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研课题研究方法

 额穆云端 2014-03-14



科研课题研究方法

      1.1  “科学就是科学方法”
      l获取信息的方法:
      l处理信息的方法:
      1.2  科研的最终目的
      l构建理论被认为是科学方法的最终目的。
      l科学研究不只是发现事实,而是构建理论,以确保经验现象能够纳入一个有意义的框架。
      1.3  教育科研的决定因素
      l真正决定着教育研究过程的,不是某些具体的方法,而是我们的研究观念与教育观念;而构成这些前提性观念的实质,也还不是逻辑和结构因素,乃是历史与文化因素。

      l必须有比较系统理论框架,其作用涉及到研究课题的价值。这主要取决于我们对所要研究问题的专业知识,它保证开展的研究在特定的领域中有继续、有发展、有一定科学价值。

      
      二、教育科研中理论构建的意义
      2.1  理论能为研究提供一个框架
      l研究者以此为起点来追寻研究问题;
      l鉴别出最重要的因素(关键因素,即变量);
      l为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展开研究的各个侧面提供一个准则;
      l较好地鉴别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空白点、薄弱点和不一致点。
      2.2  理论有综合功能
      l能将观点和个别的经验性信息整合为一整套的思维框架,便认识更深刻,意蕴更博大,应用范围也更加广阔;
      l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赋予事实以意义,并将它们置于恰当的视角。
      2.3  理论有解释和预计的作用
      l对于观察到的现象作出解释,并根据现状预计末观察到或未发现的因素;
      l提供一个或多个可检验的普遍性判断,并在实践和深入研究中使用这些判断。
      
      2.4  理论与资料的关系
      l研究收集到的资料作为研究的事实,为理论的获得提供了依据或间接地印证了理论;反过来,理论赋予资料以意义,因而研究事实变得更容易接受。
      l在这个过程当中,理论变得更为充分,事实变得更为流畅;理论促进了研究,同时,研究也促进了理论的发展和验证了理论。
      
      三、教育科研中理论构建的趋向
      3.1 模式趋向
      3.2 演绎趋向
      3.3 功能化趋向
      3.4 归纳趋向
      
      四、教育科研中理论构建的过程
      4.1 选择研究问题阶段的理论构建
      l问题陈述:一个具有科研价值的问题的提出,是研究者的教育思想观念、理论学术水平的具体反映,必须对产生问题的有关现象进行分析,最终使问题得到归纳、概括、提炼、集中,从而抓住问题的实质,将有科学价值的问题筛选出来。
      l课题论证:对开发、选择、确定课题的经过及有关情况所作的清楚明了的叙述。 
      4.2 研究变量分析阶段的理论构建
      l研究假设形成(没有正确的、首尾一致的理论作指导是不行的):
      l研究变量分析(一定理论的具体体现):
      4.3  研究资料收集阶段的理论构建
      l这个阶段主要是随着研究资料的不断收集与丰富,不断地对研究方案中的理论构建进行修正。
      4.4  报告研究结果阶段的理论构建
      l这个阶段的理论构建主要体现在研究报告中的“分析讨论”部分;
      l“分析讨论”主要就是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解释研究结果,这种解释实质上是运用一定的理论赋予研究数据以一定的意义;这种解释过程中也必然会有所理论创新:发展现有理论、生成新的理论。
      l对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论证为什么会得到这个结果;讨论研究结果与别人的研究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分析原因;
      l要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评价;
      l应说明结果是否支持了研究的假说,并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l注意点:1)将研究结果提升为理论时,需要同时照顾到资料内容内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避免为了使理论看上去完满、清晰而牺牲资料的丰富性和复杂性。2)只有让不同的声音都为自己说话,我们的理论才会获得概念密集的品质。
      
