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教学管理的同比对照与深度反思

 尚雅轩 2014-03-22

2012年10月15日至20日,带着自身工作的些许困惑,参加了全县中学业务校长、教导主任苏南教育考察团,先后参观考察了江苏溧水市东庐中学、溧阳市后六中学和宜兴市实验中学,聆听了江苏省教科院赵国忠、周成平两位专家关于新课标等前沿教育理论的专题讲座以及胡建军等三位学校负责人的办学特色报告,还现场观摩了代蕴等四位教师的公开课。紧张的学习考察活动中,始终被如饥似渴的情绪驱动着,不由自主地去听,去学,去“探秘”……

看点暨亮点:讲学稿、新生培训(东庐中学),坚守常规与双基(后六中学),结构教学(宜兴实验中学)。

感受点“合融”,“定力”,“没有主副课之分”,“防差重于补差”,“怎么教?”

                         对初中教学管理工作的四点启示

    1、合融式人际生态关系,搭建了学校腾飞的平台。东庐中学、后六中学均为乡镇初中,其腾飞前的基础条件与我们类似,之所以迈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快车道,成为教育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关键取决于有一名好校长,有一个新理念,进而带出了一支吃苦耐劳、团结进取的教职工队伍。“合融”是东庐中学的教育理念,大意是在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营造信任、宽松、尊重相结合的健康人际关系,形成合群、合作、合享、合荣的人际生态,亦即共谋发展、共享成果、共铸辉煌。后六中学胡校长也明确讲到,校长工作有两个关键,一是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二是构建学校文化。“人心齐,泰山移”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反之只能饱食失败的苦果

    2、“定力”:良好教学习惯的养成,后六中学的“法宝”。后六中学打造了一条低耗高效的管理模式:常规+细节+过程=创造奇迹。三个环节的运作依赖于“定力”,凡事有人干、有人促、有人查,布置、落实、反馈、评价、总结一条龙,从早读课到晚自习,管理实现了无缝隙、流程化,每次考试,考前宣传到位,形成良好的学风,考试组织到位,形成良好的考风,考后分析到位,形成良好的教风,诸如此类,后六中学教师已养成了良好的教学习惯,且贯彻始终,持之以恒,“奇迹”自然诞生了。

    3、两条科学的管理策略:没有主副课之分防差重于补差。后六中学胡校长说:“不认真上副课,实质就是搞破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不良习惯主要根源于副课的不良管理,特别是非考试科目等小学科往往得不到管理者的重视。久而久之,连小学科教师自身都妄自菲薄,从而使副课和自习课一样,成为部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策源地。“不给主课加课时”,既减负增效又消除了主副课之分,让所有课堂均成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阵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后六中学非常注重差生的堵防,从班级管理到各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自主时间管理,都强化对学习基础差、调皮捣蛋的学生的关注、疏导、培养和提高,尽力避免这些学生沦为差生,与补差相比,确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怎么教?三校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怎么教”?是近几年来一直困扰教学管理者及一线教师的大课题,三校四节公开课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回答。其中东庐中学的一节语文课《答谢中书书》令人震撼,宜兴实验中学一节语文课《阿里山纪行》令人耳目一新。两节均为新授课,前者堪称完美。从教的角度看,教师基本功丰厚,教学环节及其衔接自然流畅,课堂驾驭调控老道,对学生的组织、启发、引导、互动、评价等机智适中;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参与率应该达到100%,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领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愉悦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潜能获得了最大释放,70%的学生能自主地解决疑点难点,90%的学生能达成学习目标,可谓高效课堂、艺术课堂的典范。后者独具两大特色,一是集中体现了学校倡导的“两类结构”(知识内容结构和方法程序结构)教学模式,整堂课围绕着本节知识线的构建,逐次展开、完成,让学生在知识线的构建中获得了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二是代蕴老师组织教学过程中呈现出的干脆、干净的思维及表述极具特色,是一堂个性化鲜明的公开课。

                对照新课标及名校成功经验,乡镇初中教学管理的反思与应对策略

    1、教学模式,立足校情学情取舍,为我所用。 近年来,我们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到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洋思中学以及上述三校等名校参观学习,确实开阔了视野,一定程度上转变了观念,归来后纷纷模仿尝试,但成效甚微。原因是重形式而轻本质,忽视了校情、学情,盲目“效颦”。本质是名校的“骨”和“魂”,“骨”是指教学方式的“革命性”转变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学而教,教师是关键;“魂”是指在科学、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学管理层及教师团队形成合力,团结奋进、“用心”工作、改革创新,校长是关键。事实上,我们乡镇初中的教师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实现整体“革命性”转变是不现实的,同时作为“一把手”的校长,其组织领导能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也有差异,部分学校做不到凝心聚力。对此,现实的做法应当是理念先行,再依据师资、学情,积极借鉴吸纳先进的、适合我们自己的、具有现实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层次性推进,以打造有效课堂为基点,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智慧课堂、快乐课堂。

    2、课堂教学,改什么,不改什么?面对新课标,学生要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教师就必须先实现从教会到会教的转变,完成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教无定法”但教有标尺即课标,面对纷繁的教学方法,我们乡镇初中应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统领下,由教师依据所教学生的实际状态、个别差异去自主的选择乃至创新教学方法,呈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实用性,做到“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思想我做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动性、能动性,激发教师教学的灵感、顿悟和智慧,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改变课堂气氛,教师应摒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走下“讲坛”,与学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以互动互评的形式改变传统课堂的严肃、呆板,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充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扎实,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力戒矫枉过正,课堂教学不能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偏离了课改的本质精神,不能忽视传统教学中的精华而片面强调教学生活化、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等,传统教学中的精华之一就是对学生基本知识的传授,该讲的要讲,难点疑点还要精讲细讲直至讲透讲明白,为学生探究、创新和实践夯实知识基础。

    3、评课,评价主体的转变和方法的多元化。无须讳言,我们的评课迄今依旧停留在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上,尽管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掩饰不了评价主体的严重偏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评课活动中,评价主体必须从评教师转变为评学生,评价重心必须从评教师的教学效果转变为评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反观教师课堂教学的成败,更趋客观、公正和科学。其次,既要评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要评教学设计、组织、个性化展示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互动效率等,既要由领导、同事等进行专业性评价,更要组织所教学生对其课堂所学、所得、所感、所思进行综合评价,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和全面性,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4、乡镇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分层管理的设想。依据学生实际,我们一直倡导分层教学。同样,立足教师实际,对其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是否进行分层管理?以我校为例,一线任课教师72人中,近几年招考教师3人,其余69人的教龄均超过12年,其中45岁以上19人(部分为民师转正),30岁至45岁50人(全部为全日制中专以上学校毕业,现学历均为专科以上)。这组数字表明,教师的年龄、出身、学历有较大的差异,其专业化成长与发展难以同步进行。对此,在对教师进行教学管理、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管理中,宜按照1:7:2的比例,分三层进行针对性、实效性管理。确定10%即7-8人为教改实验暨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排头兵”,学校对其重点培养、锤炼,使之成长为县以上名师,在校内任课教师中充分发挥表率、引领、带动作用;确定20%即15-17人为后备群体,他们的工作以完成教学常规、实施有效课堂为目标;其余70%即50人左右为管理的中心群体,要求他们必须按照县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转变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以全新的面貌跟上“三新”步伐,努力成长为教学先锋,尽力拖延滑入后备群体的时间,紧紧抓劳这一群体就抓好了学校整体教改水平和教学质量,进而抓住了学校整体工作的“牛鼻子”,确保学校工作稳步开展、循序提升。(王家学)(2012.10.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