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法

 行在今天 梦在明天 2014-03-22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法

字数:2844

  一、朗读法的背景
  一说朗读,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古代的私塾,一个戴着老花镜的老先生摇头晃脑,合着音韵的平仄击节而诵,一副陶醉的模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灌注着古圣先贤智慧的一部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典籍,便在长年累月中渐渐刻入了一代代学子的灵魂之中。这种以朗读为主的母语教学法曾为我们民族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精英。在几千年的中国教育史中,“学习”和“读书”基本就是同义词。也可以说,我们的中华文化是一代代学子读出来的。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把文章读出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方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白居易读书“口舌成疮”终有大成,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二、朗读法的合理性
  朗读是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汉语言文学是我国几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而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篇目,大多文质兼美,很适合朗读。
  首先,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而朗读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样一篇文章,毫无感情地读与声情并茂地朗读,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给听者的感受和影响也是完全不同的。朗读时,语气的轻重、语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铿锵有力,或哀转缠绵,或回旋往复,或一泻千里的音乐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叩击着他们的灵魂,拨动了他们的心弦,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获得极美的艺术享受,并由此逐渐提高了他们审美情趣。
  其次,朗读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词义的褒贬、文章的抑扬,可使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得以领悟,从而达到学知识、受教育的目的。静态无声的语言文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化为动态有声的具体情境,从而促使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感悟作者的情感。可以说,好的朗读可以使读者、听者、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化为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力量,拨动人的心弦,撼动人的灵魂。
  除此之外,朗读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文佳作都具有极佳的意境美,而这种美常常是无法用语言所表示的,正所谓“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意境美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朗读将语言文字所蕴涵的意境美展现出来,而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则必须借助合乎情理的想象。朗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就会在眼前呈现出一幅月下荷塘的美景图。月色下的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那荷花如同天上的明珠;那荷香若有若无,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沁人肺腑;风吹花叶的颤动产生了独特的荷叶波,这一切都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画面。
  三、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1.以身示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发挥自身良好的示范作用。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必须率先垂范,用优美的朗读去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欲望。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和欲望,自然都会跃跃欲试,朗读的条件便成熟了。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应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教师要精心准备辅助教具,努力创设朗读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教师可以一边朗诵文章诗一般的语句,一边播放悠扬轻松的小提琴曲,声情并茂的朗诵定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冲动,急切地想要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
  2.适当运用多媒体
  教师可利用录音机和多媒体播放朗读作品,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但要把握好时机和次数,要把握好一个“度”,要因“文”制宜,做好各类文体的朗读指导。
  对于散文,学习的重点在于解决作者是如何通过写景、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因此,教师要尽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朗读时勾起回忆,引发他们的联想与想象,产生情感共鸣。
  诗歌用凝练简单的语言反映了诗人丰富的思想内容,同时,诗歌具有言外之意与弦外之音的特点,使读者或听众回味无穷。因此朗读时,朗读者不仅自身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还要善于通过朗读,激发听众的联想和想象,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记忆来加以深化,扩展诗歌的境地,使之超越文字表面而进入一个新的艺术境界。朗读时,我们只有深入体会诗的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才能很好地体会蕴藏在诗句中的诗情画意。
  文言文的学习重点在于根据字词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在理解中读。汉语言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抓住文章的脉络,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文言文遣词造句和行文布局的规律,才能在反复吟咏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3.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朗读技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朗读过程中,仅仅要求学生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洪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朗读技巧方面加以指导和训练。
  朗读技巧主要体现停顿、重读、语调和语速上,尤其是诗歌的朗读。诗歌的节奏感比较强,抒情色彩比较重,读出节奏、读好轻重音显得尤为关键。节奏有的是按诗句来划分的,两字一拍;有的是按意义来划分的,依内容而定。重音的确定,是根据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定的,朗读时一方面要加重语气,另一方面,在重音之前或之后要有适当的停顿或拖音,这样,重音的表达效果更加鲜明。朗读时还要读出语气,读准语调。写人叙事的文章包括两种语气:一种是作品中人物的语气,另一种是叙述人的语气。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就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其在不同情境中的情感;要读出叙述人的语气,就要揣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两种语气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就会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当然,读出语气的前提是要读准语调。语调是指朗读时高低、快慢、轻重以及停顿的变化。只要能准确把握这些变化,就能恰当地表现作者及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提出一些思考题,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回答,使其做到读思结合。这样既可以避免教学形式的单一,又有助于其他教学任务的完成。
  综上所述,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必不可缺的教学手段。它在培养学生的语感、情感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更追求教学过程的实效性,更追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更追求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大环境下,进一步加强朗读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
  我坚信,在无数语文教学同行的不懈努力中,语文课堂上响亮的朗朗读书声,一定会是现代语文教学最美丽的赞歌。
  【作者单位:河南省卢氏县第一高级中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