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歇的画-罗可可绘画的代表

 tjhx0526 2014-03-22

世界名画名家(24):布歇的画罗可可绘画的代表

     布歇(Buxie,F·Boucher,1703—1770)罗可可绘画的代表者,十八世纪法国深得当时统治者赏识的画家,32岁就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以后又荣获法国皇帝路易十五首席画师的称号。晚年升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布歇的这种社会地位和他所处的上层社会,决定了他的艺术主要是迎合当时上流社会的需要。《浴后的狄安娜》就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它假借罗马神话中狩猎女神狄安娜的名义,描绘了上层社会所喜欢的裸女。 

    1、狄安娜出浴 布歇 法国 1742年 布面油画 56*73cm 1852年藏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狄安娜是希腊古神话中的月亮和狩猎女神。布歇以其娴熟的艺术技巧和善于描绘脂粉气很浓的审美趣味,使这幅画成为他最优秀的代表作,从而赢得了宫廷贵族的欢心。画上描绘着狄安娜刚刚狩猎归来,洗浴完毕做在山坡上,草地上放着箭壶和狩来的猎物,猎狗在饮水(左下),俯在地上的侍女和她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翘起的右腿和足尖。似在查询什么,女性的肉体被明丽的色彩和精致的笔触作了细腻的描绘。从而把神话中的女神纳入了世俗的审美享受中。大百科全书派的思想家狄德罗指责布歇这类作品是对贵族低劣趣味的迎合,最多不过是“艳丽无比的木偶”。

 

2、维纳斯的胜利 布歇 油画 1733年 51×63厘米 藏斯德哥尔摩国立美术馆

 

3、蓬巴杜夫人 布歇1758年 87×66厘米 伦敦华莱士陈列馆藏

 

4、维纳斯的梳妆 布歇 油画

 

5、奥莫尔菲小姐 布歇 油画 1752年 59×73厘米

      6、日落,弗朗索瓦·布歇 法国 1753年 324cm×264cm 布 油彩 伦敦 华莱士收藏馆藏
  取名为《日落》的这件作品,以其喻意表现画题,而这一切则是由裸体去体现。布歇在这里,以惯用的甜腻手法,刻划了如瓷器细腻的女裸肌肤与躯体,以迎合当时贵族的享乐心理时尚。就技巧而言,《日落》的手法与技巧是非常娴熟的,但是,内容空泛,精神苍白;以展示女裸体的美感为题旨的《日落》,却走向了偏颇--充满血欲的刺激与诱惑,这是罗可可画风最常见的现象。

,

     7、德·蓬帕杜尔夫人(卧姿)。布歇除画了大量的神话题材和裸体女性画以外,还画了不少宫廷人物肖像,代表作品有《蓬巴杜夫人》。德?蓬帕杜尔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她是路易王朝第一美人,而且是才女,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接着成为国王的私人秘书。路易十五封她为蓬帕杜尔侯爵夫人。布歇进入路易十五宫廷之后,被指定为蓬帕杜尔夫人的绘画教师,这是布歇为蓬帕杜尔夫人所作的肖像画中堪称最佳的一幅。布歇在画中充分表现了这位显赫一时的夫人形象,珠光宝气,雍容华贵,高傲而又目空一切,又集聪明美丽于一身,活灵活现于画布上,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8、捕猎后在休息的狩猎女神

 

9、躺在沙发上的奥达丽斯克

     10、 皮格马利翁和加拉泰亚。传说库普罗斯王皮格马利翁不爱库普罗斯的女子,而爱上了自已用象牙雕的一尊女人像。皮格马利翁的痴情给维纳斯知道了,她立刻赋予雕像女子以生命,成全了皮格马利翁的爱情。布歇在这幅画的下方描绘皮格马利翁的绘画雕刻工作室,安置一些雕刻工具和画具,右下角表现雕刻家突然发现自己的雕像有了生命十分惊讶,画面中央情节是维纳斯使雕像幻变成有生命的人,空中翱翔着小爱神,在朦胧的虚幻环境中,天上人间,人与神灵交织一起。

    11、维纳斯的凯旋。布歇在法国王宫很受荣宠,他发现王公贵戚们不喜欢颂扬基督教题材的艺术,而钟情于希腊神话故事中的女神爱情逸事,于是布歇就极力地迎合他们,不厌其烦地用画笔描绘色彩浓艳、姿色放荡的风流女神和闺房情态。这种裸露着丰艳的身体、谈情说爱的生活形象被描绘得非常细致,结构匀称,造型动态准确而优美,呈现出人生极乐场面。《维纳斯的凯旋》就属于这类作品的代表。

     12、逃往埃及途中的歇息。这是布歇创作的传统题材的油画。圣约瑟牵着毛驴,惊恐不安地四顾周围,圣母则安祥地在帐篷外读着圣书,圣婴耶稣在地上爬着玩,诸多小天使则在周围飞翔,有的则与耶稣一同玩耍,使凄凉的荒郊野外顿时有了生气。这虽然是宗教题材的绘画,却具备了风俗画的特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新要求。

  皇家首席画家——布歇:         
    布歇,F· Boucher (1703~1770) 法国画家,洛可可美术的典型代表。1703年9月29日 生于巴黎,1770年5月30日卒于同地。父亲尼古拉·布歇也是一位画家。布歇17岁时,父亲推荐他向法国画家弗朗梭瓦·勒穆瓦纳(1688~1737)学画。1725年,受已故华多的友人让·德·朱利埃纳的委托,他与其他画家一起把华多的许多素描刻成版画,后被出版印成版画集《千姿百态》。这项工作使布歇对华多的艺术更加崇拜了。1723年,布歇参加了巴黎美术学院举办的绘画竞赛,并获得了赴罗马考察的一等奖,但学院方面未能支付这笔旅费。几年后,他自费去了意大利。在那里他首先对17世纪充满牧歌情调的美术杰作发生兴趣。1731年回到巴黎,此后很快风靡画坛。1734年被选为美术学院院士,后又升为教授。至1765年,随着他的声望日高,学院方面终于聘任他为该院院长,并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布歇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既绘制天顶画、装饰壁画,也作肖像,还画一些具有牧歌情调与风俗场景的风景画,同时又为皇家织造厂设计挂毯稿子,负责宫廷演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他的那些以裸体女性为主的神话题材的油画,显示了没落贵族追求糜烂的享乐生活的一面。订画的贵族们要求尽可能画得甜腻,带有肉欲的诱惑力。他画的那些裸体女神,就象是用玫瑰色瓷土捏成的,肤色圆润光滑,毫无真实感。最能够代表他的风格的是那些为装饰宫廷和贵族府邸而 创作的神话题材的故事画,如《维纳斯的胜利》(1740,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狄安娜出浴》(1742)等。这些作品色彩华美柔丽,表现了他的想像力和装饰才能,但却充溢着宫廷脂粉气息。布歇的这类作品在当时就遭到 D.狄德罗的抨击。布歇还喜爱收集东方工艺品,并且为皇家织毯场设计过一套9幅的中国主题的壁毯。路易十五曾于1746年将这套壁毯赠予乾隆皇帝。 
    布歇的缺点在于不能深入研究对象的真实性,仅仅追其效果。狄德罗曾说道:“何等漂亮的色彩,何等丰富啊!他(布歇)拥有一切,除了真实。”布歇的艺术完全是属于18世纪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