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骨质疏松:检查还是食药?

 baileej 2014-03-17

近年大家都留意到公仔箱内经常见到不少演艺名人、专科医生,现身广告上向大家推广一些健康讯息。要知道卖电视广告要真金白银,能在黄金时间见到这些广告必定所费不菲。心水清的读者,自然明白最终付钞的必然是财力丰厚的各大药厂。须知道香港法例禁止在电子媒体宣传「需医生处方」的药物,故此药厂们若想利用这个最有效、覆盖最广的媒体去推销其药物,就必须选择较间接的方法。以名人作号召,吸引大众对某种病患的注意,继而在向医生查询时得知旗下这种药物的资料,相信是各大药厂的一大有效推销方法。

要说到近年最常见到以此方法推销的药物,其中一种便是治疗与预防「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的「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了。有趣的就是有两大制造这种药物的药厂,分别邀请了两位出名的女性艺人去做其代言人,分庭抗礼,不相伯仲。

回想大众近年对「骨质疏松症」的关注,也是跟治疗此病症的药物有新的发展而同步发生。第一种「双磷酸盐」在1995年首先在美国推出市场,为治疗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一大突破。也许就是因为有了新的药物,骨质疏松症变成了「有药可医」,大众也自然对此病症更为关注。

骨质疏松有药可医

另一项事实亦叫大家非关注骨质疏松症不可,那就是因着人口老化,长者们的骨质随着年月而流失,年纪愈大、骨头愈脆,对了某个年纪可谓必然会患上骨质疏松症。若加上行动不稳,意外跌倒,便很容易发生因骨质疏松引起的病态性骨折。骨质疏松加上一次跌倒骨折,往往便成为一位长者健康大大恶化的转捩点。

那该如何诊断骨质疏松症呢?现今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为「双能量X光骨质密度测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简称DEXA),为健康无恙的人士检验。这检查以两股不同能量值的X光束照向检验处的骨头(通常是股骨与腰椎骨),以得出检验者的「骨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数据。DEXA的辐射量甚低,亦不具入侵性,是一项很安全的检查,这也是上周谈到的病人秀玲经化验所介绍她去做的检查。

那如何以DEXA界定骨质疏松症呢?这实际上是个统计学上的问题。某个人口族群里的骨质密度有高有低,在统计学上是个「常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图像上就是个「钟型」(Bell-shaped)的分布。若各位对统计学有点认识,便有「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的概念:在平均值前后加减一个标准偏差覆盖了68%的总体、加减两个标准偏差则覆盖了95%。

跟顶峰骨质密度比较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就是将检验者的BMD跟该人口族群的「顶峰骨质密度」作比较。这个「顶峰骨质密度」是年轻力壮、健康的成年人在二十余岁,所得到的是最高骨质密度。跟壮年相比,肉体也必然渐渐衰退,在到达顶峰后都会走下坡。故此若与顶峰时相比,检验者所得出的数值几乎都是个负数。

那负数要多大才算不正常呢?若果跟「顶峰骨质密度」的常态分布比较,检验出的BMD比它低1至2.5个标准偏差,便定义为「骨质缺乏」(Osteopenia);若果比它低多于2.5个标准偏差的,便定义为「骨质疏松症」了。常用的统计学简称为「T-分数」(T-score):即T-score大于负2.5,便是患上骨质疏松症了。

好了,那便是说,做了DEXA检验后,不论检验者的年纪、有没有不适、是否试过骨折,若果T-score多于负2.5,那便是患上「骨质疏松症」,代表骨折风险很大,必须正视这个问题。因为现有可以减轻骨质流失、治疗与预防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那便应该要服用这些药物以减低骨折风险了。

知情选择的问题

这一系列的检查、服药似乎是件很自然的事,各大药厂更乐于推销其药物,在骨质疏松症这个庞大的市场上分一杯羹。一个礼拜或一个月才吃一粒长效的双磷酸盐,便能解决问题,也似乎是件很简单理想的事。

但问题是,在建议各位健康无恙的人士进行DEXA检验前,他/她是否有机会知道这一切资料呢?若果他们坚拒服用额外的药物,那这检验的意义又有多大呢?这个骨质疏松症的称号又有何意义呢?他们骨折的风险又有否得到更全面的评估呢?他们又能否得知他们可以考虑其他药物以外的方法,包括改善其他引致骨质疏松的因素、均衡的饮食、恆常的负重运动等,都能预防病症、预防骨折呢?

说到底,这更应该是个「知情选择」的问题,是病者的知情权,也是医者清楚解释与全面评估的责任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