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根原

 学中医书馆 2014-03-16
[原文]咳嗽者,肺胃之病也。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是以无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是以不嗽。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堙塞,固痰涎淫生,呼吸壅碍,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
  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太阴以己土而生湿,阳明从庚金而化燥,燥敌其湿,则胃降而脾升,湿夺其燥,则脾陷而胃逆,以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性运而阴性滞,理自然也。
  《素问?咳论》: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合内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是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
  其燥热为咳者,金燥而火炎也。手阳明以燥金主令,燥气旺则手太阴化气于庚金而不化气于湿土,一当胃逆胆升,刑以相火,则壅嗽生焉。然上虽燥热,而下则依旧湿寒也。盖肺胃顺降,则相火蛰藏而下温,肺胃逆升,则相火浮动而上热。上热则下寒,以其火升而不降也。缘足太阴之湿盛,则辛金从令而化湿,是生湿嗽,手阳明之燥盛,则戊土从令而化燥,是生燥咳,燥则上热,湿则下寒。究之湿为本而燥为标,寒为原而热为委,悟先圣咳嗽之意,自得之矣。
  【翻译】咳嗽,肺胃的病。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这就没有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这就不咳嗽。胃土上逆,肺无降路,雾气堵塞,固痰涎多生,呼吸阻碍,则会咳嗽发作。病多发作于秋冬的,风寒外闭,里气越郁积的原因。
  而胃气之所以不降,全缘于阳明经的阳虚。太阴经以己土而生湿,阳明经随从庚金而化燥,燥强于湿,则胃降而脾升,湿气胜过燥,则脾陷而胃逆,因为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气的性质循序移动但阴气性质郁滞,自然的道理。
  《素问?咳论》说:病人的寒气随饮食进入胃里,随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合内邪,因为是外来的寒气,则为肺咳。凡是咳嗽的病证,病因在于胃逆而肺寒,所以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
  病人燥热为咳的,金燥而火热。手阳明经以燥金掌管职能,燥气旺则手太阴经化气于庚金而不化气于湿土,一旦遇到胃逆胆升,克制相火,则堵塞咳嗽就发生了。然而上虽燥热,但下则依旧湿寒。因为肺胃顺降,则相火蛰藏而下温,肺胃逆升,则相火浮动而上热。上热则下寒,因为他的火升而不降。缘于足太阴经的湿盛,则辛金随从而化湿,所以产生湿嗽,手阳明经的燥盛,则戊土随从而化燥,所以产生燥咳,燥则上热,湿则下寒。终究是湿为本而燥为标,寒为原而热为委,体悟先圣治疗咳嗽的意图,自然得到治疗的方法了。
  [原文]姜苓五味细辛汤
  茯苓三钱 甘草二钱 干姜三钱 半夏三钱 细辛三钱 五味一钱,研
  煎大半杯,温服。
  【翻译】姜苓五味细辛汤
  茯苓11克 甘草7克 干姜11克 半夏11克 细辛11克 五味(研)4克
  煎大半杯,温服。
  [原文]咳证缘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隧阻碍,呼吸不得顺布。稍感风寒,闭其皮毛,肺气愈郁,咳嗽必作。其肺家或有上热,而非脾肾湿寒,不成此病。岐伯之论,仲景之法,不可易也。
  其甚者,则为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气。若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胆火刑金,加芍药贝母,以清胆肺。劳嗽吐血,加柏叶,以敛肺气。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表邪。
  【翻译】咳证缘于土湿胃逆,肺金不降,气滞痰生,窍通道阻碍,呼吸不得顺利分散到各处。稍感风寒,闭塞其皮毛,肺气越郁积,咳嗽必然发作。病人的肺或有上热,但不是脾肾湿寒,不形成此病。岐伯的论断,仲景的方法,不可改变。