      五、教育科研中理论构建的评价
      5.1 理论构建的标准
      l应能够解释针对一特定问题而观察得到的事实,应能够说出某些现象的所以然;
      l应谋求与观察而得的事实和早已确立的知识体系一致;
      l应能够为检证自身的合理性提供手段;
      l应能够刺激新的发现,并指出必须进一步研究的新领域。
      5.2 理论构建的效度准则 
      l陈述的清晰性(概念、命题表述的清晰度,先决条件)
      l表达的一致性(内部各种概念、命题或陈述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连贯性)
      l逻辑的简单性(逻辑陈述的简洁,用尽可能少的命题或假设来说明尽可能多的经验事实)
      5.2 理论构建的效度准则 
      l理论的可证实性(能够得到逻辑的证明或经验的证实才有意义、才是科学的)
      l理论的可预见性(可以从中合乎逻辑地推导出一些超出该理论产生时所依据的经验材料以外的结论)
      l理论的可证伪性(有可能收集经验事实来证伪,不能逃避证伪;不能仅凭有限的经验事实证明某种理论是绝对可靠的)
      5.2 理论构建的效度准则
      l理论的可转移性(在其他条件下的适用性与代表性)
      l理论的可实践性(能够付诸教育实践运用)
      l理论的合理性(主要针对涉及价值判断的规范理论)
      l理论的启发性(主要适用比较特殊的理论类型,如形而上学理论、批判性理论)
      
      课题研究的结题
      
      胥经华
      
      一、为何结题?——结题的意义
      1、课题研究本身的需要
      o课题研究是课题负责人与课题管理部门共同约定的一种特殊研究活动;
      o研究过程包括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开展研究、阶段总结、结题等环节;
      o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需要以正式的结题方式呈现研究取得的成果,表示课题管理部门与课题负责人双方约定的研究任务的达成。  
      2、课题管理工作的需要
      o课题管理部门对各级各类立项课题都有时间限制,到时就要结题,以实现管理目标。
      3、课题负责人的需要
      o结题是课题管理部门和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对课题负责人的基本管理要求 ;
      o为课题负责人提供了听取同行评议、反思自己研究过程和研究行为的机会,有利于发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是产生新问题,为进一步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开辟了道路;
      o提高课题负责人承担课题研究的信誉。
      
      二、如何结题? ——结题的方式
      1、会议鉴定
      o以召开同行专家会议的方式对课题的研究过程、成果进行鉴定 ;
      o需要课题负责人做许多会议组织工作,成本高、投入大,但收益也最大。
      2、通讯鉴定
      o通过通讯的方式把评议的材料寄送专家,由专家个人审评完成鉴定工作;
      o鉴定成本较低,但收益也小。
      3、成果认定
      o主要通过审定和认可社会专业评价机构的评价、在专业刊物发表的论文或公开出版的专著、获政府奖励等来表示研究成果已经取得,从而认定结题;
      o需要课题负责人提交评价机构的证明,提交成果与课题研究相关性的说明,由课题管理部门进行判断和认定;
      o在现实的课题管理中,这种认定方式还远未得到认可。 
      
      三、若何结题? ——结题的阶段
      1、结题材料的准备阶段
      o结题材料(课题文档),包括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研究报告、其他成果附件、管理办法所规定的结题申请表及鉴定表等材料;
      o一般而言,提交课题管理部门的课题文档主要包括:
      (1)       课题申请书(或课题立项合同书);
      (2)       成果主件(能集中代表研究成果的学术论文、专著、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3)       附件(文献综述、研究方案、研究工具〈问卷、测试题等〉、原始数据、数据统计方法、实验观察记录等);
      (4)      
      研究工作总结报告(对整个课题研究工作组织、计划的执行情况及经验与问题等做工作性总结,包括课题组人员组成和组织、经费分配与使用、课题的调整与变化、研究活动的开展等);
      (5)       有关材料(指辅助说明课题研究有关情况的材料,如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证书、实验学校教师的工作总结、成果应用证明等) 。
      o课题研究成果呈现的最主要方式是研究报告,撰写好研究报告是这一阶段的关键;
      2、人员联系沟通阶段
      o核心工作是广泛征求各方面对课题文档(主要是研究报告)的意见,了解结题的具体要求,确定同行专家。
      3、会议鉴定或通讯鉴定阶段
      o核心工作是安排鉴定的具体组织程序,使同行专家有充分地时间和机会对课题研究过程及成果进行学术上的评判,提出切合课题实际的鉴定意见。
      4、归档阶段
      o主要工作是整理专家鉴定意见,按课题管理办法规定进行课题文档的归档,要求课题材料应全面、综合、完备且符合存档的规定。
      
