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几种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李大白家的小宝 2014-03-20
  小儿患病后一般情绪波动大,哭闹剧烈,拒绝口服药物及输液治疗。此时,中医外治疗法如推拿、贴敷、灌肠、濯足等往往能被患儿及家长接受。其中小儿推拿操作简便,无创伤、无疼痛、无副作用,通过在患儿身体一定部位和特定穴位上运用推、揉、运拿等手法,使其营卫调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祛邪扶正、治疗小儿疾病的目的。以下几种简易手法,适用于对病情轻浅小儿的初步治疗。
  发热
  风热型 推清肺2分钟,推清大肠2分钟,推天河水2分钟,捏大椎1分钟,掐合谷1分钟。
  暑热型 推天河水3分钟,推补肾穴2分钟,揉二马穴2分钟,推六腑5分钟,推清大肠3分钟,掐合谷1分钟,掐少商1分钟。
  伤食型呕吐
  推清胃5分钟,揉板门2分钟,推清大肠3分钟,逆运八卦3分钟。
  湿热型泄泻
  推清大肠5分钟,推清小肠3分钟,推补脾2分钟,推上承山1分钟,推上七节骨1分钟,揉长强2分钟。
  穴位及手法
  推法:用手推动在一条直线上。一般补法为向心性推,清法为离心性推。
  揉法:以拇、食指指端或鱼际、掌根按住一个穴位,作左右旋转,为揉法。一般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清。
  掐法:以指甲压刺某一穴位,为掐法。
  穴位
  肺:在无名指掌面,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大肠:食指桡侧赤白肉际处,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天河水:在前臂正中从手腕到肘腕,呈直线性穴位。此穴位只向心性推。
  肾:小指掌面,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此穴位离心性推为补。
  二马穴:第四、五掌骨节之间的凹陷处,点形穴位。此穴位只可顺时针揉。
  六腑:前臂尺侧,从肘腕到手腕,呈线性穴位。
  胃:拇指根至手腕的赤白肉际处,呈线性穴位。
  板门:大鱼际隆起最高处,呈点形穴位。向腕横纹处推为止吐。
  八卦:掌心一圈,环形,顺时针为顺运,逆时针为逆运。
  小肠:小指尺侧赤白肉际处,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脾: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从指根到指端,呈线性穴位。
  七节骨:尾骨端至第4腰椎,直线形穴位。推上即由下向上推。
  承山:在小腿后人字形的凹陷处,呈点形穴位。推上即由下向上推。
  长强:尾椎尖端与肛门之间,呈点形穴位。顺时针揉可升阳止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