现象。而腕踝针疗法针刺时不要求非得出现这些感应,并以针刺部位无任何感觉最好!
5、易操作。腕踝针疗法针刺时不需患者脱衣,所以无论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均可操作治疗。
6、取亢少。而且应用腕踝针疗法治疗时取穴都很少,最多不超过五个
人体体表分区与区域内脏腑
(一)人体体表分区
〈一〉左右两侧以及上下两段
(1)左右两侧:从体前后正中线为准,将人体分为左半侧和右半侧。
(2)上下两断:以横膈线为界,将人体分为上、下两段。横膈线指以胸剑结合部为准,并环身一周的水平线。
〈二〉六区(即纵行六区)
纵行六区包括:1、头、颈、躯干六区;2、四肢六区。
1、头、颈和躯干六区
1区:从前正中线开始,向左、向右旁开1.5同身寸所形成的休表上下区域,左边的称之为1区、右边的称为1区。临床常把左1区与右1区合称为1区。
2区:1区外缘线到腋前线之间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左右对称。
3区:腋前线外缘至腋中线之间所形成的体表上下区域左右对称。
4区:腋中线至腋后线外缘之间所形成的体表上下区域,左右对称。
5区:腋后线外缘至6区边线之间所形成的体表区域左右对称。
6区:后正中线向左、向右各旁开1.5同身寸所形成的体表上下区域,分别称之为左6区、右6区。
2、四肢的分区:(1)上肢六区的划分:立正姿势,掌心向内,拇指向前,小指在后,最前边者为前缘,最后缘之线为手缘,以此标准划分上肢。上肢六区,将上肢的体表区域纵向六等分,从上肢内侧手缘1/3的上下区域始,依次为1区、2区、3区、4区、5区、6区,左右对称。
(2)下肢六区:内侧后缘,内侧中间,内侧前缘,外侧前缘,外侧中间,外侧后缘,各1/3的上下区域,将下肢的体表区域纵向六等分,从下肢内侧跟腱缘开始,右侧顺时针、左侧逆时针,依次为1区、2区、3区、4区、5区、6区,左右对称。
〈三〉上、下两断
(1)横膈以上的两侧六区为上段,分别为上1区,上2区,上3区,上4区,上5区,上6区。
(2)横膈线以下的两侧六区为下段,分别为下1区,下2区,下3区,下4区,下5区,下6区。
(二)区域内脏腑
明确了体表区域后,进一步了解每个区域中包含的脏腑、组织、器官等,是掌握腕踝针疗法的又一重要内容。
1、上1区的体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前额、眼、鼻、口、门齿、舌、咽喉、胸骨、气管、食管及左、右上肢1区内的肌肉、筋健、骨骼、神经等。
2、上2区的体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额角、眼、后齿、肺、乳房、心脏(左上2区)及左、右上肢2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3、上3区的体表区域有脏腑、器官、组织为:面颊、侧胸及左、右上肢3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4、上4区的体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颞、耳、侧胸及左、右上肢4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5、上5区的体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后侧头部、后背部、心脏、肺及左、右上肢5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6、上6区的体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后头部、脊柱颈胸段及左、右上肢6区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7、下1区的体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有胃、膀胱、子宫、前阴及左、右下肢1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8、下2区的体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胃、脾、肝、大小肠及左、右下肢2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9、下3区的休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肝、胆、脾、胁部及左、右下肢3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10、下4区的体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胁部、肝、脾及左、右下肢4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11、下5区的体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腰部、肾、输尿管、臀及左、右下肢5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12、下6区的体表区域内有脏腑、器官、组织为:脊柱腰骶段、肛门及左、右下肢6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等。
五、进针点
腕踝针疗法,共有十二对进针点(相当于传统体针的腧穴),本书为了与传统针灸相统一,以后均称之为穴位,左、右对称。上肢六对、下肢六对。
1、上肢六对:上肢六对穴位,在内关穴与外关穴水平位置上,环前臂做一水平线,并从前臂内侧尺缘开始,沿前臂内侧中央,前臂内侧桡骨缘,前臂外侧桡缘,前 臂外侧中央,前臂外侧尺骨缘顺序六等分,每一等分的中点为针刺穴位,并分别称之为上1穴、上2穴、上3穴、上4穴、上5穴、上6穴。
2、下肢六对:下肢六对穴位,在三阴交穴与悬钟穴水平位置上,环小腿做一水平线,并从小腿内侧跟腱缘开始,沿小腿内侧中央,小腿内侧胫骨缘,小腿外  骨 缘,小腿外侧中央,小腿外侧跟腱缘的顺序六等分,每一等分之中点为进针点,并分别称之为下1穴、下2穴、下3穴、下4穴、下5穴、下6穴。