      四、结题之后?——课题的后续工作
      o进一步修改研究报告等一系列成果,提升研究成果的水平;
      o以出版、发表、讲座、实验等方式进行传播、宣传与推广;
      o将研究成果整理完善,参加各种教育成果评奖;
      o根据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开展新的研究。
      
      研究报告的撰写
      
      胥经华
      
      
      第一讲  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
      
      一、三大部分
      1、题目部分
      n正文之前的有关资料
      2、正文部分
      n研究报告的主体
      3、附录部分
      n正文后所附的资料
      
      二、简要说明
      1、题目部分
      (1)标题:研究报告的题目,要求简练、概括、明确,不宜超过20个字。
      (2)署名:署真名和单位。如属集体成果,可署集体名或课题组名称。
      (3)摘要:论文的浓缩、梗概,一般涉及问题、方法、结果、结论,可独立使用,200字左右。
      (4)关键词:选取能够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重要词语,一般3~ 8个字。
      (5)序或前言:一般是作者对研究主旨、动机、经过等内容的简介。
      (6)致谢:对研究过程中给予资助、支持、帮助的人员表示感谢。
      (7)目录:将研究报告的章节标题用页码排序,以显示文章的纲目结构。
      2、正文部分
      (1)绪论: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义。
      (2)研究方法:被试,取样方法,材料和工具,主要方法与设计,研究程序,数据处理方法。
      (3)研究结果:概括性描述,列出图表,假设检验的结果。
      (4)讨论与分析:讨论与研究结果、绪论中的内容联系,研究的局限性、尚待解决的问题、应用的价值和推广的可能性等。
      (5)结论与建议:结论要简洁中肯,针对假设;从结果中作出合理的推论;具有一定的概括力和普遍性;建议可涉及结论给予的启示或研究的局限性,提出改进或应用的意见。
      3、附录部分
      (1)注释或参考文献:
      (2)参考书目:
      (3)附录:文章最后所附的资料。研究者认为有参阅价值或必要,但不便于正文中描述的,皆可作为附录。通常研究工具(问卷、量表、测验),重要的统计数据,旁证性资料等。
      
      第二讲  研究报告中的“分析讨论”
      
      一、 “分析讨论”的意义
      研究的最终目标不只是发现事实,而是建立理论,以确保经验现象能够纳入一个有意义的框架;
      分析讨论主要就是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解释研究结果,这种解释实质上是运用一定的理论赋予研究数据以一定的意义;这种解释过程中也必然会有所理论创新:发展现有理论、生成新的理论。

      
      二、“分析讨论”的内容
      对所获得的研究结果作理论上的分析——什么会得到这个结果;
      研究方法上的特征分析——方法的科学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
      讨论研究结果与别人的研究结果是否一致——分析原因;
      要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对自己研究的结果进行解释,并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评价;
      应说明结果是否支持了研究的假说,并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要讨论该研究的局限性及将来进一步研究时如何改进;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等。
      
      三、“分析讨论” 的方法
      l 研究结果的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我们要研究某个对象,首先就要研究它所具有的性质,并把它与其他的对象区别开来。
      l 定性分析方法
      1、因果分析法:即分析因果关系的方法。
      (1)求同法
      (2)求异法
      (3)求同求异法
      (4)共变法
      (5〉剩余法
      2、比较分析法: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加以对比,从而确定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点的方法。
      3、矛盾分析法:即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各种事物的方法。
      4、结构-功能分析法:即分析事物或现象的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5、归纳法与演绎法
      6、分析与综合法
      7、科学抽象法
      
      l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对研究结果“量”的方面的把握。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揭示教育现象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掌握研究结果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
      l 定量分析方法
      1、统计图表的使用;
      2、统计量数(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
      3、标准分数;
      4、相关系数、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5、统计检验。
      
