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痧(猩红热)笔记

 随遇而安如当下 2023-10-13 发布于上海

<发病特点>

丹痧是因感受痧毒疫疠之邪】<链球菌感染>(A型)所引起的急性时行疾病。临床以【发热,咽喉肿痛或伴腐烂,全身布发猩红色皮疹,疹后脱屑脱皮】为特征。

本病以【冬春两季】为多,【2~8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因本病发生时多伴有【咽喉肿痛、腐烂、化脓】,【全身皮疹细小如沙,其色丹赤猩红,故又称“烂喉痧”、“烂喉丹痧”】西医学则称为“猩红热”(猩红色皮疹)。一般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并发心悸、水肿、痹证等疾病。

图一  猩红色皮疹

<病因病机>

病因:痧毒疫疠之邪(细菌感染),乘时令不正之气,寒暖失调之时,机体脆弱之机,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A型)二经。

病机:邪侵肺胃、热毒炽盛。

痧毒首先犯肺,邪郁肌表→恶寒发热等肺卫表证。

邪毒入里蕴于肺胃,上熏咽喉→咽喉糜烂、红肿疼痛,甚则热毒灼伤肌膜,导致咽喉溃烂白腐。

图二    咽喉肿痛或伴腐烂

邪毒循经外窜肌表→肌肤透发痧疹,色红如丹。

邪毒重者化火入里,传入气营,或内迫营血→痧疹密布,融合成片,其色泽紫暗或有瘀点,同时可见壮热烦渴、嗜睡萎靡等症。

邪毒内灼,心火上炎,热耗阴津→舌光无苔,舌生红刺,状如草莓,称为“草莓舌”。

邪毒炽盛,内陷厥阴,闭于心包→神昏谵语。

热极动风→壮热惊风。

病至后期,毒去阴津耗损→肺胃阴伤证候。

<诊断要点>

1.有与猩红热病人接触史。

2.起病急,【突然高热,咽部红肿疼痛】,并可化脓。

3.在【起病24小时内开始出现皮疹】,先于颈、胸、背及腋下、肘弯(帕氏线=线状疹)等处,迅速蔓延全身,其【色鲜红细小】<辩病关键>,并见环口苍白圈和草莓舌<丹痧、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

图三左  环口苍白圈                               图四右  草莓舌    

                      

图五   帕氏线:皮肤褶皱处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

4.【皮疹出齐后1~2天,身热、皮疹渐退】,伴脱屑或脱皮<——>麻疹脱屑

图六    皮疹渐退伴脱皮 

5.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咽拭子细菌培养可分离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丹痧的病证鉴别>A1/B型★)

丹痧VS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红疹毒素,引起猩红热样皮疹。其皮疹比猩红热皮疹消退快,而且退疹后无脱皮现象,皮疹消退后全身症状不减轻。咽拭子、血培养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

丹痧VS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也可有草莓舌、猩红热样皮疹或多形性红斑皮疹。两者不同点是川崎病婴儿【多见持续高热1~3周。表现为眼结膜充血,唇红皲裂。手足出现硬性水肿,掌、跖及指趾端潮红】,持续10天左右始退,于甲床皮肤交界处出现特征性指、趾端薄片状或膜状脱皮。有时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青霉素治疗无效。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以卫气营血为主要辨证方法。

前驱期→邪侵肺卫证→发热恶寒、咽喉肿痛、痧疹隐现。

出疹期→毒炽气营证→壮热口渴、咽喉糜烂有白腐、皮疹猩红如丹或紫暗如斑、舌光红。

恢复期→疹后阴伤证→口渴唇燥、皮肤脱屑、舌红少津。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清利咽喉】(A型)

<分证论治>

趣味串记:借啥粮(网络引用)

卫气气营后伤阴,透痧凉营沙麦冬

邪侵肺证(热证)→辛凉宣透,清热利咽→透痧【发热】骤起,头痛【畏寒】,肌肤无汗,【咽喉红肿疼痛】,常影响吞咽,皮肤潮红,【痧疹隐隐】,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有力。

毒炽气营证(里热证)→清气凉营,泻火解毒→清气汤【壮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有糜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瘀点,疹由颈、胸开始,继而弥漫全身,压之退色,见疹后的1~2天舌苔黄糙,舌质起红刺,3~4天后舌苔剥落,舌面光红起刺,【状如草莓】,【脉数有力】

疹后阴伤证→养阴生津,清热润喉→参麦冬汤→丹痧布齐后1~2天身热渐退,咽部糜烂疼痛减轻,或见低热,唇干口燥,或伴有干咳,食欲不振,【舌红少津,苔剥落,脉细数】。约2周后可见【皮肤脱屑、脱皮】

<其他疗法>

中药成药:锡类散、珠黄散取药少许吹喉中。用于咽喉肿痛。

西医治疗:【首选青霉素】(A型)<——>(川崎病青霉素治疗无效)。如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

<预防与调护>

预防:

1.控制传染源。发现猩红热病人应及时隔离,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链球菌阴性时解除隔离。对密切接触的易感儿应隔离7~12天。

2.切断传播途径。对病人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及时消毒处理,接触病人应戴口罩。流行期间,勿去公共场所。

3.保护易感儿童。对密切接触病人的易感儿童,可服用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中药。

调护:

1.急性期卧床休息,注意居室空气流通,防止继发感染。

2.供给充足的营养和水分,饮食宜以清淡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3.注意皮肤与口腔的清洁卫生,可用淡盐水含漱。皮肤瘙痒者不可抓挠,脱皮时不可撕扯。

(文中图片为网络引用——特此感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