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和雄这一对立性别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如此,动植物也是如此,只不过在动物,尤其高等动物间雌雄差异明显,而植物界的主要差异表现在花期上。性别对生物系统起着决定作用,重要性可见一斑,那么,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相信大部分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遗传呗,男性、女性就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的,对于动物来说,性别的差异就是染色体的差异引发的。其实,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性别决定因素,比如环境(主要是温度这一因素)决定性别,这一现象常见于很多爬行类动物中,比如大部分龟类无性染色体,孵化时的温度决定其性别,研究表明,在25~29度的条件下孵出的为雄性,而温度增高后(30~33度),孵出雌性,而对于鳄类,当巢穴温度在30度左右出现公母概率相差不大,温度再高一些,就会孵化出雌性鳄鱼。 而我们都知道,温室效应是存在的,那么,温度升高引起龟鳄的雌雄比例起伏,对物种的延续的影响是好还是怀呢?温度偏高时,孵出的雌性个体更多,这样其实有助于增加鳄类的产蛋量,产蛋量增多后,不同个体埋蛋深度不同,孵化温度也就不同,雄性鳄多少会出现,而对于鳄鱼的繁衍来说,并不需要太多数量的雄性鳄。这样看来,温室效应对其物种延续影响不大,但反过来就不成立了,若是孵化出来的雌性鳄数量很少,就有可能导致鳄类的灭绝。
除了环境,还有年龄决定性别的物种,比如鳝,黄鳝的性腺,从胚胎开始直至性成熟都是卵巢,只能产生卵子。产卵后的卵巢就会开始转化为精巢,只产生精子。每条黄鳝都能体验雌雄这两个性别。像蜜蜂和蚂蚁这类生物的性别则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的,雄峰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是单倍体,而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是二倍体。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还有物种是没有性别决定系统的。蚯蚓和部分蜗牛都是雌雄总体的,某些鱼种和爬行动物则是单性生殖,全部是雌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