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山车”的房价背后

 8222206 2014-03-18

“过山车”的房价背后

        进入新世纪以来,如果以2004、2007、2009、2013年作为时间节点,来观察中国国内各城市的商品房房价走势,我相信大部分城市房价都完成了一轮完整的过山车曲线,从2004至2007年是一轮上涨行情,从2008-2009年出现小幅回落震荡,2010至2013年重起了新一轮上涨。转眼2014已经临近春夏之交,新的一年全国各地正在上演房价由盛转衰的新一幕,似乎大有进入深度调整的势头。
    诚然,中国各地城市经过10年来的高速扩张与发展,商品房建设规模已经十分可观,并且近年来大有越演越烈的发展趋势,部分城市出现的“空城”、“死城”现象也引起了中央及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一线城市商品房购买调控政策的出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绝大多数的三线以下城市,由于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城市化率水平仍然不高,城市居民居住条件仍较落后,特别是周边郊区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日益加快,给三线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许多现实的压力,拓城建新几乎成了它们目前唯一的选择。这些城市的居民(包括进入城市生活的农民)要想改善居住条件,购买商品房仍就是不二选择。这类城市的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将会有一个相对较活跃的发展期,商品房热不可能在短期内就会消退。
    我们不可能将不同城市的房价作同比,因为一个城市的房价最终应取决于城市居民总购房力与城市房屋总供应量之比。如果城市新建房屋增长速度超过了城市居民购房需求增长速度,这个城市的房价就会呈现下降,相反房价就会上涨;如果两者发展速度相当,则房价会维持相对稳定。房屋作为消费品,市民作为消费者,开发商作为生产者,政府作为监督员,三者之间如何协调彼此关系,维系好正常合理的生产消费关系,有效防止和消除不必要的生产消费矛盾,政府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当发挥出重要的调控管理作用。不能一味地放任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因为资本是逐利的,如不加以必要的控制,任其一手遮天,必然会引发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分化及对立,最终破坏正常的生产消费关系,从而上演一轮轮房价“过山车”的闹剧,给国家资源造成极大的破坏和浪费,给群众财产带来极大的风险。
    当然,要想实现商品房生产与居民购房两者的完全一致,确保房价绝对稳定,那是做不到的。但通过政府积极作为,保持房价的相对稳定是可能实现的。因为房屋毕竟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消费品,当前政府虽不直接从事商品房的生产,但政府可以根据商品房供应情况对商品房生产进行有效调控,从而维持商品房生产消费间的相对稳定关系,以此来平抑房价的过大波动。建议政府在商品房紧缺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更多开发商从事商品房生产(如增加保障房建设力度);在商品房过量时,加大公共购买力度,引导开发商将部分过剩商品房改作其它公共办公及设施用途。总之,通过政府的积极有效作为,发挥商品房建设总量的调控作用,掌握好适度松紧的开发政策,把握好护商于利、让利于民的原则,就有可能防止出现房价“过山车”现象的频繁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