六、主治病症
在腕踝针疗法中,每个穴位所治疗的病症大致包括两方面:①同名区域内所属(脏腑)、组织、器官等所引起的各种病症;②主要病状能反应在同名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1、上1穴主治病症:上1穴所能治疗病症包括上1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疾病,以及主要症状能反应在上1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前额痛、目赤肿痛、近视、色盲、沙眼、鼻塞、鼻炎、 鼻夹肥大、鼻窦炎、副鼻窦炎、牙痛、口疮、咽喉肿痛、扁桃体炎、声带麻痹、声带小结、失音、失语、瘿气、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地方性甲状腺肿 大、胸痛、胸骨后疼痛、食道炎、呃逆、咳嗽、胸闷、气管炎、支气管炎,上1区域内肌肉、筋腱、神经、骨骼所引起的损伤,腕关节痛、腕关节屈伸不利、手掌掌 侧疼痛麻木、小指疼痛麻木,荨麻疹、高血压病、失眠、更年期综合征、糖尿病、癫痫等。
2、上2穴主治病症:上¬2穴所能治疗病证包括,上2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症状能反应在上2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前额疼痛、眼睑下垂、目赤肿痛、近视、色盲、沙眼、眶下疼痛、鼻窦炎、副鼻窦炎、牙痛、颈痛、胸痛、锁骨骨折后遗症、乳腺增生、乳房胀痛、缺乳、回 乳、乳痈、急性乳腺炎、乳房肿块、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胁痛,上2区域内的肌肉、筋腱、神经、骨骼引起的病症,腕关节屈伸不 利,腕关节扭挫伤,中指、无名指屈伸不利及扭挫伤等。
3、上3穴主治病症:上3穴所治疗病症包括,上3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病症能反应在上3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额角疼痛、偏头痛、面痛、痄腮(急性腮腺炎)、牙痛(槽齿)、胸锁乳头肌炎、耳鸣、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侧胸痛、腋臭、腋窝多汗症、肩关节疼痛, 上3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引起的各种病症,桡骨颈突炎、拇指扭挫伤、拇指屈伸不利、食指屈伸不利、食指扭挫伤等。
4、上4穴主治病症:上4穴所能治疗病症包括,上4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症状能反应在上4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耳后痛、颈侧痛、胸锁乳突肌炎、耳鸣、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侧胸痛、腋臭、腋窝多汗症、肩关节疼痛、上4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引起的各种病症,腕关节内伸疼痛、桡骨颈突炎、拇指扭挫伤、拇指屈伸不利、拇指关节胀痛、食指屈伸不利、食指扭挫伤等。
5、上5穴主治病症:上5穴所能治疗病症包括,上5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病症能反应在上5区域内的各种疾病。
如:后头痛、颈椎病、落枕、眩晕、肩背痛、冠心病、三角肌下滑囊炎,上5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引起的各种病症,腕关节屈伸不利、腕关节肿痛、手背疼痛、中指疼痛、无名指疼痛等。
6、上6穴主治病症:上6穴所能治疗病症包括,上6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症状能反应在上6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后头痛、颈项强痛、落枕、胸椎痛,上6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引起的各种病症,腕关节肿胀、腕关节屈伸不利、小指麻木不仁等。
7、下1穴主治病症:下1穴所能治疗病症包括,下1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症状能反应在下1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脐周痛、淋证、泌尿系感染、月经病、痛经、急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带下病、各种阴道炎、阴挺、阴吹、睾丸炎、阳痿、遗 尿、遗精、早泄、睾丸下坠、睾丸肿胀、外阴胀痛、外阴瘙痒、腹股沟疼痛或屈伸不利,下1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引起的各种病症,膝关节肿痛、膝关节 炎、跟腱疼痛、足跟疼痛、足内侧疼痛、足拇趾屈伸不利、足拇趾肿痛等。
8、下2穴主治病症:下2穴所能治疗病症包括,下2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症状能反应在下2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胸胁胀满、胁痛、脾肿大、肝肿大、腹痛、结肠炎、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腹泻、便秘、卵巢炎、子宫体炎、腹股沟疼痛或屈伸不利、膝关节炎、膝关节肿痛、内踝扭挫伤、脚掌疼痛,脚二、三趾疼痛或屈伸不利,下2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引起的各种病症。
