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烂喉丹痧治验(猩红热)

 业余养生馆 2014-03-14
烂喉丹痧治验(猩红热)
 
    储某某,男,10岁。发热二日(体温39.5℃)。对症给予解热药未效,至第二日清晨,诊见遍身红疹,如铺似盖,融合成片,状若涂丹。咽喉疼痛红肿,有少量灰白色渗出物。微咳喷嚏,面色潮红,口干,不思纳谷,口略苍白,舌尖红赤,脉浮数。诊为温热疫毒之邪,乘时令不正之气从口鼻侵入,蕴于肺胃所致。此疫邪在表,宜辛凉宣透,佐以解毒利咽,处以:桑叶10g,杭菊10g,芦根12g,连翘10g,公英12g,射干10g,马勃6g,板蓝根12g,薄荷5g,枇杷叶10g,蝉蜕8g,甘草5g。三剂。方中桑叶、薄荷、杭菊、蝉蜕辛凉透疹;连翘、公英、板兰根、清热解毒;射干、马勃、化痰利咽;芦根保津;枇杷叶理肺止咳;甘草解毒和诸药。服药一剂,热渐退,神清,有食欲,服完三剂,疹渐退没,病已向愈。

    烂喉丹痧即“猩红热”,是由外感温热疫毒之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腐烂、全身布满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疹后有脱皮为要要特征。本病初起邪毒在表,迨至中后期,热毒炽盛,则正虚邪恋温热疫毒之邪未尽,易导致心肾等并发症。其辨治要点为多发生为冬春季节,初起壮热、寒战、头痛、咽喉痛红肿,发热一天后出现皮疹,有先见于耳后、颈部、胸背和四肢等处,继而密布周身,融合成片,状若涂丹,若用手指按压,可使红晕暂退,显出苍白颜色。口唇周围苍白,肘前、腋窝、腹股沟等处有皱褶红线。舌质红绛起刺,呈“杨梅舌”。本病要与麻疹、风疹相鉴别。

    烂喉丹痧为温疫毒邪,温邪最易伤阴,且痧毒以外透为顺,故透疹、解毒与保津为本病的基本治则。早期邪在肺卫,宜辛凉宣透、解毒利咽,如芦根、牛蒡子、薄荷、蝉蜕、板蓝根、马勃等;发疹期邪入气营,宜清气凉血、解毒化痧,如石膏、生地、丹皮、芦根、牛蒡子、连翘之类;后期肺胃阴伤,养阴为主,佐清余热,如生地、沙参、麦冬、石斛,连翘等。因患者邪热留连日久,耗气伤阴较甚,或可致心失所养,临床可并见心悸怔忡,当用清心、安神、镇惊之法,可选用清宫汤和朱砂安神丸化裁;若邪毒弥漫三焦不解,气机失畅,则可致肺气不宣,脾气不运,肾气不化,水液输布失常,症见周身水肿,二便失调,当以分利水湿、清热解毒,可选用大橘皮汤加减。本例邪在肺卫,速投辛凉宣透之品,佐以解毒保津,使疹易透,而阴不伤,疹透则热退,毒解则邪消,津复则病愈。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王业龙 
 
 
 

猩红热中医诊疗技术

 

 

 

  猩红热是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杨梅舌、全身鲜红色弥漫性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为特征。少数患儿在病后2~3周可发生急性肾小球肾炎或风湿热。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经皮肤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感染者,为外科型或产科型猩红热。

  本病属中医“温病”范畴。因病来急暴,一经发热,便见烂喉,故又称“烂喉痧”或“烂喉丹痧”。

  辨证论治

  1.邪侵肺卫证

  [证候] 畏寒发热,咽红肿痛,皮疹隐隐。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 辛凉宜透,清热利咽。

  [方药] 解肌透痧汤。主要药物:荆芥、蝉衣、射干、牛蒡子、桔梗、马勃、连翘、前胡、葛根、僵蚕、豆豉、浮萍、竹茹。咽喉疼痛者,加板蓝根、山豆根、僵蚕清热解毒利咽;咳嗽有痰者,加浙贝母、杏仁宣肺化痰。

