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书法之美》——语文报社约稿

 学欧堂 2014-03-17
去年应约为《语文报.初一版》撰写了两篇书法普及文章《书法之美》与《循着书法的脉络》,在《语文报.初一版》均分为四期连载。先将《书法之美》发上来吧,在自留地记之。

此文原有相关配图,在此只发文字版,配图找不到了[转载]《书法之美》——语文报社约稿,在报纸上扫描又有些麻烦,就这样吧,不影响主体内容。[转载]《书法之美》——语文报社约稿

=================================================================================================


书 法 之 美


 荆霄鹏

远古时候,人们由于记事的需要,逐渐发明了汉字,人们在书写汉字过程中,把个人的审美融入到汉字的一点一画,使汉字具有了千姿百态的生动的美感。简单的说,能够表现汉字之美的书写技法就是书法,擅长汉字书写的书家被人们称为书法家。由于汉字发展逐步成熟,字体逐步丰富完备,形成了篆隶草楷行五大书体。历史各个时期也都出现了众多书法家,由于审美各不相同,同写一种书体,其艺术风格也会千姿百态而各尽其美。书法的美是多样的,当我们沉浸在前贤古圣留下的书法经典碑帖之时,无不为书法所表现的各种各样的美而赞叹不已。

一、秀逸之美

说起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很高,他不仅全面精通古代各种书体,而且是行草书体成熟的重要推动者和集大成者,他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书法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唐太宗称赞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人更是尊其为“书圣”。王羲之的行草书成就最大,尤其是他撰文并书写的《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是王羲之秀逸书风的代表作之一(图1)。《兰亭序》下笔清新疏朗,秀美飘逸,最为后人所称颂,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临帖要“似”,要在准确“形似”中求得“形神毕肖”。临习《兰亭序》或者王羲之其他行草书帖,就是要反复观察每个字的行笔顺序,长短粗细的变化,掌握笔画和字形结构的特点,在临习中体会用笔的轻灵、婉转、连贯和结体的准确和美观。以(图2)为例,这幅临作作者是江苏的周雷霆先生,书写工具是一种塑料软头笔,属于硬笔范畴。周先生观察入微,用笔到位,临作点画变化灵动,结字婀娜多姿,笔法生动自然,把《兰亭序》的法度和意趣表现得完整而充分,令人咀嚼无穷,百看不厌。

我们在写作品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用临习古碑帖所得到的法度来约束自己,并且,在书写过程中,也会把自己的审美统一到自己的作品里面。我们来欣赏另一幅硬笔书法作品(图3)。这幅作品是福建赖晓斌先生所作,以普通钢笔书写。赖先生在王字上下过很大的功夫,这幅作品虽然与《兰亭序》在笔画、结字上都稍有所不同,但是通篇看来,气息连贯,字与字之间大小错落有致,收放自如,结字准确、美观,笔画轻灵俏皮,富于变化,在字的大小调整、结字的收放处理、书写速度的快慢控制等方面游刃有余,颇得《兰亭序》的温文尔雅、悠然自得之意,使我们感觉到秀美飘逸的生动之美。

二、雄壮之美

从上一讲中我们知道,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后世书法家多由王羲之的书法中汲取营养,从而在书法历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在学习王羲之的诸多书法家里,唐代的颜真卿是成就最大者之一。他以王字为基,遍学百家,广收博取,后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一变古法,最终形成了方正雄壮、庄严厚重、大气磅礴的书风,也成为一代名家,更成为后世师法的典范。

颜真卿的楷书世称“颜体”,代表作有《多宝塔》、《麻姑仙坛记》、《勤礼碑》、《自书告身帖》等。《多宝塔》(图1)是颜真卿早年的作品,结字平衡谨严、一丝不苟、刚劲秀丽,留存着前辈书法家的影子。其晚年创作的《勤礼碑》(图2)集端庄、阳刚、雄壮为一体,形成了典型的颜字风格。

颜真卿的行草书在自由书写中不乏凝练与浑厚,代表作有《祭侄稿》、《裴将军帖》等。《祭侄稿》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大家可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加以比较欣赏。

颜体字特征明显,入手较易,所以现在很多书法培训班都是以颜体字作为书法入门第一教材。我们在临习颜体楷书的时候,要分别在笔画、结构和章法上把握颜体字的特点。笔者曾临写《多宝塔》(图3),这里以此件临作为例来具体说明。

从笔画上来说,颜体字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横细竖粗,粗细对比明显,这是颜字的“共性”,但具体到每一个字,它的粗细变化又各有不同,这是“个性”。比如“多”、“应”等字,整体笔画都比较细,又比如“南”、“尚”等字,整体笔画都较粗一些。我们一方面要体现“共性”,同时也要突出“个性”,以显灵活变化。

从结构上来说,颜体字字形“外拓”,结字宽绰圆浑,显得雍容大度,与欧体字的“紧峭”的风格完全不同。我们在临习时要表现出“外拓”的特点来。

从章法上来说,颜字的字与字之间挨得较紧一些,在临习时不宜把字距拉得过远,多多体会原帖字与字之间的远近关系,使临作能够体现出原作“郁郁芊芊”的感觉。

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方面,盛唐的正大气象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颜真卿形成了颜体威严雄壮的风格。另一方面,他的书法也如同他刚正笃实的性格一样,正义凛然、端庄雄强。所以我们学习颜真卿的字,首先要对颜真卿本人有所了解,只要理解了他的胸怀,自己笔下的颜体就有可能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

