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高谈阔论 但是,在德国,从民众到政府都没有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聪明、最优秀的民族,因为,这是不允许的,只有臭名昭著的纳粹才会有这样的宣传方式,而纳粹是被禁止宣传的。他们的官员不会见人就夸“德国模式”,尽管这个模式已经被证明很成功、有可持续性。也不见德国民众关注自己的国家是第四大经济体,国家多有实力这样的话题。相反,当我们对他们的官员和民众称赞他们在某方面做得好的时候,他们都会说:我们的福利没有北欧那么好,或者说我们现在绿色经济才刚起步,很多地方都要改善,又或者说,现在欧盟正面临严峻的考验,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等等。而媒体几乎24小时、360度地盯着政府和官员,你几乎很难看到德国媒体一天到晚表扬他们的国家和政府,不挑刺就算是肯定了。他们的媒体人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工作的:记者的职业不是向权贵抛媚眼和对权力举手投降,媒体的报道是每一个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 安静的教育 德国的小学生没有什么功课负担,孩子们只上半天课,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非强制性的,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和体育等有关素质修养的课。 德国有8800万人口(其中600万为常住外国人),却有公立大学300多所。任何人在德国都可以上大学,因为德国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和推荐制度(老师推荐),通过了申请就可以上大学了,并且德国上大学是不用交学费的,这样的福利也惠及外国留学生。在德国,老师和家长并不会紧紧盯着名牌大学。初三和高中阶段,学校、家长和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进一步的教育,这样,会有一部分学生进入技工培训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这里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技校出来的毕业生的待遇不会比名校出来的待遇低,至少不会有歧视性的用工制度。因此,孩子们不需要上很好的大学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获得很好的收入,这正是德国有最好的职业教育的根源。 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读名校进一步深造。但是,能进入大学读书,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顺利地拿到大学文凭,在德国混文凭是绝对不可以的,你只有老老实实并且勤奋努力才能毕业。曾经有从事出版的人想引进德国的大学课本,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德国的大学根本就没有什么统一的大学教材。教你的大学老师,会在开学的第一堂课里,公布很多该学科的参考书,考试内容也在其中,至于教授教什么,那是教授的自由和权利,教授只需按照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操守来做就可以了。如果你不认真读完那些参考书籍,还真没法完成考试,千万别指望有什么考试前的复习提纲。老师除了告诉你参考书,还教你的就是学习的思考方式,自己独立思考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官员待在“笼子”里 首先,官员没有特殊权力,也不制定政策。所有的行为都得按《基本法》规定的去行事,很多政策都是通过议会审批,一切都是公开和透明的。 其次,德国的官员手里没财权,想花钱,找议会批。而议会的预算都是透明的,拨款也是要通过听证会。从它那里批了钱,到年底时就要交待这些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怎么用的?此外,政府想随便乱花纳税人的钱也不是那么容易。 在德国,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人们不会对政府官员有过多的赞许,也不会对领导人膜拜,无论是历史的还是当下的。他们普遍认为,领导人在任期内把工作做好是职责本分,老百姓无须对此感恩戴德,如果他们干得不好,就该被批评和问责,下次大选,肯定不会再投票给他们所在的政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