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宗道源国清寺

 新虞舜客 2014-03-18
 

从“上三高速”到“佛国仙山”天台山只需一个时辰,这里有东晋时代孙绰留下瑰富壮丽的《游天台山赋》“盖山岳之神秀”,唐代著名诗人“龙楼凤阙不肯去,飞腾直欲天台去”的不朽诗章,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三游天台山,为天台山写下了两篇游记,并赫然将《游天台山日记》放于《徐霞客游记》首篇。

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的天台山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国清寺。国清寺坐落在天台华顶山麓,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被中、日、韩三国佛教奉为发祥地。与齐州灵岩寺(山东济南长清)、润州栖霞寺(江苏南京)、荆州玉泉寺(湖北当阳),并称天下“四绝”。

国清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隋文帝统一中国,这位出生于尼姑庵,并由尼姑抚养长大的皇帝便大兴佛法,隋代仅仅存在28年,但在这短短28年在浙江天台山诞生了中国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公元597年就是在天台宗四祖智者大师圆寂后的一年,晋王杨广便派司马王弘主持修建国清讲寺,取名天台寺。由于隋炀帝对智者大师礼遇,而且据说在国清寺建成后,隋朝出现了开皇盛世,为巩固隋朝大业,隋炀帝便把天台寺更名为国清寺,取义寺若成,国则清。元世祖时期更名为国清讲寺一直沿用至今。

全寺总面积为7.3平方米。分为五条纵轴线,中轴线由南而北依次为弥勒殿、雨花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东一轴线为钟楼、聚贤楼、方丈楼、迎塔楼、梅亭、祖师亭;东二轴线为客堂、大彻堂、修竹轩;西一轴线为清心亭、三圣殿鼓楼、三贤殿、妙法堂(上为藏经阁)等,西二轴线为伽蓝殿、罗汉堂、玉佛阁等,构成一个拥有二万多平方米、六百余间房屋的古建筑群。寺宇依山就势,层层递高,既有佛教建筑严整对称的特点,又给人以灵活自如之感。

国清寺的山门,很有特色。一般来说,寺院山门都是坐北朝南开的,而国清寺的山门要别具一格朝东开。寺门东开,不仅避开了寺前开阔地不足的缺陷,反而平添了几分步至佛寺不见寺,停立门前门何处的含蓄之美。这就是国清寺在修建之初抓住了控制建筑尺度,掌握合宜体量这一个布局特点。除此之外,有人说国清寺建在八桂峰南麓,此峰的风水龙脉刚好通过寺院的中轴线,寺院前方不开门而建照壁,就可锁住风水龙脉,保证国清寺长盛不衰。同时寺门东开也符合紫气东来的风水学说。还有人说,当年智者大师修持和创建的十二道场,多数在东北方向的天台山中。寺门朝东开可以表示对智者大师的崇敬。 

 
纵观山门外各建筑物,莫不是经过精心设计的。隋塔、寒拾亭、“教观总持”照壁,丰干桥、“隋代古刹”照壁和国清寺山门。它们顺地势安排,没有一个相互平行,也没有互相垂直,自自然然地散落各处,却显得非常和谐协调。加上青山绿水,古松曲径,给人们高雅的美的享受。
   在国清寺有一棵“隋梅”,它是中华四大古梅之一,每当二三月花期,墙头两侧花团雪白锦簇,香飘数里。相传为国清寺首任主持章安大师在1400年前手栽的。文革寺院遭破坏,梅花枝叶干枯。此后几年不曾开花,人们以为它已枯死。1973年周总理下令重修寺院,梅花竟枯枝长新叶,奇迹般复活了。

 

创作于2014【甲午年】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