  2.毒在气营证

  [证候] 高热,烦躁不安,口渴欲饮,咽部红肿疼痛,甚则溃烂,皮疹成片,猩红若丹。若热毒内陷,出现高热昏迷,烦躁谵语,或有抽风,皮疹呈紫红色,或伴有斑点。舌绛起刺,苔剥,脉数有力。

  [治法]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方药] 凉营清气汤。主要药物:犀角(水牛角代)、生石膏、生地黄、薄荷、黄连、栀子、牡丹皮。

  若痧疹满布而不透,壮热无汗者,去黄连、生石膏,加淡豆豉、浮萍表散透痧;大便秘结,咽部糜烂,加生大黄、玄明粉通腑泻火;邪毒内陷心肝,可选用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

  3.疹后阴伤证

  [证候] 身热渐退,皮疹渐消,继则脱屑退皮,咽部赤烂,疼痛渐减,午后或有低热,唇口干燥。舌红有刺,脉细数。

  [治法] 养阴生津,清热润喉。

  [方药] 沙参麦冬汤。主要药物: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甘草。若口干、舌红少津明显者,加玄参、桔梗、芦根等,以增强养阴生津、清热润喉之功。如大便干结者,可加知母、火麻仁清肠润燥。

  经验方

  1.凉血解毒汤

  [药物组成] 生石膏20克,知母9克,芦根 25克,牡丹皮10克,生地黄9克,牛蒡子6克,焦栀子6克,绿豆衣10克。

  [功效]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适应证] 猩红热毒热炽盛者。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2.化斑汤

  [药物组成] 人参3克,知母3克,石膏末12克,甘草1.5克,粳米5克。

  [功效] 清营泻热,解毒滋阴。

  [适应证] 猩红热后期余热未退,气阴已伤。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3.解毒退热利咽经验方

  [药物组成] 板蓝根10克,生石膏18克,竹叶3克,赤芍5克,牡丹皮3克,芦根10克,生地黄12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3克,玄参6克。

  [功效] 清营泻热,解毒滋阴。

  [适应证] 猩红热邪侵犯肺卫,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4.解毒汤 

  [药物组成] 青黛6克,儿茶6克,鲜生地黄9克,连翘9克,生石膏12克,知母9克,黄芩6克,马勃6克,甘草3克,蒲公英9克。

  [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 猩红热邪在气营。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5.青蓝饮

  [药物组成] 大青叶、板蓝根各15克。

  [功效] 清气凉营,泻火解毒。

  [适应证]  猩红热邪侵肺卫,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水煎分早、晚服。

  适宜技术

  1.外洗法

  方法一:紫草30克,野菊花30克,大黄 30克,地榆30克,苦参50克,每日一剂,水煎,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适于病之初中期水疱明显。

  方法二:郁金20克,鸡血藤30克,赤芍30克,乳香15克,没药5克,威灵仙30克,水煎,待温后外洗患处,每次20~30分钟。适于病之后期水疱已干敛结痂,但疼痛不减。

  2.针灸疗法

  方法一:针刺风池、天柱、合谷、曲池、少商、膈俞、血海、三阴交。每次选穴2~3个,用泻法,每日一次。适于发热咽痛。

  方法二:取大椎、曲池、合谷、尺泽、委中为主穴,配以少商、太冲、阴陵泉。尺泽用毫针刺,不留针,委中以三棱针点刺出血,余穴用泻法,不留针,每日一次。适于热毒壅盛,高热不退。

  3.推拿疗法

  方法一:开天门、运太阳、推坎宫、清天河水、清心经、揉小天心、推四横纹、清板门。用于邪犯肺卫,病尚在表者。

  方法二:清天河水、退六腑、分手阴阳、拿曲池、掐合谷、揉阳池、清板门。用于毒蕴营血者。

  4.食疗法

  萝卜青果煎:白萝卜125克,青果6克,白萝卜切片,青果捣碎,水煎服。

  樱桃煎:樱桃核10克,水煎,加糖服;或取适量樱桃挤汁一杯,炖热服。

西瓜番茄汁:西瓜1500克,番茄1000克,用洁净纱布挤绞汁液,代茶随量饮用。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