9、下3穴主治病症:下3穴所能治疗病证包括,下3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症状能反应在下3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胁痛、髋关节屈伸不利、内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炎、骨性膝关节炎、踝关节屈伸不利、踝关节扭挫伤,下3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引起的各种病症。
10、下4穴主治病症:下4穴所能治疗病症包括,下4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症状能反应在下4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侧腰痛、臀外侧皮神经炎、外侧副韧带损伤、膝关节炎、骨性膝关节炎、踝关节屈伸不利、踝关节扭挫伤、坐骨神经痛,下4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引起的各种病症。
11、下5穴主治病症:下5穴所能治疗病症包括,下5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症状能反应在下5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肾绞痛、腰痛、腰三横突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炎、股外侧皮神经炎、坐骨神经痛、膝关节屈伸不利或疼痛、外踝扭挫伤,下5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引起的各种病症。
12、下6穴主治病症:下6穴所能治疗病症包括,下6区域内的脏腑、器官、组织等引起的各种病症,以及主要症状能反应在下6区域内的各种病症。
如:腰痛、腰椎增生、急性腰扭伤、痔疮、肛门周围湿疹、尾骨疼痛、腓浅神经炎、坐骨神经痛,下6区内的肌肉、筋腱、骨骼、神经引起的各种病症。
临床选穴原则
腕踝针疗法的临床选穴,不同于传统体针的临床选穴。在传统体针中,其选穴是以症辩证,以证立法,以法选方(穴位处方),而腕踝针疗法的选穴则不同。要掌握腕踝针疗法临床选穴原则,首先必须了解其选取穴位的依据。
1、临床选穴的依据:腕踝针疗法临床选取穴位的根据,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点:
(1)主要症状的解剖部位及其所在的体表区域:临床医疗时,首先必须明确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然后再根据主要症状,判断其所在体表区域是什么。明确了解主要症状所在的体表区域后,最后再按照腕踝针疗法的取穴原则,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
例如:近视眼,必须明确近视眼的主要病症是视力下降,而视力下降主要病变在眼睛。眼睛的体表区域可归属为两个区域,即上1区和上2区。明确了近视眼的主要症状在上1区和上2区后,对临床上选取双上1穴、双上2穴,就不难理解。
(2)引起异常病症原因的解剖部位及其所在的体表区域:在临床实践中,有些疾病的主要症状,可以直接反应疾病病因所在。而有一些疾病的主要症状,却不能直 接反应疾病的病因所在。对这一类疾病应用腕踝针疗法进行治疗时,如果仅把注意力放在其主要症状上,来判决其所在的体表区域,那么就有可能产生疗效不好的现 象。要取得较满意的疗效,还必须根据引起主要症状的原因(病因),来选取治疗穴位。
换句话讲,对这类疾病还得判断引起疾病症状的病因是什么?这种病因的解剖位置所在的体表区域又是什么?明确了引起主要症状的病因解剖位置所在的体表区域后,再按照腕踝针疗法的取穴原则,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就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例如:阑尾炎,大多数患者主要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对这些患者来说,将“右下腹疼痛”作为判断临床取穴的依据,是正确的。但有的患者发病时的主要症状 不是右下腹疼痛,而是右侧腰骶部疼痛。对这些患者,如果把“右侧腰骶部疼痛”作为临床选穴的唯一依据,那么就可能达不到满意的疗效。也就是说在临床实践 中,如果能明确右侧腰骶疼痛是由于阑尾炎而引起,且以能“阑尾处发生炎症”来作为取穴的又一依据,那么肯定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2、临床选取穴位的原则:腕踝针疗法将人体体表划分为左、右对称六区。而且左、右对称的六区,又以横膈线为界分为上、下两断。与之相对应的有二十四个穴 位,左侧腕部六个:左上1穴、上2穴、上3穴、上4穴、上5穴、上6穴;右侧腕部六个:右上1穴、上2穴、上3穴、上4穴、上5穴、上6穴。左侧踝部六 个:左下1穴、下2穴、下3穴、下4穴、下5穴、下6穴;右侧踝部六个:右下1穴、下2穴、下3穴、下4穴、下5穴、下6穴。
临床治疗时应考虑这二十四个穴位的有机配合。那么,怎样才能达到选穴合理,疗效满意呢?一般来说,应遵守下面几个选穴原则:
(1)上病取上、下病取下:“上病取上、下病取下”,是针对上、下两个段而说的。也就是说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症状的原因在体表区域的上 段,就取与之相应的腕部(上)穴位。如果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症状的原因在体表区域的下段,就取与之相应的踝部(下)穴位。
例如:前额部疼痛,因前额的体表区域属上段,所以取穴以取上部穴位为主。再如:急性腰扭伤,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腰部,而腰部的体表区域属下段,所以取穴以下部穴位为主。