      l 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不同于以往研究的重要区别,是教育实践的特点提出的客观需要: 
      在定性分析中,需要定量分析使之更加精确;在定量分析中,定性分析又可以把握确定方向。二者有效的结合,可以使之相得益彰,并依照具体的研究对象允许有所侧重。事实上,有效的研究正是二者相互渗透、交织于研究的全过程。

      l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相互关系:
      教育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不能取代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基础,这是因为定量分析必须以定性分析为出发点,即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规定方向;定量分析的结果只有通过定性分析才能得到有意义的解释和理解;
      定量分析辅助定性分析,使定性分析更趋于精确,更趋于具体,更趋于深刻。
      l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机结合方法
      1、搜集整理研究资料时,既要注意搜集质的资料,也要注意搜集量的资料,要胸中有“数”。
      2、在对研究资料的消化、理解过程中,通过量的分析把握研究结果的质。
      
      四、“分析讨论”的撰写
      导言中提及的论点必须在分析讨论中得到阐述,在此范围内,作者可以对研究意义的范围和深度发挥论述;
      可以把提出的问题、结果、理论背景、有关文献、研究的应用意义等综合起来写,以使研究结果在理论和实践应用上的作用发挥到尽可能大的程度。
      1、下结论:
      “分析讨论”部分一开始最好是概括地阐述一下研究的结果。譬如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某一个假设,那么作者就应说明根据研究结果该假设是否成立。这可使读者对全部结果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下面分析讨论的展开打下基础。
      2、阐明研究的意义:
      阐明研究呈现了怎么样的社会、文化或教育意义,什么观点可用来解释描述的现象和其意义;
      要求阐述研究得到的结果说明什么?原因是什么?如果结果与假说不一致,则还应讨论没有获得如假说所预期的那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还应提及研究的局限,这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结果的意义或说明结果与假说不一致的原因,而且可以在提出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研究或补充的必要性和方法。
      3、综合讨论:
      研究报告中根据假说得到的结果往往是分散的,分析讨论时就有必要将各种似乎无关的结果综合到一起,如讨论研究结果和文献上哪些理论或学说有所关联,从而得出研究的意义。
      4、建立理论:
      •理论的作用:
      •理论建构的方式Ⅰ:
      1)用简单的理论性语言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描述、分析和综合;
      2)根据资料的特性建立初步的理论框架;
      3)按照初步建立的理论框架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
      4)在原始资料与理论框架中的概念和命题之间不断进行比较和对照;
      5)建立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或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假设。
      •理论建构的方式Ⅱ:
      1)确定某一类事实的主要特性;
      2)对这些特性进行抽象以后进行一个初步的假设,这个假设愈是基础愈具有普遍性;
      3)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寻找其他不同假设(基础的和非基础的)特性;
      4)按照这些特性的功能将这些假设组成一个理论系统。
      •理论建构的注意点:
      将研究结果提升为理论时,需要同时照顾到资料内容内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避免为了使理论看上去完满、清晰而牺牲资料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只有让不同的声音都为自己说话,我们的理论才会获得概念密集的品质。
      5、应用推广:
      研究结果若有实践上的应用价值,就应在分析讨论的结束时提出来,以推广研究的结果。
      6、进一步研究建议:
      分析讨论还往往提出进一步研究或完善的建议,从而指出在该研究有关的领域中未来可开展的研究方向。
      
      第三讲  研究报告的评价
      一、研究题目
      1.题目是否简明清楚?
      2.题目是否正确的认定问题的范围?
      
      二.研究问题
      1.研究问题是否清楚的敘述和明确的界定?
      2.研究问题是否对解决实际问题和理论具有价值?
      3.重要名词是否明确的界定?
      4.研究问题是否有理论的依据?
      5.研究假设是否可检验和清楚的陈述?
      
      三、文献探讨
      1.有关的重要研究是否包括在文献探讨中?
      2.有关的研究是否很有组织的统合在一起?
      3.是否适当的评价有关研究的內容?
      4.是否將有关研究归纳成摘要?
      