  咳嗽严重的,则为齁喘,可加橘皮、杏仁,以利肺气。若肺郁生热,加麦冬、石膏,清其心肺。若胆火克制金,加芍药、贝母,以清胆肺。劳累过度咳嗽吐血,加柏叶,以收敛肺气。若感冒风寒,嚏喷流涕,头痛恶寒,加生姜、苏叶,以解除体表的邪气。
 肺痈根原
  [原文]肺痈者,湿热之郁蒸也。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气滞痰生,胸膈瘀塞,湿郁为热,淫泆熏蒸,浊瘀臭败,腐而为脓。始萌尚可救药,脓成肺败则死。此缘湿旺肺郁,风闭皮毛,卫气收敛,营郁为热,热邪内闭,蒸其痰涎,而化痈脓故也。
  盖风中于表,则腠理疏泄而汗出,热蒸于里,则经阳遏闭而恶寒。卫阳外敛,呼气有出而不入,营阴内遏,吸气有入而不出,营卫不交,风热兼作,风邪外伤其皮毛。
  皮毛者,肺之合也。湿土郁满,肺气不降,而风袭皮毛,泄其卫气。卫气愈泄而愈敛,皮毛始开而终闭,肺气壅塞,内外不得泄路,痞闷喘促,痰嗽弥增,口干咽燥,而不作渴。少饮汤水,则津液沸腾,多吐浊沫。热邪内伤其津血,津血与痰涎郁蒸,腐化脓秽,吐如米粥。久而肺脏溃烂,是以死也。
  病生肺部,而根原于胃逆,其胸膈之痛,则是胆木之邪。以胃土不降,肺胆俱无下行之路,胆以甲木而化相火,甲木克戊土,则膈上作疼,相火刑辛金,则胸中生热。是宜并治其标本也。
  【翻译】肺痈,湿热的凝聚和蒸腾。阳衰土湿,肺胃不降,气滞痰生,胸膈瘀塞,湿郁为热,淫乱熏蒸,浊瘀臭败,腐而为脓。开始发作为还可救药,成脓肺气衰败则死。这是因为湿旺肺郁,风闭皮毛,卫气收敛,营郁为热,热邪内闭,蒸其痰涎,而化痈脓的原因。
  中风在体表,则皮肤、肌肉的纹理疏泄而汗出,热蒸于里,则经阳遏闭而怕冷。卫阳外敛,呼气有出而不入,营阴内遏,吸气有入而不出,营卫不交,风热同时发作,风邪外伤其皮毛。
  皮毛,肺主皮毛。湿土郁满,肺气不降,而风袭击皮毛,泄其卫气。卫气愈泄而愈敛,皮毛始开而终闭,肺气堵塞,内外不得排泄的路,气闷气喘,痰嗽更加厉害,口干咽燥,但不感觉渴。少饮汤水,则津液沸腾,多吐污浊的唾沫。热邪内伤其津血,津血与痰涎凝聚和蒸腾,腐化脓秽,吐如米粥。时间长久肺脏溃烂,所以死亡。
  病生在肺部,但根原在于胃逆,病人胸膈的痛,则是胆木的邪气。因为胃土不降,肺胆都无下行的通路,胆以甲木而化相火,甲木克戊土,则膈上发作疼痛,相火克制辛金,则胸中产生热。适宜一块治疗标和本(标本兼治)。
  [原文]苏叶橘甘桔汤
  苏叶三钱 甘草二钱 桔梗三钱 杏仁三钱 茯苓三钱 贝母三钱 橘皮三钱 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胃逆胸满重,加半夏。
  肺痈,胸膈湿热,郁蒸痰涎,而化痈脓。痰盛宜逐,脓成当泻,胶痰堵塞,以甘遂葶苈之属驱之,脓血腐瘀,以丹皮桃仁之类排之。
  剧者用仲景二白散,吐下脓秽,以救脏真,胜于养痈遗害者也。
  【翻译】苏叶橘甘桔汤
  苏叶11克 甘草7克 桔梗11克 杏仁11克 茯苓11克 贝母11克 橘皮11克 生姜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胃逆胸满重的病,加半夏。
  肺痈,胸膈湿热,郁蒸痰涎,而化痈脓。痰盛宜逐,脓成当泻,胶痰堵塞,用甘遂、葶苈等种类药物驱逐散痰,脓血腐瘀,用丹皮、桃仁之类排除。
  严重的用仲景的二白散,吐下脓秽,以救脏真,胜过养痈遗留后患的。
  [原文]二白散
  桔梗三分 贝母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炒,研如脂
  为末,饮服半钱匕,虚者减之。
  脓在膈上当吐,则膈下则泄。下多,饮冷水一杯,则止。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炒黄,研,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水三杯,煮枣,取二杯,去枣,入葶苈,煮取一杯,顿服。
  脓未成则痰下,脓已成则脓下。
  【翻译】二白散
  桔梗1.3克 贝母1.3克 巴豆(去皮,炒,研如脂为末)0.4克 饮服半钱匕,虚的减少。
  脓在膈上应当吐,在膈下则泄下。下多,饮冷水一杯,则止。
  葶苈大枣泻肺汤
  葶苈(炒黄,研,弹子大) 大枣12枚
  水三杯,煮枣,取二杯,去枣,入葶苈,煮取一杯,顿服(一次较快地将药物服完)。
  脓未成则痰下,脓已成则脓下。
  {解读}肺痈,中医病名。肺部发生的痈疡。证见发热振寒,咳嗽,胸痛,气急,甚则咳喘不得平卧,吐出腥臭脓性粘痰,或咳吐脓血等。本病与肺脓疡、肺坏疽等相似。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和吐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特征。西医的肺脓肿、化脓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等,均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