(2)左病取左、右病取右:“左病取左、右病取右”,是针对左、右对称的六个体表区域而言的。也就是说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症状的原因在体 表区域的左侧六区的任何一个区域,就取左侧与之相应的腕部(上)穴位,或踝部(下)穴位。相反,如果患者所患疾病的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症状的原因在体表 区域的右侧六区的任何一个区域,就取右侧与之相应的腕部(上)穴位,或踝部(下)穴位。
例如:左乳房发生急性炎症,其主要症状表现在左乳房,而左乳房的体表区域为左2上区,所以以取左上2穴为主。相反,右乳房发生急性炎症,以取右上2穴为主。
急性阑尾炎,主要症状为转移右下腹痛,而疼痛的部位则属右下2区,所以治疗以取右下2穴为主。慢性结肠炎,主要症状为左侧下腹痛,而疼痛的部位则属左下2区,所以治疗以取左下2穴为主。
(3)区域不明、选双上1穴:临床上有些疾病,是无法确定其体表区域的。如失眠、高血压病、全身瘙痒症、多汗或无汗、寒颤、高热、癫痫、精神分裂症、内分 泌失调证、更年期综合征、小儿舞蹈症、小儿多动症、乏力等。对于这些疾病,以及那些病因复杂难以明确判断其体表区域的疾病,均可取双上1穴进行治疗。
3、几种常用的变通取穴通则:“上病取上、下病取下,左病取左、右病取右、区域不明、选双上1穴”是腕踝针疗法在临床上常用的几个取穴原则,或者说是基本的取穴原则。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取穴原则还不够,实际运用时还存在许多灵活性。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变通取穴原则。
(1)上下同取:“上下同取”是针对患者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症状的病因表现位置在横膈线上下而言的。也就是说,如果患者的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症状的原因,表现在横隔线的紧上边,或紧下边,治疗时不仅要取上部的穴位,还要取与之相对应的下部穴位。
例如:胃脘痛,按体表区域的划分,胃脘部大致属于下1区和右下2区,在临床治疗时不仅要取双下1穴、右下2穴,而且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加取双上1穴和右上2穴。
一般来说,上1穴与下1穴对应,上2穴与下2穴对应,上3穴与下3穴对应,上4穴与下4穴对应,上5穴与下5穴对应,上6穴与下6穴对应。
(2)左右共针:“左右共针”是针对患者的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症状病因在躯干一区,或躯干六区而言的。换句话讲,患者的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症状的病因 表现在躯干部的一区,临床治疗时应取双上1穴或双下1穴。同样,患者的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症状的病因表现在躯干部的六区,临床治疗时应取双上6穴或双下 6穴。
例如:脐周痛,其主要症状表现在肝脐,属下1区,所以临床治疗取左下1与右下1两个穴位治疗。
临床治疗中,还常会遇到右上腹疼痛,针右下2效果不好的现象,这时有必要针左下2加以治疗;也常遇到右肾区疼痛取右下5与左下5而获速效的病例。这些现象 说明:对于一些疗效不显著的疾病,还可以加针左右相对的穴位予以治疗,一般来说,上六对穴位左、右对应,下六对穴位左、右对应。
(3)前后呼应:“前后呼应”是针对脏腑功能失调或以脏腑损伤为主的疾病而言的。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其临床选取穴位还必须考虑到前后呼应关系。例如:冠心 病,其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病症的原因在心脏。而心脏按其体表区域划分,在前为左2区,在后侧为左5区,故对于冠心病的治疗,除针左上2穴外,还必须加针左 上5穴;再如肝区不舒,其主要症状或引起异常病症的原因在肝脏。而肝脏按其体表区域划分,在前大部分为右2区,在右侧为右5区,故当以针右下 2¬¬穴与右下5穴为主,当然必要时还可以加刺其他进针穴位。
(4)三针排刺:“三针排刺”是针对广泛疼痛的疾病,或主要症状范围表现广泛的疾病而言的。对这类疾病,首先得寻找到一个疼痛敏感点,或主要症状的反应 点,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其所在的体表区域,从而选取针刺穴位。同时,还必须在疼痛敏感点,或主要症状反应点的两边一定范围内,再分别确定一个点作为取穴的 依据。
换句话讲,对广泛性疼痛的疾病,或主要症状范围表现广泛的疾病,三针排刺,其疗效理想。例如:胸背疼痛,如按寻找的疼痛敏感点分别在左5区和右5区,其针 刺穴位以针左上5穴、右上5穴为主。为了进一步取得满意的疗效,还必须在右上5穴、左上5穴的两边各加选一个穴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针刺方法
   1、基本针法:腕踝针疗法的基本针法是:医者以一手固定患者的施术部位,另一 手持针(多用30号1.5寸毫针),先以15~25°的夹角使毫针针尖部快速刺入真皮皮下,然后平放针身,使针身呈水平位沿真皮下进入机体内约1.4寸。
施以上述针法后,要求达到无针刺感应,即不出现酸、麻、胀、重。而且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患者的主要症状会立即得到改善或消失。
   2、注意事项:要掌握好腕踝针疗法的基本针刺方法,必须注意的问题:
掌握正确的刺入深度:正确刺入,是针身横卧真皮下。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体会到,要达到腕踝针疗法的正常针刺深度,一般可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针身水平位沿真皮下进入机体时,在患者施术部位的皮肤上看到,似鱼浮水前游而不见鱼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