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旅途中的潜规则

 云之南 2014-03-18

1机票背后的“潜规则”和“霸王条款”
看似规范的机票销售背后,其实隐藏着大量“潜规则”和“霸王条款”,一些航空公司成了这些乱象的推手……[详细]
2微信疯转集赞免费游 实为黑旅行社购物团
“求赞免费港澳游”被广泛转发,不过这些微信平台大多打着“攒人气”的幌子干着零负团的“勾当”。[详细]
3揭秘酒店消费四大“陷阱”
豪华酒店总是强调希望给客人带来家一般的舒适,然而表面的光鲜亮丽背后存在着令人不悦的“潜规则”[详细]

新闻眼 NEWS

  当你满怀憧憬地踏上旅途时,是否意识到一路上其实“陷阱”四伏?

  泛旅游行业一直以来都有一些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从业者可以利用这些“潜规则”获取利润最大化,大多数游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也并没有感觉不妥,也很少追究。

  而一旦不幸地因为这些“潜规则”产生纠纷,那可就是扯不清的麻烦了。

旅游团的那些门道
旅游团的门道儿

报团出游图的就是省心方便,但旅游团也一直是旅游消费投诉的“重灾区”。《旅游法》出台后,市场环境正逐渐转好,但您仍需擦亮眼睛。

●“求赞免费港澳游”在朋友圈被广泛转发,实际上这些免费送旅游的微信平台大多打着“攒人气”的幌子,干着零负团的“勾当”。

●少数旅行社用各种理由告知游客,保证金要在回国后的一个月甚至是三个月才能取回,但却用保证金来弥补旅行社运行中的资金缺口,或进行投资以获利。

●老年人和孩子旅游购物消费不多,对于一些低价旅游团来说,招收这些年龄段的旅客只能靠多加钱弥补。

“集赞”免费游港澳 这事不靠谱案例一

朋友圈“集赞”免费游港澳 这事不靠谱

“说是累计够28个赞,就能获得深港澳4晚5天的免费游!”面对这从天而降的“大馅饼”,王小姐心里也开始痒痒…… [详细]

旅行社利用参团保证金牟利案例二

旅行社利用参团保证金牟利

魏女士于去年4月初参加了天马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的日本6日游活动。按旅行社的要求,每个人交了5万元人民币的保证金。回国后,旅行社不但不按时间退押金,连电话都不接……[详细]

60岁以上老人要加钱案例三

60岁以上老人要加钱

张女士和老伴今年都是65岁,他们咨询了当地的多家旅行社,对方一听老两口都年逾六旬,有的表示不能接待,有的表示团费增加近1000元…… [详细]

亲子旅行案例四

店家发“折扣卡”是给导游提成

到外地旅游下车进店前,对方都会发一个标牌,有的说是打折卡,在结账时出示可以便宜些,其实这些卡是用来分辨购买商品的客人是哪个导游带来的……[详细]

酒店暗藏的消费陷阱
酒店消费陷阱

酒店业,尤其是豪华酒店总喜欢强调希望给客人带来家一般的舒适,然而表面的光鲜亮丽背后时常有一些“潜规则”给旅途添堵,令客人寒心。

●一些位于热门旅游目的地的酒店逢旺季飚高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政府强制限价之后,竟有酒店要求必须连续住多日才接受预定。

●网络订酒店看起来很方便,但一旦想退订或改时间却不那么容易。热门酒店不能改日期、不退款被称为“业内行规”。

经济型酒店卫生问题一直堪忧,毛巾浴巾多种“用途”几乎是一抓一个准儿。 。

  • 旺季连续多日才可预订

    ·旺季连续多日才可预订

    三亚春节前出台了酒店标间客房限价措施,但仍挡不住有些酒店使“花招”,一些酒店要求游客必须连住几天才接受预定。

  • 房间紧俏时酒店坐地起价

    ·房间紧俏时酒店坐地起价

    已经预订好的酒店,却因为旺季房间紧俏而坐地起价,强行退订游客房间,高价转卖给他人。

  • 主动退订客房不容易

    ·主动退订客房不容易

    通过一些网站预订了酒店,但个人因临时改变行程提前两日取消预订,许多酒店和网站均不予退还预订款。

  • 服务因人而异差别对待

    ·服务因人而异差别对待

    2013年马尔代夫某酒店被曝为防止中国人吃泡面,不去餐厅消费,将中国游客房间内的热水壶都撤走了。

  • 酒店卫生状况堪忧

    ·卫生没有看起来那么光鲜

    用毛巾或浴巾代替抹布,清理完马桶污渍后,再擦茶杯,清洗后又挂在宾馆卫生间,供客人擦脸、裹身……

机票背后的潜规则
机票潜规则

看似规范的机票销售背后,其实隐藏着大量“潜规则”和“霸王条款”,伤害着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甚至一些航空公司也成了这些乱象的推手。