三、朴拙之美

在书法史上,“馆阁体”是颇受争议的一种字体。它流传于明清两代的官方公文、科举试场中,明代称为台阁体,清代称为馆阁体。馆阁体脱胎于唐楷,把楷书的规范、美观、整齐、方整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是书写者功力的一种体现(图1:清朝末期重臣李鸿章给皇上写的奏折)。馆阁体强调共性,强调规范,但也因为如此,书法风格千人一面,限制了书家的个性发挥,阻碍了书法的多元化发展。

清以前的书法风格流派,基本上以“二王”书风为正统,由于明清时期广为使用的馆阁体限制了书家个性的发挥,越来越多的的书家对馆阁体甚至传统的帖学批评有甚。清朝前期出土了大量的南北朝时期的碑刻,这些碑刻文字使人们的眼前一亮,它们朴拙、随性、刚劲、雄壮,极大地解放了人们受“馆阁体”压抑的思想。这些出土的碑主要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人们称它们为“魏碑”。清代的阮元、包世臣、康有为更是著书立说,倡导“碑学”,并且提出“尊碑抑帖”的观点。后世书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习碑的道路。魏碑的种类风格很多,代表性的碑刻也非常多,比如北魏的《始平公造像》(图2)、《张猛龙碑》(图3)、《张黑女墓志》(图4)、《石门铭》(图5)等等。

如果说,正统的书风就象一位谦谦君子,温文尔雅,那么我们可以说,魏碑就象是一位淳朴、强健的庄稼汉,自然而不乏生机活力。我们临习魏碑,就要把握笔画和结体的质朴和自然。因魏碑的风格各个不同,每一种碑又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在临习时还要把握“共性”中的“个性”。

以笔者前些年钢笔临的《张黑女墓志》(图6)来谈一谈魏碑的临习。从笔画上来说,宜尖圆并用,入笔出锋,收笔藏锋;从结字上来说,除结字朴拙、字形稍扁的明显特点外,还要把握长横、长撇、长捺的开张飘逸和笔画刚中带柔的“个性”特点。

临习魏碑时还要特点注意一点,由于魏碑作品数量巨大,书写者的水平良莠不齐,很多碑刻中有错字现象,临习时应去伪存真,多多体会魏碑的朴拙和自然,不要偏执于魏碑体变异结构而导致舍本逐末,离魏碑书法的本质越走越远。

四、书法美的多元化

在前三讲中,我们了解了书法给我们带来的秀逸、雄壮、朴拙的美的意境,但是,书美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并不仅仅限于前三者。在书法历史的长河中,还有很多位书法家转益多师,师古而不泥古,深厚的临古功力加上个人的才情,使其作品表现出了强烈个人风格。我们浏览历代书法作品,徜徉于古人所创造的书法的海洋,无不惊叹古人对于汉字之美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书法风格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美的感受不同。我们欣赏书法,就是要了解书家的特点,进而理解作者的作品。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图1)为唐代书法家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严格来说,褚字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秀逸的书法特点,但是他增加了横画的逆锋入笔,着力表现了笔画的纤瘦和结字的清丽,他的字稍稍显扁,横笔舒展而不尚扛肩,融入了隶书的一些因素。它的笔画舒展而飘逸,富于音乐感和节奏感,使人们在唐楷森严的法度之中品味出一种天趣和妍媚。

(图2)为宋徽宗赵佶的书法作品。后人称其字为“瘦金体”,称其笔画“铁画银钩”。虽然其字出于二王,并受唐代褚遂良、薛稷、薛曜等书法家的影响,但是他把楷书的瘦劲更加发挥到极致。从这幅作品看,整体匀整而不失清爽,峭拔而不失灵动,纤细而不失精劲,带有很强的装饰性,书法个性非常鲜明。我们时常会感叹赵佶书画享誉中外,却“错生帝王家”,不识治国之道,成为亡国之君,但是,如果赵佶不是“错生帝王家”,成为一代君主,那么,他的字也不会呈现出英气逼人、端庄大气的王者之相。

(图3)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的书法作品。后人称其作品“乱石铺街”,非常形象。表面看起来字与字之间大大小小,正正斜斜,疏疏密密,粗粗细细,就象乱石杂陈,毫无章法,但是整体看来,却乱中有序,行气贯畅,于矛盾中求统一。虽然行笔率意恣肆,但却讲究轻重缓急,笔笔暗合古法,笔画苍劲而有力度。

对于书法多元之美,文字的表达总是局限而单调乏味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们面对多姿多彩的书法作品,总会有衷情的一种风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风和日丽是一种美,细雨蒙蒙也是一种美,冰天雪地是一种美,狂风暴雨也是一种美,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风和日丽的天气总是一种主流的天气,会令绝大多数人心情愉快。从书法历史上看,“二王书风”的发展也象风和日丽的天气一样,永远是一种主流的审美。所以,我们学习书法,也应该追本溯源,追求主流书风的正大光明之美,在对主流书风的学习上专精博涉,最终水到渠成,形成自己独特的面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