      四、研究方法
      1.是否详细的說明研究设计?
      2.研究设计是否适当?
      3.取样是否适当?
      4.是否适当的操纵和控制有关变量?
      5.用以收集资料的工具是否适当?
      6.研究工具的信度与效度是否检验?
      7.资料分析方法是否适当?
      
      五、结果与讨论
      1.统计图表是否清楚的显示結果?
      2.研究结果的组织是否清楚和合乎逻辑?
      3.研究结果的说明是否适当?
      4.是否适当的解释研究结果?
      5.是否规避讨论和研究不一致的有关资料?
      6.是否说明研究结果推论的限制?
      7.在研究设计时有沒有想好統計方法(目前很大的缺点)
      8.用的统计方法恰不恰当
      9.误差率多大
      10.统计方法能不能达成研究目的
      11.统计方法太簡陋 (即资料没有充分应用)
      12.只重视统计的显著,而忽略了事实上的意义
      
      六、摘要与结论
      1.是否简明扼要的说明研究问题、方法和结果?
      2.结论对假设是否适当?
      3.结论的提出和研究结果是否有关?
      4.是否提出研究结果应用的建议?
      5.是否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参考书目及附录
      1.在文中引用的资料是否全部列举在参考书目之中?
      2.参考书目所包括的各项资料是否够完整?
      3.参考书目的安排是否适当?
      4.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是否列入附录中?
      
      八、研究报告的撰写
      1.书写是否清楚和客观?
      2.是否使用适当的标题和次标题?
      3.书写的体例是否适当?
      
      九、研究报告质量标准评价表
      l一般质量标准
      1、理论观点阐述清楚
      2、理论概念、名词术语的界定与解释合理
      3、结论客观,不含偏见
      4、数据、图表正确无误
      5、统计方法恰当,运算正确
      6、注意尊重与公正对待研究合作者(包括被试)
      7、研究问题有新意,有自己的创见
      8、全文无前后矛盾
      9、文字流畅通顺
      10、措词准确、通俗易懂
      11、条理分明
      12、标点符号正确
      13、附注格式统一
      14、缩写规范统一,并在第一次出现时加注全文.
      l各部分质量标准
      1、题目
      l表述清晰、简明、规范
      l涉及的对象范围与论述的范围一致
      l关键词恰当,便于检索
      l概括性强
      2、摘要
      l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l简洁,不超过200字
      l准确
      l易于理解
      3、文献综述
      l涉及适当范围,能够满足研究的需要
      l包含有关的重要发现
      l紧扣研究问题与目的
      l组织良好
      l有综合概括性小结,能够看到研究的创新之处
      l引用方式恰当,所引文献权威、新近
      4、问题
      l阐述清楚
      l范围恰当
      l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
      l明确指出其重要意义
      l与文献综述相联系
      l正确解释有关名词术语(应用操作性定义)
      5、假设
      l针对研究问题
      l阐述清楚、易于理解
      l有理论或发现作为依据(有理论框架)
      l可供检验(有操作性定义)
      6、方法
      l取样恰当(取样方法、样本容量、抽样的代表性)
      l设计合理,符合研究问题的需要
      l说明样本与研究条件特征
      l研究步骤合理、详述
      l研究控制适宜
      l操作定义合理
      l测量工具可靠
      l比前人的方法有所改进
      l统计方法、分析手段恰当
      l叙述详细而简洁
      7、结果
      l包含所有有关的重要结果
      l有效地使用附图
      l有效地使用附表
      l统计处理得当
      l计算无误
      l说明统计结果的含义
      8、讨论
      l紧紧联系主题
      l分析合乎逻辑
      l与前面部分相呼应
      l合理解释显著与不显著结果
      l说明结果对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l客观分析研究局限
      l指出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9、结论
      l基于研究资料与结果
      l推论合理,无主观偏见
      l针对问题与假设
      l阐述简练
      10、结语
      l重述研究问题与假设
      l简述方法、结果与结论
      l简短概括
      11、参考资料
      l注释规范,周到无遗漏
      l各项信息齐全(数量多少、质量优劣)
      l校审无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