●有航空公司内部人士表示,为了避免损失,超售已经是业内惯例。超售率一般为座位总数的3%到5%。

●为吸引乘客,许多航空公司都打出了“特价机票”牌。这些低至几百元的税前价格着实吸引人们的目光。但特价机票无法退改签,很多遇到突发情况无法按时乘机的旅客,不得不面对全部的机票费用损失。

有代理商把低价机票加价卖,购票限制里才小字写明实际支付价格高于票面价,而且不予退还差价。代理商通过差价获利,也成了行业的潜规则。

机票超售,拒绝乘客登机案例一

机票超售 拒绝乘客登机

江先生预订了东方航空10月1日从乌鲁木齐飞往上海的航班,而当天赶到机场准备登机时,却被告知因为机票超售而不能登机。江先生只得改签另一班飞机飞往上海,因为行程延误和到达机场不同耽搁了一天的时间…… [详细]

特价机票不能退改签案例二

特价机票不能退改签

付先生在网上预定了3张从长春飞往昆明的3.5折机票,本想带全家去旅游,但由于特殊原因没能成行,退票时却被告知“特价机票不能退改签”。于是付先生白白损失了3000元钱……[详细]

订机票“被保险”案例三

订机票“被保险”

“付款之后才发现,金额多出了20元。”韩女士在网上订购机票时,就遇到了“被保险”的情况。回到订票页面,韩女士发现,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处“保险信息”,是默认勾选的…… [详细]

亲子旅行案例四

代理商把低价机票加价卖

有消费者反映称,自己在网上预订了八折机票,到航空公司查了才知道是三折机票,最后退票还多收两折,在购票限制里才小字写了支付价和票面价不同……[详细]

网友调查

93.1%的网友表示自己在旅游过程中曾遭遇过侵权行为。其中“购物安排”、“景点质量”、“行程安排”、“餐饮服务”都是游客不满的“重灾区”。
2013年10月1日,中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这部对当前旅游市场“潜规则”刀刀见血的法规却并没有被大众所熟知。七成网友表示,旅途中遭遇侵权后不知如何维权,大约29.4%的网友选择“不投诉,自认倒霉”。
64.2%以上的网友投诉后却没有得到回应或者合理解决,这表明相关监管单位在依法处理游客投诉方面还欠缺高效的解决机制。同时也提醒广大网友注意,一定要寻找最直接的监管平台进行投诉。

旅游者在旅游途中与商家发生纠纷,或发生人身、财产损害,是否会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合理维权?《旅游法》颁布实施后的第一个“3.15”,搜狐旅游为此展开了专项调查。[详细]

旅游消费侵权投诉调查
专家建议

  • 旅途中遇到意外伤害该如何索赔?

  • 导游私自改变行程如何应对?

  • 旅游时遇到了纠纷应该如何投诉?

  • 《旅游法》规定:旅行社、住宿、旅游交通以及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旅游项目的经营者应投保责任保险。如果因为旅行社的疏忽或者失误导致游客受伤或发生意外,游客可以向旅行社索赔。但如果是游客自身疏忽,或者遭遇不可预料的意外事件,就不属于旅行社赔偿的范围。[详细]

  • 《旅游法》规定“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导游和领队应当严格执行旅游行程安排,不得擅自变更旅游行程或者中止服务活动”。游客可据此诉诸法律解决。[详细]

  • 旅游服务是一种多元化服务组合产品,其质量的好坏还取决于交通、酒店、景点、餐馆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及发展现状。游客旅游中遇到“憋屈事”,要冷静分析原因,是客观还是主观造成的,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可拨打旅游咨询投诉电话寻求帮助。在旅游质量事故发生时,要进行理性维权,防止事态和损失扩大。[详细]

专家支招维权

遇纠纷如何维权
《旅游法》撑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